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

劉備從沒聽說過諸葛亮這個人,心想又是某個名不經傳的破落書生來投靠自己當門客幕僚,這樣的人每月都有好幾個找上門來。於是對這名令兵說道:“你就跟他說,我們這幕僚門客滿員了,不再需要更多的幕僚門客了。給他兩個路費將他打發走。”

那令兵“諾”了一聲便轉身出去了。過來一會又迴轉而來,對劉備又說:“這諸葛亮不肯離去,他說他能助主公大業有成,必須見主公一面.另外他還說如果主公不見他,必將後悔終生。”

“哦?”劉備這纔對這個叫【諸葛亮】的年輕人提起了興趣。於是對關張二人言道:“那咱們就去見見這個人吧。看看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廳堂之中,劉備上下打量着這個毛遂自薦的年輕人,容貌和神態看上去比他自報的年齡要成熟的多。

諸葛亮看到劉備,先施了一禮而後說:“南陽孔明見過劉使君”。

劉備還禮道:“先生不必多禮,另外我現在也不是什麼劉使君。荊州只有一個劉使君,就是荊州之主,荊州刺史劉表。”他頓了下語氣,接着向對方問道:“閣下就是孔明先生?聽說您要助備成大業?不知你所說的大業是何大業?”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當今天下,諸侯並起,虎狼橫行,乃大爭之世。亮所說的大業自然是興漢大業,對於您這樣有漢室血統的人來說,就是皇途霸業!”

兩道精光從劉備目中射出,諸葛亮幾句話又點燃了他的壯志雄心。但是他依舊喜怒不形於色,淡然的哈哈一笑說道:“先生取笑了。你要說與備共攘義舉,扶助漢室。這還說的過去,可什麼皇途霸業,這就貽笑大方了。放眼當今天下,曹操,呂布,孫權,還有這劉表劉璋都是雄霸一方佔據幾州之地的諸侯。孔明先生應該去找他們纔對,怎麼找到我這連自己根基都沒有,寄人籬下之人?”

諸葛亮此時正色道:“劉皇叔謬言之,皇叔雖無一州一郡之地,但皇叔聲名道義早已爲天下所聞,皇叔又乃漢室後裔,這些都是其它諸侯所不能比擬的。曹呂孫等非漢室後裔,他們爭鼎天下算不得是復興漢室,而劉表劉璋之輩雖然也是漢室血脈,但一個乃守成之徒,一個薄德寡義,終究不能成大事。因此這漢室天下的重任最終需要皇叔來承擔。”

諸葛亮這一番話,別說劉備。就是劉備身後的關羽,張飛二人也聽的渾身舒坦。

劉備此時心想【先不管這諸葛孔明是否有真才實學,他這份投奔自己的誠意不會是假。我且先收了他,就算對方是個草包,也不過多張吃飯的口而已。】。於是說道:“備與先生一見如故,懇請先生指點迷津。當下備該何去何從”

諸葛亮連忙回禮說:“皇叔可有天下地圖,取來一用。”不一會,幾個僕傭取來一副布錦所制的地圖,鋪於地上。諸葛亮對着地圖,開始指點江山,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所說的內容與原世界隆中對差不了太多,依舊是建議劉備取荊州,進益州,以成四足鼎立之勢,最後連橫孫權,曹操,進軍漢中關中攻滅呂布。

說完後,諸葛亮又嘆氣說道:“皇叔若是早幾年來南陽就好了,可以搶在呂布前面奪了房陵,西城,上庸這東三縣。那樣皇叔就可以直接南下益州,北取關中。而非必需先取這荊襄之地。”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宏論,初步判斷此人確實個人才。這才整肅自己的衣冠,向諸葛亮行一大禮,言道:“備願拜孔明先生爲軍師,請先生許之,與備一起共攘義舉,復興漢室。”

諸葛亮連忙回禮,伏跪於地說道:“亮願爲主公所驅馳,輔助主公復興漢室,成此大業。”劉備開懷大笑,高聲說:“備得孔明先生,如魚得水。”他身後的關羽張飛二人卻隱隱顯現出不快之色。

……

建安七年的夏天,曹操終於在北方大破烏桓,徹底剷除了袁氏的最後殘餘,一統北方六州之地,治下人口三百餘萬。此時曹操擁兵二十餘萬,並訓練出精銳的重裝騎兵虎豹騎。

然而,呂布的實力也不遜色。他坐擁三州兩郡,北起河套,西至嘉峪關,東至太行山脈,南到巴山劍閣。治下人口近一百五十萬,虎賁軍已擴張到五個師,駐守各地的常備郡縣兵就有十萬餘衆,並且建立起建全的鄉勇體系。而且是這些兵甲全部都是精良裝備,在這一點上曹操是沒法和呂布相比的。

果然不出呂布所料,在曹操平定北方六州之後,先是將下一個進攻方向對準了西邊。在建安七年秋天的時候,先後以小股幾千人的部隊試探性的攻擊了太行陘道和潼關,最後的結果當然是碰的頭破血流。

進入太行山區的三千曹軍幾乎全部葬身於蠻荒大山之中。強攻潼關的五千曹軍再次損兵折將,而且被呂布軍打了個反擊,將潼關東面的弘農縣都攻了下來。一時之間,弘農東面的洛陽人心惶惶,都謠傳呂布軍馬上要攻入洛陽。結果呂布軍只是將弘農縣搬空後,撤軍返回潼關。這兩仗的慘敗打消了曹操從幷州和雍州西攻呂布的企圖。

……

許都丞相府,曹操再次召集武將文臣議事。

曹操略帶憂慮的開口緩緩說道:“如今,北方六州已經平定,孤本欲南征席捲天下,但盤踞在雍涼的呂布卻是如芒在背。所以前些時日,孤令張郃攻潼關,曹洪入太行。但都打敗而歸,曹洪除了他自己和幾個親兵跑回來了,其餘都盡覆於太行。諸君看該如何是好。”

現場一片沉默,寂靜無聲了好幾秒。曹操嘆氣說:“可惜郭嘉郭奉孝走的太早了,要是如今他還在世就好了。”

此時,堂下傳來一個聲音:“丞相,依老臣之所見,現在還不是西征呂布的時候。”曹操循聲望去,正是驃騎大將軍賈詡,他現在也是曹操的謀主之一。賈詡本是張繡的謀士,宛城事變,張繡身死後,賈詡最終還是投靠了曹操。

曹操笑道:“文和可有高見?速說予孤聽。”

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四十章 坑俘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六章 天興軍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九章 平英布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七章 北歸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六十章 伐周第九章 歸義伯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十九章 堅堡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
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四十章 坑俘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六章 天興軍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九章 平英布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七章 北歸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六十章 伐周第九章 歸義伯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十九章 堅堡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