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收穫 (三)

只要一紙文告,證明來定州安置的男女都是良善百姓,就可以獲得成千上萬的丁口,並且這些丁口還自帶安家費用,無須寧子明再操心分毫!這筆買賣,怎麼看,怎麼合適!

然而,憑着對呼延大當家人品的認識,寧子明卻不太敢相信自己有能耐從此人身上佔到任何便宜,先皺着眉頭沉吟了片刻,隨即笑着拱手,“承蒙大當家如此看重,寧某感激不盡。然寧某畢竟剛剛於此地立足,人微言輕,很難插手地方上的政務……”

“那姓孫的已經把他自己送上門來了,你豈有不狠宰他的道理?”不待他把話說完,呼延琮騰地一下跳起來,大聲打斷。“況且他既然已經變成了文官,政績就得擺在第一位。一年之內,全縣丁口翻倍,如此潑天大的功勞,他,他恐怕做夢都會笑醒,怎麼可能怪你多管閒事?!”

這話,可就與他呼延大當家的粗胚形象格格不入了。非但暴露出了他對太行山兩側民生情況的清晰把握,連他對官場規則的細緻瞭解,也一併展示無疑。

定縣因爲距離漢國和遼國的臨時邊界太近,以往曾經多次遭受戰火。每一次都是兵過如梳,匪過如篦。連續數年折騰下來,全縣人口已經降到了不足唐末時的兩成。並且剩下這兩成人口,眼下還要麼集中在縣城附近,要麼集中在太行山腳下。在縣城和太行山之間,則是大片大片的無主荒地,一個又一個廢棄的村寨。每每到了晚上,狼和野狗的號叫聲不絕於野,鬼火繞着空無一人的村莊滾來滾去……

如此惡劣的現實情況下,想要恢復市井繁榮,想要收取充足的稅賦,吸引和安置流民就成了地方官府的唯一選擇。朝廷方面從休生養息角度考慮,也把安置流民墾荒,當成了地方官員重要政績審覈目標。所以如果寧子明能出面擔保,從太行山裡頭出來的百姓不再重操舊業,縣令孫山就只會唯恐出來的人丁不夠多,絕對不會因爲這批人的出身問題,就硬將已經砸在自家腦門兒大功向外推!

“如此,寧某倒可以勉強一試!”雖然不像呼延琮一樣滿肚子都是心機,寧子明悟性卻不差,很快想清楚了其中關翹,輕輕點頭。

呼延琮立刻大喜,唯恐他反悔一般,迅速敲磚釘腳,“那咱們倆就說定了,墨家回去後就安排小乙帶着人過來找你。咱們趁着入冬之前,先安置上一批。只要他們能順利落下腳來,其餘的在明年開春後,就好辦多了!”

“這麼急?”寧子明警覺地皺了下眉頭,低聲質疑。

“不抓緊點兒時間,怎麼趕得上明年春播!這擺弄土地的事情,向來最是嚴苛,春天時多耽擱三五日,秋天是往往就意味着少收兩成的糧食!”呼延琮擺擺手,又開始信口開河。

跟這種人打交道,你若是不時刻留着神,肯定會被他粗豪的外貌和舉止所矇騙。寧子明吃過虧,所以乾脆選擇直來直去。不管呼延琮把理由說得有多動聽,都只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只見他,猛然間把手一擺,大聲打斷:“既然如此,寧某屆時就多花費一些心思盯在上面,儘量不辜負大當家所託便是。不過……“”

“不過什麼?寧兄弟儘管說!”呼延琮的話頭被攔,臉色微變,乾笑着催問。

“他們既然都已經金盆洗手了,昔日所用的鎧甲兵器,就別留在身邊了吧。寧某的聯莊會剛好有幾間倉庫空着,可以先替他們保管起來,等哪天他們後悔了,還想去聚嘯山林,再來找寧某領回便是!”寧子明笑了笑,和顏悅色地開出了自己的條件。

“你……”呼延琮的兩隻眼睛裡頭,迅速寒光閃爍。然而,只是短短的一瞬,他就努力將寒光全都藏進了心底,“寧兄弟,你可真夠精明的,連這點兒便宜都好意思佔!”

“不敢,不敢!”寧子明笑了笑,謙虛地拱手。“班門弄斧耳!大當家築巢的本事,纔是真正的高明!”

“你……”呼延琮的眼睛裡,寒光又是一閃,隨即,就徹底消失得無影無蹤。“你不去做生意,真是虧大了!兩百口舊鋼刀,八百杆舊長槍,六百件舊皮甲。只能這麼多了,再多,某家只好讓弟兄們去別的縣安置!”

“其實,呼延大當家沒有必要如此。楊將軍向來出言必踐!”寧子明不肯跟着他的思路走,沒有直接討價還價,而是不動聲色地“點”了一句。

“三百口鋼刀,一千杆長槍,八百件皮甲。不能再多了,不能再多了,再多,某家真的要元氣大傷了!”呼延琮激靈靈打了個冷戰,哭喪着臉,開始故意裝可憐。

“成交!”難得逼着對方說了句實話,寧子明不爲己甚,迅速舉起了右手,掌心與呼延琮遙遙相對。

“奶奶的,虧死了!誰叫某家欠了你一條命呢!”呼延琮怏怏地舉手,與他的掌心半空相擊。

相擊之後,兩人相視而笑。彷彿一頭老狐狸和一頭小狐狸,都在對方的眼睛裡頭,看到了幾分自家的影子。

“你隨時可以反悔!”緩緩收回目光,寧子明非常有風度的提醒。

“某家從來未曾懷疑過楊無敵的人品,但楊無敵是楊無敵,麟州是麟州!”呼延琮也將自己的目光藏起來,臉上的笑容隱隱有些發苦。

寧子明又笑着搖了搖頭,卻不再多說一句話。轉過身,快步離去、

既然摸不清對方的路數,就更不能被對方的話頭帶着跑。剛纔的他,就差一點兒,因爲順口多聊了幾句,而上了呼延琮的大當。

他最初本以爲呼延琮真的只是爲了就近安置太行山上的盜匪眷屬,才求到了自己頭上來。誰料現呼延琮表現得竟然如此迫不及待,彷彿一天時間就要把太行山搬空般。這讓他心中陡生警惕,立刻就又多留了一個心眼。結果不推敲不知道,一推敲,卻豁然發現,原來所謂安置眷屬,只是呼延琮拋出來的一個幌子,其真實目的,卻是狡兔三窟。、

太行山是一處,定州是一處,麟州是第三處。

萬一他呼延琮哪天在麟州無法立足,立刻抽身而退,至少還有太行山和定州兩處巢穴可選。無論回去當山大王,還是重新拉起一哨兵馬到別的諸侯麾下謀出身,都進退從容!

第八章 三生 (一)第二章 風雲 (一)第三章 衆生(二)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八章 崢嶸 (二)第五章 求索 (七)第十章 易鼎 (九)第六章 綢繆 (七)第三章 衆生 (三)第三章 衆生 (六)第九章 萍末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八章 人心 (八)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六章 帝王 (五)第六章 紅妝 (七)第八章 人心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二章 蓬篙 (一)第八章 三生 (一)第四章 虎雛 (八)第四章 虎雛 (十)第三章 衆生 (一)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七章 勁草 (一)第五章 草谷 (八)第二章 蓬篙 (八)第四章 歸來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九章 暗流 (八)第一章 磨劍 (五)第二章 蓬篙 (六)第七章 治河 (一)第二章 蓬篙 (五)第五章 黃雀 (七)第六章 疾風 (六)第二章 風雲 (八)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一章 問道 (二)第一章 磨劍 (八)第四章 虎狼 (三)第三章 父子 (二)第二章 款曲 (三)第三章 父子 (六)第六章 紅妝 (四)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七章 鹿鳴 (二)第二章 重逢 (五)第十章 宏圖 (二)第六章 帝王 (四)第二章 重逢 (一)第四章 撲朔 (五)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五章 草谷 (一)第十章 奪帥 (一)第十章 易鼎 (八)第二章 風雲 (一)第九章 奪帥 (五)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九章 暗流 (七)第五章 逝水 (五)第一章 傳說 (一)第三章 收穫 (二)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七章 仕途 (三)第六章 破繭 (二)第二章 霜刃 (四)第六章 疾風 (五)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八章 崢嶸 (二)第五章 草谷 (五)第三章 收穫 (五)第十章 易鼎 (二)第九章 萍末 (九)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六章 綢繆 (二)第六章 破繭 (六)第二章 蓬篙 (十)第七章 仕途 (三)第六章 紅妝(八)第二章 霜刃 (八)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六章烽火 (一)第六章 綢繆 (八)第四章 虎雛 (十)第九章 萍末 (五)第四章 虎狼 (六)第五章 黃雀 (六)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五章 求索 (五)第六章 綢繆 (五)第一章 傳說 (三)第四章 歸來(五)第二章 蓬篙 (六)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三章 抉擇 (二)第三章 抉擇 (七)
第八章 三生 (一)第二章 風雲 (一)第三章 衆生(二)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八章 崢嶸 (二)第五章 求索 (七)第十章 易鼎 (九)第六章 綢繆 (七)第三章 衆生 (三)第三章 衆生 (六)第九章 萍末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八章 人心 (八)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六章 帝王 (五)第六章 紅妝 (七)第八章 人心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二章 蓬篙 (一)第八章 三生 (一)第四章 虎雛 (八)第四章 虎雛 (十)第三章 衆生 (一)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七章 勁草 (一)第五章 草谷 (八)第二章 蓬篙 (八)第四章 歸來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九章 暗流 (八)第一章 磨劍 (五)第二章 蓬篙 (六)第七章 治河 (一)第二章 蓬篙 (五)第五章 黃雀 (七)第六章 疾風 (六)第二章 風雲 (八)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一章 問道 (二)第一章 磨劍 (八)第四章 虎狼 (三)第三章 父子 (二)第二章 款曲 (三)第三章 父子 (六)第六章 紅妝 (四)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七章 鹿鳴 (二)第二章 重逢 (五)第十章 宏圖 (二)第六章 帝王 (四)第二章 重逢 (一)第四章 撲朔 (五)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五章 草谷 (一)第十章 奪帥 (一)第十章 易鼎 (八)第二章 風雲 (一)第九章 奪帥 (五)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九章 暗流 (七)第五章 逝水 (五)第一章 傳說 (一)第三章 收穫 (二)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七章 仕途 (三)第六章 破繭 (二)第二章 霜刃 (四)第六章 疾風 (五)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八章 崢嶸 (二)第五章 草谷 (五)第三章 收穫 (五)第十章 易鼎 (二)第九章 萍末 (九)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六章 綢繆 (二)第六章 破繭 (六)第二章 蓬篙 (十)第七章 仕途 (三)第六章 紅妝(八)第二章 霜刃 (八)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六章烽火 (一)第六章 綢繆 (八)第四章 虎雛 (十)第九章 萍末 (五)第四章 虎狼 (六)第五章 黃雀 (六)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五章 求索 (五)第六章 綢繆 (五)第一章 傳說 (三)第四章 歸來(五)第二章 蓬篙 (六)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三章 抉擇 (二)第三章 抉擇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