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

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

糜暘到達的時間不是夜間,關羽的靈堂內的光線並不暗。

所以當糜暘推開靈堂的門扉,朝着靈堂內望去時,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關羽牌位之下的,一身素服的劉備。

在往日糜暘的記憶中,劉備雖然年逾六十,但他從外貌上看一直是頗爲硬朗的。

只是當今日糜暘再次看見劉備時,他便突然之間發現劉備頭上的銀絲多出不少,而劉備整個人的精神樣貌更是顯得十分頹廢。

一雙深陷通紅的眼窩,一張蒼白無色的臉龐,映證着在過往的數日時光中,劉備所經歷的事到底令他有多麼悲傷。

令糜暘沒想到的是,只是短短數日不見,那個老當益壯的劉備便已經呈現出如此萎靡的狀態。

怪不得費禕剛剛在他進來前,會特意提醒他要爲大漢好好勸導劉備。

的確若是再讓劉備如此悲傷下去,保不準劉備的身體就會被他極度悲傷的心情給拖垮。

而就在糜暘看到劉備的那一刻,意識到糜暘到來的劉備,也轉眼看向了站在門口的糜暘。

在劉備轉眼看向糜暘的時候,糜暘身後的陽光正透過打開的門扉的通道,照在劉備的臉上。

明亮的日光將劉備悲傷的神態照耀的更爲明顯的同時,亦讓他看向糜暘的目光中帶着審視。

只是劉備眼神中的審視轉瞬即逝,所以即使是糜暘也沒發現。

糜暘在看到劉備朝着他看來後,他先進入關羽的靈堂中將身後的門扉關閉。

然後他就站在門口的位置,對着身前數步之外的關羽牌位深深一拜。

在對着關羽的牌位深深一拜後,糜暘便又上前一步重複着他深拜的動作。

而糜暘在深拜完起身的時候,則會展開雙手連續敲擊自己的胸膛三下。

深拜是當世很重的禮節,而糜暘所做的這個弔喪動作,更是晚輩對長輩離世表示深痛哀悼的最高禮節之一。

在一步步深拜之下,糜暘懷抱着沉痛的神色來到了劉備的身前。

在糜暘方纔對着關羽牌位行大禮的時候,劉備並沒有出聲阻止他。

但是等糜暘行完大禮站在他身旁後,劉備擡頭看向糜暘的臉龐,他對着糜暘充滿悲傷地言道:

“子晟,雲長還是離我們而去了。”

劉備在說這句話時,他的聲音是無比沙啞的。

而糜暘在聽到劉備的這句話後,他的眼眶中也瞬間浮現淚水,他頃刻間跪坐在劉備的身旁。

他口中雖想說出什麼寬慰劉備的話語,但他卻發現在看到關羽牌位的這一刻,他自己內心中的悲傷都無法剋制,又怎麼去勸慰別人呢?

而以劉備與關羽之間的感情,旁人縱算是說出多好的勸慰,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劉備看到糜暘哭着在自己的身旁坐下,他眼神中浮現出慈愛之色。

雲長在的時候沒有器重錯人,而他往日也沒疼愛錯人。

只是劉備特地將糜暘從樊城召來,肯定不是單純地問了讓糜暘來弔喪如此簡單。

見糜暘已然在自己身旁後,劉備從他的身前拿起一份竹簡遞到糜暘,示意糜暘展開來看。

在劉備的示意之下,糜暘雖然有些意外劉備的這個舉動,但他還是快速的接過劉備遞來的竹簡細細觀看起來。

這份竹簡乃是由董允、費禕兩位侍郎整理出來的,關於這段時間以來新野中衆大臣對關羽諡號的建議。

因爲跟隨在劉備身旁來到新野中的大臣不少,所以由兩位侍郎所整理出關於賜給關羽的諡號也不少。

那衆多諡號全都是美諡。

而在衆多美諡中,甚至還有許多是代表着漢朝人臣最高榮耀的雙美諡。

要知道在漢代對於諡號的要求是很嚴格的,與後世動輒十數字的諡號不同,兩漢四百年來,哪怕是帝王也只能是雙諡。

所以若一位漢臣亦能被授予雙諡,那就是莫大的榮譽。

而就在糜暘以極快的速度看完手中竹簡中的內容後,眼尖的他還發現在那衆多美諡中,有幾個美諡被劉備用硃筆給圈了起來。

毫無疑問,那幾個美諡正是劉備心中給關羽的備選諡號。

只是或許是想給關羽一個極好的諡號,所以劉備並未真正決斷下,將哪一個美諡作爲給關羽的諡號。

而糜暘在看着手中竹簡內容的時候,劉備的目光就一直注視在他的身上。

劉備見糜暘已然看完這篇竹簡中的內容後,他輕聲問糜暘道:

“記住了嗎?”

或許糜暘第一時間會以爲劉備問他的目的,是他記住這份竹簡中的衆多美諡了沒。

但是糜暘轉念一想就知道,劉備沒必要讓他記住其他的美諡。

而且在極短的時間在,記下那衆多的美諡也是不容易的。

想來劉備要他記住的就是,他用硃筆圈起來的那幾個美諡。

所以儘管時間很短,但這對糜暘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於是糜暘在劉備的詢問之下,他合上手中的竹簡回答劉備道:“記住了。”

見糜暘記住了之後,劉備眼神中浮現出一絲欣慰。

他伸手從糜暘的手中拿過那份竹簡,然後他在糜暘目光的注視下,將那份竹簡扔進了他身前的火盆之中。

看見劉備的這個舉動,糜暘不禁感到驚訝。

因爲本來糜暘以爲劉備讓他看這份竹簡,爲的可能是要讓他幫助他,選擇出一個給關羽的美諡。

但沒想到的是,劉備在他看完竹簡中的內容之後,竟然將這份匯聚着衆多大臣心血想出來的美諡大全,給扔進火堆了之中。

表面上看劉備是要將這份代表着,衆大臣對關羽高度認可的美諡大全燒給關羽觀看。

但是身爲穿越者的糜暘,卻在劉備這個舉動下,想起了前世他讀《三國志》時覺得有些不理解的一件事。

那便是爲何劉備在關羽死後的數年之間,一直未曾給關羽定下諡號。

畢竟以劉備對關羽的情感,這個表現無疑是很反常的。

這讓他的內心隱隱有了一些猜測。

竹簡在火盆中的火焰灼燒下,發出啪啪作響的聲音。

而看着因爲竹簡入盆而突然竄起的火苗,劉備接下來更像是說給關羽亡靈聽的話,證明了糜暘心中的那些猜測。

“在天下未一統之前,朕不會賜予雲長諡號。”

當劉備的這句話說出來之後,感覺到內心中猜測被證實的糜暘,他連忙低下了頭。

若他所料不差的話,接下來劉備要說的是不會被記載在史冊,但卻約等於是他“遺詔”的話語了。

“這數十美諡雖好,但全都是根據雲長生前的襄陽侯爵位所定製的。

只是以雲長的功勞,他的爵位又豈能僅僅侷限爲侯爵呢?”

“雲長當追封爲王!”

“只是現在時機未到,既然如此,朕還不如暫時不對雲長賜予美諡。”

劉備短短的幾句話道盡了他內心中的隱秘,亦讓聽到這些話的糜暘內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雲長當追封爲王”這句話由劉備這個漢朝天子口中說出,帶給糜暘的震撼是極大的。

當年漢太祖劉邦刑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非功者而侯,天下共擊之”。

這句話在漢室四百年來,是一直被歷代劉姓統治者當做金科玉律的。

可是沒想到身爲漢太祖苗裔的劉備,竟然會在糜暘的面前主動透露出,要追封關羽爲王的心思。

雖然劉備說的是追封,不是實封。

這說明劉備賜予關羽的王爵稱號僅僅是一個榮譽,但這也足以讓糜暘感受到震撼不已。

劉備心中能浮現這個心思,除去足以證明關羽在他心中的地位之外,還可以證明劉備是個極有魄力的君王。

畢竟嚴格點來說,劉備的這個想法算得上是在違反祖制。

而在知道劉備的這番心思後,糜暘腦海中的一條迷糊的歷史線索瞬間被串聯起來。

怪不得歷史上劉備在得知關羽的死訊後,及至在他死前都未曾對關羽賜予諡號。

而劉備的這個舉動亦被後世許多人認爲,是他在怪罪關羽。

但現在糜暘從劉備的這個想法中可知,歷史上劉備不是不想給關羽賜予諡號。

而是在自身未立下足夠的功勞之前,他不能輕易給關羽定下諡號。

欲定諡號,必先明爵位。

劉備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今世,他都是開邦創基的肇始之君。

這樣的身份決定了他所做出的每個決定的,都會被他的後世之君當爲祖制。

若是他的後世之君沒有超越他的功業的話,那麼後世之君是很難改變他做過的決定的。

所以一旦劉備在關羽生前是列侯的情況下,給他定下美諡。

那麼在劉備建立的這個大漢中,關羽也許一直都會是列侯的爵位了。

而這無疑與劉備心中的真正想法相悖。

至於既然劉備有想追封關羽爲王的想法,那麼他爲何不直接下詔進行追封呢?

這是因爲劉邦當年留下的那條祖制,在天下人的心中影響力太深了。

儘管仔細掰扯起來,劉邦當年盟誓嚴厲禁止的“異姓王”與現今劉備想追封的王爵,其實是兩碼事。

但在劉備未立下足以與漢太祖劉邦比肩的功業之時,那麼他就不能明面上輕易去觸碰這條祖制,因爲這會讓劉備所建立的大漢失去正統性。

所以劉備想的是,在今漢重新統一天下後,再去實施他心目中的想法。

或許祖制是往往難以改變的,但是不代表完全不能改變。

就拿漢代四百年來說,立下偉業的帝王改變祖制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當年劉邦建立大漢後,他本來爲大漢定下的五行屬性是水,全國尚黑。

五德屬性在古代對一個朝代的重要性是十分大的,毫不誇張的它就是立國的正統性象徵之一。

可是在漢武帝在位時,他又聽從大臣的建議將大漢的五德屬性改爲土,全國的服色改爲尚黃。

而在漢世祖建立東漢後,劉秀有樣學樣,直接將劉徹定下的大漢土德改爲火德,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劉徹與劉秀兩人的舉動,都是在打祖宗的嘴巴,都是在違反劉邦定下的祖制。

亦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正統性。

但是因爲這兩人立下的豐功偉業,也沒見有誰敢出來逼逼什麼。

後世的史學家,甚至還能分別找各種理由論證,劉邦、劉徹、劉秀三位漢帝所選擇的五德都是正確的。

由此可見,後世帝王不是不能改變祖制,但前提是自身要有足夠的豐功偉業。

而具體到劉備身上來說,因爲有着劉秀這個榜樣在,所以他心中想追封關羽爲王的想法並非是不切實際的。

只要他能重新一統天下,恢復大漢在天下間的正統地位。

只是劉備既然有這種想法,爲何要對糜暘所說呢?

那是因爲劉備覺得他年紀已經很大了,或許在他的有生之年,大漢無法在他的手中統一。

但是儘管如此,他心中想要追封關羽的想法不會改變。

所以他纔會特地召來糜暘,告知他自己內心中的這個隱秘。

因爲按照常理來說,如果大漢將來能統一天下的話,最大可能是會在糜暘這一代人的手中完成。

劉備在說完方纔的那番話後,他用一雙充滿期待的目光看着糜暘,對着他言道:“子晟,你明白朕今日對你說這些話的意思嗎?”

糜暘是心思何等機巧之人,劉備雖然不曾對他明說什麼,但他在自己面前表露的深意展露無遺。

劉備很明顯是想讓他,在大漢若能重新統一的那日,爲他完成這個內心中的想法。

歷史上劉備應該也是將類似的想法告知給劉禪與諸葛亮了,所以劉禪才遲遲不給關羽上諡號。

劉禪爲關羽上諡號的那一年,是在諸葛亮死的二十多年之後。

那時候的季漢已經毫無翻盤的可能了,所以劉禪纔在無奈之下給關羽上了諡號。

只是當同樣的一番囑託劉備在今世選擇交給糜暘時,這讓糜暘震撼於劉備對關羽的用情之深時,亦心驚於劉備對他的信任之重。

劉備所釋放出的這層政治深意,更是耐人尋味。

他直起跪坐的身軀,在關羽的靈位之下對着劉備鄭重承諾道:“暘誓不會讓陛下失望。”

還有一章凌晨。

(本章完)

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41章 第三條路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3章 誅心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22章 出獄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
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41章 第三條路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3章 誅心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22章 出獄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