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

蒼老又振聾發聵的聲音,由賈詡的口中發出,然後不斷響徹在大殿內。

能讓賈詡如此激動,看來如今的局勢對曹魏的確不太好。

當“街亭”二字在賈詡的口中不斷重複的時候,殿內衆臣的眼神都匯聚到曹叡身後那副地圖上的某個小點上。

那個小點,正是地名爲街亭的所在。

曹叡見賈詡情緒過於激動,他怕本就體弱的賈詡,太過於激動一下子背過氣去,因此起身爲賈詡撫起後背順起氣來。

但賈詡卻婉拒了曹叡的好意。

這一刻,饒是再怎麼穩健的他,也不能再繼續保持低調了。

賈詡顫顫巍巍的站起身,然後用一雙渾濁的眼睛看向王凌道:

“君之策,不符合當下情勢。”

賈詡開口就是對王凌計策的不贊成。

而賈詡的眼光雖渾濁,但是在賈詡渾濁的目光中卻隱藏着幾分銳利。

當初面對賈詡這樣的目光時,連司馬懿都會感到心驚,更何況王凌呢?

在賈詡目光的凝視下,王凌不再將眼前這人當做聲名狼藉的惡人,他反而想起了賈詡爲何會聲名狼藉的原因。

李郭之亂,宛城襲殺,抹書相間,一語立嗣.

這一個個詞條,皆代表着賈詡以往在世人呈現面前的奇策。

而那每條奇策背後,莫不都埋葬着無數人的鮮血,甚至賈詡曾一手埋葬了大漢再生的希望。

毒辣、精準,是賈詡在曹魏大臣心中,最爲公正的評價。

現在當這樣的人物凝視自己時,哪怕賈詡沒有特意的流露出惡意,但王凌心中還是感受到一陣惡寒。

在難言的情緒之下,王凌下意識地對着賈詡一拜道:“太尉有何良言,臣願聞其詳”。

別管出身高門的王凌,往日私下裡多麼看不起賈詡,但賈詡爲大魏立下的功績,及他當下在大魏的地位,都遠遠在王凌之上。

這由不得王凌在表面上,敢對賈詡有半分不敬。

聽到王凌的話後,賈詡便立馬說出了他的想法:

“彥雲方纔所言,要先雲集大軍擊破糜暘所部,再前去救援隴右,若我軍如此做的話,則正好遂賊軍之願也。

糜暘聰慧異常,當下他手中大軍雖不多,然我軍之前出兵討伐彼時,彼手中兵力又何曾多過?

然而我軍又何曾贏過?”

當賈詡說出這一番話後,不僅王凌啞口無言,就連滿殿羣臣都對賈詡的話,都提不起半分反駁的念頭。

事實勝於雄辯。

見滿殿羣臣皆無言後,賈詡又緊接着說道:

“當初我軍士氣高昂,兵力衆多時,都不能速勝糜暘,何況當下糜暘聲威著於關中,又倚精兵佔要道乎?

縱使糜暘見我軍勢盛,暫時從斜谷口退卻,但有着褒斜道的存在,糜暘可隨時相機率軍再出斜谷口。

到那時我軍還北上與否?”

“糜暘之所以會甘願作爲疑軍,一是爲聲東擊西令隴右空虛,二是令我軍對他萬分忌憚,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從而爲劉備爭取時間。”

賈詡的這番話,更說的滿殿羣臣面面相覷。

他們之前倒是沒想到這一點。

殿內大部分魏臣,一聽到糜暘在長安外,下意識的反應就是要趕緊解決掉糜暘。

但他們卻從未想過,這恰恰是糜暘想讓他們做的。

一萬大軍用來攻打長安是很難的。

但要是單單藉助地利守住大營,那麼在一段時間內,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待點明糜暘的意圖後,賈詡才拄着木杖來到地圖下,以手虛指地圖上的街亭言道:

“賊軍既將主力用去攻打隴右,則賊軍勢必想吞併整個涼州。

因涼州之要,在於隴右也。

而當下隴右之要,卻在於街亭!”

說到此,賈詡的語氣越來越嚴肅。

“街亭位於隴山山脈之下,地勢雖不險峻,但卻亦不是一處易攻之地。

我軍若想救援隴右,無非從長安發兵,經陳倉才能進入隴右。

但如今賊軍主力皆在天水郡,我軍若經陳倉從天水郡的道路進入隴右,則糧道容易爲劉備率軍所襲。

故而我軍要想順利派遣援軍進入隴右,則必須急命一上將從長安疾行至陳倉,然後再從陳倉轉道翻越隴山山道進入隴右中。

要想達到此目的,則街亭必然不容有失。”

“只要我軍能先一步搶佔街亭,那麼賊軍就無法封鎖我軍進入隴右之通道,加之隴右二郡得知有援軍到來,更會激起他們守城的決心。

到那時,我軍纔能有充足的時間,源源不斷調集軍力物力,與賊軍在隴右決戰。

若我軍一旦蹉跎,讓賊軍提前派遣一上將據守街亭,不但我軍援軍將無法進入隴右,不出數月,隴右二郡也勢必爲賊軍所得。

我軍當下要做的當務之急在於,不能讓賊軍徹底封鎖隴右。

否則到那時候,我軍在涼州的大勢,已然去矣。”

賈詡最後用分外凝重的語氣,結束了他的發言。

而就在賈詡的發言結束後,滿殿魏臣皆看着地圖上的街亭,面露沉思之色。

能來參加議會的魏臣,不一定是精通軍略之輩,但基本的判斷力還是有的。

賈詡都將話說的這麼清楚了,加上地圖上畫的明明白白的地形,諸位魏臣中很多人都開始接受了賈詡的計策。

畢竟賈詡名聲差歸名聲差,他的智慧卻從來沒有人否定過。

不過知曉軍略的王凌,心中還是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個疑問。

王凌對着賈詡一拜後問道:“若賊軍搶先一步佔據了街亭呢?”

當王凌問出了這個問題後,賈詡的眼中不可避免的閃過一絲憂色。

這的確是他最擔心的事。

雖說他能準確看出街亭一地,乃是扭轉當下整個隴右戰場的關鍵,但他看得出,難道劉備會看不出嗎?

就算劉備疏忽了這一點,糜暘在大戰前也是勢必會提醒劉備街亭一地的要害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無論他今日說出怎樣的佳計,但他的佳計本質上只是一種亡羊補牢。

因爲由於漢軍的聲東擊西之際,漢軍已經佔據了整個隴右戰場的主動權。

這意味着很有可能,漢軍會提前一步到達街亭佈防。

這以當下的戰場局勢來說,對魏軍是非常不利的。

當王凌說出這一點很有可能變成現實的猜測之後,滿殿羣臣中反應過來的都已經面露驚色。

他們本來以爲戰場局勢還有可能反轉,但現在細細一想來,好像牢牢佔據優勢的還是漢軍呀。

面對王凌的這個疑問,賈詡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回答。

他畢竟只是一位謀臣,出謀劃策是他擅長所在,但一錘定音卻不是他該做的事。

幸運的是,這時候賈詡的背後站着一位英明少主。

曹叡在聽到王凌的疑問,並且在看到王凌發出的疑問引起殿內不少大臣色變之後,他直接站起身來,越過賈詡蒼老佝僂的身軀,來到了羣臣的面前。

“國家危急之際,哪管敵人是否先一步搶佔街亭?

若我軍能先一步搶佔街亭自是最好,若不是的話。”

說到這裡,曹叡略微停頓了一下。

但很快一聲果敢的決斷,從他的口中發出:

“那就打!集齊我國現在所有的力量,無論如何都要奪回街亭!”

在說完這句話後,曹叡不由得羣臣有異議,他直接下達了詔令:

“擬招:加左將軍張郃爲徵西將軍,命他急率本部兵馬馳援街亭!

另派人往淮南、河北兩地發出徵兵文書,讓二地的各級駐將率軍支援長安!”

張郃原本歸於曹真統領,負責鎮守河西之地。

但襄樊會戰後,曹丕便將他調往宛城,與張郃一同被調去宛城的,還有精銳的上萬關中鐵騎。

曹叡是知道這件事的,而他也知道要想做好強攻街亭的準備,則必須派出一員上將前往。

除去曹魏諸宗親之外,外姓中能被稱爲上將的,當下也唯有張郃一人了。

曹叡以上的詔令,透露出他要奪得街亭,守護隴右的決心。

可讓殿內諸臣沒有想到的是,曹叡的決心還遠遠不止於此。

“派人去任城急召任城王入京!”

聽到曹叡的這個詔令後,殿內諸臣紛紛驚訝的擡頭看向曹叡。

曹叡口中的任城王,指的是曹彰。

張郃是當下曹魏外姓將領中的第一位不錯,但曹魏用將向來講究以宗親爲先。

也就是近幾年來,曹魏宗親名將陸續凋零,纔給了一衆異姓將領活躍的機會。

而在現存的一衆曹魏宗親名將中,又是何人的威望最高呢?

之前曹真是曹魏諸宗親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但在曹真大敗後,這一個事實已經悄然之間發生改變。

當下在世人的心目中,曹彰纔是曹魏宗親的第一名將。

甚至在曹真大敗之前,曹彰的威望與曹真相比,本也僅僅是稍遜一籌而已。

更不用說,其實在曹操死前的安排中,曹彰纔是關中地區的一把手!

局勢不利的時候,人心的穩定尤爲重要。

儘管近幾年來,曹彰一直閒居在任城,但他只是閒居,並不是死了。

其他地方尚且不談,單單在關中一地,曹彰是很有威望的。

而且當下他是曹魏宗親名將中,唯一未被糜暘擊敗過的了。

羣臣都知道曹叡要將曹彰急召來洛陽,很可能爲的就是讓曹彰在關中戰場上效力,而這也是出於穩定人心的目的。

可他們更知道,曹彰爲何會被曹丕冷藏呀!

不就是因爲曹彰在關中的威望太大,讓曹丕感受到威脅了嗎?

所以他們萬萬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曹叡竟然會大膽的起用曹彰來穩定局勢。

太子這麼做,陛下知道嗎?

在羣臣用驚訝的目光看向曹叡的同時,曹叡卻並沒有被羣臣驚訝疑惑的目光所影響而改變主意。

父皇忌憚皇叔,但他卻不會。

因爲自他成爲曹魏太子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堅信自己能夠牢牢的掌握住,曹魏中的每個人。

無論是老謀深算的賈詡,還是軍威卓著的曹彰,他們都是他完成皇圖霸業的一種工具而已。

既是工具,何懼之有?

曹叡的這副自信,來自於他自身的聰慧,也來自於曹操當年對他的教導。

而隨着曹叡身上從容自信氣質的散發,殿內羣臣看向曹叡的目光有些恍惚。

他們好似在曹叡的身上,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那個熟悉的身影,讓羣臣心中驚慌的情緒,漸漸平定下來。

迎着羣臣注視的目光,曹叡最後說道:

“劉備本來可以依靠山嶽固守,現在卻主動出擊,並且他貪心三郡,只知道進攻而不知退守,一定會被打敗的。”

在說完這句預示性的話語後,曹叡便離開了朝陽殿之中。

看着曹叡離開的背影,賈詡溝壑縱橫的臉上流露出些許笑意。

若今日是曹丕掌朝,他得知這個噩耗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暴怒,然後慌忙的求計於衆臣,最後又陷在諸多的策略中,無法果斷的做出處置。

但這些情緒都未出現在曹叡的身上。

曹叡只是在一開始時發泄了一下憤怒的情緒,然後又很快冷靜的對棘手的戰事做出應對。

會憤怒是人之常情,但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憤怒,纔是一個帝王的優良品質。

很明顯曹叡是具備這一點品質的。

而曹叡今年纔多大?

想起曹叡的年紀後,賈詡又想到了糜暘的年紀。

糜暘很年輕,曹叡也同樣年輕,將來他們一定會是彼此的最佳對手。

再加上還有一位老謀深算的孫權.

孫權難道就會一直臣服於劉備嗎?

或者孫權是會忌憚劉備,但若是劉備逝世之後呢?

想到這,心中已有猜測的賈詡不禁劇烈的咳嗽起來。

大江多年來一直東流,多少英雄的熱血灑在其中,但卻一直洗不淨世人心中的慾念。

只要慾念在一日,天下又哪裡那麼容易重歸一統呢?

當年他在關中親手埋葬了大漢再生的希望。

現在同樣是在關中,有一位年輕人想着以一己之力,重新扶起殘破的大漢社稷。

可是他做得到嗎?

或者這便是老天讓他活到今日的緣由吧。

讓他親眼看着自己,是會變爲千古罪人,還是順應時勢的開國功臣!

等曹叡解散朝會後,曹叡在朝會上下達的三道詔令,很快便化作文書形式發往各地。

與此同時,率軍在天水郡駐紮的劉備,亦意氣風發地召開了一場議會。

這場議會,討論的正是該派何人前去守備街亭的事。

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24章 屠殺?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22章 出獄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4章 父子對質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
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24章 屠殺?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22章 出獄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4章 父子對質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