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耕耘 (二)

“你……,唉!”韓重贇被氣得先是濃眉倒豎,隨即,報以一聲長嘆。

作爲武將,他的人生夢想當然是封妻廕子,甚至成爲常思、符彥卿那樣的一方諸侯。而他夢寐以求的東西,卻好像對鄭子明沒任何吸引力。後者在蹣跚學步時就已經受封爲鄭州刺史,曾經嚐盡了榮華富貴滋味。後者官做得越大,受到劉漢國皇帝的猜忌就會越重,職位每向上升一級,朝着死亡就又靠近了一步……

“唉!”趙匡胤在旁邊看了,也是嘆息着搖頭。

與韓重贇的“後知後覺”不同,在提議被鄭子明否決的剎那,他就已經隱隱猜到了自家三弟的良苦用心。想要自保,一州之地,萬餘兵馬已經夠了。再大的地盤,再多的將士,反倒會成爲負擔。而鄭子明越不受士大夫們待見,日後重祚的可能就越小。小皇帝劉承佑和大漢國朝廷,就越不會拿他當作威脅。(注1)

“原來你是在自污!瞞得我好苦!我還說呢,你怎麼突然變得如此殘暴好殺了!”潘美第三個醒悟過來,拍着自家腦袋小聲叫嚷。

自污保命,這個計策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昔日王翦摔大軍攻楚,半路上不停地朝嬴政要錢要田產,就是爲了用一幅貪婪模樣,毀掉自家的戰神形象,以免被嬴政猜忌會擁兵自重。

昔日蕭何在漢朝建立之後,立刻變成了貪財好色的糟老頭兒,也贏得了劉邦和呂后的好感,君臣兩方得以善始善終。

歷史上,做出同樣選擇的還有管仲、賈詡,乃至唐初的大將軍王李孝恭,都是自己往自己頭上潑髒水的高手,結果個個壽終正寢。相反,那些從始至終都惜名如羽或頭腦清醒者,如李牧,如韓信,個個都死得不明不白。

如此想來,鄭子明爲了仇人賈登的稀裡糊塗被獄卒謀殺,憤而清洗全滄州的士紳豪強,就合情合理了。他不是不懂得收攏人心,也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士大夫們當中的口碑,將對前程產生怎樣的影響。他心裡頭其實清楚得很,卻迫於現實,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

“哦,原來如此!鄭將軍高明,真的高明!”在場的其他武將,如呼延贊、郭信和陶大春等人,原本對掃蕩全州堡寨的行動,抱着無所謂的態度。聽完了韓重贇和潘美兩個的話,也一個個恍然大悟,不約而同地豎起了拇指。

“不,根本不是這回事兒。不,不完全是這麼一回事兒!真的,真的不是!”只有鄭子明本人,被大傢伙的誤解弄得哭笑兩難,皺着眉,扁着嘴,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他滿足於做一個滄州防禦使,不僅僅是爲了避免引起劉承佑的忌憚。事實上,劉承佑對他的忌憚從沒停止過,哪怕他現在只是做一個紅塵之外的道士,劉承佑和郭允明等人,也同樣是欲除之而後快。

同理,他毫不留情地動手掃蕩滄州全境的堡寨,也不僅僅是爲了自污。事實上,只要他洗不清前朝皇子的嫌疑,名聲再差,也依舊有被推上皇位的可能。就像當初他只是一個打家劫舍的小山賊,卻依舊被劉知遠、符彥卿、李守貞、侯景等人惦記着那樣,每個人都試圖將他抓過去當作傀儡,根本不考慮他名聲是白是黑!

他之所以安於現狀,是因爲滄州東側緊鄰大海,而若是能造出合適的大船,出海北行五六日便可抵達遼東!(注2)

他之所以拒絕與士紳豪強們握手言和,是因爲他根本不相信,只要自己既往不咎,便能盡收滄州境內士紳豪強之心。

他更不相信,只有依靠於士紳豪強,才能恢復秩序,富“州”強兵。父親的亡國教訓和他自己這些年的人生經驗,都清晰地告訴他,那些士紳豪強,十個裡有八個乃是城狐社鼠,國之蠹蟲。越早拿出刮骨療毒的勇氣,將這類人清理乾淨了,滄州全境,纔會越早重新煥發出生機。

只是,鄭子明也知道,自己心裡的這些想法,未免過於驚世駭俗。自己一個人偷偷地做就行了,絕對不能宣之於口。哪怕是跟韓重贇和趙匡胤等人的交情再深,也絕對不能。否則,非但難以得到後者的理解和支持,反而會令彼此之間的友情蒙上重重陰影。

“不是這麼回事兒,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小肥,你現在可越來越本事了你?!”沒等他想好該如何解釋自己的所作所爲,韓重贇已經“勃然大怒”,衝上前,掄起拳頭朝着他的肩膀猛捶,“瞞得我好苦,瞞得我好苦。虧我這段時間還替你遮掩,沒告訴你嫂子關於你見異思遷之事。你這壞了心腸的死胖子,老子要跟你割席斷義!”

“絕交,一定要絕交!”同樣感覺自己上當受騙的楊光義,晃着拳頭在一旁助威。“把這廝負情薄倖的面目,越早揭穿越好。以免有人還苦苦盼着他上門提親!”

“提親,子明,你以前訂過親了麼?”陶大春頓生警覺,瞪圓了眼睛追問。

“是啊,子明,你跟誰定的親?幾時定的親?居然,居然不只是一個春妹子?”呼延贊也滿臉緊張,追問聲一句比一句高。

“哥,你多管什麼閒事?!”呼延雲又羞又氣又傷心,跺腳着抗議。一個女兒家,被父親向送蒲包一樣往別人手裡塞,已經夠丟人了。萬萬沒想到,對方,對方居然還是個色中惡鬼,見一個勾搭一個,走到哪都沒忘了沾花惹草。

“你,你們瞎說些什麼啊!別,別胡鬧!”鄭子明萬萬沒想到,自己稍稍猶豫的一下,事情就被楊光義給攪成了一鍋糊塗粥。兩隻大手像蒲扇般,在胸前拼命搖擺。

跟常婉瑩的約定,他早在偷襲李家寨之時,就已經私下裡跟陶三春坦誠過。陶三春雖然無法相信,卻非常體貼地接受了他的說法。只是,他自己到現在爲止,也不知道該怎麼常婉瑩去解釋,更沒勇氣,讓後者傷心。

所以,這筆糊塗賬才一直拖到了現在。這一年多來戎馬倥傯,他很“自然”地就能讓自己先去想更重要的事情。潛意識裡,他甚至試圖想就這樣一直拖下去,拖到無法再拖的那一天。

注1:重祚,即復辟。意思是,失去皇位的人,通過武力或者其他手段重新奪得皇位。石延寶是石重貴唯一在世的兒子,理論上,有繼承後晉皇位的權力。如果取代劉承佑,便是重祚。

注2:宋初的滄州,地理環境與現在大不相同。現在滄州以東很大一片地域,在宋初還是大海。

第八章 雄關第九章 長纓 (一)第十章 易鼎 (一)第六章 綢繆 (三)第四章 撲朔 (七)第九章 暗流 (一)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七章 國難 (八)第三章 抉擇 (七)第九章 長纓 (七)第二章 風雲 (二)第三章 收穫 (七)第九章 長纓 (六)第八章 雄關 (五)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八章 烏鵲 (二)第十章 狂風 (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四章 虎狼 (八)第四章 虎狼 (一)第七章 國難 (四)第五章 逝水 (一)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六章 帝王 (五)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三章 收穫 (二)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二章 謀殺 (六)第二章 款曲 (二)第八章 人心 (三)第六章 綢繆 (四)第四章 歸來 (二)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七章 國難 (六)第四章 歸來 (三)第二章 謀殺 (三)第七章 塵緣 (四)第九章 長纓 (六)第一章 傳說 (八)第四章 撲朔(一)第一章 磨劍 (二)第五章 逝水 (一)第二章 謀殺 (二)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三章 抉擇 (一)第二章 風雲 (七)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八章 烏鵲 (六)第四章 撲朔 (三)第一章 傳說 (八)第九章 萍末 (六)第三章 收穫 (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九章 奪帥 (八)第四章 耕耘 (四)第九章 長纓 (三)第八章 人心 (四)第二章 蓬篙 (十)第八章 雄關 (四)第二章 謀殺 (四)第九章 萍末 (五)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四章 饕餮 (七)第三章 父子 (八)第四章 答案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二章 款曲 (三)第二章 重逢 (三)第九章 長纓 (五)第九章 長纓 (六)第五章 迷離 (五)第三章 收穫 (六)第六章 帝王 (六)第八章 三生 (六)第四章 答案 (五)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六章 破繭 (二)第八章 人心 (十)第六章 君王 (三)第二章 霜刃 (七)第八章 三生 (六)第八章 雄關 (四)第十章 易鼎 (八)第三章 父子 (八)第七章勁草 (七)第五章 逝水 (九)第六章 帝王 (二)第九章 奪帥 (八)第六章 破繭 (五)第十章 奪帥 (二)第一章 家國 (四)第一章 初見 (四)第六章 帝王 (三)第三章 颶風 (九)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一章 家國 (六)第一章 家國 (三)第六章 紅妝(六)
第八章 雄關第九章 長纓 (一)第十章 易鼎 (一)第六章 綢繆 (三)第四章 撲朔 (七)第九章 暗流 (一)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七章 國難 (八)第三章 抉擇 (七)第九章 長纓 (七)第二章 風雲 (二)第三章 收穫 (七)第九章 長纓 (六)第八章 雄關 (五)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八章 烏鵲 (二)第十章 狂風 (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四章 虎狼 (八)第四章 虎狼 (一)第七章 國難 (四)第五章 逝水 (一)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六章 帝王 (五)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三章 收穫 (二)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二章 謀殺 (六)第二章 款曲 (二)第八章 人心 (三)第六章 綢繆 (四)第四章 歸來 (二)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七章 國難 (六)第四章 歸來 (三)第二章 謀殺 (三)第七章 塵緣 (四)第九章 長纓 (六)第一章 傳說 (八)第四章 撲朔(一)第一章 磨劍 (二)第五章 逝水 (一)第二章 謀殺 (二)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三章 抉擇 (一)第二章 風雲 (七)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八章 烏鵲 (六)第四章 撲朔 (三)第一章 傳說 (八)第九章 萍末 (六)第三章 收穫 (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九章 奪帥 (八)第四章 耕耘 (四)第九章 長纓 (三)第八章 人心 (四)第二章 蓬篙 (十)第八章 雄關 (四)第二章 謀殺 (四)第九章 萍末 (五)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四章 饕餮 (七)第三章 父子 (八)第四章 答案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二章 款曲 (三)第二章 重逢 (三)第九章 長纓 (五)第九章 長纓 (六)第五章 迷離 (五)第三章 收穫 (六)第六章 帝王 (六)第八章 三生 (六)第四章 答案 (五)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六章 破繭 (二)第八章 人心 (十)第六章 君王 (三)第二章 霜刃 (七)第八章 三生 (六)第八章 雄關 (四)第十章 易鼎 (八)第三章 父子 (八)第七章勁草 (七)第五章 逝水 (九)第六章 帝王 (二)第九章 奪帥 (八)第六章 破繭 (五)第十章 奪帥 (二)第一章 家國 (四)第一章 初見 (四)第六章 帝王 (三)第三章 颶風 (九)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一章 家國 (六)第一章 家國 (三)第六章 紅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