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饕餮 (七)

葡萄酒的顏色很正,像極了從身體內剛剛噴出來的鮮血。

這輩子,馮道見得最多的顏色,便是血紅。從幽州節度使劉守光敗亡,到後唐莊宗被弒,再從石敬瑭滅唐建立後晉,到如今大漢驅逐契丹得國。幾十年來,無數英雄豪傑死於白刃之下,無數百姓黔首倒在溝壑當中,他們的血,就像這夜光杯中的葡萄酒,絢麗而又熾烈。

他們都死了,只有他還活着,並且越活越滋潤。家資百萬,門生三千,還有全天下的讀書人,都以能得到他的幾句指點爲榮。

而他,卻已經越來越不喜歡在人多的場合開口說話。哪怕是賓客盈門的時候,也只是讓幾個兒子出面與客人們談古論今,自己則在大多數情況下,都眯縫着眼睛於主人位置上瞌睡。

至於瞌睡的原因,卻並非爲年老體衰,精神不濟。而是看得太清楚了,所以失去了說話的慾望。反正前後輔佐過七、八位皇帝,經唐、晉、遼、漢四朝而不倒的履歷,已經足以見證他的才華和本事。這年頭再多說幾句,少說幾句,影響已經不大。

只有關起門,對着自家幾個兒子的時候,他的眼睛,纔會努力睜開。瞳孔之中,也會重新迸射出智慧的光芒。

兒子們都很有出息,除了已經早夭的老四之外,其他五個皆官居顯職。但是兒子們將來,能不能保證馮家繼續富貴綿延?他卻不敢太放心。

所以在趁着還沒聽見佛祖召喚之前,馮道能多教導兒子們一點,就多教導一點。哪怕讓五個兒子每人掌握自己本事的兩成,兄弟只要齊心,將馮氏一門的榮華富貴,再繼續向下綿延五十年便不會成爲問題。

“也不知道二,也不知道鄭子明能不能撐過這一輪。”見老父今晚談性頗濃,長子馮平湊上前,一邊動手將父親面前盤子中的雞胸脯切成肉糜,一邊笑呵呵地感慨。

“應該能撐得過去吧!他的身手相當不錯,軍略方面,又得到過常思的言傳身教。況且那郭、常兩家,在汴梁城內也不是沒有自己的耳目。郭允明做得如此明目張膽,他們豈能收不到半點兒風聲?”次子馮吉有過跟鄭子明近距離接觸的經驗,對少年人的前途頗爲看好,想了想,笑着替父親回答。

“收到了又怎麼樣,恐怕也是鞭長莫及!”老三殿中丞馮可,跟李業、後贊等新晉之臣平素多有來往,看問題時,難免就有所傾向,“況且跟他有交情的只是郭榮和常家二小姐,子女和父輩,終究還是隔了一層!”

“如果是那樣的話,他可就玄了!”聽了自家三弟的話,馮平緩緩放下割肉刀,眉頭輕皺,“已經證實的隊伍有兩支,另外兩支雖然屬於推測,可只要其中一支肯出手,就足以再給李家寨最後一擊。畢竟鄭子明手裡只有那一支民壯,抗得住第一、第二輪打擊已經非常不易,怎麼可能會想到後面還有第三輪等着?”

“人終究要先自強,他人才可能助之。”老三馮可笑了笑,絲毫不覺得談論對象的結果有什麼遺憾。

“此話固然不差,但常思的眼光也向來不差!”老二馮吉不喜歡自家三弟的態度,用手指敲了敲桌案,低聲提醒,“如果他連這一關都過不了,常思和郭榮兩個,當初怎麼可能看上他?”

“也許看走眼一回呢?”馮可的臉色立刻開始發紅,梗着脖子大聲強辯。

他的聲音雖然高,底氣卻多少有些不足。常思能在劉知遠未發跡前與他結拜,又先後資助過郭威和史弘肇,相人目光,可謂天下無雙。即便是他的老父親馮道,在此方面,也要甘拜下風。

而郭威的義子郭榮,雖然年青了些,識人方面也沒聽說什麼特殊。但此子自十四、五歲時便奉郭威之命出門歷練,這些年來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所行的路,何止萬里?所接觸過的出類拔萃人物,又何止千計?他能跟鄭子明一見如故,並且冒着九死一生的風險陪同此人前往遼東。鄭子明其人,又怎麼可能尋常平庸?

有理,向來不在嗓門上。在外邊如此,在家中亦是如此。聽自家弟弟聲音中已經帶上了火頭,老二馮吉只是淡然笑了笑,沒有直接反駁。但無聲之笑,卻比大聲嚷嚷更有力度。登時將老三馮可給打擊得氣焰全消,低下去,對着面前的小半隻羊背開始痛下殺手。

太師馮道見此,心裡頭對三個年紀稍長的兒子,便分出了才能高下。於是也跟着笑了笑,隨即將目光轉向埋頭吃菜的老五和老六,“你們倆呢,是不是也說上幾句?”

“沒看法,我聽大哥的!”老五馮義,喜歡做萬人敵,卻不太喜歡權謀之道,擡頭看了自家老父一眼,甕聲甕氣地迴應。

“孩兒覺得,此戰勝負,根本不在李家寨!”老六馮正擡手抹了下嘴巴,語出驚人。“只是,此戰郭允明若是贏了也罷,已死之人,郭威犯不着替他出頭。若是郭允明輸了,依孩兒預測,此結果恐非國家之福!”

“哦?”馮道的眉毛猛地一跳,夜光杯中的葡萄酒瞬間也濺出了些許,將他的白鬍子染成了通紅一片。

其他幾個兄長,也紛紛將頭轉向了年紀最小的老六,滿臉狐疑。

少年人個性張揚不算錯,但老是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就有些過於孟浪了。特別是在馮家這種事事講究謀劃長遠的門第,過分的張揚,等同於違背了祖訓家規!

“郭允明是陛下的寵臣,李業、聶文進、後贊等一干新晉,也唯其馬首是瞻。他們這夥人的快速崛起,早就引發了許多老臣的不滿。所以此戰表面上,是郭允明在報私仇,或者陛下出爾反爾,想徹底將前朝血脈徹底斬草除根,實際上,卻已經牽扯到了新老兩方勢力的較量。所以,孩兒以爲,史、郭、常等人,絕不會對郭允明的舉動不聞不問。”彷彿沒看到兄長們的臉色,老六馮義笑了笑,繼續侃侃而談。

“呼——”馮道將酒盞放下,手捋鬍鬚,長長吐氣。

家族後繼有人了,憑几天這幾句話,老六馮義,絕對能保證馮家這條大船,在自己死後避過所有激流險灘。這,令馮道感覺自己的肩頭頓時就是一鬆。然而,內心深處,他卻一點兒都高興不起來。相反,卻有一種冷冰冰的滋味,蓋過了酒水帶來的暖意,從心臟裡溢出,緩緩流遍了他的全身。

快了,又要到做抉擇的時候了。這次,也許依舊等不到他駕鶴西去。是第九位,還是第十位天子來着?馮道真的沒力氣再算。

第九章 萍末 (五)第三章 父子 (七)第十章 易鼎 (八)第四章 虎雛 (二)第八章 麋鹿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九章 奪帥 (八)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三章 颶風 (四)第四章 虎雛 (二)第三章 收穫 (六)第八章 麋鹿 (四)第一章 問道 (四)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一章 新春 (二)第十章 易鼎 (一)第七章 勁草 (一)第一章 新春 (六)第五章 短歌 (一)第五章 求索 (五)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七章 勁草 (六)第七章 國難 (四)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三章 衆生 (三)第三章 父子(一)第七章 塵緣 (九)第八章 崢嶸 (四)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九章 萍末 (九)第五章 迷離 (六)第四章 虎狼 (一)第七章 國難 (八)第八章 烏鵲 (九)第四章 撲朔 (九)第九章 長纓 (三)第二章 款曲 (十)第三章 抉擇 (六)第七章 仕途 (六)第八章 烏鵲 (五)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七章 鹿鳴 (五)第三章 父子 (三)第三章 收穫 (一)第八章 雄關 (三)第四章 歸來 (二)第四章 撲朔 (九)第九章 萍末 (六)第四章 虎狼 (三)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十章 奪帥 (三)第十章 狂風 (四)第五章 求索 (二)第九章 長纓 (六)第九章 長纓 (三)第五章 黃雀 (六)第三章 父子(一)第四章 答案 (七)第七章 治河 (十)第六章 帝王 (六)第十章 餘韻 (一)第十章 易鼎 (十)第六章 君王 (一)第三章 收穫 (五)第三章 父子 (六)第九章 暗流 (七)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九章 暗流 (六)第四章 撲朔(四)第四章 虎雛 (五)第八章 三生 (六)第六章 君王 (八)第七章 治河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五章 迷離 (二)第十章 宏圖 (七)第七章 治河 (三)第十章 狂風 (三)第五章 逝水 (六)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八章 三生 (六)第五章 逝水 (九)第二章 重逢 (六)第九章 暗流 (七)第八章 人心 (七)第七章 仕途 (一)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六章 破繭 (四)第七章 國難 (四)第三章 父子 (四)第十章 狂風 (五)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五章 求索 (一)第八章 三生 (三)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二章 重逢 (七)第九章 長纓 (九)
第九章 萍末 (五)第三章 父子 (七)第十章 易鼎 (八)第四章 虎雛 (二)第八章 麋鹿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九章 奪帥 (八)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三章 颶風 (四)第四章 虎雛 (二)第三章 收穫 (六)第八章 麋鹿 (四)第一章 問道 (四)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一章 新春 (二)第十章 易鼎 (一)第七章 勁草 (一)第一章 新春 (六)第五章 短歌 (一)第五章 求索 (五)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七章 勁草 (六)第七章 國難 (四)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三章 衆生 (三)第三章 父子(一)第七章 塵緣 (九)第八章 崢嶸 (四)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九章 萍末 (九)第五章 迷離 (六)第四章 虎狼 (一)第七章 國難 (八)第八章 烏鵲 (九)第四章 撲朔 (九)第九章 長纓 (三)第二章 款曲 (十)第三章 抉擇 (六)第七章 仕途 (六)第八章 烏鵲 (五)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七章 鹿鳴 (五)第三章 父子 (三)第三章 收穫 (一)第八章 雄關 (三)第四章 歸來 (二)第四章 撲朔 (九)第九章 萍末 (六)第四章 虎狼 (三)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十章 奪帥 (三)第十章 狂風 (四)第五章 求索 (二)第九章 長纓 (六)第九章 長纓 (三)第五章 黃雀 (六)第三章 父子(一)第四章 答案 (七)第七章 治河 (十)第六章 帝王 (六)第十章 餘韻 (一)第十章 易鼎 (十)第六章 君王 (一)第三章 收穫 (五)第三章 父子 (六)第九章 暗流 (七)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九章 暗流 (六)第四章 撲朔(四)第四章 虎雛 (五)第八章 三生 (六)第六章 君王 (八)第七章 治河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五章 迷離 (二)第十章 宏圖 (七)第七章 治河 (三)第十章 狂風 (三)第五章 逝水 (六)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八章 三生 (六)第五章 逝水 (九)第二章 重逢 (六)第九章 暗流 (七)第八章 人心 (七)第七章 仕途 (一)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六章 破繭 (四)第七章 國難 (四)第三章 父子 (四)第十章 狂風 (五)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五章 求索 (一)第八章 三生 (三)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二章 重逢 (七)第九章 長纓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