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

建安十一年的夏天,曹操挾天子封自己爲魏王,東吳孫權自封爲吳王,就連劉備也自封爲蜀王。呂布則自封爲漢中王。同年初秋,呂布對蜀所有戰爭準備都已完成。親自率兵,開始了南下伐蜀之戰。

……

呂布帶着兩百餘柺子馬出劍閣向南馳來,他要親自看一看建於劍閣關南面的蜀軍西大營。據之前的斥候回報,此營壘之中常年駐守萬餘人的精銳蜀軍,其中還包括劉備最精銳的白耳兵。

呂布策馬來到營壘附近仔細觀察,果然是一座堅固營壘,除來了構造嚴密的寨外防線,即使營壘內部也建有不少防禦設施,即使大軍攻入營壘之中,蜀軍依舊能依託這些內部防禦設施進行頑強抵抗。而且這些還都是呂布大致觀察的結果,其中精妙之處還不能從外面一眼看出來。由此呂布判定此寨如若強攻,必將損失慘重,還不一定能攻的下來。

營壘中的蜀軍崗哨早已將此消息飛報守將黃忠。黃忠一聽,氣得把鬍子都吹起來了,罵道:“這漢中軍也太看不起人了,居然敢旁若無人的前來探營。取我刀弓來,我倒要看看是什麼人這麼大膽!”

呂布剛要下令回劍閣時,一飆兵馬從營壘中奔出,爲將者乃一白鬚皓首的老頭。呂布心想此人不是黃忠就是嚴顏。呂布這邊正猜測着他是誰時,他卻吼了一嗓子“來將休走,且吃我黃漢升一刀。”

呂布一聽,果然是黃忠,本要打馬走人的他看到黃忠所帶兵士也不多,就幾百親兵,於是撥轉馬頭迎了上去。他將方天畫戟挺起,遙指黃忠說道:“你就是黃忠黃漢升?”

黃忠看到正面的呂布,吃了一驚,面前這人用方天畫戟,騎棗紅色健馬,難道就是呂布本人?他應了一聲:“正是本將,你是何人,老夫刀下不斬無名之人。”

“我乃漢中王呂布是也”呂布中氣十足的喊到,隨之挺戟催馬上前與黃忠戰到一起,黃忠聽到是呂布本人有驚有喜。驚的是呂布膽子忒大,帶幾百人就敢來探營。喜的是若今天一舉將對方斬殺,這是個超級大功不說,還是青史留名的一戰。想到這,黃忠揮舞長刀,迎了上去。

雙方刀來戟往,戰了不到五個回合,黃忠就已感覺招架不住,氣喘吁吁。他瞅個空子,收刀撥馬便走。呂布冷笑一聲,知道黃忠肯定會用回馬箭來暗算自己,口中吹了一個胡哨,身後柺子馬立刻跟了上去。

黃忠的親兵看到對方的數騎追了上來,齊喊:“將軍小心!”黃忠卻以爲是呂布追了上來,心中暗自得意,摘弓搭箭轉身便要射。哪知回頭之後卻發現呂布並沒有跟上來,跟上來的是幾個騎兵,也張弓搭箭對準了他。

黃忠來不及多想,對準其中一人就放出一箭。正中這個柺子馬騎士的頭盔,箭矢穿透頭盔,擦着頭皮而過,這名柺子馬騎兵頓時血流滿面。

與此同時,其餘柺子馬騎兵手中的弓弦齊齊放開。一支支精準的箭矢射向黃忠,黃忠哪裡還躲的及,晃動身形,而是被兩支箭矢射入甲冑。黃忠一聲痛哼就在馬背上搖搖欲墜,一個柺子馬的套馬索乘機套到他的脖子上,將其帶下馬來。

後面的黃忠親兵見了此景,大驚失色,齊齊策馬上前要來搭救黃忠。但是那套住黃忠的柺子馬已向呂布的方向飛馳而去。黃忠被拖地上,開始還雙腿亂蹬,試圖站立起來,但身上的箭傷讓他流血過多,一會就沒了氣力。

呂布和兩百柺子馬也迎了上去,首先就是一輪飛矢招呼迎面而來的黃忠親兵,頓時直接射殺了五六十人。黃忠的這些親兵一看局勢已經無法挽回,黃忠是救不回來了,調轉馬頭向大營中逃去。

呂布見到這般情況,暗說【可惜了,早知道有這場意外,就多帶些兵士出來。捕殺了黃忠後,可乘對方羣龍無首突襲其大營】。但現在身邊只帶着兩百騎,即使對方喪失主將,自己也斷不可能拿下這座萬人駐守的大營。無奈,呂布也只能帶着兵士和俘獲的黃忠回到劍閣。回到劍閣後,呂布讓掌刀郎中爲黃忠清理和縫合傷口,而後指派兵卒將其押往築城。

入夜,呂布閉目沉思針對蜀軍的對策。諸葛亮設置的這東西兩座營壘是不可能硬打下來,那麼只能繞過迂迴攻擊蜀中平原腹地,攻佔蜀軍的核心城池,而後切斷對這兩座營壘的補給。

但他知道諸葛亮非等閒之輩,必然會針對自己這種迂迴攻擊佈置了對策,甚至可能還會設置個圈套。最終呂布還是決定先以小股騎兵試探性襲擾進攻來查明對方的意圖。

又是一個太陽初升之日,五百餘騎柺子馬從劍閣奔出,繞過蜀軍的東大營,向其後方的涪城飛馳而去。幾乎同一時刻,幾十艘中型維京長船順着嘉陵江向下遊駛去,船上滿載着三百柺子馬的騎兵和戰馬。船到充國縣南部的平原地帶後,放下兵馬。三百騎柺子馬一溜煙的向蜀中腹地飛馳而去。

這些柺子馬並沒有後勤輜重補給,僅僅配置了十天的壓縮軍糧和馬料。這些壓縮軍糧是由炒麪,牛油,蜜糖,果脯,肉乾混合壓制而成的高熱量食物。馬料則是豌豆粉與苜蓿草壓縮後的混合物。

一時之間,整個蜀中平原鼓號聲聲,狼煙遍地。各城各縣都城門緊閉,郊野鄉村所有糧食都被蒐羅一空,人員全部轉移到城中和塢堡之中。而且柺子馬還發現一個特殊的情況,就是成嘟以北以東的區域,在城郭之外居然沒人種莊稼。

呂布的這些柺子馬甚至囂張到一度兵臨成嘟城下。駐守成嘟的張飛早就耐不住性子了,每天都去向他大哥劉備請戰。而劉備鐵打不動的就是一句話:“所有行事一律聽從諸葛軍師安排。”他再去找諸葛亮,諸葛亮也是一句話:“不許出戰,違令者斬。”

張飛氣鼓鼓的走了,實際上他出戰也沒用,如果張飛帶着大軍迎戰這些柺子馬遊騎,對方就會一溜煙跑了。

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五章 漢營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九十四章 鐵浮屠懟虎豹騎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二十章 毒計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五章 接戰大象之國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五章 漢營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十二章 易主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五章 漢營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八章 買賣人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一章 廢太子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五章 漢營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
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五章 漢營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九十四章 鐵浮屠懟虎豹騎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二十章 毒計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五章 接戰大象之國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五章 漢營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十二章 易主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五章 漢營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八章 買賣人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一章 廢太子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五章 漢營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