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綢繆 (三)

“二皇子劉承佑鼠肚雞腸,郭允明那廝又心如蛇蠍,這兩個壞小子湊在一起,絕對做不出什麼好事情來!”數百里外的澤州,武勝軍節度使常思用力拍了下桌子,大聲做出決斷,“老夫不想對不起我那老哥哥,但老夫也絕不會讓兩個小王八蛋把刀子架在脖子上。所以,從即日起,加快梳理澤潞兩州的速度。必須趕在有人打咱們的主意之前,讓武勝軍在此地牢牢地站穩腳跟!”

“是!”韓重贇、王政忠、楊光義等人肅立拱手,齊聲答應。身背後,太陽透過帷帳,灑下萬道光芒。

劉承佑的荒唐與無恥,他們早就見識過。郭允明的陰險惡毒,當初在漢王府裡,大夥亦曾多有聽聞。而按照這個時代的傳統,他們身上也早就打上了常系的記號,所以不到生死關頭,絕不可能主動改換門庭。否則,非但會遭到昔日同僚的唾棄,在新投靠的主公那裡,也絕不會得到什麼好的待遇。

“潞州靠近汾州和太原,由老夫親自負責。”目光在衆人臉上緩緩掃視了一圈兒,常思開始分派任務,至於澤州……”他快速站起身,走到掛在牆上的輿圖前,用毛筆在上面狠狠畫了一道豎線,將整個澤州地區一分爲二,“西邊,交給王政忠、解義和劉羣理,你們三個帶五千步卒,一千騎兵,組成虎威軍。把那些遲遲不肯向老夫輸誠的堡寨,還有山裡的大小匪窩,全給老夫拔了!”

“末將遵命!”王政忠帶領解義和劉羣理兩個,答應着上前接令。

常思嘉許地向他們兩個點點頭,隨即將目光轉向韓重贇。在韓重贇身側,他總能找到另外一個白白胖胖的少年。說不上有多欣賞,至少到目前爲止,還未曾辜負他的期望,“虎翼軍花半個月時間整訓,然後沿着這條線往東掃。先拿最後幾個不肯屈服的堡寨練手,然後推進到山區。賊人新敗,很難再同心協力對抗爾等。所以你們幾個一定要耐着性子,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慢慢地給老夫拔。威名都是積累出來的,只要你們不吃敗仗,哪怕動作慢一點兒,土匪們也會越來越怕跟你們交手。而萬一你們疏忽大意,陰溝裡翻船,就會前功盡棄!”

“是!末將明白!虎翼軍必不會令大人失望!”虎翼軍都指揮使韓重贇上前一步,代表全軍上下向常思許諾。

“嗯!”常思笑着從親兵懷裡取出令箭,親手遞給了韓重贇。隨即,又快走兩步,來到寧子明面前,笑着補充,“你那天的戰術,老夫琢磨過了。算不得什麼新花樣!據傳當年大隋的虎賁鐵騎,就經常結硬陣衝鋒,打遍塞外無敵手。什麼契丹人、奚人,包括當時最爲強大的突厥狼騎,見了他們都只有望風而逃的份!”

寧子明反應慢,正琢磨着該如何回答。四下裡,卻已經響起了一片嚶嚶嗡嗡的議論之聲:

“啊?原來此招早有人用過!”

“大人真是博聞強記!”

“虎賁鐵騎麼,那好像是幽州王羅藝的部曲!”

“嗯,據說每個人都配三匹遼東馬,人和馬皆着重甲,箭弩不透。”

“那後來怎麼失傳了?”

“對啊,怎麼沒有人再撿起來?”

……

這是常思第一次對寧子明“獨創”的新戰術表態,居然沒有半點兒猜疑。相反,還用自己淵博的見聞,替年青人找到了足夠的解釋。所以大夥如果再追着寧子明的師承不放,就有些不知道輕重了。乾脆順水推舟,談起有關虎賁鐵騎的掌故來!

“不是撿不起來,是用不起了!”一片低低的議論聲中,常思將手向下壓了壓,苦笑着補充:“當年的銀槍效節軍,其實也是模仿虎賁鐵騎所建。只是大隋以傾國之力,不過才養得起五千虎賁鐵騎。楊師厚以魏博一鎮,就算刮地三尺,也僅能效仿個輪廓而已。五千條長朔,是絕對配不起的,也耗不起那打造長朔的功夫。至於重甲,連人手一件都做不到,更何況戰馬?”

“喔——”衆人恍然大悟,先是紛紛點頭,然後又紛紛搖頭着嘆息。

軍力這東西,絕對跟國力相關。當年大隋全盛時期,擁有中原、西域、遼東和整個江南,國庫裡的錢多得生了鏽,糧倉修得鱗次節比。甚至一直到唐初貞觀年間,個別地方官府居然還能拿出大隋陳米來賑濟災民。

而現在甭說魏博一鎮,整個大漢國所有錢糧都加起來,也比不上當年大隋的十分之一。所以將士們有條白蠟杆子使喚,有件牛皮甲穿,已經是奢侈了。根本不用指望鋒長三尺,尾包白銅,杆部能擋住刀砍的丈八馬朔,更甭指望人馬皆披重甲。至於重建虎賁鐵騎,更是癡人說夢!

“裝備不起重甲和長朔,虎賁鐵騎的戰術就行不通了!”常思的話語裡,也隱隱帶着幾分遺憾,“輕甲防不住羽箭,銀槍經不起硬撞,所以必須要保證騎兵的速度和靈活性,才能發揮出其威力。就像子明那天晚上的戰術,如果換了老夫來指揮山賊。先派出弓箭手在你兩翼不停地攢射,然後讓騎兵向側後迂迴包抄,正面則自己帶着親兵拼死頂上,同時找死士一層層地架設拒馬,且戰且退,儘可能地拖延時間。無需拖得太久,半柱香功夫,就能將你和你麾下的弟兄,消耗殆盡!”

“是,節度大人所言甚是。末將當初只是情急拼命,自己也沒想到此陣居然能收到如此奇效!”寧子明聽得額頭見汗,拱着手承認。

“你也不必妄自菲薄,對方乃烏合之衆,你這招用在當時,最恰當不過!”常思笑着擺擺手,繼續耐心地指點。“若是將來遇到其他節度使麾下的官兵,或者土匪中的絕對精銳,且不可再想着一招鮮吃遍天下。該怎麼打就怎麼打,按規矩做雖然收不到奇效,也輕易不會吃什麼虧!”

“謝大帥指點!”衆將佐知道常思的話,不止是說給寧子明一個人聽的,紛紛躬身受教。

“至於這個戰術本身——”常思擺擺手,示意大夥不必多禮。然後笑着提出自己的要求,“你,和韓將軍,楊將軍,以及虎翼營中其他弟兄,接下來不妨一邊作戰,一邊琢磨着改進。此陣的破綻主要在側面和身後,如果正面採用方陣,兩側再各自來一道斜陣。把方陣和雁行陣組合起來,用輕騎護住重騎兩翼,或許也是個好辦法。但是彼此之間的配合必須多加磨練,否則,一旦在你殺到對方主將帥旗下之前,側翼已經被對方攻破。恐怕想要率部突圍,都沒有任何可能!”

“是!末將謹遵大帥教誨!”寧子明心悅誠服,拱手向常思致謝。

對於後者治理澤州和潞州的許多做法,他在內心深處頗有微辭。然而對於後者在軍事方面的見解,他卻每每佩服得恨不能五體投地。什麼叫百戰之將?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既不生搬硬套什麼兵書戰策,也不會墨守成規。總是第一眼就看出關鍵所在,然後根據自己多年的行伍經驗,找出破解之策或者改進措施。

“去吧,老夫給你們各自三個月時間!”常思笑着揮揮手,衝所有人吩咐。“三個月之後,老夫希望,能跟你等一道,去抄呼延琮的老巢!老夫自問沒有結束亂世的本事,但澤潞兩州,從今往後,卻沒有土匪的立足之地!”

“遵命!”王政忠、韓重贇、楊光義,還有寧子明和其他衆將佐,回答得氣衝霄漢。

武勝軍中,除了常思這個主帥之外,能稱爲老將者寥寥無幾。其他將領,年齡與韓重贇都不相上下,跟常思或者有師徒之誼,或者是常思麾下某個老兄弟家族中的晚輩,因此執行起主帥的決策來,效率頗高。短短几天之後,各支兵馬就已經整訓完畢,高舉着嶄新的旗幟,踏上了征程。

寧子明在這段時間裡,按照常思的命令和韓重贇的安排,將麾下的騎兵擴充到了一千兩百五十人。這次,可不再是隨隨便便拉出一波瞎湊數,而是儘可能地精挑細選,集中了整個虎翼營裡膽子最大,力氣最大,騎術也排在前列的那一部分人。手中盾牌,也不再是一片波波的木板,而是找軍中工匠按照大夥參詳過的圖樣專門打造,並且每一面盾牌表面都蒙上了牛皮。

如此一來,撥給虎翼軍的輜重,幾乎有一大半兒就花費在了寧子明麾下的三個火字營頭上。都指揮使韓重贇,卻還覺得份量不夠。私下裡,又從常婉淑和自己手中,調了五十名家丁,直接送給了寧子明充當親衛,將由寧子明所部三個營所組成的刀刃,打造得愈發銳利堅實。

剩下的小半兒輜重,被韓重贇平均分配給了副都指揮使楊光義,和原來的左三都都頭李京。由二人各自帶領八百輕騎,組成兩個風字營和兩個雲字營。至於韓重贇自己,則非常大氣地統領起了整個虎翼軍中最不起眼的那些步卒,給寧、楊、李三人做起了堅實後盾。

趕在遇上硬茬子之前,幾個年青人互相配合着,將經常思點撥後的新戰術,練了一遍又一遍。哪怕是在行軍途中,也絕不敢耽擱。並且每一次演練之後,都能發現一些新的疏漏,補充進一些新的規則。於是乎,這支隊伍一路上雖然沒怎麼打硬仗,卻漸漸呈現出幾分精銳面貌來。待終於掃蕩完了各個不服氣的堡寨,正式開進了山中,比起最初剛剛組建時,已經近於脫胎換骨!

第一章 初見 (五)第五章 黃雀 (三)第三章 收穫 (一)第一章 問道 (四)第二章 款曲 (六)第九章 暗流 (六)第二章 款曲 (三)第七章 治河 (二)第七章 塵緣 (八)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三章 抉擇 (二)第九章 暗流 (五)第二章 謀殺 (一)第一章 家國 (六)第五章 逝水 (三)第七章 仕途 (三)第三章 收穫 (六)第三章 抉擇 (二)第十章 狂風 (四)第三章 父子 (二)第四章 撲朔 (二)第八章 雄關 (七)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八章 烏鵲 (八)第九章 長纓 (八)第三章 父子 (四)第五章 短歌 (八)第八章 烏鵲 (二)第四章 饕餮 (四)第三章 抉擇 (一)第六章 帝王 (七)第二章 風雲 (四)第四章 虎狼 (二)第十章 餘韻 (一)第十章 宏圖 (九)第四章 饕餮 (七)第四章 虎狼 (四)第二章 謀殺 (一)第七章 鹿鳴 (七)第七章 治河 (七)第五章 黃雀 (六)第七章 勁草 (八)第六章 君王 (三)第八章 三生 (七)第二章 蓬篙 (六)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六章 帝王 (四)第八章 雄關 (三)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一章 磨劍 (五)第十章 易鼎 (一)第九章 萍末 (一)第八章 人心 (九)第七章 勁草 (一)第二章 風雲 (二)第六章 破繭 (一)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一章 新春 (二)第一章 磨劍 (五)第五章 草谷 (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二章 霜刃 (五)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二章 謀殺 (二)第一章 磨劍 (八)第三章 颶風 (九)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六章 綢繆 (八)第一章 傳說 (二)第九章 奪帥 (七)第二章 風雲 (八)第五章 草谷 (九)第二章 款曲 (九)第八章 雄關 (四)第五章 草谷 (六)第一章 家國 (六)第四章 歸來 (六)第九章 長纓 (一)第八章 麋鹿 (四)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三章 抉擇 (二)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四章 虎狼 (一)第六章 紅妝 (五)第七章 鹿鳴 (一)第三章 收穫 (七)第一章 磨劍 (二)第十章 奪帥 (三)第九章 奪帥 (五)第二章 霜刃 (六)第一章 問道 (六)第八章 三生 (五)第八章 崢嶸 (六)第四章 撲朔(四)第七章 國難 (四)第三章 父子 (二)第八章 三生 (三)第二章 款曲 (五)第四章 歸來 (七)第八章 崢嶸 (十)
第一章 初見 (五)第五章 黃雀 (三)第三章 收穫 (一)第一章 問道 (四)第二章 款曲 (六)第九章 暗流 (六)第二章 款曲 (三)第七章 治河 (二)第七章 塵緣 (八)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三章 抉擇 (二)第九章 暗流 (五)第二章 謀殺 (一)第一章 家國 (六)第五章 逝水 (三)第七章 仕途 (三)第三章 收穫 (六)第三章 抉擇 (二)第十章 狂風 (四)第三章 父子 (二)第四章 撲朔 (二)第八章 雄關 (七)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八章 烏鵲 (八)第九章 長纓 (八)第三章 父子 (四)第五章 短歌 (八)第八章 烏鵲 (二)第四章 饕餮 (四)第三章 抉擇 (一)第六章 帝王 (七)第二章 風雲 (四)第四章 虎狼 (二)第十章 餘韻 (一)第十章 宏圖 (九)第四章 饕餮 (七)第四章 虎狼 (四)第二章 謀殺 (一)第七章 鹿鳴 (七)第七章 治河 (七)第五章 黃雀 (六)第七章 勁草 (八)第六章 君王 (三)第八章 三生 (七)第二章 蓬篙 (六)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六章 帝王 (四)第八章 雄關 (三)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一章 磨劍 (五)第十章 易鼎 (一)第九章 萍末 (一)第八章 人心 (九)第七章 勁草 (一)第二章 風雲 (二)第六章 破繭 (一)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一章 新春 (二)第一章 磨劍 (五)第五章 草谷 (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二章 霜刃 (五)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二章 謀殺 (二)第一章 磨劍 (八)第三章 颶風 (九)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六章 綢繆 (八)第一章 傳說 (二)第九章 奪帥 (七)第二章 風雲 (八)第五章 草谷 (九)第二章 款曲 (九)第八章 雄關 (四)第五章 草谷 (六)第一章 家國 (六)第四章 歸來 (六)第九章 長纓 (一)第八章 麋鹿 (四)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三章 抉擇 (二)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四章 虎狼 (一)第六章 紅妝 (五)第七章 鹿鳴 (一)第三章 收穫 (七)第一章 磨劍 (二)第十章 奪帥 (三)第九章 奪帥 (五)第二章 霜刃 (六)第一章 問道 (六)第八章 三生 (五)第八章 崢嶸 (六)第四章 撲朔(四)第七章 國難 (四)第三章 父子 (二)第八章 三生 (三)第二章 款曲 (五)第四章 歸來 (七)第八章 崢嶸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