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易鼎 (七)

“肯定不會,除非他是劉承佑的親孃老子!”符昭序猛地朝桌案上擂了一拳,將米盤上代表敵軍各部的旗幟,震得東倒西歪。

這時候,卻沒人顧得上再去指責他的“魯莽”。柴榮、趙匡胤、高懷德還有符贏、陶三春等女將,一個個都同樣興奮莫名。

遼軍南下,圖的是趁火打劫。並沒有不惜任何代價拯救劉漢朝廷的義務,亦沒做好趁勢入主中原的準備。否則,領軍出征的就該是遼國皇帝耶律阮本人,而不是泰寧王耶律察割。

“從最近幾天的試探結果上推斷,幽州軍士氣很差,也沒有跟咱們拼命的打算!”柴榮笑着開口,努力替鄭子明將計劃解釋並補充完整,“如果咱們傍晚突然派遣一支大軍去騷擾,韓匡嗣十有八九會堅守不出。然後,其餘各路兵馬就從西門出城,繞路潛往老虎嶺。趕在天明前最黑的時候,給蕭天賜致命一擊。”

“我,子明和高懷德去偷襲蕭天賜,大哥你來看住韓匡嗣!”趙匡胤的反應也不慢,揮舞着拳頭補充。“皮室軍擅長野戰,咱們偏偏不給他上馬列隊機會。”

“沒問題,大不了我多點一些火把,然後把輔兵也都拉出去!”柴榮從不跟自家兄弟爭風,笑了笑,用力點頭。

“家兄也跟柴將軍一起去,守城和接應的事情,交給鄭帥、我和陶家妹子!”符贏輕輕看了他一眼,笑着替自家哥哥安排了一件相對簡單的差事。

符昭序聞聽,本能地就想拒絕。比起在幽州軍的大營附近裝神弄鬼,他更願意跟這鄭子明、趙匡胤和高懷德三員猛將一道去夜踏連營。然而,但話還沒等到達嘴邊兒上,腳指頭處,卻傳來了一陣刺痛。趕緊向後退了半步,大聲說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咱們對幽州軍,也不能掉以輕心。”

“那就一起去找鄭帥!”柴榮原本也沒將他的戰鬥力考慮在內,笑了笑,大聲提議。

衆人答應一聲,拔腿就走。不多時,就抵達了主帥鄭仁誨的臨時行轅。後者原本就不是個貪戀權勢的人,臨出之前,又曾經得到郭威的暗中叮囑,充分年青人們展露才華的機會。於是乎,連猶豫都沒猶豫,就把大家夥兒預先商量好的對敵策略盡數接納。

鄭子明所部的四千滄州軍,只有一千出頭爲騎兵。高懷德、符昭序、趙匡胤和柴榮的嫡系裡,騎兵數量卻過了總數的一半。幾家精挑細選,先選拔出了一萬馬上精銳。然後把剩下的所有弟兄,無論戰兵和輔兵,按人頭數一分爲二。半數交給了柴榮和符昭序兩個,負責去幽州軍的營門前虛張聲勢,最後那一半兒,則由主帥鄭仁誨親自統帥,留守冀州,隨時準備爲前兩路兵馬提供接應。

時間在忙碌中過得飛快,給人感覺只是一眨眼功夫,夕陽便已經落到了山下。柴榮和符昭序二人先帶領疑兵出了北門,大張旗鼓地朝着幽州軍的營地撲了過去。隨即,鄭子明、趙匡胤和高懷德三個,帶領精挑細選出來的騎兵,悄無聲息地出了東門,像獵食的猛獸般撲向了今晚的真正目標。

每一匹戰馬的蹄子上,都包裹着羊毛和麻布。每一名將士的嘴裡,都漢着木製的銜枚。人和馬以每行五里便停下來歇息一次的節奏,穩定而迅地朝老虎嶺靠近。如水月光從天空中傾瀉下來,照亮每一張凝重而又幹淨的面孔。

五里,五里,又五里……。已經沒有半點兒綠色的大地,轉眼被隊伍就拋在身後。有一股熟悉的興奮感,卻伴着馬蹄的奔行節奏,悄然涌上了鄭子明的心頭。一如當初他在澤州,與韓重贇、楊光義等人初次帶領騎兵去偷襲山賊,渾身上下,每一根血管內,都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

今天,跟他並肩而戰的,不再是韓重贇和楊光義。但那種感覺,卻絲毫沒有改變。鄭子明悄悄地側轉頭張望,恰恰看到趙匡胤那像火一樣燃燒着的眼神。再將目光轉向另外一側,高懷德的面孔也迅在黑暗中變得清晰,雙眼被月光照得閃閃亮。

“保持度,積蓄體力。不急,冬天夜長,天會亮的很晚!“下一個瞬間,少年人在心中默默地叮囑自己,同時儘可能地將身體放鬆,儘可能地讓胯下戰馬將奔跑的節奏變得更加均勻。

他身後的滄州軍訓練有素,很快就跟自家主帥的步調保持了一致。雖然只有區區一千人,卻在極短時間之內,就將影響擴散到了全軍。

一萬將士,也跟着調整了節奏,與滄州軍結伴悄然而行,就像烏雲在大地上投下的一團陰影。隨着月光的變化而變化,移動而移動,直到遠處的土坡之上,忽然出現了一片軍營的輪廓。

“點火,準備火箭!”鄭子明迅從馬鞍下取出一把角弓,將前部包裹和硫磺和油球的火箭,搭在了弓臂上。

“啪,啪啪,啪啪!”身邊親兵立刻打燃了火摺子,點着染滿了牛油的火炬。然後以最快度,遞到了自家主帥的的胸前。

鄭子明將火箭的前端朝火炬上一探,隨即左手將弓臂斜向上呈三十度角揚起,右手鬆開了剛剛拉滿的弓弦。

“呯!”一顆碩大的流星刺破夜幕,直奔遠處的軍營。緊跟着,是百顆、千顆。剎那間,四下裡的山丘被火光照亮,枯樹、亂石、雜草,都變得無比清晰。整個世界都從昏睡中被驚醒,號角聲,呼喊聲,還有動物受驚所出的悲鳴,剎那間響成了一片。

“吹角!”鄭子明丟下騎弓,穩穩地端平的長槍。人和馬驟然加,在火光的照耀下,宛若神明從天而降。

“嗚―――嗚―――”畫角聲,宛若龍吟,瞬間蓋住了所有嘈雜。滄州軍、護聖軍、符家軍……,所有中原精銳們驟然加,宛若海潮般拍進了敵軍大營。

第四章 歸來 (七)第五章 逝水 (七)第十章 奪帥 (一)第二章 款曲 (七)第八章 崢嶸 (三)第六章 綢繆 (八)第五章 求索 (一)第九章 暗流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四章 撲朔 (二)第四章 虎狼 (六)第八章 崢嶸 (六)第九章 萍末 (七)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二章 霜刃 (二)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九章 奪帥 (六)第九章 長纓 (二)第一章 磨劍 (四)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四章 答案 (六)第七章 治河 (一)第十章 易鼎 (五)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七章 治河 (八)第八章 雄關 (四)第三章 抉擇 (三)第四章 答案 (一)第二章 霜刃 (七)第六章 破繭 (十)第九章 萍末 (五)第八章 麋鹿 (四)第二章 謀殺 (五)第二章 重逢 (一)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三章 颶風 (四)第二章 謀殺 (六)第四章 虎雛 (七)第三章 抉擇 (九)第五章 短歌(四)第一章 家國 (三)第九章 萍末 (七)第五章 短歌 (一)第四章 答案 (四)第五章 草谷 (五)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七章 鹿鳴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六章 綢繆 (六)第六章 帝王(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三章 父子 (七)第一章 家國 (五)第八章 麋鹿 (一)第四章 饕餮 (一)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五章 草谷 (四)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六章 帝王 (三)第十章 狂風 (五)第五章 草谷 (九)第五章 黃雀 (六)第三章 抉擇 (八)第八章 烏鵲 (五)第六章 疾風 (二)第六章 帝王 (二)第六章 破繭 (十)第九章 萍末 (二)第五章 求索 (二)第一章 問道 (五)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七章 國難 (四)第五章 黃雀 (六)第五章 草谷 (七)第九章 暗流 (一)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七章 治河 (二)第一章 初見 (五)第三章 父子 (七)第六章 紅妝(八)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九章 萍末 (一)第六章 破繭 (五)第九章 萍末 (十)第五章 迷離 (七)第四章 虎雛 (四)第十章 易鼎 (一)第一章 新春 (七)第九章 萍末 (六)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一章 傳說 (一)第六章 綢繆 (五)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七章 仕途 (五)第一章 家國 (四)第六章 紅妝 (二)第五章 逝水 (三)
第四章 歸來 (七)第五章 逝水 (七)第十章 奪帥 (一)第二章 款曲 (七)第八章 崢嶸 (三)第六章 綢繆 (八)第五章 求索 (一)第九章 暗流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四章 撲朔 (二)第四章 虎狼 (六)第八章 崢嶸 (六)第九章 萍末 (七)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二章 霜刃 (二)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九章 奪帥 (六)第九章 長纓 (二)第一章 磨劍 (四)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四章 答案 (六)第七章 治河 (一)第十章 易鼎 (五)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七章 治河 (八)第八章 雄關 (四)第三章 抉擇 (三)第四章 答案 (一)第二章 霜刃 (七)第六章 破繭 (十)第九章 萍末 (五)第八章 麋鹿 (四)第二章 謀殺 (五)第二章 重逢 (一)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三章 颶風 (四)第二章 謀殺 (六)第四章 虎雛 (七)第三章 抉擇 (九)第五章 短歌(四)第一章 家國 (三)第九章 萍末 (七)第五章 短歌 (一)第四章 答案 (四)第五章 草谷 (五)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七章 鹿鳴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六章 綢繆 (六)第六章 帝王(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三章 父子 (七)第一章 家國 (五)第八章 麋鹿 (一)第四章 饕餮 (一)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五章 草谷 (四)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六章 帝王 (三)第十章 狂風 (五)第五章 草谷 (九)第五章 黃雀 (六)第三章 抉擇 (八)第八章 烏鵲 (五)第六章 疾風 (二)第六章 帝王 (二)第六章 破繭 (十)第九章 萍末 (二)第五章 求索 (二)第一章 問道 (五)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七章 國難 (四)第五章 黃雀 (六)第五章 草谷 (七)第九章 暗流 (一)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七章 治河 (二)第一章 初見 (五)第三章 父子 (七)第六章 紅妝(八)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九章 萍末 (一)第六章 破繭 (五)第九章 萍末 (十)第五章 迷離 (七)第四章 虎雛 (四)第十章 易鼎 (一)第一章 新春 (七)第九章 萍末 (六)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一章 傳說 (一)第六章 綢繆 (五)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七章 仕途 (五)第一章 家國 (四)第六章 紅妝 (二)第五章 逝水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