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

我曾經以爲,三國演義中的戰爭場景完全是羅貫中憑毫無邏輯的古代文人想象所做的純文藝創作。但是認真閱讀了資治通鑑,後漢書,三國志等史料後,認爲他突出武將個人勇武在戰爭中的作用也不是毫無根據。

史料記載的幾千年歷史,唯有三國時代,對這些以個人勇武爲長的武將做過詳細記載。其餘時代的著名武將都是以兵法或帶兵之法見長,無論這兵法是兵技巧還是兵權謀還是兵形式。純粹以個人勇武而被記載於史書上的名將在以後時代幾乎沒有。

如果說這些史料作者也和羅貫中一樣憑文人想象所寫的三國戰爭和將領,那麼爲什麼除了三國時代,其它時代不這樣寫?三國時代的戰爭和其它時代戰爭到底有什麼本質不同,才導致這種現象。

筆者經過認真思考推導,認爲是人口的差異導致戰爭規模的差異,而戰爭規模和將領個人勇武對戰爭影響程度成反比關係,和將領兵法造詣,組織能力,領導能力,指揮能力對戰爭影響程度成正比關係。

比方說,八十年代香港街頭的古惑仔械鬥,少則幾人,多則幾百人。這種規模的打鬥,自然和老大個人勇武密切相關。而在兩千年前的長平戰役中,雙方保守估計投入幾十萬兵力,這種時候武將個人勇武對戰局起到的影響微乎其微。

當然武將身先士卒,領兵陷陣,在戰場隨機應變做出現場決策又是另一回事,那屬於兵形勢層面。和單純的個人勇武不能混爲一談,比如項羽和亞歷山大。

那麼三國的戰爭規模有多大?戰爭形勢是什麼樣的。戰爭規模和人口直接相關,所以我們要先來看看三國人口變化。我在網上查閱資料,最保守的數據,三國人口低谷期是東漢人口高峰時期的四成,兩千萬左右,最常見的數據一千萬人不到,七八百萬人的樣子,最極端的數字,赤壁大戰後全國人口只有九十八萬人。

最後一個極端數據,我自然是不信的。如果真是這個人口數,哪還有什麼三國,應該是回到部落形態了。

我傾向於七八百萬人的樣子,因爲這個數據和史料中的三國戰爭規模相符。秦末楚漢戰爭時,戰爭規模隨隨便便就上十萬,最後垓下決戰,雙方參戰人數近百萬。而此時人口也只有兩千萬。

而三國時代,最大規模的戰爭赤壁之戰,三方參戰總兵力不超過二十萬,劉備2萬,孫權3萬,曹操7~15萬,官渡之戰,雙方實際投入兵力不會超過十五萬。所說的這些兵力是包括輜重後勤輔兵在內,並非單指戰兵。

要知道,這是決戰性質的大戰役。如史料上所記載,三國時期,幾千上萬人的戰鬥就算的上大戰。至於日常的遭遇戰,奪城戰以及大戰役中的一系列外圍戰鬥估計都是千人左右的規模。這種情況下,武將的個人勇武程度確實和軍隊戰鬥力有一定關係,對戰爭影響較大,尤其是對於三國時期地主豪強的部曲農奴武裝—這種非職業軍隊。

而在以後的歷史中,人口雖然也有大幅下降的時候,但都沒再下降到2000萬人以下的地步。所以單純以個人勇武見長的名將再也沒見於史書,實際上,只有個人勇武在以後的歷史中也當不上職位很高的將領。除非他還有會帶兵,會指揮,會謀略或本身就是豪門貴族,皇親國戚中的至少一項。

另外,司馬篡魏似乎和此也相關,到了魏末晉初,隨着人口的恢復,這些以個人勇武爲長的武將被另一類將領取代。而曹魏的老底子卻是這些以個人勇武爲長的武將。這又是一個話題,扯開了就沒完了……

第十五章 生擒典韋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九章 歸義伯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十章 立威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六章 卻月陣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二章 刺董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二十七章 甕中之鱉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
第十五章 生擒典韋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九章 歸義伯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十章 立威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六章 卻月陣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二章 刺董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二十七章 甕中之鱉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