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

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

張溫能夠在江東享有偌大名聲,並且能得到張昭的青睞,那自然不是浪得虛名之輩。

他對劉備的回答,除去體現他的機智善辯之外,還暗暗闡述着一個道理。

那便是既然孫權是聰明、仁智、忠誠之臣,那麼他的太尉自然是不能隨便撤換的。

而若是不撤換孫權的太尉之職,那麼劉備話語中的機鋒亦在無形之間被張溫所化解。

只是劉備乃是白手起家的帝王,他是不可能會被張溫這番話所擾亂節奏的。

在大笑完後,劉備看向張溫的眼神已然不那麼溫和。

劉備將自己的身體仰靠在御座上,然後他看着張溫一字一句問道:

“吳可徵否?”

當劉備的這四個字說出來後,在座的一衆漢臣臉上都流出自豪感。

反觀張溫等一衆江東使者,乃至於在座的孫登、諸葛恪等人臉上的神色齊齊一變。

既然張溫擅長暗中化解機鋒,那劉備就直接圖窮匕見。

孫權現在名義上乃是漢臣,而劉備則是漢帝。

以帝徵臣,那一定是臣不對,還需要再找什麼理由嗎?

自然是不需要的。

張溫用惶恐的眼神看向劉備。

他本來以爲在他暗中化解劉備的意圖,讓劉備名義上找不到出兵的理由之後,劉備就會打消出兵江東的念頭。

這也是東漢兩百年來,肉食者們玩的並且遵守的一種政治潛規則。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劉備根本不像東漢的任何一位遵守遊戲規則的帝王。

相反現在看着劉備的張溫,從心中緩緩浮現起四個字:

高祖之風。

何謂高祖之風?

尋找名義只是客套,我隨時可以掀桌子A你。

這樣的做法不止在漢高祖身上出現過,幾乎西漢時的每位明君身上都有着這種作風。

西漢的帝王,是制定遊戲規則的人,他們從不喜歡遵守遊戲規則。

當心中的這種想法浮現後,張溫在劉備帶着玩味的眼神下,漸漸低下了頭。

與蔣濟一般,他現在心中對劉備的敬畏亦正在慢慢加深。

只是被孫權委以重任的張溫,哪怕是心中對劉備的敬畏不斷在慢慢加深,但他知道他現在絕對不能退縮。

因爲他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孫權的一言一行。

要是他對劉備的回答處置不當,那他很可能就會成爲江東孫氏的千古罪人。

在這種心態之下,張溫強撐起心中僅剩不多的那些勇氣。

他對着劉備拱手答道:

“皇漢,上國也。江東,小國耳。”

“上國有徵伐之兵,小國則有備禦之固。”

既然劉備都明顯流露出要征伐江東的意圖了,那麼張溫自然也不會再講一些官場上的話。

張溫做此番回答的時候底氣雖然不太足,但他還是強撐着將這句話講完。

只是他的這番話落到在座的一衆漢臣耳中時,卻莫名有的有些可笑。

當年國力與大漢並駕齊驅,乃至於在某些方面猶有過之的江東,沒想到今日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了。

而劉備在聽完張溫的回答後,他的臉上卻流露出一些審視之色。

劉備在思索一番後對着張溫最後問道:“江東如張卿者有多少?”

見劉備突然問起自己這個問題,張溫一時間有些摸不着頭腦。

剛纔不還是要想着攻打江東嗎?現在劉備怎麼關心起這點來了。

只是身爲使臣的張溫,還是硬着頭皮回答道:“聰明特達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當張溫的這句話傳遍高臺之上時,莫說一衆漢臣臉上浮現嗤笑之色。

就是孫登與陳表等來自江東的人質,臉上也流露出一些尷尬之色。

張溫的話語中還是自然的帶上一些吹噓之語,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在劉備有意要攻打江東的情況下,身爲使臣的他,也只能如此回答。

張溫知道他的這番話瞞不住歷經世事的劉備。

可是讓張溫再次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劉備在聽完張溫的話語後,臉上並不如其他漢臣一般浮現嗤笑之色。

相反的是,劉備的眼神中有些許沉重之色顯現。

只不過這些沉重之色,被劉備很好的掩飾下來。

聽完張溫的這句回答後,劉備似乎是有些乏了。

他在沒有對張溫有着明確迴應的情況下,下令讓懷抱着忐忑之心的來自江東的那些人先行退下。

包括孫登等人。

等那些人都走後,高臺上就只剩下一衆劉備的心腹漢臣。

這時一衆漢臣中的鄧芝似乎察覺到劉備有些心事,因此他便主動出來對劉備一拜後問道:

“陛下可是真有徵伐江東之意。”

劉備見是被他信重的鄧芝出來問這個問題,他不由得點頭答道:

“天下三家中,現在江東最弱,方纔朕是有意先一統南方。”

而在劉備點頭之後,高臺上的一衆漢臣中有許多人臉上都流露出驚訝之色。

劉備自稱帝之日起,便將“北伐逆魏”定爲今漢的最大國策,可以說這條國策是今漢的立國之本。

在這種觀念下,方纔劉備問張溫“吳可徵否”在諸臣看來,可能只是劉備嚇唬張溫的話語。

可是沒想到的是,方纔劉備的心中是真的動了征伐江東之意。

劉備有這番想法,倒不是說他是朝令夕改的君主。

他只是想着趁自己還能征戰的時候,能爲後世之君解決一個敵人是一個。

見劉備肯定了自己的判斷,鄧芝並沒有繼續發問。

因爲若劉備真的決定打算改變國策爲先南後北,那麼這種事在劉備沒有明顯徵詢臣下的意見時,以他現在的身份還是不貿然出言爲好。

在目前整個大漢中,能主動與劉備商談國策之事的不過三五人而已。

不過就算鄧芝這時未再進言,但是在劉備確認鄧芝的猜測後,在場的一衆漢臣還是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劉備。

在場的漢臣很多都不具備戰略目光,他們能做的就只是聽從劉備的詔令行事。

似乎察覺到一衆漢臣向他投來的疑問目光,劉備亦看向了一衆漢臣。

劉備知道他的臣子,在等着他內心中的決斷。

面對着一衆漢臣的等待,劉備最後只是搖頭言道:“惜哉,江東多才士也。”

劉備的話語中充滿着可惜。

而他話語中的這層意味,亦代表着他放棄了改變國策的想法。

在得到這個政治信號後,諸位漢臣心中的想法不一而足。

有如劉備一樣惋惜的,有鬆了一口氣的,亦有失望的。

至於劉備爲何會放棄攻打江東的想法,諸位漢臣從劉備的話語中亦得知了答案。

從表面上看劉備是因爲張溫方纔的表現,覺得江東還是有雋才的,所以放棄了攻打的想法。

這一點不可否認是一部分原因,只不過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

才士者,雋才與名士也。

而當今名士,大多出身於世家。

張溫便是出身於江東諸大世家之一。

甚至以他當今在江東的名望,他對江東孫氏的態度可以理解爲,目前江東各大世家對孫氏的態度。

在方纔的時候,劉備已然圖窮匕見。

並且目前大漢的兵威是正盛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的方纔的話語給張溫帶來的威懾力應該是很強的。

但是儘管在這種情況下,從張溫的言語中不難看出,他還是擁護孫權在江東的統治的。

劉備是帝王,見人見事,決不能只見一人一事。

張溫的態度如此,足以代表着大部分江東世家的態度皆是如此。

以大漢目前的國力,想一口吃掉曹魏是癡心妄想,倒是若想攻滅江東,是有可能的。

可關鍵在於,滅國之戰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速戰速決,一種是持久戰。

而決定這兩種情況的,除去大漢現在的國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看江東世家的態度。

若江東世家大多還是支持孫權的,那麼攻滅江東之戰很可能演變爲一場持久戰。

而以現在的天下情勢來說,一旦攻滅江東變成一場持久戰,從戰略上來說大漢就已經失敗了。

目前天下間的情勢,是三足鼎立,而不是二分天下。

正是因爲這點原因,劉備才最終放棄了改變國策的想法。

他不是孫權,絕不會只注重於眼前的利益。

“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並魏之後,孫權還未深識天命者也,朕再將提枹鼓,順流而下耳。”

最後坐在御座上的劉備,只能無奈的發出這聲低語。

張溫不知道在他離開之後,高臺上的劉備在心中做了一番怎樣的思量。

可是儘管不知道,但張溫從劉備方纔的反應中,也已經察覺出一些異常。

在心中隱隱有着擔憂之下,張溫想着要不要將此事通報給孫權。

就在隨着時間的推移,張溫心中的憂慮越發深重的時候,鄧芝奉劉備之令,將孫登帶來了張溫的住處。

正在惶恐間的張溫見到孫登到來,他臉上立馬浮現了驚喜以及如釋重負之色。

在張溫出使之前,孫權就曾經親筆修書一封給劉備過。

信中的內容很簡單,那便是孫權希望能讓今次他派出的使者與孫登相見。

之前劉備對孫權的這個請求,還未拿定主意是否應允。

現在劉備願意答應孫權的這個請求,很明顯這是劉備對孫權此番遣使的示好,亦是他寬慰張溫內心的一種舉動。

而鄧芝在將孫登帶來後,他便主動退出房屋之外,給了張溫與孫登獨處的時間。

鄧芝是不擔心孫登會透露一些機密的。

在整個荊州都防備孫登的情況下,若還能被孫登一個少年探得機密,那荊州的防禦措施是得多垃圾。

要是真如此的話,孫權早就打過來了。

在房內好久沒見到孫登的張溫臉上浮現出激動之色,他主動對着孫登一拜:

“臣拜見世子。”

孫權現在的爵位是九江侯,身爲孫權長子的孫登,在去年就被劉備封爲九江侯世子。

當張溫的這聲世子落入孫登耳中的時候,思念江東已久的孫登,立馬就主動將張溫扶起。

等孫登扶起張溫之後,他臉上的激動之色比張溫還深重。

身爲質子遠在他鄉的孫登最怕的是什麼,怕的不就是他父親忘記了他嗎?

孫登可是一直心心念念想着有朝一日迴歸江東的。

現在孫權會主動派出張溫與他相見,這足以讓他忐忑不安的內心,受到極大的安慰。

在扶起張溫之後,生性至孝的孫登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孫權近來的身體如何。

雖然說剛纔在高臺之上的時候,劉備已經向張溫問過這個問題。

但是孫登也知道面對劉備的詢問,如果孫權真的身體不適的話,張溫是不會說實話的。

百善孝爲先,張溫見江東的世子是個生性孝順的人,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極大的欣慰之色。

看來在荊州的兩年,孫登並未被劉備麾下的人帶壞了。

面對孫登的詢問,張溫將孫權的身體狀況一五一十的告知給孫登。

與回答劉備不同的是,在張溫對孫登的講述中,近來孫權的身體並不算很好。

或許歷史上孫權是個很長壽的人,但是今世的局勢與歷史上有着很大的不同。

這幾年來孫權一直處在心情鬱悶的狀態中,而心情在古代是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的。

只不過孫權目前也只是有所小恙而已。

在得知孫權身體偶有小恙後,孫登的臉上流露出深重的關懷之色。

看到孫登的這副神態,張溫心中的滿意之色愈發濃厚。

張溫想起近來在江東中張昭一直在鼓譟着擁立孫紹爲下任吳侯,他心中不免就難免充滿着擔憂。

在注視儒家傳統的張溫眼中,吳侯這個代表着不同含義的爵位,豈能輕易賜予孫紹?

在懷抱着這種想法的情況下,張溫知道他與孫登會面的時間不能太久,所以他對着孫登言道:

“在溫從永安出發之前,至尊讓我轉告世子一句話:

志存經略,博覽經書,恢崇德業,射御之術,當兼而有之。”

見孫權只是讓張溫轉告這句話,孫登的臉上不免浮現些失望之色。

在見四下無人之後,孫登小心翼翼的靠近張溫,他附耳問道:

“張君,我什麼時候能回到江東呢?”

面對孫登的這句詢問,張溫面色一凝,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但爲了不讓孫登心情積鬱,他最後只能充滿安慰般答道:

“江東的元氣,就快恢復了,世子莫急。”

當張溫說完這句話後,孫登的臉上流露出一些喜色。

漸漸長大的他,自然是懂得張溫話語中的含義的。

只是孫登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句話張溫並沒有說出來。

仲公子,亦快年滿十歲了。

12點左右,還有一章。

(本章完)

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8章 關羽之憂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5章 糜暘獻策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7章 懾服徐詳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2章 當爲班超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訂婚啦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9章 糜暘到了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41章 第三條路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8章 關羽之憂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10章 三駁潘濬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
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8章 關羽之憂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5章 糜暘獻策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7章 懾服徐詳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2章 當爲班超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訂婚啦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9章 糜暘到了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41章 第三條路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8章 關羽之憂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10章 三駁潘濬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