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重逢 (三)

“就這樣?”

“就這樣!”

“真弄不懂你們倆!”常婉淑的胳膊緊了緊,喟然說道。

內心深處的某一個瞬間,她甚至感覺自己有一點點嫉妒。雖然她自己跟韓重贇兩個婚期已近,並且稱得上是郎才女貌,琴瑟和諧。然而彼此之間的感情,卻從沒像妹妹與石延寶之間那樣熾烈,熾烈到可以完全沒有理性,可以不問成敗得失!

“何必非得要懂?人生境遇原本就各不相同!”常婉瑩卻好像忽然變成了姐姐般,拍了拍常婉淑的手,笑着說道。

“美得你!”常婉淑瞬間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像受了驚嚇的貓一樣後退數步,張牙舞爪,“希望他此刻的想法跟你是一樣的吧!這小子,連告別的話都沒過來跟你說一句就跑了,虧了你姐夫還特地告訴她,咱們兩個都在太原呢!”

常婉瑩淡然一笑,低聲道:“有些話,心裡知道就行了,又何必當面說?”

“嘴硬,將來有你哭的時候!”做姐姐的受不了她這種自我陶醉,撇着嘴啐了一句,快速將頭轉向了窗外。

窗外,已經是暮春時節,褪盡了顏色的杏花,紛紛揚揚宛若雪落。

落英繽紛,綠柳如織。

潞水河畔,寧子明一手拉住一匹戰馬的繮繩,沿着淡白色的沙灘緩緩而行。已經過了幽州,韓晶的家據說就在身背後二十里遠的那座巍峨的堅城內。但是,她偏偏要追着多送大夥一程,並且遲遲不肯揮手告別。

一路上行事素來乾淨利索的趙匡胤,此刻也變得有些婆婆媽媽。站在官道旁的樹蔭裡,把客套話車軲轆般說了一遍又一遍,卻始終狠不下心來直接跳上馬背。

柴榮是過來人,所以隨便用眼睛一掃,就知道這對義兄義妹,恐怕彼此之間的早已情愫暗生,乾脆給跟寧子明打了個招呼,先帶着麾下的夥計們去河邊給牲口喂水。而寧子明雖然閱歷少,卻也一點就透,默默地牽着馬跟上了隊伍。

不像柴榮,此刻的他,沒有任何心思去管別人之間有沒有情愫。他只想找到足夠的藉口,儘快一個人北行。

對他而言,接下來的路,一個人走,反而更好。

兩位新結識的兄長都很仗義,在得知他有可能就是前朝二皇子石延寶之後,非但沒有立刻跟他割席斷交,反而使盡了渾身解術,幫他遮掩身份,幫他躲避可能出現的風險。

所以,將心比心,他也不想再給兩位兄長增加更多的麻煩。父親被圈禁的地點遠在遼東,距離此刻身背後的幽州城,還有近千里路。萬一驚動了沿途的契丹官府,兄弟三個即便渾身是鐵,恐怕也很難逃出生天了。(注1)

但是,他又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兩位兄長的好意。柴榮已經在私下裡很明白地告訴他,此番帶領商隊北行,除了賺錢替其義父補貼家用之外,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偷偷探查幽州乃至遼東的地形、道路、乃至各部契丹兵馬的虛實。即便途中未曾跟他結拜,也會親自往遼陽一行。

趙匡胤更加乾脆,直接宣佈,他自己是因爲在汴梁城內亂管閒事兒,不小心打斷了國舅爺家大公子的一條腿,才跑到外邊避風頭的。短時間內,跑得越遠就越安全。至於韓晶,則是他於半路上又管了一次閒事兒的結果。將人救下來之後,想想自己反正也有家不能回,索性就好人做到底,決定一路將此女送回幽州。

“可我這件閒事兒,和前兩件畢竟大不相同!”回頭朝樹蔭下那雙身影望了一眼,寧子明悶悶地想。

直覺告訴他,自家結義二哥說的不是假話。愛替人打抱不平,是這位趙公子最大的毛病。若非如此,兄弟三個也沒有機會在易縣並肩殺賊。然而打折了國舅李業家大公子的腿,以趙家的實力和人脈,多賠些金銀,多花費些心思,總能將禍事慢慢擺平。從山賊手裡救下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子護送千里,傳出去後肯定會被當作美談,對趙二哥有百利無一害。唯獨陪着自己去遼陽,純屬於惹禍上身,即便最後能平安返回中原,萬一被人咬上一口,恐怕誰都沒辦法再護得他周全。

“你儘管放心,爲兄跟元朗都是明白人。真的發覺風頭不對,肯定果斷抽身!”正愁得直嘬牙花子之際,耳畔卻又響起柴榮渾厚的聲音。

“大,大兄!”寧子明被嚇了一跳,擡起頭,苦着臉道,“早知道這樣,我就不告訴你們我是誰了!此去遼陽,我自己都不知道能做些什麼,該,該怎樣……”

話才說了一半兒,柴榮迅速擺手打斷,“那我們兩個當哥哥的更得跟着你了,免得你這小傢伙一時衝動,自不量力!至於對我們兩個隱瞞身份,嘿嘿,你以爲你自己不說,我們兩個就永遠想不到鄭子明就是寧子明麼?好歹我們也都是將門子弟,武勝軍中這半年來忽然出現了個擅長使飛斧的小寧將軍,我們就一點消息都聽不見?!”

他說話的語速很慢,並且故意壓低了聲音,好像在談論一件極爲平常的小事兒般。然而,他眼睛裡的目光,卻亮得像刀鋒一樣,讓少年人的心思根本無所遁形。

“那,那,那終究不一樣!”寧子明被柴榮銳利的目光看得頭皮發虛,低下頭,喃喃地堅持。“我,我若是及時找,找個藉口,先走一步,大哥,大哥和二哥兩個……”

柴榮又看了他一眼,再度笑着打斷,“胡扯!已經做過的事情了,哪有那麼多若是?你回頭看看,看看你二哥。再仔細看看,看看他不遠千里送回幽州那個人。你以爲他是個因爲心裡有了顧忌,就會輕易放棄的人麼?那你可真的看輕了他,也看輕了我和你自己!”

“二哥他……?”寧子明聽得懵懵懂懂,依言回頭,再度仔細打量正在告別中的趙匡胤和韓晶。不得不承認,這兩個人極爲相配。男的生得肩寬背闊,魁梧偉岸。女子也生得修身細腰,高挑大方。此際面對面往樹蔭下一站,就像兩株並生了千年的喬木。令任何人都不忍心將他們生生拆開。

“你別光顧着羨慕人家,你仔細看看那韓晶。她會真的如她自己所說,只是個幽州木器商人家的女兒麼?”柴榮的話語再度傳來,隱隱帶着幾分點撥之意。“無論行走江湖,還是立身朝堂,學會觀人,是第一要務。一個人再擅長掩飾,他的話能欺騙你,眼神卻很難欺騙你,更甭提,言談舉止這些長期養成的東西。除非像你這樣,曾經徹底忘記了前塵的,否則是曾經大富大貴,還是販夫走卒,只要仔細看,用不了太大力氣,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寧子明聽得兩眼發直,遠遠地盯着韓晶的身影,喃喃發問,“你,你是說韓,韓姐她出身於官宦人家?那,那他豈不是敵國重臣之女?那,那……”

忽然間一陣頭皮發緊,他本能地就想去找斧子。柴榮卻快速上前半步,攬住了他的肩膀,“她是她,她家人是她家人。她如果對咱們有惡意,咱們幾個一進入遼國境內,恐怕就被人抓起來了。根本沒機會走到這裡!”

“噢!”寧子明紅了臉,爲自己的幼稚和魯莽好生尷尬。

在他的先前的見識裡頭,幽州此刻既然是敵國之土,幽州官員及其子女,無論是契丹人還是漢人,就都是自己的生死寇仇。彼此之間只要有機會,必然先殺死對方以後快。然而,他現在卻知道,自家的兩位結義哥哥,想法跟自己都不一樣。他們兩個早就猜到了韓晶的出身,他們卻彷彿此事根本無關緊要一般,既不追問,也不主動提起。

“幽州有兩家姓韓的甚受遼國皇帝器重,一支爲韓延徽及其後人,另一個則是韓知古的子侄,俱是赫赫有名。你二哥既然連韓家的女兒都敢千里相送,又怎會在乎再多招惹你這個前朝皇子?”柴榮輕輕拍了拍他,然後鬆開手,笑容裡帶着不加掩飾的自信。“當初,是咱們中原的皇帝主動割讓了燕雲,而不是燕雲十六州百姓背叛的中原。所以,爭氣一些,咱們這代人就應該領大軍北伐,從契丹人手裡再把燕雲十六州收回來,而不是把燕雲百姓統統視作異族。”(注2)

“嗯!”寧子明如醍醐灌頂,後退半步,朝着柴榮鄭重施禮,“多謝大哥!小弟我受教了!”

“你不必多禮。我也是比你虛長了十幾歲,所以才能看得更清楚些!”柴榮笑着側了下身,然後輕輕擺手,“真的像你這般年紀的時候,見識還未必如你呢。好了,別再瞎想了,一個籬笆三個樁。咱們兄弟既然已經把頭磕在了地上,就沒有讓你自己獨闖虎穴的道理。趕緊收拾一下坐騎,準備走了。咦?奇怪,韓小姐怎麼又跟過來了?”

後一句話,他純粹是自言自語。寧子明聞聽,驚詫地轉頭,果然看見,先前還跟趙匡胤依依不捨告別的韓晶,居然牽着馬走向了河灘。發現自己成了衆人目光的關注所在,她先是柔柔地一笑,然後大大方方地說道:“我也一起去!反正已經到了家門口了,早回幾天晚回幾天沒多大區別!”

“嗯?”柴榮眉頭輕皺,看了一眼臉色漲紅的趙匡胤,再看看落落大方的韓晶,終是沒有多說一個字。轉過頭,飛身上馬。

“走啦!走啦!早回幾天晚回幾天沒啥差別,回不回其實也沒啥差別!趙公子,你們慢慢走啊。我們大夥先行一步了!”衆人轟笑着跳上坐騎,抖動繮繩,從潞水河上的木橋疾馳而過。

身背後,暖暖的陽光灑滿了整個河岸。

注1:幽州,位於現在的北京一帶。此刻又名幽都,是遼國的陪都,軍事重鎮。

注2:韓延徽,遼國的開國功臣,深受耶律阿保機器重。他曾經逃回中原,卻不被當時的權臣所容,最後又再度返回契丹。韓知古,遼國權臣,南樞密院的締造人。其五個兒子,皆爲遼國重臣。家族僅次與耶律與蕭氏,爲遼國第三豪門。

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十章 奪帥 (一)第十章 易鼎 (十)第八章 烏鵲 (三)第五章 草谷 (五)第三章 衆生 (七)第二章 風雲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四章 撲朔 (五)第七章 仕途 (二)第一章 磨劍 (八)第七章 勁草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一章 傳說 (四)第四章 歸來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八章 烏鵲 (四)第十章 奪帥 (三)第五章 短歌 (五)第九章 萍末 (十)第一章 家國 (二)第四章 歸來 (十)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三章 衆生(二)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十章 餘韻 (三)第一章 新春 (二)第七章 治河 (二)第四章 歸來(一)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三章 衆生(二)第七章 鹿鳴 (二)第四章 歸來 (十)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二章 款曲 (六)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四章 歸來(五)第一章 磨劍 (四)第四章 歸來 (二)第三章 收穫 (四)第九章 萍末 (二)第四章 饕餮 (五)第六章 綢繆 (三)第四章 歸來 (三)第七章 國難 (三)第六章 帝王 (四)第一章 問道 (二)第三章 颶風(七)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十章 宏圖 (二)第九章 長纓 (五)第二章 蓬篙 (六)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二章 款曲 (六)第八章 崢嶸 (八)第九章 長纓 (七)第六章 紅妝 (二)第四章 撲朔 (八)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五章 逝水 (二)第二章 款曲 (七)第八章 烏鵲 (四)第一章 問道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四章 虎雛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三章 耕耘 (二)第五章 黃雀 (二)第三章 收穫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一章 新春 (八)第七章 塵緣 (三)第六章 紅妝 (七)第六章烽火 (一)第七章 仕途 (四)第一章 磨劍 (五)第七章 治河 (二)第九章 長纓 (五)第五章 逝水 (三)第九章 奪帥 (九)第二章 蓬篙 (八)第六章 君王 (一)第八章 崢嶸 (七)第二章 重逢 (六)第四章 答案 (三)第七章 鹿鳴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五章 逝水 (五)第六章 紅妝 (五)第十章 餘韻 (一)第五章 逝水 (六)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三章 父子 (五)第九章 萍末 (一)第九章 長纓 (一)第四章 撲朔 (九)第四章 答案 (五)
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十章 奪帥 (一)第十章 易鼎 (十)第八章 烏鵲 (三)第五章 草谷 (五)第三章 衆生 (七)第二章 風雲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四章 撲朔 (五)第七章 仕途 (二)第一章 磨劍 (八)第七章 勁草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一章 傳說 (四)第四章 歸來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八章 烏鵲 (四)第十章 奪帥 (三)第五章 短歌 (五)第九章 萍末 (十)第一章 家國 (二)第四章 歸來 (十)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三章 衆生(二)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十章 餘韻 (三)第一章 新春 (二)第七章 治河 (二)第四章 歸來(一)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三章 衆生(二)第七章 鹿鳴 (二)第四章 歸來 (十)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二章 款曲 (六)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四章 歸來(五)第一章 磨劍 (四)第四章 歸來 (二)第三章 收穫 (四)第九章 萍末 (二)第四章 饕餮 (五)第六章 綢繆 (三)第四章 歸來 (三)第七章 國難 (三)第六章 帝王 (四)第一章 問道 (二)第三章 颶風(七)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十章 宏圖 (二)第九章 長纓 (五)第二章 蓬篙 (六)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二章 款曲 (六)第八章 崢嶸 (八)第九章 長纓 (七)第六章 紅妝 (二)第四章 撲朔 (八)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五章 逝水 (二)第二章 款曲 (七)第八章 烏鵲 (四)第一章 問道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四章 虎雛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三章 耕耘 (二)第五章 黃雀 (二)第三章 收穫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一章 新春 (八)第七章 塵緣 (三)第六章 紅妝 (七)第六章烽火 (一)第七章 仕途 (四)第一章 磨劍 (五)第七章 治河 (二)第九章 長纓 (五)第五章 逝水 (三)第九章 奪帥 (九)第二章 蓬篙 (八)第六章 君王 (一)第八章 崢嶸 (七)第二章 重逢 (六)第四章 答案 (三)第七章 鹿鳴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五章 逝水 (五)第六章 紅妝 (五)第十章 餘韻 (一)第五章 逝水 (六)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三章 父子 (五)第九章 萍末 (一)第九章 長纓 (一)第四章 撲朔 (九)第四章 答案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