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

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

丁奉提刀快步上前,在快速奔馳之下,沒一會兒他就率先衝到了鹿角之處。

當丁奉衝到鹿角前時,鹿角後的申儀士卒紛紛刺出長槍朝向丁奉的要害。

在這時不足五十步的距離內,弓箭已經無用,所以那數百弓箭手,已經捨棄手中的弓弩換上了長槍。

面對這危險的一幕,丁奉並沒有退後。

他只是彎曲身體,讓自己躲過眼前數十隻帶着殺意的長槍。

在躲過長槍之後,丁奉順勢在地上一滾,就逼近到申儀士卒的身體下方。

在來到申儀士卒身下後,還未等申儀士卒收起長槍往地上突刺,丁奉就快速半蹲身體在鹿角之下,而後揮舞着手中的長刀,將他身前的那幾名申儀士卒擊殺。

丁奉的這副動作並不美觀,但這卻是他多年先登以來養出的經驗,乃是真正的殺人技。

在揮舞着手中的長刀,將眼前的幾名申儀士卒殺傷後,他眼前的鹿角圍已經出現了一個難得的空檔。

機不可失,丁奉沒有管他身後的糜軍已經衝到何處。

他自己當機立斷,率先一步跳起來越過鹿角,殺進了鹿角後的申軍兵圍中。

丁奉的這一奮勇當先,一往無前的作戰姿態大大激勵了他身後的糜軍士卒。

百般戰功,先登第一。

每逢有著名的戰役發生,也許爲這場戰役而謀劃的才智之士不會被史書所記住,也許參與這場戰役的大多將領亦會被遺漏。

但只要有人先登並且最後存活下來,那他的名字大多數會被記載史書之上。

哪怕是惜字如金的史書,亦不吝文墨記錄這榮耀且振奮人心的一幕。

因爲先登的意義太過巨大,在冷兵器時代,他能極大調動起己方士卒的士氣,並且大大的打擊敵方大軍的士氣。

當丁奉先登衝入鹿角重之後時,申軍士卒看到不一會己方兵圍就殺入了一員敵將,軍心士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但在己方將官的指揮下,他們還是抱着本能的反應,朝着丁奉圍殺而去。

身爲木門塞守將的申儀族弟,在看到丁奉一人殺進來後,他按着刀柄的手青筋暴露。

這一反應體現了他難以置信的心情。

那員敵將,或許不像天下聞名的幾員猛將一般武力高超。

但他多了股完全不怕死的的意氣,那股意氣在短兵交陣的戰場之中,是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的。

同時這名申儀族弟的心中,還出現了一些寒意。

這還只是糜暘的一名部將,數百甲士,若是一會等糜暘大軍全部壓上來,那木門塞肯定是守不住的。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這名申儀族弟立馬又催促人前去尋找申儀,讓他快速派遣援軍。

隨後他便指揮着麾下的士卒,繼續圍殺丁奉。

只是在這時,丁奉身後的五百糜軍亦衝到了鹿角之處。

當聽到身後的那整齊又密集的腳步聲時,丁奉在揮刀逼退一名申軍之後,朝着身後的糜軍大喊道:“火炬!火炬!”

在丁奉的喊聲之下,五百糜軍中的將官收到指令後,就馬上下令五百糜軍紛紛取下身上的火炬,而後在點燃後齊齊往前方扔去。

在這時五百糜軍已經在鹿角前不遠處,而他們能被糜暘看重加入親軍之中,那就說明他們每個都是勢大力沉之輩。

所以在他們的投擲之下,五百支火炬紛紛精準的擲向木門塞之中。

而在投擲一輪之後,五百訓練有素的糜軍再次投擲起一輪火炬。

木門塞全都是由木頭製作而成,火炬上爲了良好的引燃效果,是有着火油的。

因此當一共千隻火炬落入木門塞之中後,那連綿的木門塞不久後就漸漸燃起了大火。

而且因爲木門塞完全是以木頭相連,所以火焰在連綿的可燃物之下,開始蔓延起來。

大火的燃燒不僅在快速的毀壞着木門塞的防禦,那漸漸燃燒而起的火光,亦大大影響了不少申軍將官的心志。

他們可沒有七斬令約束,他們大多都是申氏族人,申儀可不捨得處罰他們。

所以在那些申軍將官看到自己身後起火之後,他們的攻勢已經不再那麼猛烈,甚至有些人還起了退縮之心。

既然退不會死,那爲何要自尋死路呢?

他們腦海中浮現的這個想法,卻救了丁奉一命。

先登是能極大激發己方士卒的士氣,但也會爲自身帶來極大的危險。

在剛剛率先衝入敵圍之時,丁奉憑藉着自己的驍勇,的確是在短時間內斬殺了不少敵軍。

但隨着越來越多的敵軍包圍上來,他已經有些左右不支之感,甚至他的身上都已經出現了一些傷痕。

而五百糜軍及時的來到並投放火炬,讓不少申軍將官心志動搖,導致丁奉有了些許喘息之機。

在投放完火炬之後,五百糜軍紛紛往丁奉所在衝殺而入。

剛纔是五百糜軍揹着火光殺來,這時卻是他們迎着火光而上。

糜暘雖然是想利用丁奉的驍勇爲他撕開木門塞這道口子,但他亦不想讓丁奉白白送命。

所以他此番交給丁奉統領的五百親軍,都是突陳之士。

何爲突陳之士?

有氣蓋三軍,材力勇捷者,聚爲一徒,名曰突陳之士。

在丁奉的影響下,這五百突陳之士的士氣已然達到頂峰。

他們揮舞着手中長刀,嚎叫着越入鹿角之中,朝着上千申軍衝殺而去。

並且他們在衝殺的同時,在各自將官的指揮下,慢慢朝着丁奉所在集結而去。

所以在不久之後,這支由丁奉統領的突陳之士,他們的陣型又變成了以丁奉爲箭頭的的鋒矢陣。

當看到自己身後聚集着越來越多的糜軍士卒之後,丁奉心中的膽氣越發強盛。

方纔他一人就敢陷陣而入,何況現在身後有着五百突陳之士?

wωω⊕t t k a n⊕¢ o

丁奉用手中的長刀快速的割下身上一塊布,將它綁在身上正在流血的傷口處。

在暫時止住血後,丁奉帶領着身後的這支突陳之士,朝着上千申軍繼續衝殺而去。

這一幕落在遠方高大樓船的糜暘等人眼中,引得張嶷與鄧艾臉上都流露驚歎之色。

在他們的視線中,木門塞已經慢慢被火焰所覆蓋。

雖然那火焰不足以形成火海,完全吞噬整片木門塞,但已經足夠將原本嚴密的木門塞,燒出不少漏洞。

看着遠處那猶如利箭一般的數百糜軍,在周圍的火光照耀下,朝着上千敵軍的內部不斷衝殺而去。

他們在丁奉的率領下,猶如殺人機器一般收割着身旁的敵人,張嶷與鄧艾的心中都浮現了一個想法。

木門塞破了!

在看到這副戰局之後,張嶷當即向糜暘建議道:“將軍,可以派遣大軍上岸了。”

方纔糜暘派出丁奉率領五百糜軍,上岸攻打木門塞,一方面是想借助丁奉的驍勇,看看能不能一舉奪下這個阻擋大軍上岸的堡壘。

另一方面若是丁奉及五百親軍,不能爲糜暘拿下木門塞,那也可以看看木門塞的防禦如何。

在知道木門塞防禦如何之後,才能制定後續大軍上岸的計劃。

但如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木門塞在丁奉的猛烈攻勢之下,陷落只是遲早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正如張嶷所說,是可以派遣大軍上岸了。

但是當張嶷的建議落入糜暘耳中時,糜暘卻並沒有下達任何命令。

就好像糜暘沒有聽到張嶷的建議一般。

張嶷見狀正欲抱手再建議,但他的動作卻被一旁的鄧艾所阻。

鄧艾用目光提醒張嶷,並且對他緩緩說出了一句話。

“攻敵之必救。”

在聽到鄧艾的這句話後,張嶷瞬間反應過來,糜暘爲何對他的建議沒有反應。

木門塞對西城來說是一道保命的屏障,申儀在得知木門塞遇襲的消息之後,是不可能會無動於衷的。

所以他很大可能會派遣援軍。

但這時申儀的援軍還未到來,若是糜暘的大軍率先上岸控制住局勢,那麼畏懼糜暘大軍的申儀,很可能就會打消救援木門塞的念頭,從此龜縮在城中。

若是糜暘的大軍不着急上岸,讓申儀以爲岸上目前只有數百糜軍。

在這種情況下,因爲木門塞的重要性,因爲糜軍的人數不多,纔可能讓申儀下定決心派遣援軍。

而這就可以讓糜暘找到,在野外聚殲申儀大軍的機會!

正如張嶷與鄧艾所想的那般,糜暘報的正是這種打算。

儘管這種打算會讓岸上的丁奉及五百親軍陷入一定的危險之中,但慈不掌兵。

西城的快速平定,纔是當前最重要的事!

糜暘的眼神中映照着遠處的火光,在那火光中是在爲他拼殺的五百兒郎。

隨後糜暘又將目光看向岸上矗立的西城,他的眼神中有着決絕。

也許在剛穿越那一會,他還不能做出這種決定。

但經歷公安一戰後,曾經掌握過數萬人生死的糜暘,已經發生了改變。

身爲主將,絕對不能感情用事。

否則若是申儀從此龜縮在城中,那麼一旦攻城戰開始,雖說西城的城防遠遠不如公安,但在攻城戰之下,糜暘死傷的士卒數量,會遠遠大於五百這個數字。

至於申儀若堅定打定主意不救,那也無妨,反正木門塞已經是糜暘的囊中之物。

在這個時候,該如何選擇,糜暘清楚的很。

丁奉率領着數百糜軍,不斷收割着身旁的申軍士卒的性命。

雖說在收割的過程中,亦有不少糜軍的身軀倒下。

但是因爲兩方士氣相差甚大,加上數百糜軍有丁奉這個勇將帶領,所以申軍的死傷比例遠遠大於糜軍。

在這種情況之下,上千申軍的潰敗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但這時丁奉的心中卻浮現一個疑問。

爲何將軍還不派大軍陸續上岸,趁此良機徹底控制木門塞?

但就在不久後,那不遠處打開的西城大門,讓丁奉明白了爲什麼。

從打開的西城大門中,正快速的跑出一隊隊裝備精良的申軍。

觀那不停從城門出跑出的人數,申軍至少在三千以上!

而在那三千申軍之中,領頭的帶兵將領正是申儀。

在見到西城中的援軍出來的那瞬間,丁奉就知道了糜暘原來不是不能把握戰機,而是他在等待更大的戰機。

西城與木門塞距離並不遠,在申儀的率領之下,三千多申軍不久後就來到了木門塞之外,隨後將丁奉的數百糜軍給團團包圍了起來。

在援軍趕來之後,本來已經接近潰敗邊緣的近千申軍,紛紛士氣一震。

方纔要不是有那位申氏族弟的拼命堅持,加上用家族利益來鼓勵人心,那近千申軍士卒,早就在丁奉的迅猛攻勢下潰敗了。

申儀本來在安排完城防之後,便想回到縣府中稍事休息。

他以爲糜暘剛剛率軍到達西城之外,再怎麼說也會修整一日纔會對西城發起進攻。

沒想到的是他回到縣府中沒多久,就聽到了木門塞守將的求援消息。

而且這求援消息還是一撥撥的不停送來,似乎木門塞陷落就在須臾之間。

在聽到糜暘僅僅派出五百士卒,就將木門塞中的守軍逼到如此地步之後,申儀心中對糜暘的忌憚之心越來越盛。

如此強悍的戰鬥力,要是萬一丟失木門塞,讓糜暘的大軍全部上岸,那西城能守住幾日呢?

在這種想法的影響下,加上知道目前木門塞中只有數百糜軍,於是申儀當即決定親自率軍支援木門塞。

申儀的想法是,只要他能率領優勢兵力快速將木門塞中的數百糜軍擊潰,那麼一切就還有轉機。

當申儀率領三千多大軍趕到木門塞中後,他立即下令麾下大軍將數百糜軍團團圍起,務必要在短時間內絞殺他們。

援軍的到來,加上申儀的親臨現場讓申軍一方士氣大振。

數千申軍在申儀的指揮下,開始一步步絞殺起木門塞中的數百糜軍。

看着己方士卒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丁奉只能下令剩餘的數百糜軍結成圓陣,抵擋着數千申軍的一波波進攻。

這時的丁奉,他的身上、臉上充滿了血污。

那血大部分是敵軍的,但有些也是他的。

在猜出糜暘的意圖之後,丁奉心中並沒有責怪糜暘的意思,反而他心中涌現了一股火熱。

丁奉參軍是爲了建功立業,他不怕死,他怕的是所託非人。

糜暘的真實意圖,雖然會讓他陷入一定的險境中。

但卻讓他看到了,糜暘善於捕捉戰機及果決用兵的優秀特質。

在亂世當中這樣的將領才能走的更遠,也才值得他爲其效死。

在這種心思之下,丁奉看着眼前越來越逼近的數千敵軍,丁奉用手抹了抹眼前的血滴,好讓自己的視線能更清楚些。

隨後他下達了一個超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決定。

繼續碼字~

(本章完)

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推兩本書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23章 誅心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63章 空城計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6章 此路不通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32章 小心有詐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
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推兩本書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23章 誅心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63章 空城計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6章 此路不通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32章 小心有詐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