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麋鹿 (一)

北風捲地白草折。

太行山區雖然不屬於胡地,冬天的滋味一樣不好受。呼嘯的朔風夾着雪粒子,從遙遠的塞外長驅直入,吹斷樹幹,壓垮房屋,將身體不夠強壯的野獸凍成一具具硬梆梆的屍體。

這種鬼天氣,絕不是趕路的好時候。當地的山民早在半個月之前就躲進了土坯屋或者窯洞中,用釘了厚厚一層稻草的木板封死門窗,然後在房間裡點上一個偌大的火盆,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肯露頭。

然而,在通往陵川城的山路上,卻有萬餘名壯年男子,深一腳,淺一腳地蹣跚而行。山路上的積雪被人腳踩得又硬又滑,稍不小心,就會直接滾到路邊的深淵裡去,摔個粉身碎骨。北風則冷得就像萬根鋼針,稍有懈怠,在山路旁的野樹下歇上一歇,就有可能被活活凍成一具殭屍!

“老天爺啊,你沒良心咧!”

“狗日的老天,狗日的契丹人,狗日的郭家雀,狗日的慕容野驢……”

“該死,全都該死,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僥倖暫時還未摔死或者凍死的漢子們,將脖子縮進短褐裡頭,罵罵咧咧的繼續向前走。他們身上的短褐大多數都是葛布所做,沾上雪水之後,再被風一吹,很快就變得又冷又硬。而更多的雪粒子,則層層疊疊的黏在短褐表面,將整個人裝飾得銀光閃閃,就像一具具可以移動的土偶木梗。

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冰雪的鎧甲下苦苦掙命,隊伍正中央,就有十幾個身穿錦袍,頭戴狐狸皮帽子的傢伙,個個看上去生龍活虎。他們是這支隊伍的主心骨,無論江湖輩分還是行軍打仗經驗,都比其餘的人超出甚多。所以其餘的人可以凍死,餓死或者掉下山谷摔成肉泥,他們卻連寒毛都不能少一根。

“老三,老五,給我傳下令去,都他孃的閉嘴!萬一引起了雪崩,大傢伙今天全都得埋在這兒,誰都逃不了!”策馬走在隊伍正中央,衣着最光鮮的一名漢子,忽然扭過頭,衝着身邊距離自己最近的兩名穿錦袍者吩咐。

“是!”被點了將的兩個頭目立刻撥轉坐騎,在各自鐵桿心腹的保護下,向隊伍前後兩個方向快步急行。一邊走,一邊揮動皮鞭,將周圍弟兄們身上的短褐,抽得叮噹做響,“閉嘴,不想死的都給老子閉嘴。萬一引發了雪崩,大夥全都得埋在這兒!”

“閉嘴,都給老子閉嘴,誰再哭天蹌地,老子先扒光了他的衣服,讓他活活凍死。冷什麼冷,走快點兒就不冷了。等出了山,酒隨便喝,肉隨便吃,女人隨便搶!”

“真的?那敢情好!”

“三爺,三爺,您說咱們還得走多遠才能見到人煙?”

“河東那邊,河東那邊女人長啥樣?是不是個個都是薄嘴脣兒,大屁股?”

“謝五爺,咱們要是能搶到女人,屁股最大的肯定給您送過去!”

……

凍得半死不活的漢子們,瞬間又恢復了幾分精神。一邊幻想着出山後肆意搶掠的生活,一邊低聲拍三當家謝智勇和五當家彭蓮峰的馬屁。

“閉嘴,都閉上嘴。想活着睡河東女人,就全都閉上嘴巴!”

“閉嘴,想睡女人,也得有命才行!一旦被雪給埋在這兒,就只能睡一輩子石頭了!”

三當家謝智勇和五當家彭蓮峰聽着心裡頭舒坦,手中的鞭子放低了些,繼續連聲吩咐。這個節骨眼兒上,不能太心慈手軟,也不能太不近人情。太心慈手軟了,就會讓底下人失去敬畏之心,發出的命令就難以被嚴格執行。太不近人情了,則容易讓底下人失去歸屬感,等出了山,隊伍就有可能一鬨而散。

在他們兩個的齊心協力之下,隊伍中的咒罵聲漸漸變低。一張張滿是凍瘡的臉上,也重新涌起幾分生命的光澤。

酒水、肉塊、女人,想想就讓人心裡頭熱乎。而有酒水、肉塊和女人的日子,其實距離現在並不遙遠,三個月?或者兩個月?甚至四十幾天?倒黴就倒黴在大當家史洪傑運氣實在太差,居然在大漢和大遼之間站錯了隊,押寶押錯了地方。

想起前一段時間的風光日子,衆人就又忍不住嘆息着搖頭。唉,時也,勢也,運也。誰能料到,明明能一路打進汴梁的契丹鐵騎,居然硬生生被劉知遠那廝給擠出中原呢?誰能想到,新上任的遼國皇帝耶律阮卸磨殺驢,居然直接滅了南樞密使趙延壽的滿門呢?誰又能想到,杜重威居然如此孬種?明明手頭還有上萬兵馬,軍糧輜重無數,卻忽然開城投了降?

他杜重威投降了其實也不打緊,只要提前派人跟四下裡的州縣知會一聲兒。大不了,弟兄們也跟着一道歸漢唄。反正鄴都周圍,十個節度使、刺史裡頭,至少有六個是綠林好漢自封的。只要有人給官做,是扛着大遼的旗號還是打起大漢的旗號,根本無所謂。

可缺德就缺德在,杜重威悄沒聲的自己投降了,卻未曾派人給周圍的同行們送信兒!這下就慘了,成功奪取了鄴都之後,漢軍立刻關閉了繼續招降的大門。隨即揮槊橫掃,將洺州、武安、邯鄲、魏洲等地,所有沒及時改換門庭的地方豪傑,殺了個屍橫遍野。直殺得滹沱水南岸,再也沒有遼國一兵一卒,才施施然奏凱而歸。

直到此刻,僥倖及時逃入山中的“亂世豪傑”們,才終於聽說,大漢天子劉知遠已經中風多日,良久不能視事了。最近這半個多月來,軍中諸事,全是大將軍郭威一手操控。楊邠、王章、蘇逢吉三個,則“爲虎作倀”,硬生生封鎖了劉知遠病入膏肓的消息。只可憐那杜重威,明明再多堅持半個月,就能魚躍龍門,卻硬生生給郭威騙得解甲束手,從此生死再也不由他自己掌控。

“唉!命,這都是命!”非但嘍囉們心中感慨萬千,大當家史洪傑自己,想想最近一年多來的遭遇,也不斷搖頭。

他本是林慮山中一條好漢,原本已經被官軍給剿得無處立足了,忽然有一天,官軍卻不戰而潰。派人仔細一打聽,才知道杜重威帶領十萬大軍臨陣投了敵,將半個河北拱手出讓。契丹人在降將張彥澤的帶領下,直撲汴梁。沿途州縣的文武官員,要麼投降,要麼各自逃命,竟無一人敢擋在契丹人的馬前。

林慮山下不遠處就是林縣,既然縣令棄官潛逃了,史洪傑就覺得自己沒必要再客氣。帶領麾下的殘兵敗將追着官軍的馬尾巴,直接衝進了縣城。然後隨便抓了個讀書人當師爺,寫了封效忠信送到了距離縣城最近的一夥契丹人軍營。再往後,則不管對方答應不答應,就給自己封了個天義軍節度使官職,開始發號施令。

緊跟着一年多兵荒馬亂,誰也顧不上林縣。史洪傑這個自封的天義軍節度使,就成了地方上的土皇帝。招兵買馬,集草存糧,麾下隊伍從幾十號,迅速膨脹到兩萬餘。期間又跟別的豪傑來了兩次火併,僥倖大獲全勝。於是乎,再也沒人敢小瞧他,連天雄軍節度使杜重威,都專門派人來表達了拉攏之意。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風向就漸漸混亂了起來。漢王劉知遠忽然豎起了驅逐契丹的大旗,河北大地上,很多羣雄起兵響應。天雄軍節度使杜重威東征西討,忙得腳不沾地。契丹人也因爲被打個措手不及,而損失慘重。

當時有人勸史洪傑也趕緊順應時勢,然而,他卻不太看好劉知遠的漢軍,不認爲天下還有誰能擋得住契丹人的鐵騎。所以高行周北上平叛之時,他果斷站在了杜重威這邊。雖然沒有派兵去助戰,卻也沒忘記替大遼搖旗吶喊。

憑着這份耿耿忠心,他成功打動了遼國南院樞密使趙延壽。成功將自封的天義軍節度使,換成了遼國皇帝欽封,並且被賜予了知樞密院事的虛職,風光一時無兩。

這個有名無實的職位,給他和他手下的弟兄們,帶來了滅頂之災。杜重威獻城投降之後,漢軍迅速接管了鄴都。爲了避免班師之後,地方上再生動盪,郭威、慕容彥超、高行周等人,毫不猶豫地朝周圍兀自打着遼國旗號的州縣舉起了屠刀。一衆來不及改換門庭的“英雄豪傑”,要麼被漢軍捉獲斬首,要麼丟棄了老巢,帶着手下弟兄逃入深山老林苟延殘喘。

過慣了舒心日子的人,乍以回到山中,誰都無法習慣。很快,史洪傑麾下的弟兄,就從兩萬出頭縮減了一萬上下。如果再不想辦法尋找出路,恐怕等不到春暖花開,他就要徹底被打回原型,再度變成原來那個人人喊打的小蟊賊,從此永無出頭之日。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猛地咬了咬牙,史洪傑拉住坐騎,回頭用力揮動胳膊。他不敢喊得太大聲,卻努力讓周圍身穿錦袍的心腹們人人都聽清楚,“殺人放火受招安!咱們這回利落些,拿下陵川之後,立刻請求招安。澤州那地方,向來是官匪一家。只要咱們表現出足夠的實力,就不愁官府不來上趕着拉攏咱們!”

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四章 歸來 (四)第八章 人心 (八)第十章 狂風 (六)第七章 鹿鳴 (七)第二章 蓬篙 (六)第二章 風雲 (九)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一章 家國 (五)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一章 初見 (一)第三章 父子 (三)第九章 奪帥 (五)第六章 紅妝(一)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一章 問道 (一)第一章 問道 (七)第一章 家國 (一)第四章 饕餮 (一)第八章 三生 (六)第十章 易鼎 (七)第六章 帝王 (三)第一章 傳說(五)第八章 雄關 (四)第五章 逝水 (一)第五章 求索 (三)第八章 烏鵲 (二)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六章 疾風 (四)第三章 颶風 (十)第五章 短歌 (三)第二章 款曲 (九)第八章 崢嶸 (九)第三章 收穫 (一)第一章 傳說 (九)第七章 勁草 (五)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三章 抉擇 (四)第九章 暗流 (一)第三章 父子(一)第七章 國難 (八)第三章 收穫 (五)第八章 三生 (一)第七章 治河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十章 易鼎 (三)第七章 鹿鳴 (三)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二章 重逢 (一)第一章 問道 (二)第六章 綢繆 (六)第五章 黃雀 (四)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一章 新春 (四)第三章 父子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十章 宏圖 (四)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收穫 (三)第二章 款曲 (七)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六章 君王 (五)第十章 易鼎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一章 磨劍 (五)第二章 重逢 (六)第十章 宏圖 (八)第九章 長纓 (六)第四章 歸來 (四)第四章 歸來(五)第七章 鹿鳴 (三)第五章 短歌 (三)第四章 虎狼 (二)第九章 萍末 (十)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十章 餘韻 (三)第二章 款曲 (三)第一章 家國 (五)第四章 虎雛 (六)第九章 萍末 (八)第十章 狂風 (三)第七章 鹿鳴 (九)第五章 草谷 (五)第七章 國難 (七)第九章 暗流 (二)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一章 初見 (四)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十章 易鼎 (四)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五章 草谷 (四)第二章 款曲 (十)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五章 草谷 (五)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一章 問道 (五)第四章 耕耘 (六)
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四章 歸來 (四)第八章 人心 (八)第十章 狂風 (六)第七章 鹿鳴 (七)第二章 蓬篙 (六)第二章 風雲 (九)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一章 家國 (五)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一章 初見 (一)第三章 父子 (三)第九章 奪帥 (五)第六章 紅妝(一)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一章 問道 (一)第一章 問道 (七)第一章 家國 (一)第四章 饕餮 (一)第八章 三生 (六)第十章 易鼎 (七)第六章 帝王 (三)第一章 傳說(五)第八章 雄關 (四)第五章 逝水 (一)第五章 求索 (三)第八章 烏鵲 (二)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六章 疾風 (四)第三章 颶風 (十)第五章 短歌 (三)第二章 款曲 (九)第八章 崢嶸 (九)第三章 收穫 (一)第一章 傳說 (九)第七章 勁草 (五)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三章 抉擇 (四)第九章 暗流 (一)第三章 父子(一)第七章 國難 (八)第三章 收穫 (五)第八章 三生 (一)第七章 治河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十章 易鼎 (三)第七章 鹿鳴 (三)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二章 重逢 (一)第一章 問道 (二)第六章 綢繆 (六)第五章 黃雀 (四)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一章 新春 (四)第三章 父子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十章 宏圖 (四)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收穫 (三)第二章 款曲 (七)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六章 君王 (五)第十章 易鼎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一章 磨劍 (五)第二章 重逢 (六)第十章 宏圖 (八)第九章 長纓 (六)第四章 歸來 (四)第四章 歸來(五)第七章 鹿鳴 (三)第五章 短歌 (三)第四章 虎狼 (二)第九章 萍末 (十)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十章 餘韻 (三)第二章 款曲 (三)第一章 家國 (五)第四章 虎雛 (六)第九章 萍末 (八)第十章 狂風 (三)第七章 鹿鳴 (九)第五章 草谷 (五)第七章 國難 (七)第九章 暗流 (二)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一章 初見 (四)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十章 易鼎 (四)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五章 草谷 (四)第二章 款曲 (十)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五章 草谷 (五)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一章 問道 (五)第四章 耕耘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