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

被陸遜留下來負責鎮守州陵的,是東吳宿將潘璋。

當時日進入到九月後,江南的天氣,就不可避免地變得陰冷起來。

特別是州陵就位於江邊。

江上不斷涌來的水氣,更加深了這層陰冷。

臉上有着刀疤的潘璋,正帶領着親信在巡視着江防。

由於近來長江的水位,變得越來越淺,導致那些原本隱藏在江中的鐵索,有些露出了江面之上。

望着遠處那密密麻麻的鐵索,潘璋心中並無多少擔憂的心思。

他來巡視,最多隻是做做樣子而已。

待略微巡察了一圈江防後,潘璋揉了揉乾燥的手,回到了州陵城中。

剛剛坐下,潘璋言語中就帶着遺憾地說道:

“今次出征,吾只遺憾未能瞧見中秋之煙火。”

中秋節起源於先秦,在經過兩漢四百年的發展後,已漸漸成爲漢民族傳統節日中重要的一環。

這一點在南方地區,尤爲顯著。

對於南方地區的人來說,中秋節在當下,有着家庭團圓的美好寓意。

潘璋表面上是在說想念中秋節的煙火,但實則是在對親信抒發思親之情。

而思親之情,可謂人人皆有。

諸位親信在聽到潘璋的話後,臉上無不露出遺憾之色。

但很快的,他們臉上的遺憾之色就消失不見。

“若一切順利的話,大將軍或許能在年前攻克公安。

到那時,吾等願隨將軍一同在公安城內,觀荊州之煙火!”

說話的人,爲揚州人士。

爲揚州人士,他口中卻說着要觀荊州煙火,初聽有些鳩佔鵲巢的意味,但再仔細一想,這句話又透露出當下吳將的野望,或者說自負。

荊州遲早會是他們大吳的疆域之一!

潘璋聽出了屬下的野望與自負,但他並未因此怪責屬下。

因爲類似的想法,在潘璋的心中更爲濃烈。

不久前潘璋剛剛收到來自陸遜的最新軍報。

儘管徐盛那裡出了點意外,但徐盛好歹勉強也算將陳到的援軍牽制在了洈山附近。

除去徐盛那方面外,江陵通往公安的陸上各條要道,皆有吳軍的精兵強將駐守。

至於水路,想起方纔剛剛看到的衆多鐵索,潘璋壓根就沒擔心過這一點。

而在水路,陸路皆被己方牢牢控制的情況下,就算是糜暘及時從宛城返回,又能有何爲呢?

說實話潘璋還有點希望,糜暘能夠親自回到江陵城中。

這樣當糜暘看到那鐵索橫江的場面後,臉色定然很難看!

一想到這一點,潘璋就突兀地在諸位屬下面前大笑起來。

衆屬下不知潘璋爲何突然發笑,可想到當下己方佔據的優勢局,他們也被潘璋的笑聲帶的大笑起來。

真是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呀。

但潘璋不知道的是,正如他所願那般,回到江陵的糜暘,的確在觀察着長江上的衆多鐵索。

只是糜暘的臉色,卻一點也不難看。

望着在江水的帶動下,略微有所起伏的鐵索,糜暘對着身旁的魏延說道:

“吳國的工匠,在偷工減料呀!”

聽到糜暘的話後,魏延差點笑了出來。

依照當世的常識,若是足鐵的物件,是應該直接沉入江水中的。

哪怕長江的水位有所下降,又豈會有些部分會顯露在江面上呢?

從這一點足以證明,吳軍近年來打造出的鐵索,絕不是全身內外都是精鐵鍛造。

不過這一點也屬正常。

雖說自春秋以來,吳越地區的冶鐵業就一直髮展的不錯,可再怎麼發展,也要受到時代的侷限。

長江的部分流域,面積是不小的。

要想打造出,完全阻隔那部分流域的鐵索,是個相當巨大的工程。

東吳不是蘇聯,他沒辦法在短時間內,以最高質量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

而吳國工匠“偷工減料”這一點發現,無形中會讓漢軍接下來的行動,更加順利起來。

糜暘再次看向一旁的魏延說道:

“今夜,不要讓孤失望!”

糜暘話語中的囑託意味很濃厚。

知道內中緊要的魏延,連忙對着糜暘一拜道:

“請大將軍放心,臣亦是荊州人士,水性頗佳。

今夜之事,斷然不會有所差錯!”

聽到魏延的保證後,再看着長江上久散不去的霧氣,糜暘點了點頭。

時間過得很快,好像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夜色就籠罩住了整片天空。

而當天空中的月光,朝着江陵城外照去時,空中出來捕獵的貓頭鷹,好似發現了什麼令它畏懼的事一般,撲騰幾下逃離了這片空域。

那麼貓頭鷹,看到的是什麼呢?

只見這一刻,在江陵城外的港口中正燈火通明着。

大量的漢軍,宛若暗夜中的幽靈一般,正林立在港口中,渾身上下散發着殺意。

而站在火光中的魏延,正滿頭大汗的親自指揮着士卒,陸續將一些巨物放入江水中。

能讓魏延在寒冷的夜晚頭上都是汗,可是他今夜的任務,定然不一般。

藉助着周圍的火光,可以隱約看到那些被放入長江中的東西,好似是船的形狀。

但相比於尋常的戰船,那些東西卻顯得格外巨大。

若有人拿着火把,去往那些東西的跟前仔細觀看,就會發現那些東西竟然是一座座木筏!

那些木筏,每個周長都達到百餘步。

當這些巨大的木筏,全部被放進長江中,竟一時間呈現了遮蔽長江之態。

見所有的巨型木筏,都已經進入水中,魏延從岸邊直接跳上了爲首的一座木筏上,然後下達了全軍出擊的命令。

在水戰中,霧氣是個絕佳的利器。

因爲霧氣常常會影響到敵軍的視線。

爲了對付吳軍,糜暘一共準備了數十個大木筏。

在那些大木筏上,不止有着荊州中善水的士兵,還擺放了許多草人。

糜暘給那些草人,穿上了吳軍的軍服,木筏上插得也是吳軍的旗幟。

在還未來到鐵索橫江的區域之前,吳軍在江上是佈置有一些斥候的。

但由於霧氣的遮擋,那些斥候一開始以爲,出現在江面上的是同袍的戰船。

吳軍斥候之所以會有這種錯覺,除去霧氣及草人的影響外,還因爲荊州水軍殘破的觀念,早已經深入到每位吳軍的心中。

在每位吳軍看來,籠罩在迷霧中的大型“戰船”怎可能會是荊州所擁有的。

錯誤的判斷,讓吳軍斥候對那些“戰船”的到來,不僅不感到畏懼,反而有些還主動迎了上去。

不過再大的錯覺,在來到身前後,也會瞬間被戳破。

只是到了這一步,吳軍斥候再反應過來,又有什麼用呢?

當最後一位前來詢問的吳軍斥候,被箭矢射中跌入水中後,憑藉着腦中的記憶,魏延知道最大的考驗要來了。

若魏延沒記錯的話,前方的水域中有着許多吳軍佈下的,用來扎穿船底的鐵錐。

隨着木筏順流而下的快速行進,不久後數十隻木筏,就進入到了佈滿鐵錐的區域中。

而就在魏延在擔憂的同時,身處在木筏上的魏延,只感覺到腳下的木筏好似在水中碰到了什麼堅硬的物體而有所停頓,但很快那種停頓感就消失無蹤。

數十隻大型木筏,繼續順利的朝着州陵城的方向前進着。

見腳下的大型木筏,並未被水中的鐵錐捅穿,不止魏延,木筏上的每位漢軍臉上都露出驚喜的神色。

頓時一陣陣歡呼聲,在數十座木筏上爆發開來。

大司馬到底是怎麼想到的,這樣竟然真的行!

木筏上諸位漢軍的歡呼,既是爲了慶祝糜暘的計策成功,亦在慶祝自己不用冒着生命危險下水。

他們都知道,自己是糜暘派出的先鋒軍。

而爲何先鋒軍,要求是每位士卒都善水呢?

這是糜暘爲今日之事,下的一個保險。

很多本來走不了的路,是可以用人命填出來的

木筏上的每位漢軍,都知道自己的另一個使命是什麼,他們是不介意爲糜暘去死的,但如果不用死,又有誰會不高興呢?

熱烈的歡呼聲,順着朦朧的霧氣,漸漸飄蕩到了後方的糜暘耳中。

昨夜出征的不只是魏延。

聽到耳邊傳來的歡呼聲後,糜暘覺得已經不需要等待魏延的彙報了。

糜暘的嘴角露出笑意,他朝着身旁的丁封點了點頭。

得到糜暘的丁封,連忙揮舞起手中的令旗。

而當丁封手中的令旗揮舞起,很快後方的數千只小舟上,也有人舉起色彩斑斕的令旗迴應着。

不錯,就是數千只小舟!

誠然,赤壁一戰讓荊州水軍幾乎一蹶不振。

誠然,荊州多年的戰亂,亦讓大漢一直無法建造出許多大型戰船。

但荊州的小型船隻卻是不少,特別是糜暘下令徵集了荊州漁民的船隻後。

要是正面與吳軍水軍對抗,小型戰船縱使再多,也不可能敵得過吳軍高大的樓船。

可在糜暘的苦心謀劃下,現在的吳軍滿門心思都放在公安上,又哪來精力派出樓船來阻擊漢軍?

而在不擔心受到吳軍戰船阻擊的情況下,小型戰船卻有着一個相當大的好處——速度奇快!

當數千只小舟上的漢軍,都收到來自糜暘的命令後,幾乎是一時間,江面上的數千只小舟齊齊揚起了帆。

數千只帆在寒風中,發出獵獵作響的破空聲。

隨着宛若讚歌的響亮破空聲響起,數千只漢軍戰船宛若離弦的箭一般,朝着州陵的方向快速飛去。

何爲千舸爭流踏浪行?

這便是!

等數十隻木筏繼續順流而下,逐漸來到那佈滿鐵索的水域中時,魏延將目光看向了,放在木筏上的火炬。

木筏上的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宛若一根根定海神針般,靜靜地躺在木筏上等待着召喚。

因爲之前的順利,這下魏延更是沒有半點猶豫。

魏延命人在木筏上的火炬上澆滿麻油,然後推到木筏前方。

等到完成這一切後,木筏正好來到佈滿鐵索的水域中。

而不出意外的是,事先還一往無前的木筏,被水中的鐵索阻擋,再也無法前進半分。

可這一幕並未讓魏延有所擔憂。

數十隻橫跨長江的木筏,在鐵索的阻擋下連接在一起,宛若一塊水中陸地一般。

這讓魏延得以順利的一路退至中間的木筏之上。

站在位於中間的木筏上,魏延觀測了一下,最前方木筏與自己的距離。

在估摸好距離後,魏延從身旁的親衛手中接過一張強弓,及一支燃燒着火焰的箭矢。

魏延快速的將燃燒的箭矢搭在弓弦上,隨後魏延彎身將手中箭矢高高舉起,不久後那支帶着火焰的箭矢,就在一聲破空聲下,朝着最前方的那處木筏飛去。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魏延在漢軍中,亦一直是個神射手。

神射手射出的箭,準度自然是有着保證的。

那支燃燒着火焰的箭矢,精準無誤的落在了最前方的木筏上。

木筏本就易燃,更何況又有着被撒滿麻油的大型火炬在。

當箭矢上的火焰,落到木筏上時,一開始或許還沒什麼變化。

但就在不久後,木筏上便逐漸燃起了火焰。

特別是那些大型火炬,被糜暘寄予厚望的它們,並未讓糜暘失望。

兇猛的火焰,幾乎是一瞬間爬滿了火炬的全身,而那些火炬又全都與江中的鐵索相連。

於是乎下一刻,那洶涌的火焰,幾乎是毫無意外的朝着那些鐵索蔓延而去。

這時魏延已經一路退到了,最後方的木筏之上。

但就是這麼遠的距離,魏延還能清晰地聽到前方火焰燃燒時的噼啪聲。

在許多漢軍的注視中,前方已然是一片火海。

不久後,前來接應魏延等漢軍的小船已經來到。

但魏延並未如旁人一般,及時撤到身後的戰船上。

魏延的眼睛,正死死盯着前方的鐵索。

在火焰的灼燒下,周圍的霧氣以極快的速度在消散着,這讓魏延能夠越來越看清楚前方的情況。

由於注意力過於集中,魏延不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

就在魏延的耐心一點點快被磨完之際,一道鐵索在魏延的注視下,終於守不住烈火的炙烤,直接繃斷了開來。

魏延是聽不到鐵索繃斷的聲音的,但這一刻魏延的心中,卻有種聲音在不斷的吶喊着。

“斷了!

終於斷了!”

下一刻,魏延暢快的大笑聲,瞬間飄蕩在浩蕩的長江之上。

“吳狗,你魏爺爺來也!”

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5章 糜暘獻策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請假一日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52章 魂斷鬱陵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1章 江陵城中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36章 麋鹿破槽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
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5章 糜暘獻策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請假一日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52章 魂斷鬱陵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1章 江陵城中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36章 麋鹿破槽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