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烽火 (一)

濃墨般的烽煙,緊貼着北方的天地銜接處,一道又是一道。與曠野裡的積雪互相映襯,黑白分明。

拜地面上的積雪所賜,遼國劫掠者在走過拒馬河的那一瞬間,就已經被斥候發現。隨即,沿着南河岸,大大小小的烽火臺,一座接一座地被守軍點了起來。淒厲的警訊,也沿着拒馬河南岸響成了一片,“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然而,結果卻正如陶大春和李順兩個在某天夜裡所說,這——,沒有用!

義武軍、振武軍、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地方勢力,紛紛躲進高牆之後。易州、定州、深州、乃至更遠的滄州,刺史,縣令、縣尉們將大門緊閉,死活也不敢露頭。

只苦了邊境地域的百姓,臨近年關,禍從天降。家中所有積蓄瞬間被洗劫一空不算,其中來不及逃進深山的年青力壯者,還被遼軍像螞蚱一樣那繩子捆成串,拖着馬背後,跌跌撞撞朝北方押解。

到了幽州,他們就會被按照年齡、體力、性別和長相,分類發賣。然後變成當地契丹人,或者漢人官員的家奴。其中絕大多數最後都會活活累死在陌生的土地上,永遠沒有再度返回故鄉的可能。

按往年的常規,遼國劫掠者在緊鄰邊境的地域殺上一通,搶到了足夠的錢糧,抓到了足夠的奴隸,很快就會心滿意足退兵。然而,這一次,情況也有些不太一樣。

儘管有些大漢國的節度使從遼國高官那邊早就得到了通知,此番南下打草谷,不會變成兩國之間的大戰。儘管某些大漢國的地方官員已經給打草谷的遼國將領送上了厚禮,表達了自己的慰問之意。已經過了河的遼國兵馬,卻根本滿載而歸的意思。反而狠下心來,開始挨個掃蕩那些聯盟自衛的堡寨。

比起鄉間毫無組織的普通村落,這些聯盟自衛的堡寨,抵抗力和抵抗意志都相對強悍。在花錢買平安的懇求一次次被拒絕後,寨子裡的莊戶們,斷然拿起的刀槍。

然而,整體上還是以務農爲生的莊戶們,又怎麼可能打得過職業強盜?很快,寨牆便被攻破,房屋便被點燃,所有不肯束手待斃的人,都被一刀砍成了兩段。

從易州到定州,從河間再到深州,一處處堡寨被迅速攻破,一股股地方勢力被連根拔起。無數平素威名赫赫的“英雄豪傑”,在短短半個月時間裡,被掃蕩殆盡!

然而,同樣的事情發生多了,總會出一兩個意外……

定州西南,太行腳下,連綿起伏的丘陵之間,兩支打着遼國旗號的兵馬,在雪地上迤邐而行。

領軍的主將理所當然是契丹人,姓耶律,名赤犬。副將則爲契丹漢軍的一名指揮使,姓韓,名德正。(注1、注2)

二人長相極爲相近,身高相似,年齡大小也差不多,如果不是因爲穿着兩種樣式截然不同鎧甲,尋常人真的會把他們當作一對孿生兄弟。但是,穿上了鎧甲之後,卻沒有人再敢認爲他們彼此之間血脈相連。

契丹人和漢人不可能是親兄弟。儘管連續三任遼國皇帝,都賭咒發誓,他會對天下子民一視同仁。但誓言這東西,向來是聽聽就算了,誰若是當真才傻。如今的大遼國,除了韓氏之一家外,其他漢人依舊是沒有資格跟契丹人比肩同列。哪怕是做了當朝尚書,依舊是“機密之事不得與聞”。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就像韓知古的後人,從來就沒被契丹皇帝當作漢人。事實上,今天負責領兵這兩位將領,也的確是一對雙胞胎。

耶律赤犬的父親耶律寶才,原本爲大將軍耶律留哥的馬童。因爲多年來伺候主人盡心,被耶律留哥破格提拔爲一名將軍。只可惜他沒有享受榮華富貴的好命兒,才當了將軍不到兩個月,就死在了一場規模不大的遭遇戰中。只留下一個新婚沒多久的妻子,和一座空蕩蕩的宅院。

爲了不讓麾下這個忠心耿耿的奴僕絕後,耶律留哥便想給他過繼一個子嗣。恰巧韓匡嗣的五弟韓匡奇,新得了一對孿生兄弟。所以乾脆,就直接派人去接了過來。(注3)

那韓匡奇雖然捨不得,但也不敢破壞韓氏與耶律氏之間的“友誼”,只能雙手將其中一個兒子奉上。

之後十七八年裡,韓匡奇的官位,隨着幽州韓氏一路水漲船高,耶律寶才的妻子也沒有再改嫁。兩家的關係,居然越走越近。這對孿生兄弟,也非常幸運地,在同一做城市裡相伴着長大。並且一個做了契丹軍的小將軍,一個做了漢軍的指揮使。

常言說得好,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回大軍南下“打草谷”,南院樞密使韓匡嗣跟耶律屋質請示過後,乾脆就把這哥倆歸做了一路。讓他們互相配合,共同進退,共同把握這一次難得的歷練機會。

“要我說樞密大人此舉純屬多餘,他不把咱倆放在一路,咱們兄弟就能生分了?”對於長輩們的好心,耶律赤犬卻不太領情。一邊轉動着腦袋觀賞連綿起伏的雪景,一邊撇着嘴抱怨,“像這種堡寨,有一個漢軍都,就已經是高看他們了。根本用不到一個營的兵馬。現在卻讓你帶着一個營,我帶着一百騎,簡直就是拿大砍刀宰雞,純粹浪費功夫!”

“大哥,噓——。”韓德馨快速豎起手指在嘴脣邊,做噤聲裝。“你別多說。我估計三伯父派咱們倆一起來,主要是想求個穩妥。畢竟若是能活捉了那個人……”(注4)

“不過是一個漢狗,舉手之勞爾!等會兒你只管看着好了,我給你演示一下什麼叫一鼓破賊!”耶律赤犬撇撇嘴,大聲打斷。絲毫不顧忌自家弟弟和周圍漢軍將士的感受。

“他若是敢出來野戰,當然大哥可以一鼓擒之!”韓德馨的修養非常好,笑了笑,非常委婉地說道,“可他要是龜縮在堡寨裡頭不出,這搭雲梯、做撞車等雜事,總也不能勞大哥您親自動手!”

“你說得也對!”聽韓德馨說得順耳,耶律赤犬笑着點頭,“那咱倆就說好了,攻堅的事情歸你,野戰歸我。若是有了斬獲……”

“老規矩,哥大,哥先拿!”韓德馨想都不想,痛快地表態。

“行!不過你放心,我至少給你留一半兒。我不會像別人那樣,把你們這些漢兒另眼相待!”耶律赤犬毫不客氣地接受了對方的好意,搖晃着身體,顧盼生姿。

周圍的漢軍士卒聽得心裡發堵,卻誰也不敢開口說話。大遼國的規矩就是這樣,無論出兵和出力多少,只要是契丹軍和漢軍並肩作戰,戰功和戰利品,絕大部分就得歸前者。像耶律赤犬這樣,還肯給漢軍這邊留上一小半兒的,已經非常難得。若是換了別人,大夥恐怕連口“湯水”都喝不到。

周圍的契丹士卒,對兩位小將軍公開達成的“分配方案”,也不太滿意。雖然他們名爲一營,實際正兵人數還不到一都。但戰鬥力,卻從來不能以人數來算。八十幾名契丹騎兵拉開陣勢,足以將十倍的漢軍撕成碎片。況且每名正兵身後,還帶着一名同族的輔兵和一名打草谷?

“唉——”一名漢軍十將,看了看身後雪地上的腳印,偷偷地嘆息。路,是自己走的。一步跟着一步,都在自己身後留着呢。走到這個份上,怪不得別人。

“哼!”一名契丹隊帥,對着周圍瓦藍瓦藍的天空,低聲冷哼。同時心中默默發誓。“等回頭,一定要到惕隱那裡告上一狀,讓這姓韓的小子滾回他自己家中,把小將軍位置讓出來!他算哪門子耶律氏子孫?想當初有耶律留哥護着他,這血脈亂也就亂了!如今耶律留哥已經倒了架子,憑什麼還讓他佔着本該屬於耶律伯尼古部的地方?”

注1:遼國軍制一直在演變,前後變化極大,還有實職和虛職的區別。書中爲方便讀者,取最簡單的一種。十人爲隊,設十將(契丹:隊帥),十隊爲一都,設都頭(契丹:軍校),五都爲一營設指揮使(契丹:小將軍),五營爲一軍,設都指揮使(契丹:軍主、將軍),10軍爲一廂設都指揮使(契丹:都監、詳穩)。節度使(大詳穩)轄左右兩廂。其中契丹軍職還隨所在部落實力而變化,有的部落總計只有幾百人,各級將領形同虛設,官比兵多,官居將軍手下也沒幾個人。

注2:耶律,契丹人原本沒有姓氏,只有部族和名字。後受中原文化影響,迅速自己取姓。又因爲英雄崇拜等原因,導致大體上只有耶律和蕭兩個姓氏。其他孫、李等,則爲中原皇帝賜姓。韓則爲中原外來。後三姓所佔比例都極小。

注3:韓知古的家族,最初在遼國地位並不高。所以婚嫁和交往,也多爲耶律氏和蕭氏的旁支。後韓氏因爲韓知古、韓匡嗣父子的“傑出貢獻”,迅速飛黃騰達。其家族婚嫁和交往,便迅速靠近契丹上層。

注4:韓知古有11個兒子,韓匡嗣排行第三。所以子侄輩兒以三伯父稱之。

第四章 耕耘 (四)第七章 仕途 (六)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三章 衆生 (四)第三章 父子 (七)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一章 初見 (三)第三章 收穫 (三)第七章 國難 (五)第五章 黃雀 (三)第一章 初見 (二)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三章 抉擇 (八)第六章 破繭 (五)第一章 新春 (二)第一章 新春 (四)第五章 草谷 (四)第九章 長纓 (四)第三章 父子 (三)第八章 三生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八章 崢嶸 (八)第四章 耕耘 (五)第九章 暗流 (八)第七章 治河 (二)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一章 傳說 (九)第九章 萍末 (五)第九章 長纓 (四)第六章 綢繆 (六)第一章 新春 (八)第六章 君王 (六)第六章 綢繆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三章 颶風 (三)第八章 人心 (八)第四章 虎雛 (八)第三章 收穫 (二)第一章 家國 (四)第六章 君王 (二)第八章 雄關 (二)第一章 問道 (一)第八章 烏鵲 (七)第五章 草谷 (四)第十章 宏圖 (五)第八章 三生 (二)第十章 狂風 (七)第三章 衆生 (四)第六章 綢繆 (七)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四章 饕餮 (三)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一章 新春 (四)第九章 萍末 (十)第二章 重逢 (七)第九章 奪帥 (四)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十章 宏圖 (三)第五章 迷離 (五)第七章 治河 (二)第四章 歸來 (二)第五章 迷離 (四)第二章 霜刃 (六)第八章 三生 (一)第十章 易鼎 (十)第七章 仕途 (一)第四章 饕餮 (八)第四章 虎雛 (二)第六章 君王 (三)第四章 答案 (三)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一章 傳說 (九)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四章 饕餮 (六)第七章 仕途 (一)第十章 易鼎 (一)第五章 逝水 (一)第十章 易鼎 (八)第九章 萍末 (一)第十章 易鼎 (六)第八章 麋鹿 (四)第二章 款曲 (二)第五章 黃雀 (三)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二章 重逢 (二)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三章 收穫 (二)第四章 虎雛 (一)第八章 人心 (七)第三章 颶風 (四)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一章 磨劍 (八)第八章 人心 (三)第三章 耕耘 (一)第三章 颶風 (三)第五章 草谷 (四)
第四章 耕耘 (四)第七章 仕途 (六)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三章 衆生 (四)第三章 父子 (七)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一章 初見 (三)第三章 收穫 (三)第七章 國難 (五)第五章 黃雀 (三)第一章 初見 (二)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三章 抉擇 (八)第六章 破繭 (五)第一章 新春 (二)第一章 新春 (四)第五章 草谷 (四)第九章 長纓 (四)第三章 父子 (三)第八章 三生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八章 崢嶸 (八)第四章 耕耘 (五)第九章 暗流 (八)第七章 治河 (二)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一章 傳說 (九)第九章 萍末 (五)第九章 長纓 (四)第六章 綢繆 (六)第一章 新春 (八)第六章 君王 (六)第六章 綢繆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三章 颶風 (三)第八章 人心 (八)第四章 虎雛 (八)第三章 收穫 (二)第一章 家國 (四)第六章 君王 (二)第八章 雄關 (二)第一章 問道 (一)第八章 烏鵲 (七)第五章 草谷 (四)第十章 宏圖 (五)第八章 三生 (二)第十章 狂風 (七)第三章 衆生 (四)第六章 綢繆 (七)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四章 饕餮 (三)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一章 新春 (四)第九章 萍末 (十)第二章 重逢 (七)第九章 奪帥 (四)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十章 宏圖 (三)第五章 迷離 (五)第七章 治河 (二)第四章 歸來 (二)第五章 迷離 (四)第二章 霜刃 (六)第八章 三生 (一)第十章 易鼎 (十)第七章 仕途 (一)第四章 饕餮 (八)第四章 虎雛 (二)第六章 君王 (三)第四章 答案 (三)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一章 傳說 (九)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四章 饕餮 (六)第七章 仕途 (一)第十章 易鼎 (一)第五章 逝水 (一)第十章 易鼎 (八)第九章 萍末 (一)第十章 易鼎 (六)第八章 麋鹿 (四)第二章 款曲 (二)第五章 黃雀 (三)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二章 重逢 (二)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三章 收穫 (二)第四章 虎雛 (一)第八章 人心 (七)第三章 颶風 (四)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一章 磨劍 (八)第八章 人心 (三)第三章 耕耘 (一)第三章 颶風 (三)第五章 草谷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