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黃雀 (三)

楊光義的身體猛地打了個哆嗦,又努力了兩次,才終於爬上了馬鞍。用力抖了下繮繩,他選擇了快速離去,強迫自己不回頭去尋找聲音的來源。

無論對方是真的童言無忌,還是受了某個大人的教唆,有意讓他難堪。楊光義都沒有心思,也沒有勇氣去追究。換了個皇帝世道就是變好麼?太平盛世會真的到來麼?他自己心裡知道真正的答案!

從後唐莊宗李存勖到現在,短短二十四年裡,中原已經換了六位皇帝,其中還沒算剛剛被劉知遠下令處死的傀儡樑帝李從益。除了後晉高祖石敬瑭和末帝石重貴算是和平交接之外,其他每一次皇位更迭,即便沒有改朝換代,也是屍骸累累。

後唐明宗李嗣源是李存勖麾下的大將,奉命平叛,卻受叛軍和麾下將士的共同“逼迫”,倒戈相擊,取而代之。後晉高祖石敬瑭是李嗣源麾下的大將,被李嗣源的繼承人“逼迫”,憤而勾結契丹人造反,以燕雲十六州爲代價,換取了耶律氏的支持,進而攻陷汴梁,自立爲帝。劉知遠是石敬瑭麾下的大將,石敬瑭做皇帝之後,擔心劉知遠做大,擔心得夜不能寐,卻始終不敢對其下手……

二十餘年來,帝王戒備地方藩鎮如同防賊,諸侯殺皇帝如同割雞。今天劉知遠憑着強大的實力成功問鼎,萬一哪天劉知遠實力衰退,誰也不知道,接下來該輪到哪個豪傑入主汴梁?

符彥卿、折從阮、李守貞、高行周、侯益、趙匡贊,這些地方諸侯表面上已經屈服,卻沒一個省油的燈。郭威和史弘肇被視爲肱骨柱石,忠義無雙。可劉知遠如果想從這二人手裡拿走一兵一卒,恐怕都得掂量再三。

甚至對於自己所在的武勝軍,楊光義都無法保證其未來將走向何方?!雖然武勝軍節度使常思乃現今皇帝劉知遠的生死兄弟,雙方之間曾經情同手足。可十多年前,後晉皇帝石敬瑭與劉知遠兩個,也同樣是親若兄弟,同樣並肩出生入死!

此乃亂世,刀子是最大的正義。兄弟之情抵不上一頂節度使官帽,更抵不上汴梁城內那把椅子。如果劉知遠還對常思信任有加,就不會將其趕出中樞,給了個武勝軍節度使的虛銜,任其自生自滅。如果常思依舊對劉知遠毫無防備,也不會將寧子明收在帳下,隨便在戰場上找一具屍體就送到汴梁去冒充二皇子!

正所謂,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將澤潞兩州徹底收歸掌控之後,武勝軍就有了自己的根。常思在大漢朝的地位,恐怕就已經等同於當年的石敬瑭在世時的劉知遠。當年的汴梁與太原之間,好歹還有澤、潞兩州作爲緩衝,如今的大漢朝廷與武勝軍之間,可就剩下了窄窄一道黃河!

沉甸甸想着心事,他暈頭漲腦的任戰馬帶着自己走。不知不覺間,就來到了韓重贇的臨時中軍帳。大帳之內,韓重贇正忙得焦頭爛額,見到楊光義回來,立刻起身數落道:“你也算老行伍了,沒事兒跟俘虜較什麼勁兒?!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允許咱們剿匪,自然就不能指望土匪們誰都不反抗。萬一你收不住手,活活打死了幾個,即便師父護短,不拿軍法處置你。傳揚出去,你也得落個殘暴嗜殺的惡名,這輩子都甭想再洗乾淨!”

“惡名就惡名,這年頭,名聲好了才吃虧。倒是名聲惡的,誰見了都怕,到哪都橫着走!”楊光義肚子里正憋着一股子邪氣,明知道韓重贇的話乃是爲自己着想,卻依舊冷笑着聳肩。

“你——”當着這麼多將佐的面兒,韓重贇碰了個硬釘子,頓時有點兒下不來臺。眉頭迅速皺起,沉聲補充:“楊指揮使,莫非你認爲本將所言毫無道理麼?或者你以爲,本將威望不足,沒資格管你?!”

“我,末將不敢!”楊光義被問得微微一愣,連忙躬身後退。雙方之間的交情歸交情,可此地乃中軍大帳,自己當衆頂撞主帥,無論將官司打到什麼地方,都不佔任何道理。“韓將軍恕罪,末將,末將之是心疼麾下弟兄傷亡慘重,一時精神恍惚而已!”

“誰麾下傷亡不重?左二都和左三都的陣亡數量,哪個也不比你左一都少?別人怎麼沒有精神恍惚?分明是你自己心性太差,缺乏自制力!”韓重贇狠狠瞪了他一眼,沉着臉呵斥。“罷了,念你剛剛跟敵軍拼過命的份上,本將且放過你。但是,別指望還有下次!否則,本將也只好稟明常節度,放你另行高就去了!”

“不敢,不敢,末將知錯了,真的知錯了!”楊光義聞聽,臉色憋得通紅。強忍怒氣,再度躬身賠罪。

如果因爲立下大功而高升,他自然巴不得去單飛。可若是因爲不服管教被趕走,估計從今往後很長一段時間,他在武勝軍當中,都難以找到容身之處。

一個動輒跟主將對着幹的刺頭兒,走到哪都不受歡迎。更何況連同門師兄弟都對他敬而遠之!

“韓將軍,楊指揮的確不是存心頂撞於你。他剛纔進軍帳時,眼睛一直盯在地面上!”

“是啊,韓將軍,咱們今天大獲全勝,這點兒小事兒,大夥就都翻過去算了!”

“楊將軍,你也別往心裡頭去。韓將軍也是爲了你好。常公的帥帳,就紮在對面的山坡上。咱們這裡若是隨便斬殺俘虜泄憤,他不可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其他諸將見狀,紛紛上前,替雙方打圓場。

韓重贇原本也沒真的生氣,只是面子上有點兒下不了臺,不得不維護主將權威而已。聽大夥說得懇切,便順勢收了怒容,笑着說道:“你們別光顧着替他說情,趕緊給本將出個主意,等會兒常節度那邊該如何繳令,纔是正經。這一仗,咱們兄弟算是露了大臉,可常節度那邊將山賊圍起來全殲的策略,也徹底落了空!”

“這個,難道,難道咱們不該打贏麼?”衆將佐先是神色大變,隨即苦笑着紛紛搖頭,“哎呀,的確如此。常公用兵,幾時冒過險?把咱們區區三千新兵放到陌生只地,原本就是爲了誘敵!”

“可不是麼,我先前還以爲,這次肯定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呢!沒想到常公他老人家早有準備!”

“哎呀,這,常公事先沒跟咱們說啊。韓將軍,您事先知道常公的安排麼?”

話音落下,十幾雙眼睛,立刻齊齊轉向韓重贇。緊盯着他的臉,等待着他給出答案。

韓重贇苦笑着搖搖頭,低聲道:“諸位也都是老行伍了,難道你派支隊伍去誘敵,事先還會跟將主明說麼?實話告訴大夥,我也是在看到了四周的燈籠火把,才知道常節度他真正的打算是什麼!”

衆人聞聽,也只能跟着一起苦笑。打仗向來求的是勝負,不問手段。換了大夥當中任何一個跟常思易位而處,也絕不會告訴韓重贇,他此番前去澤州,目的只在誘敵。否則,一旦韓重贇把握不住分寸,提前暴露了戰役目標,主帥的所有安排,就會立刻落成一場空。並且極有可能被敵軍主帥將計就計,反手一擊。

只是如此一來,今晚的大勝,未免就有幾分失色。至少,不會如先前大夥認定的一樣輝煌。如果按照常規判斷,全軍上下三千人被十倍的山賊包圍之後,只可能就地死守。而常思帶領的大隊人馬,恰好趁這個時候從外側再將山賊們包圍,然後畢其功於一役。

誰預先也沒想到,韓重贇居然還敢對十倍的敵軍打反擊。更沒人能預先想到,韓重贇身邊還有寧子明這個怪胎,居然拿騎兵當步卒用,以密集陣形直搗對手中軍,一劍封喉。這下好了,大夥算是打痛快了,擊潰了十倍於己的敵軍。常思所佈置的包圍圈,卻根本沒來得及合攏。讓潰兵順着缺口直接逃出,然後鑽進周圍的羣山裡不知所蹤。

“勝了就是勝了,有什麼好爲難的。莫非常公還能指責我等不該打贏不成?”半晌,見周圍人誰也拿不出好主意,楊光義再度按奈不住,非常仗義地替寧子明說話。

這倒是一個不成辦法的辦法。直截了當,無可指摘。韓重贇聞聽,再度低聲苦笑,“也對,常節度事先沒告知咱們是誘餌。咱們也不知道他帶着大軍就跟在後邊!”

“咱們只是盡了自己的那份力!”楊光義看了他一眼,悻然補充,“至於低估了咱們的本事,那是師父和他手下那些謀士的責任。以師父的脾氣,又怎麼會遷怒於人?我看,你剛纔純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嗯,你說的對,我多慮了!”明知道他有些話是借題發揮,韓重贇依舊笑着點頭。“就實話實說好了,常節度自然知道該如何論功行賞!”

“我覺得麻煩不在這兒!”楊光義橫了他一眼,將目光快速轉向一直跟自己同樣神不守舍的寧子明,“真正麻煩的是,子明今晚那個殺招,是從哪部兵書上學來的?說實話,我從小在軍中長大,卻聽都沒聽說過!”

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一章 問道 (一)第四章 答案 (二)第六章 綢繆 (八)第一章 新春 (一)第二章 風雲 (八)第七章 鹿鳴 (九)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二章 謀殺 (一)第九章 長纓 (七)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三章 收穫 (七)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四章 虎狼 (四)第六章 紅妝 (四)第九章 暗流 (四)第九章 暗流 (四)第四章 歸來 (二)第八章 三生 (四)第七章 仕途 (六)第四章 虎雛 (二)第七章 治河 (三)第四章 饕餮 (八)第八章 三生 (五)第七章 鹿鳴 (九)第六章 綢繆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二章 風雲 (八)第五章 逝水 (二)第一章 初見 (三)第五章 逝水 (四)第三章 抉擇 (八)第一章 傳說 (二)第四章 虎雛 (七)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四章 歸來 (七)第十章 狂風 (三)第七章 鹿鳴 (六)第六章 紅妝(一)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七章 鹿鳴 (四)第四章 虎狼 (二)第一章 問道 (六)第二章 霜刃 (九)第三章 抉擇 (六)第七章 鹿鳴 (一)第四章 虎雛 (四)第六章 君王 (六)第九章 暗流 (四)第一章 新春 (五)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一章 磨劍 (六)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二章 風雲 (十)第一章 家國 (一)第二章 款曲 (二)第六章 疾風 (四)第十章 易鼎 (三)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二章 款曲 (五)第五章 逝水 (一)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二章 霜刃 (八)第二章 重逢 (五)第四章 答案 (三)第二章 款曲 (三)第八章 人心 (三)第七章 塵緣 (三)第六章 綢繆 (六)第八章 人心 (六)第五章 短歌 (九)第二章 風雲 (四)第二章 風雲 (九)第三章 耕耘 (三)第四章 饕餮 (八)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五章 草谷 (四)第二章 重逢 (六)第三章 颶風 (五)第七章勁草 (七)第一章 傳說 (六)第十章 易鼎 (九)第四章 撲朔 (九)第一章 家國 (七)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四章 虎狼 (二)第二章 蓬篙 (五)第九章 長纓 (一)第五章 短歌 (一)第十章 宏圖 (九)第六章 帝王 (五)第五章 迷離 (四)第四章 撲朔 (三)第八章 烏鵲 (四)第四章 虎雛 (三)第五章 短歌 (七)第八章 三生 (二)第二章 蓬篙 (一)
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一章 問道 (一)第四章 答案 (二)第六章 綢繆 (八)第一章 新春 (一)第二章 風雲 (八)第七章 鹿鳴 (九)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二章 謀殺 (一)第九章 長纓 (七)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三章 收穫 (七)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四章 虎狼 (四)第六章 紅妝 (四)第九章 暗流 (四)第九章 暗流 (四)第四章 歸來 (二)第八章 三生 (四)第七章 仕途 (六)第四章 虎雛 (二)第七章 治河 (三)第四章 饕餮 (八)第八章 三生 (五)第七章 鹿鳴 (九)第六章 綢繆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二章 風雲 (八)第五章 逝水 (二)第一章 初見 (三)第五章 逝水 (四)第三章 抉擇 (八)第一章 傳說 (二)第四章 虎雛 (七)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四章 歸來 (七)第十章 狂風 (三)第七章 鹿鳴 (六)第六章 紅妝(一)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七章 鹿鳴 (四)第四章 虎狼 (二)第一章 問道 (六)第二章 霜刃 (九)第三章 抉擇 (六)第七章 鹿鳴 (一)第四章 虎雛 (四)第六章 君王 (六)第九章 暗流 (四)第一章 新春 (五)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一章 磨劍 (六)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二章 風雲 (十)第一章 家國 (一)第二章 款曲 (二)第六章 疾風 (四)第十章 易鼎 (三)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二章 款曲 (五)第五章 逝水 (一)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二章 霜刃 (八)第二章 重逢 (五)第四章 答案 (三)第二章 款曲 (三)第八章 人心 (三)第七章 塵緣 (三)第六章 綢繆 (六)第八章 人心 (六)第五章 短歌 (九)第二章 風雲 (四)第二章 風雲 (九)第三章 耕耘 (三)第四章 饕餮 (八)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五章 草谷 (四)第二章 重逢 (六)第三章 颶風 (五)第七章勁草 (七)第一章 傳說 (六)第十章 易鼎 (九)第四章 撲朔 (九)第一章 家國 (七)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四章 虎狼 (二)第二章 蓬篙 (五)第九章 長纓 (一)第五章 短歌 (一)第十章 宏圖 (九)第六章 帝王 (五)第五章 迷離 (四)第四章 撲朔 (三)第八章 烏鵲 (四)第四章 虎雛 (三)第五章 短歌 (七)第八章 三生 (二)第二章 蓬篙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