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

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

當糜暘說出來那句“適足以爲我奉也”時,旁人不說,于禁與關平二將似乎都已經察覺出了糜暘的目的。

糜暘想要主動出擊!

糜暘的這個想法,令于禁皺眉,關平揚眉。

于禁往日在曹操麾下,就是以威嚴毅重受到曹操信重的。

故而在曹操麾下的五位外姓良將中,于禁的領兵觀念最爲保守,他的領兵方略也是先以守爲主。

而關平就不同了,他自小跟隨在關羽身邊,在他成長的環境中,劉備的實力已經漸漸強大。

故而那時只有關羽打別人的份,跟隨在勇往直前的關羽的身邊的關平,他的帶兵理念也因爲這種影響,變得無限趨近於以攻爲守。

于禁與關平兩人不同的打仗理念,導致他們對糜暘如今想主動出擊的想法,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但是于禁並沒有一開始就對糜暘的這個想法提出異議,性格持重的他,還是想先聽聽糜暘是因爲何纔有了這種想法。

于禁看向糜暘,他開口問道,“主簿方纔所言知曉孫桓之弱點,可否爲吾等解惑?”

于禁猜測糜暘之所以會想主動出擊,可能就是如他方纔所說的那般,他知曉孫桓的弱點。

既然如此,于禁想要先聽聽看,糜暘說的他所知道的孫桓弱點是什麼。

而在場的諸將,在聽到于禁的這個提議後,臉上也都浮現了濃厚的興趣。

瞭解孫桓的弱點,不僅可以讓他們心中對孫桓的畏懼心理減少,還有利於他們接下來對敵。

而糜暘也深知這點,因此他並不忌諱的對在場諸人說起他對孫桓的瞭解來。

“據我所知,孫桓此來必立功心切。”

“孫桓雖年少就在江東聞名,且因爲宗室出身受到孫權信用讚譽。

但因其年輕,他身上並無功勳在身。

無功而被拔擢爲都尉,這讓孫桓在江東一直飽受當地士族非議,言其乃是倖臣爾。”

“這一點,讓孫桓一直心中憤憤不平,常有通過立功來洗涮身上非議的想法。”

孫桓父親孫河,本就是孫堅族子,他早在孫堅時代就已經跟隨孫堅四處征討。

後來孫堅戰死,孫策於微末創業之時,那時也只有孫河與呂範兩人跟隨他身邊不避艱難,盡心服勤。

再後來孫策遇刺身亡,孫權承繼江東。

因爲孫權年幼,當時孫氏宗族中的大將如孫暠、孫輔等對孫權不服,一個想造反,一個私下聯絡曹操引爲外援。

這也導致了當時的孫氏宗親,對孫權的統治大多都表示不滿。

就在那時的危難時刻,同爲孫氏宗親且手握重兵的孫河站了出來力挺孫權,才讓孫氏宗親漸漸開始服從孫權。

故而孫權對孫河一直很感激。

而孫河後來因爲橫死,也讓孫權倍感惋惜。

孫河雖然死了,但對於這樣的宗室重臣,他的遺澤一直在庇護他的後代們。

因此庇護,孫桓年紀輕輕就可以受到時人的讚譽。

因此庇護,孫桓未立任何功勳就可以成爲一軍重將。

但同樣的,在上一輩庇護下所得到的任何成就,在沒有自身功勳作爲基石的情況下,那勢必會帶來無數非議。

在當世,士人的非議足可以殺人。

更何況江東士人一向就與孫氏不對付,受到百般非議的孫桓,心中早就想立功洗刷這種屈辱。

其實糜暘對孫桓知道的這麼清楚,並不是完全因爲他是穿越者的身份,畢竟很多內幕是史書中不曾記載的。

這一切是徐詳告訴他的。

當初徐詳在寫完給孫權的信後,糜暘在南下時就將其帶在了身邊。

糜暘答應爲徐詳保住一條命,除了這是他與徐詳所做的交易之外,更重要的是,糜暘看重徐詳的身份。

徐詳身爲江東都尉,且又是孫權的心腹近臣,故而他對江東諸將一定知之甚詳。

糜暘特意保了他一條命並將其帶在身邊,就是讓其將他所知道的江東諸將的秉性,過往,經歷乃至於他所知的所有江東內幕都寫下來告訴他。

俗話說,最瞭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

徐詳也是江東士人,一向與江東淮泗將領及孫氏宗親爭權奪利的他,對這些人的瞭解可謂是如數家珍。

這可比任何史書都詳細多了。

徐詳也自知他此生無法回江東,故而爲糜暘辦起事來盡心盡力。

在不久前,徐詳將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寫成了一本書交給了糜暘,糜暘還特地爲這本書命名爲《討孫寶典》。

這段時間來,將江東當做主要對手的糜暘,就日夜在翻閱着這本書。

若無這份寶典,糜暘也無法對孫桓那麼瞭解。

在說完這點後,糜暘接着說道,

“而且孫桓雖被孫權謬譽爲“宗室顏淵”,但其性格並不如顏子那般謙退有禮,反而頗爲急躁,驍悍衝動。”

“孫桓本人立功心切,加上他性格衝動,如今他率數千精兵前來,優勢在彼,其心心驕,如此性格,當爲制勝之機。”

歷史上夷陵之戰時,劉備發前鋒來攻孫桓。

那時劉備手下軍力強盛,滿山都是漢軍,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孫桓竟然還敢分兵,親自帶領不多的兵馬前去進攻劉備的前鋒。

這足以說明孫桓性格不夠穩重,這樣性格的孫桓,怎麼會不對兵力不多的公安起輕視之心呢?

在糜暘說完他的分析後,在場衆人的臉上都浮現了喜色。

自古以來,主將輕敵都是大忌。

如今孫桓若真如糜暘所說的那般,性格衝動並且輕敵,那麼他雖然帶數千精兵前來,但未必不可敵。

而在糜暘說完後,關平已經滿臉激動,他當即請命道,“糜督,孫桓此來,當可擊之。”

場內的諸將校在聽到,關平向糜暘提議主動出擊時,因爲糜暘的分析,此時他們的臉上也不再有憂懼之色,反而有些人臉上如同關平一般躍躍欲試。

在這個時間節點的荊州軍,在關羽的領導下,對外戰爭大體上都是贏得。

在這樣的影響下,現在他們的心氣普遍都不低。

方纔他們只是對孫桓不瞭解,加上心中想到江東後續大軍之衆,心中才會有憂懼。

但關平的請命則引起了于禁的反對。

于禁轉頭對糜暘進言道,“雖依主簿所言,孫桓輕敵孫軍乃驕兵,但凡戰都無必勝之理。

吾等當今因以守城爲要,無須冒險出城與孫軍前鋒交戰。”

“若勝,那自然是極好。”

“若敗,則我軍守城兵力將會損傷,且軍中士氣將大降。”

“還望主簿三思。”

(本章完)

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32章 小心有詐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52章 魂斷鬱陵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50章 夜襲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25章 于禁跪伏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番外:亡國之恨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
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32章 小心有詐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52章 魂斷鬱陵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50章 夜襲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25章 于禁跪伏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番外:亡國之恨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