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

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

在糜暘從枕頭下摸出那本冊子後,他拿出來一看,發現手中的這本冊子,應該是剛裝訂而成的。

而這本冊子的封面寫着“正謀實錄”四個大字。

法正看着糜暘手中的這本《正謀實錄》,他對着糜暘言道:“這本書是爲師在成都舊病復發之後,就已經開始寫了。”

“萬幸在吾病倒不能執筆之前,終於將這本書寫畢。”

“這本書中,記載了爲師的一生所學,共分爲五卷。”

“卷一察人任才,卷二霸圖雄略,卷三教戰將體,卷四縱橫國策,卷五政體明道。”

“這其中有些你已經學過,還有些爲師本來想等你回到成都,再教授與你。”

“但如今想來,恐怕爲師以後再沒機會教導伱了。”

“這是爲師一生的心血,亦是爲師一生的驕傲,吾可以死,但吾的學識、才華不能因爲吾死而消亡。”

“在爲師走後,希望你好好研讀這本書,將爲師的學問發揚光大。”

聽到法正將如此重要的東西傳授給他,糜暘心中十分感動。

一方面他是感動法正對他的看重,願意將他畢生的心血傳授給自己。

一方面他是感動法正對他的無私,畢竟法正還有兒子,而法正卻將這本書傳給了自己。

糜暘手中緊緊握住這本書,將它放入懷中,而後對法正承諾道:“恩師放心,暘必不負恩師厚望。”

“日後百年青史之上,恩師之遺書當與恩師一同流芳千古。”

聽到糜暘這麼說,法正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爾後他看向劉備言道:“吾兒庸碌,還望大王恩待。”

面對着法正的這個請求,劉備含淚應允。

在將所有事都囑託完畢之後,法正讓糜暘將自己從榻上攙扶起來。

劉備見狀本想阻止,但法正卻笑道:“來日大王光復漢室,吾身爲大王輔臣,想來會青史留名。”

“吾可不想將來青史記載,吾法正是死於榻上。”

說完後,法正在被糜暘攙扶着從榻上起來後,他來到窗臺邊。

就是這短短几步,似乎已經耗盡了法正所有的力氣。

看到這一幕,劉備面容一急,他趕緊來到寢室的外堂。

他在外堂的書案之上,攤開一面白淨的帛書,開始在上面奮力書寫着什麼。

“法正良謀,料世興衰,委質於漢,是訓是諮,暫思經算,睹事知機。”

“自任事以來,正務眩惑之術,違貴尚之風,譬之郭隗,非其倫矣。”

在劉備在親筆書寫着他的王詔時,法正靠在糜暘的肩膀上,他現在已經氣若游絲,但看着窗外的風景,他的心情卻變得極好。

春天方至,在窗外的院落中,有着一方池塘,而在池塘邊上種植着許多柳樹。

在冬季猶如老人的柳樹,在這步入初春的天氣之下,他似乎重新煥發了生機。

從法正的目光看去,柳樹已經重新長出了細嫩的枝丫,現在雖不多,但在不久後,這代表新鮮朝氣的嫩芽勢必會長滿整片樹頭。

看到這一幕,法正對着糜暘言道:“時光流逝,一歲又一歲。”

“吾少時,曾登上關中大山,遙望蒼茫大地,那時吾便立下壯志,要在這秀麗江山中,留下己方姓名。”

“幸天憐吾,雖使吾飄零半生,但最後能得遇明主佳徒,展我心中抱負,傳我畢生所學,吾願已足矣。”

“所有王圖霸業終抵不過歲月侵襲,唯有不變的,便是人才代代而出。”

“但人生在世,卻有牽掛。”

“當年吾遊歷關中之時,曾發現塞外民族趁我華夏內戰之際,休養生息,蠢蠢欲動。”

“今吾華夏勢強,彼等便俯首臣稱,但塞外異族皆狼子野心,慾壑難填。”

“待爲師這一代人皆離去之後,守護華夏的重任,便落在了你這一代人身上。”

“因你戰功,又因你外戚身份,將來你之成就不可限量。”

“太子仁弱,無雄主之手段。”

“子晟你要切記,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於塞外異族,不要因爲他們一時伏低而放低戒心。”

“你要一輩子防着他們,必要時,犁庭掃穴,爲後世中原掃平禍患!”

“在吾書中的第二卷內容,便記載瞭如何應對異族之法,你要多多研習。”

“縱使來日華夏不能一統,華夏亦不能爲北方異族所侵。”

聽到法正的囑託後,糜暘的眼中雖然已經被淚水所浸沒,但他還是點點頭,口中言道:“弟子記住了。”

在囑託了這點後,法正接着對糜暘言道:“江東孫氏,公安一戰後,元氣大傷。”

“但江東世家衆多,英才輩出,不可輕視。”

“孫權有勾踐之奇,似此人,若論守土當爲當世英才。”

“江漢與淮泗是江東要害之地,但同樣,江東亦是江漢與淮泗腹心之地。”

“江漢與淮泗未一統,不要輕圖江東,只要江夏爲我軍所得,那麼江東終不能對荊州造成什麼威脅。”

法正越說越精神,但他的聲音卻越來越小。

其實他現在很累,但爲了囑託糜暘,他還是在強撐着。

當初劉備在得知了糜暘公安大勝後,便曾寫信給法正,向他祝賀。

依法正對劉備的瞭解,劉備雖沒有明言,但從他的信中話語中,已經透露出有將糜暘培養成下一代臣子之首的意圖。

因爲這個意圖,所以法正今日纔對糜暘囑咐這麼多。

這時法正已經幾乎睜不開眼,但他還是鼓足最後的力氣對糜暘言道:

“至於孟達,他是有才能的,但他無遠見,私心太重。”

“這樣的人,你要會用,用好了他會成爲你的一大臂助。”

“關中孟氏與法氏齊名,當初是吾建議大王將其貶謫爲你的部下。”

“當初馬孟起之所以於關中落敗,除了他智不及曹操之外,還因爲他出身低微,不得關中士族之心。”

“吾法氏在關中頗有聲名,而關中孟氏在關中亦名聲不菲。”

“若你將來進兵關中,以我弟子之身份,加孟達之支持,想來會取得不少關中士族支持。”

“吾亦建言大王,若他來日稱帝之後,會將汝之姑母糜夫人追贈爲皇后,到時候你糜氏一族,便是外戚妻族。”

“太子生母甘夫人早逝,並無族人留下,而糜夫人有救太子之恩,如此你的地位再也無法撼動。”

聽到法正在他不知道的地方,爲了他鋪了如此多的路,糜暘的淚珠順着眼眶不停留下。

他只能默默聽着法正今日所說的話。

當說到最後一個字“動”時,法正的呼吸已經開始急促起來。

當初在成都時,醫者就建議他的病體不能外出,但他擔心劉備出征有失,故硬挺着一口氣一步步東來。

在江陵病倒之後,在昏迷之時,他隱約聽到醫者說他的身體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他能撐住這麼多日,就是想在臨死前見劉備與糜暘一面。

而當心中所說的話,快說完之時,他心中硬提着的那口氣正在快速的消散着。

到了最後,法正的神智已經越發迷糊,他覺得自己好睏。

法正用盡最後的力氣看向他眼前的這個愛徒,見糜暘的臉龐這時已經被淚水所掩蓋。

法正想再伸出手爲糜暘擦去淚水,但他的身體已經再擠不出一絲一毫的力氣了。

最後法正用微不可聞得聲音,說了他此生中最後一句話。

“待王師北定關中,記得送爲師回家。”

說完這句話後,寢室內的長明燈似乎被窗外吹進來的風所侵襲,紛紛熄滅。

法正亦永久地倒在了糜暘的肩上。

感覺着肩上的老師,最後無力的徹底倒在他的肩上,意識到法正已經逝去的糜暘,再也不壓抑着內心的悲哭,痛哭了起來。

在外室的劉備剛剛寫完王詔中的最後一句:正見理之明,料事之審,一時謀臣,無出其右。

今封法正爲華陽亭侯,享食邑八百戶。

可就在劉備方纔停筆的那一剎那,他就已經聽到了糜暘的哭聲。

糜暘的哭聲令劉備心神大震,他的手不經意間用力,折斷了手中的毛筆。

點點墨跡瞬間浸染了劉備的王詔。

而隨後劉備的淚水也一滴滴落在了王詔上,密集的淚珠蘊散了王詔上的墨汁,墨汁散開之後,在王詔上似乎形成了一個“翼”字。

是日,漢尚書令、華陽亭侯法正病逝於江陵。

是日,王命下,江陵全城縞素。

在幽深的靈堂之中,一身粗布麻衣的糜暘跪坐在法正的靈柩之前,爲法正守靈。

按禮制,守靈本應該是死者直系親屬應該做的事。

但如今法正的兒子法邈不在江陵,那麼這事理應由糜暘承擔起。

爲法正守靈的糜暘,多日不食肉腥,這數日來,他一直只以水米入肚,所以沒用多久,糜暘整個人就瘦了一大圈。

這可心疼壞了糜芳。

糜芳有勸說過糜暘,做做樣子就好,但卻被糜暘拒絕。

法正對他恩重如山,情如父子,況且死者爲大,他怎麼能在長輩的喪禮之上偷奸耍滑。

漢中王劉備在法正入棺的第一日,便在法正的棺木前痛哭不絕,幾欲暈倒。

這幾日雖然劉備未曾再出現在法正的靈堂之中,但據糜芳所說,劉備這幾日一直以淚洗面,不能視事。

對於劉備的這種反應,糜暘也可以理解。

畢竟法正一死,等於劉備的一條臂膀被折斷,加上法正與劉備的君臣情誼,怎能不讓劉備對法正的逝去感到心痛不已。

而除了劉備之外,在驚聞法正逝去的噩耗後,目前在荊州的一應重臣,只要是能脫開身的,都會抽空到江陵城中親自弔唁法正。

而如關羽、趙雲甚至更遠的張飛,在聽到了這個消息後,亦紛紛派遣親信族人,來江陵城中替他們弔唁法正。

作爲將劉備一步步扶上漢中王位的法正,衆人往日對其都十分佩服,而當其離去之後,衆人心中亦十分悲痛。

只是今日,法正的靈堂中來了一位身份特殊的人。

這人便是劉璋。

作爲原益州牧,法正的原主人,劉璋的到來似在情理之中,卻又在意料之外。

因爲不管怎麼說,站在劉璋的視角,當初法正等人是背叛他的人。

劉璋邁着沉重的步伐,緩步踏入靈堂之中。

他剛一進入靈堂,就看到了形容枯槁,雙目通紅的糜暘跪法正的牌位之下,往身前的火盆中不斷放着檀木。

檀木在火盆中啪啪作響,火光映照在糜暘的臉上,令糜暘在這灰暗的靈堂中顯得格外矚目。

劉璋在對着法正的牌位與棺木行完禮後,他便徑直來到了糜暘身前,對其勸解道:“逝者已矣,還請將軍節哀順變。”

“孝直在天有靈,會知道你這番孝心的。”

劉璋今日一身黑衣,他來到糜暘身前後,便在他對面跪坐了下來。

在寂靜幽深的靈堂之中,護衛都在堂外,現今堂中只有糜暘與劉璋二人。

糜暘見劉璋能不計前嫌,來送法正最後一程,他心中亦頗爲感動。

糜暘以作爲法正家屬的身份,向劉璋鞠了一躬,以示感謝。

“劉公今日來,若恩師在天有靈,想必也會十分高興。”

法正不是完人,但他亦不是小人。

當年迫於心中的理想,爲了施展自己的報負,法正轉投劉備,這一點在法正心中一直頗爲愧疚。

現今劉璋能拋棄往日恩怨,前來爲法正弔唁,糜暘十分感謝劉璋。

面對糜暘的感謝,劉璋面露嘆息。

“以往的事都已經過去了。死者爲大,璋又何必一直懷抱往日恩怨度過餘生呢?”

劉璋的豁達令糜暘心中佩服。

也許他不是個良主,但他卻是個好人。

這時劉璋看向糜暘言道:“璋今日入府,一是爲弔唁孝直。二是爲拜謝當日子晟活子之恩。”

見劉璋提起此事,糜暘不以爲意。

當日糜暘北上江陵,將一衆重要俘虜及罪犯都帶到了江陵。

而高臺封賞之後,劉備就意欲對身爲江東內應的劉闡進行處罰。

但那時糜暘沒有食言,在劉備面前爲劉闡求情,在糜暘的求情之下,劉備並沒有將劉闡處死。

糜暘此舉,也算是履行了當初的諾言。

“你我有約,人無信不立。況且非劉公,吾尚不能伏殺江東三將,吾只是履行約定而已。”

見糜暘說到“人無信不立”五個字,劉璋贊同的點點頭,而後他言道:

“子晟所言正是,現今亦是吾履行諾言的時候了。”

聽到劉璋此言,糜暘擡頭望向了他。

(本章完)

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8章 關羽之憂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25章 于禁跪伏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4章 父子對質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10章 三駁潘濬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
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8章 關羽之憂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25章 于禁跪伏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4章 父子對質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10章 三駁潘濬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