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虎雛 (六)

“呼——!”沒等楊光義從錯愕中緩過心神,一柄淡青色的短斧貼着他的肩膀盤旋而過,砍中一匹敵軍的胳膊,又從另外一匹敵方戰馬的前腿處削了過去,帶起兩團殷紅的血霧。

“啊——!”“稀噓噓——!”被砍傷的敵軍騎兵和戰馬悽聲慘叫,然後接連着倒下。緊跟着,第三柄短斧又飛掠而至,貼着楊光義的另外一隻肩膀,將第四名試圖圍攻他的敵軍騎兵砸了個腦袋開花。

戰馬周圍立刻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空檔,“別戀戰,往回撤!”,有一個熟悉且討厭的聲音,在楊光義耳畔大聲提醒。“用你救?”他本能地發出抗議,手臂卻不由自主地撥轉了馬頭,貼着來人的身側,快速奔向自家營門。

關鍵時刻發出飛斧救了他的是寧子明。如果肯能有選擇的話,楊光義不知道自己是更希望戰死,還是活着突出重圍。人情債最難還,受了對方三斧之恩,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很難再處處跟寧子明針鋒相對。可如果不把寧子明儘快趕走,小師妹的幸福來,他自己的未來,就充滿了各種無法預料的變故。

“噢!”寧子明悶悶地答應了一聲,舉槍迎向一名追趕過來的敵將。對手個子很高,肩膀很寬,圓滾滾的肚子被護心鏡蓋住了一大半兒,左右兩個胸口也護着堅硬和荷葉鐵甲。唯一的破綻就在護肩與胸甲的銜接處,爲了保持手臂的靈活,此處只有一層軟牛皮。

沒功夫去想楊光義爲什麼不需要自己救,寧子明將長槍對準敵將的肩窩,雙手緊握。對方的馬很快,騎槍磨得寒光閃閃。但是心裡頭,卻沒做好與人以命換命的準備。看到寧子明居然連閃避動作都不懂,只管拿着長槍跟自己對衝。頭皮立刻發乍,在最後關頭將身體側擰,手中騎槍同時也失去了準頭,擦着目標的身體急掠而過。

“嗚——”沒等他將身體的姿勢擺正,寧子明的長槍帶着風聲橫掃而至。手臂粗的槍桿化作一條大棍,狠狠砸在了他的肩膀上。“呯!”精鐵護肩應聲而碎,此人的身體歪了歪,慘叫着落於馬下,隨即便被無數狂奔而至的馬蹄踩成了一團肉泥。

“嗚——”“嗚——”“嗚——”寧子明將長槍當作大棍,橫掃豎砸,形如瘋虎。扶搖子是個難得的明師,授業的時間雖然短,教給他的招數卻是量體裁衣。充分發揮了他膂力大,身材足,且有些傻大膽兒的特點。

衝過來的敵軍雖然作戰經驗豐富,但遇到這麼一個又狠又愣外加不要命的對手,一時間竟難以適應。被他當頭砸翻了三、兩個,其餘皆策馬疾馳而過。

“別戀戰,撤向營門!”扯開嗓子又高喊了一句,寧子明衝向一波被困在敵軍中的弟兄。長矛揮舞,撕開一條血口,然後撥轉坐騎,撲向下一個戰團。

“多謝寧二傻……”

“多……”

“多謝寧將軍!”

左一都的騎兵們原本已經陷入絕望,忽然間又看到一線生機,興奮得難以自已,感謝的話和他們私下裡給寧子明取的綽號同時從嘴裡噴涌而出。好在周圍的馬蹄聲實在嘈雜,同伴們的反應也算及時,纔沒讓救命恩人聽見。但大夥的臉卻都燙得厲害,心中一瞬間也是五味陳雜。

被聰明人給帶上了絕路,然後又被大夥平素看不起的一個傻子給救了。老天爺,這叫什麼事兒?如果小寧將軍根本就不是一個傻子,那麼大夥以前私下裡所說過的那些詆譭的話,還有那些明顯帶有敵意的小動作,豈不是都在自己打自己的臉?

人家小寧將軍根本不是聽不懂,也不是沒看見,而是顧全大局,不屑於計較而已。對比人家寧將軍的睿智與寬容,自己這羣聰明人,全都是心胸狹窄,鼠目寸光的白癡!

寧子明卻沒有想到,救人之舉的背後,還能有這麼多說道。他只是不想再讓自己的同伴死在自己面前,憑藉本性盡了一份微薄之力而已。雖然衆人平素背地裡詆譭他的話很難聽,但再難聽,也難聽不過當年他在瓦崗山白馬寺中所聽到的那些。瓦崗山白馬寺的衆山賊草寇當中,還有那麼人在關鍵時刻寧可舍了自己的性命也要救他脫險,左一都的衆多臭嘴巴,豈會個個都對他無半分袍澤之情?

事實上,眼下戰場上緊張的形勢,也不允許他想太多。剛剛將第二個戰團撕開一條口子,在眼角的余光中,他就看到四匹飛奔而來的高頭大馬。馬背上,四杆精鋼打造的槍鋒寒氣迸射,隨時準備撕裂他的咽喉。

“別戀戰,撤向營門!”扯開嗓子對着大夥又高喊了一句,寧子明毫不猶豫地側轉馬頭,率先逃命。以一敵四,那是楊重貴纔有的本事。他自問沒拿着金剛鑽,所以也不攬什麼瓷器活兒。

“小子,休走!”

“無恥!”

“納命來!”

“是男人的放馬一戰!”

四名衝過來敵軍頭目,沒料到前一瞬間還勇不可擋的悍將,轉眼就變成了佔了便宜之後撒腿就跑的無膽鼠輩。一個個氣得兩眼噴煙冒火,爭先恐後地追了過來,槍鋒對着寧子明的後護心板畫影兒!

“活着的男人才是男人!”寧子明心裡頭大聲嘀咕,頭也不回,繼續策馬狂奔。無論瓦崗寨的寧二叔,還是雲風觀的逍遙子陳摶,都沒教過他死戰不退。教授他飛斧之技的七當家餘斯文,更是個戰場上保命的絕頂高手。所以,在最初的衝動過去之後,他立刻想起了幾位長輩們的告誡,“量力而行!”,“避實就虛!”,“打不過就逃,不丟人!”

所以,對他來說,傻子纔會留在原地等着被人羣毆。況且他衝上來的目的僅僅是爲了救楊光義等人一命,如今目的已經達到了大半兒,根本沒任何理由,再留下來跟對方糾纏。

漠北馬的衝刺速度遠不如遼東馬,但是在耐力和對複雜地形的適應能力方面,遠遠過之,對周圍嘈雜聲響及忽明忽暗的火光,反應也相當遲鈍。在昏暗的夜間,在複雜的山區戰場,諸多缺點居然紛紛變成了優勢。因此雖然是轉頭逃命,寧子明與追殺者之間的距離卻被逐漸拉開。而追殺者們,卻不斷受到其自家同伴和突圍而出的左一都騎兵干擾,不得不一次次垂下手臂,想方設法安撫催促坐騎。

短短几個呼吸之後,寬闊的營門就已經近在咫尺。左二都的騎兵們,看到自家都將寧子明如此神勇,一個個策馬迎上,揚眉吐氣,“噢,噢,寧將軍,寧將軍威武。”“寧將軍,威武,威武——”

“寧將軍,寧將軍——”

“威武,威武——”

周圍的各營步卒們,也將寧子明的精彩表現都看在了眼底。一個個跟着左二都的騎兵們,大聲叫嚷,歡呼雀躍。

剛剛撤回營內的楊光義聽了,卻如同被打了無數個大耳光般,臉色紅中透紫。咬着牙發愣半晌,才猛然朝地上啐了一口,低聲詛咒:“媽的,傻人騎笨馬!僥倖打了別人一個措手不及而已,看一會真正戰起來,你還能得意幾時?”

酒徒注:這幾天在廣州領獎,更新不及時,見諒。《烽煙盡處》獲得了2016屆花地文學榜網絡文學獎,是本屆文學榜唯一一本網絡作品。我很開心,在這裡謝謝讀者們多年來的支持。鞠躬

第三章 抉擇 (二)第七章 國難 (五)第八章 烏鵲 (三)第七章 鹿鳴 (二)第三章 颶風 (十)第九章 暗流 (四)第二章 蓬篙 (五)第二章 蓬篙 (四)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三章 颶風 (十)第七章 勁草 (六)第四章 虎狼 (一)第三章 收穫 (一)第四章 撲朔 (五)第十章 宏圖 (二)第二章 款曲 (七)第八章 烏鵲 (一)第二章 風雲 (一)第三章 衆生 (六)第二章 風雲 (六)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五章 求索 (八)第二章 款曲 (六)第五章 黃雀 (四)第七章 勁草 (一)第三章 耕耘 (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三章 抉擇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二章 謀殺 (八)第五章 逝水 (九)第二章 謀殺 (三)第一章 問道 (五)第三章 颶風 (六)第一章 新春 (一)第八章 雄關 (六)第三章 抉擇 (四)第五章 求索 (二)第九章 奪帥 (七)第十章 狂風 (六)第四章 撲朔 (八)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七章 仕途 (五)第六章 紅妝(一)第六章 破繭 (四)第十章 宏圖 (四)第二章 風雲 (三)第四章 虎狼 (三)第八章 烏鵲 (三)第六章烽火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二章 重逢 (五)第六章 君王 (一)第二章 重逢 (六)第六章 帝王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三章 父子 (二)第六章 綢繆 (四)第八章 烏鵲 (五)第四章 饕餮 (三)第八章 人心 (九)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二章 謀殺 (四)第一章 家國 (三)第四章 撲朔(一)第一章 初見 (五)第五章 短歌 (五)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六章 綢繆 (四)第五章 迷離 (二)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八章 人心 (二)第五章 黃雀 (七)第七章 國難 (七)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十章 狂風 (四)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四章 虎雛 (四)第三章 父子 (三)第八章 烏鵲 (二)第八章 人心 (六)第七章 治河 (九)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五章 求索 (五)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七章 治河 (三)第二章 款曲 (五)第二章 風雲 (一)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二章 重逢 (八)第三章 颶風 (十)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七章 治河 (五)第二章 風雲 (一)第五章 短歌 (二)第四章 答案 (三)第八章 崢嶸 (八)
第三章 抉擇 (二)第七章 國難 (五)第八章 烏鵲 (三)第七章 鹿鳴 (二)第三章 颶風 (十)第九章 暗流 (四)第二章 蓬篙 (五)第二章 蓬篙 (四)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三章 颶風 (十)第七章 勁草 (六)第四章 虎狼 (一)第三章 收穫 (一)第四章 撲朔 (五)第十章 宏圖 (二)第二章 款曲 (七)第八章 烏鵲 (一)第二章 風雲 (一)第三章 衆生 (六)第二章 風雲 (六)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五章 求索 (八)第二章 款曲 (六)第五章 黃雀 (四)第七章 勁草 (一)第三章 耕耘 (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三章 抉擇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二章 謀殺 (八)第五章 逝水 (九)第二章 謀殺 (三)第一章 問道 (五)第三章 颶風 (六)第一章 新春 (一)第八章 雄關 (六)第三章 抉擇 (四)第五章 求索 (二)第九章 奪帥 (七)第十章 狂風 (六)第四章 撲朔 (八)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七章 仕途 (五)第六章 紅妝(一)第六章 破繭 (四)第十章 宏圖 (四)第二章 風雲 (三)第四章 虎狼 (三)第八章 烏鵲 (三)第六章烽火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二章 重逢 (五)第六章 君王 (一)第二章 重逢 (六)第六章 帝王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三章 父子 (二)第六章 綢繆 (四)第八章 烏鵲 (五)第四章 饕餮 (三)第八章 人心 (九)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二章 謀殺 (四)第一章 家國 (三)第四章 撲朔(一)第一章 初見 (五)第五章 短歌 (五)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六章 綢繆 (四)第五章 迷離 (二)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八章 人心 (二)第五章 黃雀 (七)第七章 國難 (七)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十章 狂風 (四)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四章 虎雛 (四)第三章 父子 (三)第八章 烏鵲 (二)第八章 人心 (六)第七章 治河 (九)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五章 求索 (五)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七章 治河 (三)第二章 款曲 (五)第二章 風雲 (一)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二章 重逢 (八)第三章 颶風 (十)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七章 治河 (五)第二章 風雲 (一)第五章 短歌 (二)第四章 答案 (三)第八章 崢嶸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