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春 (一)

平原的春天,總是比山區來得早,來得及,來得絢麗繽紛。

一場細雨過後,麥苗就從地面竄起兩寸多高。紅的杏,粉的桃,白的梨,紫的海棠,爭先恐後於枝頭綻放。彷彿稍有耽擱,便會錯過這霎那春光一般。

田間地頭,河畔溝邊,衣衫破舊的農夫農婦們,扛起鋤頭,拉起犁杖,迫不及待地將粟、黍、豆、椒種了下去,然後打壟追肥,除草捉蟲,滿懷希望地等着收穫的那一天。

去冬,雪下得厚,凍死了足夠多的害蟲。今年春天雨水又來得勤,讓大地喝了個痛快。看樣子,今年應該會有個好年景。更令人欣慰的是,持續多年的戰亂,也終於有了結束的跡象。

禍害河中的幾位大帥,相繼被朝廷所擒。年初大舉南下的遼軍,也被樞密副使郭威、河東節度使劉崇、魏國公符彥卿三位大帥,聯手給打了個落花流水。經此一戰,遼國元氣大傷。至少在最近兩年內,無法再輕易南侵。平頭百姓若不抓緊時間從土裡刨幾石糧食,娶媳婦生娃,簡直就對不起老天爺這份恩典!

至於郭、劉、府三位大帥,爲何大獲全勝之後,卻沒有趁機收復燕雲十六州,就不是平頭百姓能猜測的了。反正國家大事,自然有肉食者謀之。連糠菜糰子都不夠吃的人,只管好自己和老婆孩子就行了,其他的心,根本不需要去操!

一片祥和的春意當中,幾匹來自南方的驛馬,顯得格外扎眼。

馬背上的信使已經累脫了力,趴在馬脖子處,隨時都可能掉下去摔得筋斷骨折。然而,他們卻根本不敢停下來休息。順着年久失修的官道,一路狂奔。從安州、申州、到蔡州,晝夜兼程。

好在爲了應付戰爭,樞密副使郭威在連接南北的幾條重要官道上都修建了許多驛站。這才令信使在把坐騎累死之前,能夠及時更換到新的戰馬。並且採用這種換馬不換人的方式,及時把警訊送入了汴梁。

坐鎮汴梁的顧命大臣史弘肇接到了警訊,不敢耽擱。第一時間,就召集了其餘的三位顧命大臣,蘇逢吉、楊邠、王章,入宮面聖。而大漢國第二任皇帝劉承佑,見信之後勃然大怒,當場就拔劍砍斷了御案,發誓要披甲親征,將南唐、荊楚兩個不知順逆的小國,一鼓盪平!

“陛下,天子乃九五至尊,不可輕出。”中書令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楊邠立刻皺起了眉頭,大聲勸諫,“南唐、蠻楚聯手北犯,固然罪不可恕。然征討四方,乃是樞密使之責。陛下只需下一道詔書,讓天下百姓知道戰火非我大漢國挑起便好。剩下的事情,自然可以交由史、郭兩位樞密替陛下解決。”

在入宮路上,他與其餘三位顧命大臣,已經充分了解清楚了警訊的內容。原來遼國君臣吃了敗仗之後不甘心,居然派人取海路去了江南,以重金和戰馬爲代價,誘惑南唐、南楚兩國,聯手北犯,從背後狠狠捅了大漢國一刀。

雖然安遠節度使王令溫和威勝節度使劉重進兩個,先後抗住北犯的**和楚軍。可大漢國與南唐、南楚的交界處,卻不止是襄州和安州。特別是南唐,只要派遣兵馬渡過淮河,就可以威脅蔡、穎、宿、徐四州,萬一被其偷襲得手,大漢國就失去了產鹽之地,稅收至少要丟失一小半兒。

但形勢無論再怎麼危急,楊邠都不認爲御駕親征是個好主意。首先,君臣之間職責分明,皇帝只需要坐鎮朝堂,督促任免文武百官就好。征伐之事,自然由武將們來解決。而以他爲首的文官們,則負責輸送糧草,提供充足的器械和軍餉,替武將們解決後顧之憂。若是皇帝把武將和文官的事情都幹了,那朝廷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大夥趁早回家含飴弄孫好了,還能替國家節省掉許多開支。

其次,楊邠不想說出口,卻心裡十分清楚的是,小皇帝劉承佑不是領兵打仗那塊料兒。雖然隨着年齡增長,這孩子長得越來越像先皇劉知遠,舉手投足間,霸氣四溢。然而,此人卻是個寺廟裡的蠟槍頭——樣子貨。真要去帶兵打仗,一百個兵卒勉強還能帶得動,一個營兵卒雖然吃點力,湊合着好歹也能對付。人數只要超過五百,肯定會手忙腳亂,焦頭爛額。能全身而退就燒高香了,根本可能打得贏任何對手。

只是,這話不能直說。畢竟小皇帝已經不是孩子了,得給他留些顏面。然而,令楊邠萬萬沒想到,他的一番好心,卻沒換回來好報。聽完了他的話,大漢國第二任天子劉承佑,臉色頓時陰沉得能滲出水來,將天子劍朝地上以丟,冷笑數聲,搖着頭道:“呵呵,朕倒是忘記了,凡事都有諸位愛卿在呢!既然如此,諸位又何必入宮來見朕?直接調兵遣將,禦敵於國門之外便好。反正,這種事爾等也不是第一回幹了!”

話音落下,史、楊、蘇、王四位顧命老臣齊齊大驚失色。快速躬身下去,先後大聲說道:

“陛下何出此言?”

“陛下慎言!”

“陛下如此一說,臣等只有以死明志了!”

“陛下,微臣老邁,願乞骸骨!”

劉承佑聞聽,臉上的笑容愈發寒冷,繼續撇着嘴,大聲補充:“何出此言?朕才把話說得稍重一些,爾等就受不了了?那爾等調皇叔的兵馬前往河北之事,可曾請示於朕?還有那魏國公符彥卿,是誰准許他擅自離開駐地,領兵北上的?除了郭樞密路過汴梁之時,順口告訴了朕一聲之外。其餘兩路大軍的調遣,朕事先連半點信兒都沒聽到。這回南唐蠻楚來犯,有爾等在,朕當然照舊裝聾作啞多好!”

‘原來陛下是爲了一個多月前的事情發怒!’楊邠、史弘肇、蘇逢吉三人聞聽,齊齊鬆了口氣。趕緊強裝出笑臉,大聲解釋道:“陛下息怒,河東兵馬的調動,並非臣等指使。而是河東節度使不忍見河北生靈塗炭,派了帳下大將呼延琮前往救援。事後河東節度使還曾經專門修書給陛下,解釋過此事。至於魏國公符彥卿發兵,乃是遼軍的先鋒已經打到了他的家門口兒,他不得不奮起反擊。難得他肯主動爲國出力,臣等。臣等覺得不便冷了他的心,就默許了起所爲。”

第四章 饕餮 (七)第四章 虎狼 (六)第三章 收穫 (四)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八章 人心 (四)第七章勁草 (七)第二章 款曲 (八)第一章 傳說 (八)第二章 謀殺 (七)第五章 短歌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三章 颶風 (九)第九章 萍末 (三)第六章 破繭 (一)第四章 撲朔(四)第八章 三生 (六)第八章 烏鵲 (四)第七章 治河 (五)第六章 君王 (二)第四章 饕餮 (四)第八章 雄關 (四)第四章 虎狼 (九)第二章 蓬篙 (九)第四章 饕餮 (五)第五章 迷離 (五)第三章 颶風(七)第八章 人心 (十)第三章 衆生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蓬篙 (六)第二章 款曲 (五)第八章 麋鹿 (二)第六章 破繭 (十)第八章 麋鹿 (四)第三章 颶風 (三)第四章 答案 (一)第十章 宏圖 (六)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七章 治河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四章 虎狼 (九)第五章 短歌 (三)第八章 雄關第四章 歸來 (四)第七章 治河 (三)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九章 奪帥 (八)第四章 虎狼 (一)第六章 紅妝 (三)第四章 答案 (六)第八章 麋鹿 (六)第三章 父子 (三)第六章 破繭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六章 君王 (五)第四章 虎狼 (七)第六章 君王 (二)第十章 狂風 (一)第三章 抉擇 (七)第四章 撲朔 (三)第八章 雄關第八章 崢嶸 (八)第八章 雄關 (三)第二章 霜刃 (七)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六章 君王 (三)第十章 狂風 (七)第四章 饕餮 (二)第一章 傳說 (一)第一章 傳說 (四)第八章 雄關 (五)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二章 款曲 (十)第六章 君王 (一)第五章 逝水 (四)第一章 家國 (六)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六章 紅妝(一)第六章 破繭 (一)第八章 麋鹿 (三)第四章 答案 (四)第八章 崢嶸 (七)第九章 奪帥 (六)第三章 收穫 (三)第五章 草谷 (四)第六章 君王 (四)第八章 人心 (十)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五章 求索 (一)第九章 奪帥 (六)第五章 逝水 (九)第九章 長纓 (九)第七章 鹿鳴 (九)第九章 長纓 (一)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七章 塵緣 (四)第三章 颶風 (四)
第四章 饕餮 (七)第四章 虎狼 (六)第三章 收穫 (四)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八章 人心 (四)第七章勁草 (七)第二章 款曲 (八)第一章 傳說 (八)第二章 謀殺 (七)第五章 短歌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三章 颶風 (九)第九章 萍末 (三)第六章 破繭 (一)第四章 撲朔(四)第八章 三生 (六)第八章 烏鵲 (四)第七章 治河 (五)第六章 君王 (二)第四章 饕餮 (四)第八章 雄關 (四)第四章 虎狼 (九)第二章 蓬篙 (九)第四章 饕餮 (五)第五章 迷離 (五)第三章 颶風(七)第八章 人心 (十)第三章 衆生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蓬篙 (六)第二章 款曲 (五)第八章 麋鹿 (二)第六章 破繭 (十)第八章 麋鹿 (四)第三章 颶風 (三)第四章 答案 (一)第十章 宏圖 (六)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七章 治河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四章 虎狼 (九)第五章 短歌 (三)第八章 雄關第四章 歸來 (四)第七章 治河 (三)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九章 奪帥 (八)第四章 虎狼 (一)第六章 紅妝 (三)第四章 答案 (六)第八章 麋鹿 (六)第三章 父子 (三)第六章 破繭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六章 君王 (五)第四章 虎狼 (七)第六章 君王 (二)第十章 狂風 (一)第三章 抉擇 (七)第四章 撲朔 (三)第八章 雄關第八章 崢嶸 (八)第八章 雄關 (三)第二章 霜刃 (七)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六章 君王 (三)第十章 狂風 (七)第四章 饕餮 (二)第一章 傳說 (一)第一章 傳說 (四)第八章 雄關 (五)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二章 款曲 (十)第六章 君王 (一)第五章 逝水 (四)第一章 家國 (六)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六章 紅妝(一)第六章 破繭 (一)第八章 麋鹿 (三)第四章 答案 (四)第八章 崢嶸 (七)第九章 奪帥 (六)第三章 收穫 (三)第五章 草谷 (四)第六章 君王 (四)第八章 人心 (十)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五章 求索 (一)第九章 奪帥 (六)第五章 逝水 (九)第九章 長纓 (九)第七章 鹿鳴 (九)第九章 長纓 (一)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七章 塵緣 (四)第三章 颶風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