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

丁封見糜暘臉上的笑意消失,他以爲糜暘是生氣孟達讓一衆漢軍高聲呼喊他爲盧陽鄉侯這件事。

但丁封不知道的是,糜暘並不是因爲這個生氣。

孟達所做的這件事雖然顯得頗爲高調,但糜暘卻不如滿寵與夏侯尚一般,覺得孟達有多大的錯。

滿寵與夏侯尚是覺得,旁人如此高調慶功也就罷了。

但是孟達的身份是頗爲敏感的,他之前就曾犯下罪過過。

再加上孟達本身就是一個降將。

有着如此敏感的身份,滿寵與夏侯尚覺得孟達不該如此高調,應該時刻夾緊尾巴做人。

正如在曹魏的張遼、張郃等人一般。

可是糜暘卻不這麼想。

自劉邦建漢以來,漢朝臣民建立功業的心理訴求一直十分強烈。

在這種爲當世普遍價值觀的心理訴求下,孟達因爲立下偌大功勞而高調慶功,是可以得到世人理解的。

而且糜暘作爲孟達的上司,更作爲益北軍事區的都督,他反而覺得孟達的這副做法,還可以刺激起他帳下其他諸將的立功之心。

至少從孟達所做的這件事來說,糜暘無有怪罪他的意思。

畢竟糜暘又不是要打造一個人人皆聖人的政治團體,他要打造的是一個可以輔佐他建立功業的班底。

糜暘真正感到不喜的是,孟達有因私廢公的舉動。

南陽郡的地圖就在糜暘的背後高掛,南陽郡的地形他早已經熟記於心。

當糜暘聽到丁封說孟達經過冠軍侯國時,他第一時間便反應過來——孟達特地繞路了。

孟達繞路的原因糜暘現在已經知道,但是孟達的這個行爲卻讓糜暘不喜。

當初劉備給糜暘下達的詔命是,儘快將夏侯尚等人押運到新野城中。

由於劉備的急切,糜暘在手令中的語氣也頗爲急切,並且他還在手令中註明這是劉備的意思。

孟達作爲糜暘留守西城的大將,丁封到達西城後肯定是會將手令第一時間交給他的。

孟達又不是傻子,他怎麼會看不出糜暘與劉備的急切?

更何況那封手令與其說是糜暘的軍令,還不如說是劉備的天子詔令。

在這種情況下,孟達爲了個人的原因,竟然還敢特地繞路?

最爲重要的是孟達特地選的那條路線除去會耽誤時間外,還經過了許多大漢的新佔縣城的區域。

甚至在冠軍侯國的不遠處,還有幾座縣城是忠於大魏的。

若不是這個原因,當初丁封得知州泰被人舉告有謀逆之心後,又豈會那麼果斷將州泰拿下?

相比於更近的那條路線處在漢軍的絕對控制範圍中,孟達所選的路線在安全性上是大大不如它的。

要知道孟達押運的可是一衆曹魏高官,並且押運的漢軍並不多。

要是在半路上有曹魏細作提前得到消息,設下伏兵想要救出夏侯尚等人,那該是一件多危險的事?

曹魏是缺少水軍,不是沒有!

孟達是通曉兵略的人,他又怎麼會不知道這點呢?

明明無論從各方面來說,另一條押運路線都是最佳的,但是孟達還是要選擇冒險從現今這條路線來新野。

從這一點足以證明,在孟達的心中有時滿足他個人私心,比上司交給他的公務更爲重要。

因私忘公,這樣的下屬糜暘怎麼會喜歡?

孟達一心想着要抱緊糜暘的大腿,但此時的他卻不知道,因爲他的所作所爲,已經讓糜暘開始對他感到不喜了。

只是孟達剛剛立下大功,若是糜暘因爲此事就對孟達嚴懲的話,倒也不太合適。

畢竟之前孟達爲糜暘的付出,因爲曹仁之死已經舉世皆知。

但是防微杜漸的道理,糜暘還是懂得的。

糜暘在放下手中的撥浪鼓之後,他立馬寫好一封上書交給丁封。

他讓丁封出去傳召進孟達之後,快速的將這封上書發往襄陽。

丁封在上前從糜暘手中接過手令後,他便快速的朝着大堂外走去。

而就在丁封走出大堂外的不久後,帶着一臉恭敬之色的孟達,就弓着腰緩緩進入糜暘的視線之中。

在見到孟達到來後,糜暘將臉上的些許不喜之色收起,恢復了平時待人時溫和的臉色。

孟達在大堂門口脫下鞋履後,便一路小跑着來到糜暘的身前數步外,然後對着糜暘一拜後言道:“臣孟達拜見君侯。”

“臣奉命押運夏侯尚等人,現已經順利將一干逆犯押至堂外。”

孟達的語氣中充滿了,他對糜暘的敬畏之情。

而糜暘在聽到孟達竟然也稱呼他爲君侯後,他不免覺得有些意外。

州泰是最早一個以君侯稱呼糜暘的人。

而當州泰對糜暘的這個稱呼流傳開後,鄧艾、丁奉、丁封等將自己視爲糜暘私臣的將領,亦通通改口稱呼糜暘爲君侯。

他們如此做,一是爲尊崇糜暘,二是有意的進一步明確自己在糜暘帳下的定位。

可是縱算有越來越多的人稱呼糜暘爲君侯,但這個稱呼目前還主要只是一些身份不高的將領叫的。

糜暘沒想到以孟達現在的身份,竟然還會心甘情願稱呼他爲君侯。

孟達就差沒把巴結兩個字,直接寫在臉上了。

只不過知道孟達心思的糜暘,卻沒感覺到有多欣喜。

將來只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拼命攀附於他,他又有何可開心的呢?

糜暘口中只是淡淡答道:“諾。”

“平身吧。”

上位者應諾,這是代表知道了的意思。

聽見糜暘讓自己平身,孟達方纔擡起身子。

然後他一眼就看到了,糜暘身前桌案上的撥浪鼓。

在看見此物後,孟達馬上就意識到這是糜暘給他兒子準備的禮物。

察覺到一點後,孟達對着糜暘如獻寶般的言道:

“臣在西城的府中,有一支頗善音樂的鼓吹隊伍。

若君侯不嫌棄,臣可將那支鼓吹隊伍獻給君侯。

待長公子再長大一些,便可隨時聽鼓吹演奏以爲歡娛。”

在漢代兒童的娛樂活動還是很匱乏的,現在可沒有什麼動畫片看。

不過這只是對於一般的百姓來說是如此。

若是出身高門世家的孩童,他們在長大一些後便可以專門擁有鼓吹隊伍,爲他們演奏音樂排憂解悶。

孩童要想擁有專門的鼓吹隊伍已是不易,若這支鼓吹隊伍技藝高超,那更是孩童身份尊貴的一個重要特徵。

而孟達鼓吹隊伍的技術,那可是得到過劉封認證過的。

所以按當世人情來說,孟達給糜澄的這份禮物,已經算是頗爲貴重了。

孟達知道無論是他剛剛的稱呼,還是他現在主動獻上鼓吹隊伍給糜澄的行爲,在流傳開來之後肯定會被時人詬病他乃是奉承之輩。

但是那又如何?

他是盧陽鄉侯,糜暘是冠軍縣侯。

盧陽鄉本來就屬於冠軍縣,他奉承糜暘不是天經地義嗎?

況且自家人知自家事,孟達知道法正死後,如今在大漢中他能依靠的只有糜暘了。

可是面對孟達的主動討好,面對當初劉封求而不得的鼓吹隊伍,糜暘卻沒有一點興趣。

他對着孟達言道:

“卿自留之。”

這淡淡的四個字,已經表明了糜暘的態度。

在被糜暘拒絕後,孟達的臉上浮現了失望之色。

不過他很快就收攏起心中的失望。

也是,以糜暘現在的家世,什麼好東西他會缺呢?

但是已經打定主意將抱緊糜暘大腿當做畢生信念的孟達,很快就又對着糜暘一拜。

顯然他又是有事要向糜暘稟告。

在一拜後,孟達放低語氣彷彿是在告密般朝着糜暘言道:“臣在過去半年間,爲防止夏侯尚等賊子生亂,便時常登上他們所處庭院外的高樓上探查彼等。”

“在臣的多番探查之下,臣發現夏侯尚常在院中激憤習武,似有向君侯尋仇之心,還望君侯早加防範。”

當孟達向糜暘說出這件事後,他用期待的目光看向糜暘,希望糜暘臉上能流露出讚賞他的神情。

孟達之所以要主動押運夏侯尚等人到新野,有一個原因爲的便是,要將他發現的這件事告訴糜暘。

這件事或許不算什麼大事,但對糜暘來說也不算什麼小事。

也許糜暘會看在自己發現這件事的份上,對他越發欣賞呢?

只是孟達期待中的那件事並沒有發生。

糜暘在聽完孟達所稟報的這件事後,臉色卻依舊平靜。

在平靜不知悲喜的臉色之下,糜暘微微屈身看向孟達,對着他問道:“既然子度有此發現,那子度覺得我應該如何做呢?”

聽到糜暘如此問,孟達一下子就來了精神。

這種事,在往日他最爲擅長了。

孟達微微上前幾步,聲音愈發小聲地對糜暘言道:“既然夏侯尚懷有不軌之心,君侯不若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說到此孟達還貼心的再度言道:“君侯放心,此事臣下可以幫君侯做。”

聽完孟達所說的話後,糜暘不由得笑出了聲。

從表面上看他是因爲孟達的建言而感到開心,就算是孟達自己也是如此以爲的。

但隨着糜暘的笑聲漸漸停止,孟達很快就發現了不對。

他發現隨着笑聲的停止,糜暘臉上已然帶上了幾分冷意。

隨着糜暘帶着寒意的目光朝着孟達看來,孟達突然感覺到周圍有一股巨大的壓力朝着他壓來。

而在糜暘站起身後,他身上的壓力更是陡然間加大。

糜暘站起身朝着孟達的所在緩緩走去。

因私忘公已經讓糜暘對孟達不喜,可惜孟達還不自知。

現在他竟然還鼓動自己做這種弊大於利的事,孟達以爲現在大漢是他糜暘的一言堂嗎?

還是他以爲,自己是如劉封那般目光短淺之輩?

糜暘在緩緩走到孟達的身前後,他微微俯身看向孟達問道:“孟子度,當初你就是如此建言劉封不發兵救援大將軍的嗎?”

聽到糜暘將他心中的最大隱秘給說出,孟達的臉上浮現巨大的驚駭之色。

他直接嚇得跪倒在地。

君侯怎麼會知道?明明他當初做得滴水不漏呀。

看着孟達因爲自己的一句話嚇得跪倒在地,糜暘的臉上有着冷色閃爍。

誠然當初孟達通過主動打開上庸城門,爲他減少了很多懷疑。

但是糜暘是穿越者呀。

糜暘在孟達臉上浮現濃郁的驚疑之色的時候,他又接着言道:

“你騙的過車騎將軍,以爲騙的過我嗎?”

“你不顧我之手令,私自繞道而至新野,你說這算不算違抗軍令呢?”

在糜暘這麼說之後,孟達嚇得不斷在地上磕頭。

什麼安北將軍,什麼盧陽鄉侯,現在在糜暘面前,只是一位感覺到生命受到巨大威脅的老人。

孟達直接放棄了爲自己辯解的打算,因爲他知道,假節兼益北都督的糜暘這時是有權力殺他的。

都督:地方最高之軍政長官。

假節:可殺轄區內犯軍令之一切將官。

見孟達驚慌的不斷在地上磕頭,糜暘半蹲下來,他直接抓住孟達的肩膀,讓孟達的眼睛看向自己。

在孟達驚懼的眼神直視自己的時候,糜暘對着他說道:

“人生在世若要建立功勳,勢必會得罪許多人,天下間恨我者何止夏侯尚一人?

單單公安一戰,江東上下欲取我項上人頭者,怕不下數萬,但那又如何?又殺得盡嗎?”

“與其憂慮天下恨我者繁多,不如不斷強大自身,令天下恨我者皆畏我,敬我,最後乃至於臣服於我,如此方是正道。”

“故而相比於你口中所言的夏侯尚意欲報仇一事,我更在意的是你身爲我的部下,竟然膽敢因私忘公。”

“你以爲你立下大功就可以肆意妄爲了嗎?

曹仁我都殺得,何況你。”

糜暘平日中一直是以溫和的態度待人,很少有今日這麼鋒芒畢露的時候。

所以這樣的糜暘,讓孟達更爲害怕。

看着孟達被自己的話嚇得不斷顫抖,糜暘對孟達最後告誡道:

“你有功於我,有恩於我法師,我日後也有用得着你的地方,所以我今日暫且不殺你。

但你要謹記我今日對你說的話,不要再有下一次,否則定不輕饒。”

在說完這番話後,糜暘站起身。

糜暘先是拿起桌案上製作了一半的撥浪鼓,然後在他朝着內堂走去的時候,孟達的耳邊又傳來他最後所說的一句話:

“數日後當有天子詔令到來,免你漢興太守之職。”

當孟達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糜暘的身影已然消失在大堂之中。

但是聽着糜暘留下的那最後一句話,孟達的臉色卻變得灰暗無比。

他整個人像是失去了所有力氣一般癱軟在地。

糜暘的最後那句話是在告訴他:

因爲他所得到的所有榮耀,他自然也有辦法收回。

這是糜暘對他的警告,亦是懲罰。

晚點還有一章。

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章推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番外:亡國之恨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9章 糜暘到了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33章 誰敢殺我?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
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章推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番外:亡國之恨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9章 糜暘到了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33章 誰敢殺我?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