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

張溫與周魴自是不知道,有個立志要子承父業的人,在他們的身上打着好大的主意。

張溫與周魴只知道,這一路走來,他們的半條命都快沒了。

儘管在柳隱的安排下,張溫與周魴是有着駿馬代步的,而身爲世家子弟,御馬之術也是自小的必修課之一。

但是柳隱好像忽略了一點,這一點就是南方的馬種與北方的截然不同。

南方的馬溫馴,並不高大,哪怕是御馬之術不精的人,也可以很好的駕馭。

而以前張溫與周魴在江東騎馬,主要是爲了裝飾與踏青而用。

但能被糜暘看上作爲天策軍的標配戰馬,這次張溫與周魴駕駛的戰馬可都是在北地都算的上一等一的好馬的。

好馬在古代有個通病,那就是烈......

烈馬疾馳的速度與狂躁,哪裡是兩個騎術不算精湛的人,能夠控制的了的?

得虧柳隱在路上曾察覺到一些端倪,做出了一些防備措施,不然的話,很有可能張溫與周魴會成爲有史以來唯二的墜馬而亡的使者。

這樣就更搞笑了。

由於張溫與周魴二人的拖累,蔣濟罕見的出現了判斷失誤。

原本蔣濟向糜暘彙報的是,至多明日張溫與周魴二人就會到達,但實際上週魴與張溫,卻是第三日的傍晚才堪堪抵達長安。

在長安門前下馬的那一刻,張溫與周魴二人,感覺他們的腰都要斷了。

身體上傳來的疼痛,讓張溫與周魴的臉色都有些慘白,可爲了維護「大吳」的國體,內中苦楚他們又只能默默吞下。

好歹最後平安抵達長安城了不是。

望着眼前雄偉的長安城門,張溫與周魴不由得長長舒了一口氣。

可就在張溫與周魴剛剛放鬆下來的時候,察覺到張溫與周魴到來的孟光就當下帶着屬吏迎了上去。

而由於與柳隱相處的不愉快經歷,孟光的上前頓時又讓張溫與周魴緊張起來。

不過在看到孟光穿戴着專屬於九卿的袍服後,張溫與周魴的臉色好了不少。

看來眼前這人至少是大漢的九卿之一,這樣一來一會被他折辱,他們二人的心裡也更能接受一些。

孟光自是不知道張溫與周魴心中這種奇怪的想法從而何來,剛剛轉任爲太常的他只想忠實的履行他的職責。

「二位使者辛苦了。」

「大司馬有命,讓吾好生款待二位使者。」

孟光語氣溫柔,臉色真誠,一點都不像要爲難張溫與周魴的樣子。

而孟光的表現,無疑是大大出乎了張溫與周魴的預料。

有着柳隱的先例在前,張溫與周魴還以爲他們在到達長安後會被百般刁難呢。

但由於被柳隱好生整治威懾了一番,張溫與周魴不再懷抱着剛入關中的傲氣,面對着孟光的禮敬他們自是熱情地做出迴應。

張溫與周魴分別登上孟光爲他二人準備的車輿,在車輿的運送下,他們二人很快就到達長安城內的驛館之中。

等到車駕停穩,張溫與周魴走下車駕,他們二人赫然被眼前的壯闊建築所震驚到。

驛館是每座都城都必備的一座建築,驛館存在的目的主要是爲了接納外國使節及國內少數民族的重要人物。

建鄴城內自然也是有驛館存在的,但相比於眼前的這座驛館,張溫與周魴卻覺得建鄴城內的那座驛館顯得過於簡陋了。

單單是立在驛館門口的樑柱就高達數丈,任何人站在這兩座樑柱下,都會不自覺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

而順着兩根巨大的樑柱之間往內看去,可以依稀的看到驛館內部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的華美佈局。

與其說眼前的這座壯闊建築是一座驛館,不如說是一座行宮更恰當。

察覺到張溫與周魴二人臉上的異色,孟光心中不自覺地感到驕傲起來,但他的臉上還是努力保持着一種淡定的神色。

孟光對張溫與周魴二人言道:「這座「四方館」,乃是大司馬命工部馬尚書修建的。

本來按照大司馬的意思,四方館應該修的更壯闊些,可我朝剛剛光復長安,實在抽不出太多人力物力,於是也就暫時只能將就着用了。」

將就?

按照孟光的意思,眼前這座足以引起自身驚歎的雄偉建築羣,竟然還只是短時內將就出來的產物?

那要是不將就,糜暘是不是就要修一座阿旁宮出來了!

張溫與周魴二人不傻,他們看着孟光辛苦的保持淡定的樣子,心中冷笑連連。

你咋不直接笑出來呢?

可就在下一刻,張溫瞬間捕捉到一個重點:

「四方館?」

見張溫終於捕捉到重點,孟光微微翹首,撫須言道:

「不錯。

在這座驛館建成之日,大司馬遂爲其賜名爲「四方館」!」

孟光着重地在「四方」二字上加重了語氣。

而博覽羣書的張溫,又豈會不知道「四方」二字所代表的含義呢?

《詩經》有言:「受天之祜,四方來賀。」

《淮南子》有言:「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與化遊,以撫四方。」

好一座四方館。

糜暘真是好大的志向,竟欲網羅整座天下入他館內。

雖說明白了糜暘爲驛館命名爲「四方館」的原因,但反倒是這層原因,讓張溫的心中起了些譏笑之意。

志向取的再大,若無法實現又有何用?

就像眼前的這座四方館,修的再富麗堂皇,氣勢磅礴又如何。

若內中無各地使節入住,充其量也只是一座空館而已。

看出這一點的不止是張溫,還有周魴。

相比於張溫,周魴的性格更爲激進,故而在輕笑一聲後,周魴別有心機的詢問道:

「不知今日四方館內,有何四方之使在也!」

在這時,張溫與周魴尚未步入四方館中,在張溫與周魴看來,眼前的四方館實質上就是一座空館。

名爲四方,實爲空空,難道不是一種笑話嗎?

周魴的嘲諷意味,孟光自是聽得出來,但孟光一點都未曾動怒,因爲孟光是有自信的男人。

就在孟光要開口反駁周魴之際,四方館的大門內走出的幾人正好看到了孟光的所在。

爲首的那人一開始並不知道孟光的身份,但好在他的隨從中有人認識孟光。

而在隨從的彙報下得知孟光的身份後,爲首的那人就帶着侍衛連忙朝着孟光的方向趕來,然後對着孟光深深一拜:

「咕嚕嚕,哈咕咕......」

這位相貌與漢人迥異的有着明顯異族風情的男子,一開口就是周魴與張溫聽不懂的話語。

不過這位男子身旁很快就有一位翻譯,將他的話語用漢語複述了一遍:

「車師國王蜀愛陽,拜見上國天官!」

此言一出,張溫與周魴臉色突變,大爲震驚。

西域車師國!

眼前這人還是國王?!

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50章 夜襲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52章 魂斷鬱陵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
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50章 夜襲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52章 魂斷鬱陵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