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

孫權心中濃濃的進取之心,在陸遜的規勸之下,正在快速地消散着。

誠然公安之戰已經過去數年的時間,可公安一戰給江東及孫權本人帶來的陰影,卻不是那麼容易消退的。

就算孫權本人可以枉顧糜暘的威脅,趁張飛離開荊州之際對荊州發動襲擊,但江東的將率及士卒呢?

“有糜旗,不向西”。

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有滅己方威風的意味,但這句話就是江東上下臣民心中的真實寫照。

身爲江東的主人,孫權不可能忽視這一點。

況且陸遜說的是有道理的。

糜暘一向善用誘敵之計,誰能知道張飛離荊不是他爲江東設下的一個圈套?

理智上的判斷,很快壓制了孫權感性上的踊躍。

悻悻不喜的情緒,漸漸出現在孫權的心中。

近來他一直在籌備稱帝之事,難道當他成爲帝王之後,還要一輩子活在糜暘的陰影之下嗎?

不,他絕不想接受這樣的生活。

萬般惆悵之下,孫權嘆着氣問陸遜道:

“孤今生還有再度踏上荊州的那一日嗎?”

能讓孫權問出這樣的話,可見眼下孫權的情緒有多低落。

君憂臣辱,君辱臣死。

身爲人臣的陸遜,自然不會讓孫權的失落情緒繼續蔓延。

“華公離開之前,他曾對至尊言過:“糜暘有韓白之奇,焉知不會有韓白之禍乎?”

“臣以爲,華公的話不無道理。

自古以來,功高震主就是爲人臣之大忌。

劉備重情重義,或不會對糜暘心生忌憚。

劉備世之英雄,糜暘或也不會對他心懷二心。

可再厲害的英雄,終也會有離去的一天。

至尊不見曹操逝世後之曹魏乎!”

陸遜言辭真誠,盡力開導着孫權。

而在聽到陸遜的開導後,孫權眼中的亮光又重新浮現起來。

他就是人君,自然知道陸遜與華歆的這一點判斷,是否有着道理。

而他亦是親眼見證曹魏衰落的人,別看當下大漢聲勢日漸昌隆,但比之昔日曹魏還是有所不足的。

那麼強大的曹魏,都在曹丕的引領下日漸頹喪,誰能知道大漢不會有這一日呢。

在想通了這個關節後,孫權重新振奮起情緒對着陸遜笑言道:

“稱帝臺修建的如何了。”

聽到孫權問起這件事,陸遜連忙答道:

“一切按計劃進行中,在元旦那日,至尊稱帝之盛況,勢必會流芳史冊。”

陸遜的回答讓孫權臉上的笑意更甚。

明年的元旦之日,是個特殊的日子。

孫權並非沒收到來自長安的文書,讓他派出使者前去參加在長安的盛典。

可明知道劉備要在元旦那日舉辦告祭祖陵的盛典,孫權卻還是將稱帝的日子定在那日。

孫權爲的就是告訴天下人,他不懼大漢的威勢!

想到稱帝之事不容有失,孫權讓陸遜退下繼續籌備稱帝事宜去了。

在孫權的吩咐下,陸遜緩緩朝着堂外退去。

可看着陸遜離開的背影,突然一個想法出現在孫權的心中。

對於陸遜的才能,孫權是十分看重的。

但若說糜暘功高蓋主的話,那麼陸遜將來會不會也有這一日呢?

這個想法來的快,去的也快,可還是不可避免得讓孫權的目光變得幽深起來。

他不想他的朝堂之中,再出現第二個周瑜。

漢章武五年十二月,安排好荊州防務的張飛正式從荊州啓程回長安。

或許是出於對劉備的思念,張飛從襄陽出發,晝夜兼程,並未花費多久時間就來到了長安城外。

而提前得到消息的劉備,在張飛歸來的這一日,正帶領着諸葛亮於長安城外親自迎接着張飛的歸來。

在一片蒼黃的關渭大地上,一匹通體黝黑的烏騅馬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斜倚在車欄上的劉備,很快就注視到了那抹正在朝他疾馳而來的黑色。

看到那抹快速移動的黑色後,劉備的臉上不自覺的流露出喜色。

他認得這匹黑馬,而他想着這匹黑馬上的人。

於濃郁的思念之下,劉備站起身來走下車輦,然後一步步朝着心中的思念走去。

烏騅馬上的張飛,也看到了劉備正朝着他的方向前進。

看到這一幕後,張飛又狠狠地鞭笞了幾下胯下的戰馬。

吃痛之下,烏騅馬的速度陡然又提升幾分,很快就將張飛帶到了劉備的身前。

張飛於劉備身前的十步之外勒住馬匹,在馬匹停穩後,張飛雄壯的身軀從馬上直接躍下,然後大步朝着劉備的方向跑去。

劉備是大漢的天子。

自古以來,天子的五步之內都是人臣的禁區。

可哪怕周圍衛士林立,哪怕一衆熟知典儀的名士都在,當下卻沒有一人出言阻止張飛。

對他們來說,劉備是他們的君王。

對張飛來說,劉備卻是他的兄長。

雙向奔赴之下,兩隻許久未握的手最終緊緊握在一起。

感受着彼此手心上傳來的溫度,張飛與劉備兩人的眼眶都已經溼潤。

“兄長,飛回來了。”

聽着張飛的這句話,劉備不知是哭還是笑,他只能不斷重複着一句話: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沒有過多的寒暄,不久後劉備就拉着張飛的手往着他的御輦上走去。

待劉備與張飛的身形都進入御輦中後,全程注視着君臣重逢這一幕的諸葛亮,笑着下達了回程的命令。

就是在諸葛亮的笑容之間,能隱隱察覺到幾分遺憾的意味。

諸葛亮是在遺憾什麼呢?

十數年前的新野星空之下,一羣懷抱理想的人喝着酒圍坐在篝火旁,大笑着許下了一個諾言——來日同賞長安風華。

可這份充斥着真誠與溫暖的誓言,在多年世事的變遷之下,卻有很多人無法遵守。

關雲長、糜子仲、孫公祐,簡憲和

恍惚之間,那一夜的許多人都已經不在了。

這一變故,又如何能讓人不嘆呢?

相似的遺憾情緒,也出現在了劉備與張飛的心間。

看着坐在對面的劉備,張飛長長嘆了一口氣道:

“若他們還在,那該有多好呀!”

聽到張飛的這句感嘆後,劉備雙手一顫。

不知不覺間,眼眶中的淚水竟再也剋制不住,從劉備的臉龐徐徐落下。

劉備流淚惋惜的模樣讓張飛變得急切起來。他知道他又說錯話了。

考慮到劉備的身體情況,張飛急的想伸手爲劉備擦拭去臉上的淚水,可張飛的舉動,卻被劉備溫和地伸手阻止。

“無妨。

想來用不了多久,朕就可以與他們相會了。”

在張飛面前,劉備絲毫不防備地說出了他當下的身體狀況。

而聽到劉備的話後,張飛臉色大變。

在數萬敵軍面前,張飛也能神色自若,但劉備的這句話,卻讓張飛徹底慌了神。

“兄長,你可不能”

後面半句話,張飛沒有說出來。

只是劉備知道,張飛想說的是什麼。

面對驚慌失措的張飛,劉備笑着握住他的手。

“益德!

爲兄總有離開的那一日的。

這是天命,非人力可以阻擋。”

說完這番話後,劉備握住張飛的手突然用力。

注視着眼前這位跟隨他數十年至死不渝的兄弟,劉備繼續說道:

“爲兄不懼死。

爲兄擔心的是,在我死後,阿斗會鎮不住。

你這次歸朝,就不要再走了。

長安需要你,阿斗更需要伱。”

宛若託孤一般的言語,讓張飛也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淚。

而面對着劉備的請求,張飛又豈會有拒絕的道理呢。

“兄長放心,有飛在一日,宵小之輩就斷難危害到大漢的社稷。”

聽到張飛的承諾之後,劉備漸漸鬆開了他握住張飛的手。

對張飛回朝一事,近來長安城內有着許多推測。

但不管對別人來說,張飛回朝有着怎樣的意義。

對劉備來說,張飛的回朝無疑是讓他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兄長信你。”

在張飛回到長安的當日,劉備並未對張飛進行大的封賞。

這讓長安城內的許多人感到不解。

雖說張飛並未參與北伐關中一役,但在荊州張飛也是發動了北伐的。

而且由張飛主導的北伐之戰,儘管未攻克下宛城,但也是收復了不少失地。

最重要的是,張飛的北伐舉動在戰略意義上來說,起到了牽制中原魏軍的效果。

若沒有張飛圍攻宛城,糜暘北伐關中時面對的壓力肯定會大大增高。

無論從哪方面講,張飛的這次都應該得到封賞。

可一切都很平靜。

只是就在衆人以爲張飛歸朝一事,會這麼平穩地過去之時,一道徹底引爆長安輿論的奏疏被送到了劉備的御案之上。

這道奏疏是由糜暘親筆寫就的,奏疏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奏請劉備追封故大將軍關羽爲王。

儘管在之前的日子裡,追封關羽爲王一事早已經在長安城內鬧得沸沸揚揚。

可那時候並未有朝廷重臣出來,發表過對這件事的看法。

沒想到的是,就在張飛回朝的第二日,身爲大將軍的糜暘會公開上書支持這件事。

而當糜暘公開表態後,當即就有許多朝臣跟隨糜暘一起上書。

那些朝臣主要是以東州派與關西世家背景的爲主。

一語出,而羣臣追隨,糜暘第一次正式在天下人面前展現了他在政治方面的號召力。

劉備在收到糜暘及衆臣的上書後,並未着急下決定,他選擇召開一次大朝會,來公開討論這件事。

儘管糜暘的支持者很多,儘管之前相關的輿論工作鋪墊的很到位,可在這次大朝會上,還是有不少大臣公開反對這件事。

反對的主要理由,無非就是劉邦的那句白馬之誓。

但單憑這一句誓言,可無法阻止能言善辯的關西大臣們。

白馬之誓的全部內容是:“非劉氏上所不置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擊誅之。”

很多人都只記住了誓言的前半句,卻忘記了後半句,這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因爲這句不是劉邦的詔令,而是他對天下人做出的誓言。

政治誓言的本質是——各得利益。

沒有功的人,不可以稱侯。不是劉氏宗親,不可以稱王。

這兩句話相輔相成,而合起來纔是真正的白馬之誓。

許多關西大臣就舉出了各種各樣的例子——漢室四百年以來,多的是無功而侯的故事。

而從那些故事中,那些大臣得出了一個結論:

破壞白馬之誓的第一位天子,絕不是劉備。

除去這一點外,更是有關西大臣隱晦地指出,漢室四百年來,破壞祖制的天子大有人在。

別的帝王就不提了,就說孝武帝吧。

劉邦定下的祖制是“無爲而治”,劉徹搞了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若說這一點還不算過分的話,那麼劉徹直接將大漢的五德屬性更改了呢?

在劉徹以前,其實劉邦定下的是大漢是水德.

然後大漢的五德在劉秀稱帝后,又被改了一次.

五德在當世可以看做一個朝代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政治法統之一。

朝代的五德都能這麼改,那麼根據時勢做出其他變化,又有何不可呢?

關西大臣不斷舉出各式各樣的例子,主要的目的就在於淡化“違背祖制”這一名頭的影響力。

面對那些例子,其他大臣也不可能睜眼說瞎話,妄自否定呀。

而就在糜暘的支持者,在與那些大臣激烈爭辯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車騎將軍張飛起身表態,支持糜暘的提議。

當下大漢的政治派系主要分爲三類:荊州系,元從系,東州系。

本來若只有東州系大臣及還不成氣候的關西大臣支持糜暘,這件事還不至於到一面倒的狀態。

可當元從系的領袖張飛也明確表態支持此事後,朝會上的風向可就產生了壓倒性的變化。

一時之間,追封關羽爲王一事,好像成爲了大部分臣子的共識。

當然這種共識的出現,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在於荊州系領袖諸葛亮全程一言不發。

諸葛亮不主動表態,荊州系大臣自然也就不會參與這件事。

在東州系與元從系大臣大力支持,荊州系大臣坐觀結果的情況下,追封關羽爲王一事最後在朝會上順利通過。

最後劉備正式下詔:“追封關羽爲襄陽王,贈諡號忠武!”

當劉備的這道詔書下達後,許多聽聞這件事的人沸騰了。

原來想獲得王的封號,不一定要如曹操那般謀逆,只要爲大漢立下大功也可以呀!

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訂婚啦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17章 駐守公安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章推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4章 父子對質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50章 夜襲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
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訂婚啦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17章 駐守公安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章推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4章 父子對質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50章 夜襲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