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

棘陽是新野通往宛城的要道不錯,但要道不代表唯一通道。

若想從新野率軍北上,其實還有着一條通道。

那條通道走的是通過涅陽的道路。

不過相比較於走棘陽這條道路,涅陽附近多沼澤、山林,非常不易於大軍行軍。

故而當年劉表在世時,他一生中偶爾發起的幾次北伐,走的都是奪取棘陽的道路。

在如此反覆幾次之下,好像棘陽就成了新野通往宛城的必經之路。

這一度成爲歷任宛城守將及荊州守將的共同認知。

這一點認知不能算錯,畢竟涅陽的地勢劣勢,明明白白的擺在那裡。

但這一點認知,卻成爲了張飛的突破口。

或許對一般的將領來說,走涅陽前往宛城的道路,是一件危險的事。

可縱觀張飛此生用兵,他不就是擅長喜歡冒險的名將嗎?

涅陽外的路難走,卻不是不能走,這一點對張飛來說就已經足夠。

涅陽目前尚處於曹魏的控制範圍內,而涅陽的地形劣勢,也讓涅陽長有着十足的信心。

就這鳥不拉屎的地方,難道還會有漢軍出沒不成?

反正這種事,十數年來從未出現過。

十數年的約定俗成是很可怕的,可怕到涅陽長根本未按照司馬懿的吩咐,每日派出斥候前往縣城周圍探查。

於是當在縣城內欣賞歌舞的涅陽長,得知縣城外出現大批的漢軍後,他嚇得連手中的酒杯都掉在了地上。

“怎麼可能?”

在心中劇烈的震驚之下,涅陽長最後只能呆呆的不斷重複着這句話。

可也許是內心中還抱着一絲僥倖,涅陽長最後還是在縣尉的陪同下,顫抖着雙腳步上城頭想着探查一下敵情。

但不探查還好,當看到縣城下方果真出現一撥又一撥的漢軍後,涅陽長臉上的畏懼之色就愈發濃厚。

而隨着下方漢軍的散開,涅陽長看到一名雄偉武將跨馬持槍立於城下之後,他心中的畏懼之情瞬間達到頂峰。

那名雄將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而那名武將在城下看到涅陽長的出現後,便當即持槍向天,口中大喝道:

“可還記得張益德乎!”

這一聲大喝,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直接將涅陽長嚇得踉蹌着跌坐在地。

涅陽長乃是荊州士子,而凡是荊州士子,誰又沒聽過當年張飛據水斷橋的那一句:“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呢?

原本涅陽長只以爲張飛這樣的萬人敵只會存在傳說中,但當心中的傳說在眼前顯現後,世間又有多少人能保持鎮定呢?

要知道當年長阪坡之戰時,數萬魏軍鐵騎都被張飛的大喝嚇得不敢異動,何況一區區涅陽長!

儘管近年來世人每逢提起大漢,總是會免不了提及糜暘,好似是糜暘一手鍛造了當下大漢的輝煌。

但其實每位世人心中都清楚地記得,季漢最早的傳說,乃是由三兄弟一刀一槍打出來的!

涅陽長的倒地嚇壞了周圍的縣兵。

本來在看到大量漢軍出現在城下後,城上的縣兵就已經十分惶恐不安。

現在他們又看到涅陽長竟被剛剛出現的敵將嚇得倒地,這更讓他們軍心大亂。

一旁的縣尉想將涅陽長扶起,讓他振作起來指揮縣兵守城。

可在聽到縣尉的請求後,涅陽長卻是像聽到什麼天大的笑話一般,一把將縣尉推開。

涅陽縣尉乃是獵戶出身,城上的縣兵也幾乎一輩子都沒出過涅陽城,他們不知道張益德是何人,更不知道張益德有着怎樣的事蹟。

但他們不知道,涅陽長卻知道呀!

城牆上的一衆人等詮釋着無知者無懼的道理,但涅陽長深吸一口氣後,卻瞬間做了個決定。

“開城門吧。”

涅陽長的決定,讓縣尉睜大了眼睛。

他不敢相信一向敬重的涅陽長,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這不是叛國嗎?

看着縣尉震驚的眼神,涅陽長沉聲說道:

“當年,吾也是漢臣。”

在說完這句話後,涅陽長直接越過縣尉,下達了打開城門的命令。

城上的縣兵雖也如縣尉一般對涅陽長的命令感到震驚,但由於涅陽長的威望,縣兵還是很快忠實地執行了涅陽長的命令。

重新站起身的涅陽長,耳邊聽着城門緩緩打開的聲音,他臉上充滿了苦澀。

他之所以要打開城門投降,真正原因不在於他嘴巴上說的“當年漢臣”四字,而是他知道以當下的情況,涅陽城是守不住的。

涅陽城的守城兵卒是縣兵,戰鬥力與漢軍的正規軍根本沒辦法比。

甚至貧弱的涅陽城,連護城河都沒有,城牆更是低矮。

涅陽長自認爲自己不是大才,沒辦法在這種處處弱勢的條件下,還能在張飛的猛攻下守住涅陽縣。

既然結果一定守不住,那爲何要去嘗試呢?

他先是涅陽一地的守護者,然後纔是大魏的臣子!

下方的張飛看着城門緩緩打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雖說面對涅陽這種小城,他要想攻下也不需要耗費太大的氣力,可能儘量避免傷亡那自然是最好的。

而隨着涅陽城門的打開,一件事實也在不知不覺間形成。

自此,張飛與宛城之間再無遮擋。

司馬懿的反應速度不可謂不快。

他的軍令也不可謂不果決。

在得知張飛很可能是想奇襲宛城之後,很多事在司馬懿的心中也漸漸清晰起來。

張飛有的地圖,司馬懿自然也有。

這一刻司馬懿已然料到,張飛會選擇從何處進軍。

因爲擔心涅陽的安危,司馬懿在率軍往宛城趕的時候,不斷派出使者前往涅陽。

可還未等去往涅陽的使者返回,一個從宛城傳來的消息,讓司馬懿的內心如墜冰窟。

宛城守將戴陵急報:宛城百里外出現大批漢軍,觀漢軍數量,至少在兩萬以上。

這個消息無疑直接證明了,司馬懿之前內心中的擔憂都是真的。

張飛真的另闢蹊徑,繞開棘陽直接率軍攻打宛城了!

當意識到這一點後,司馬懿不斷催促着部衆加快往宛城回援。

雖然司馬懿在離開宛城前,在宛城了留下了五千魏軍。

宛城城高池厚,又有着五千魏軍駐守,縱使張飛率十倍以上的兵力,短時間內也難以攻下宛城。

可是萬一呢?

要是宛城在自己的手中丟了,從而讓漢軍有威脅到洛陽的可能,不管自己在朝中的人脈有多深厚,曹叡一定是不會饒了自己的。

在心中的急切之下,司馬懿直接下令全軍拋棄輜重,輕裝回援宛城。

在拋棄輜重的情況下,魏軍的速度提升了不少。

原本需要五日才能趕回宛城,但司馬懿卻只花了三日就趕回到宛城外。

等司馬懿率領魏軍趕回到宛城外後,他派出的斥候便稟報了一件事。

在宛城的城西有着大片的漢軍軍營。

而同樣的,在那一片漢軍軍營中,也遍插着張飛的將旗。

司馬懿知道,宛城外的漢軍軍營中,張飛是真的在的。

果不其然,還未等司馬懿率軍繼續靠近宛城,提前探查到司馬懿進軍方向的張飛,便帶着上萬漢軍提前堵截在司馬懿回宛城的必經之路上。

若司馬懿要不顧一切地率軍回到宛城,他率軍的魏軍與張飛率領的漢軍,一定會在半道上發生遭遇戰。

可在得知前方是張飛親率漢軍攔路後,司馬懿卻直接下令全軍就地紮營,不再冒進。

魏軍突然的停止前進,出乎了張飛的預料之外。

就如他之前也沒料到司馬懿,會這麼快率軍趕回一般。

按照時間推算的話,司馬懿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趕回宛城,幾乎就是到棘陽城外的第一日,就識破了自己的疑兵之計。

這讓張飛心中對司馬懿有些忌憚起來。

看來司馬小賊,的確不可小覷。

要不是自己是進攻一方,天然佔據着戰爭主動權,一開始也沒那麼容易矇騙到司馬懿。

但不管如何,當下終究是將司馬懿給從宛城中誘出來了。

而正如司馬懿所預料的那般,只要是張飛親自領兵,他是不可能能安分的住的。

於是就在司馬懿命全軍安營紮寨之時,張飛直接率着上萬漢軍,堂而皇之地來到司馬懿草創的大營外叫陣。

面對張飛的辱罵叫陣,司馬懿始終堅持堅守不出的策略。

儘管當下大營初建,許多防禦設施尚未齊備。

但一萬五的魏軍列陣憑藉着簡陋的防禦工事,縱使張飛再勇猛,也是不可能短時間內突破的。

司馬懿預料地沒有錯。

張飛命人在魏軍的大營外辱罵了好一陣,見魏軍大營中始終無人出來應戰後,他便也率着上萬漢軍在魏軍的大營對面直接安營紮寨起來。

張飛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要阻止着司馬懿的魏軍,進入宛城內。

當漢軍就在對面開始安營紮寨時,一衆魏將便開始急躁起來。

張飛的目的簡單到,是個人都能看的出來。

而宛城近在咫尺卻不能入,加之宛城又那麼重要,這怎麼能不讓諸位魏將急躁呢?

但面對諸將急躁的情緒,司馬懿卻耐心地解釋道:

“張飛雖兵行險着,率軍奇襲至宛城下,然險着終究是險着。

棘陽城外的地勢艱險難行,張飛或可憑藉個人威望率精兵越過,可運糧的民夫輔兵大多老弱,又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

依我所料,賊軍的糧道不出半月,就會有大麻煩。

在糧道不穩的情況下,張飛縱使再勇猛,再詭計多端,最後亦只有無奈退去。”

司馬懿向着衆將說出了他心中的想法。

司馬懿之所以想當道下寨,除去避張飛之鋒芒之外,還因爲他預料到張飛繞路涅陽奇襲宛城的計策,只能得一時之效,不能得長久之功。

畢竟涅陽的地勢條件乃是上天構造的,不可能發生改變,不然之前他也不至於對涅陽疏於防範。

既然能推斷出張飛的糧草運輸會存在問題,那他又何必急在一時呢?

況且他在率軍撤回宛城的時候,就已經派出信使前去聯繫豫州刺史賈逵。

想來不久後賈逵就會率州兵前來支援。

到那時兩軍的局勢就會發生改變了。

自己雖棋差一着,但也不代表從此無一戰之力。

只要宛城與棘陽兩座要城不失去,那麼南陽郡的局勢就還在他的掌握之中。

司馬懿對於這一點很自信。

而諸將在聽完司馬懿的解釋後,也都覺得司馬懿說的有道理,便也漸漸息了急躁之心。

等安排好一切後,司馬懿懷着鎮定自若的心情看向正在修建的漢軍大營。

在大戰開始時,他本來抱着要斬斷大漢一條臂膀的心思。

可司馬懿沒想到的是,大漢的這條臂膀能伸這麼長!

武帝在世時曾評價過張飛,說張飛雖爲人性格急躁,但要是他發揮正常的話,那可能會是最難對付的敵人之一。

現在看來,武帝的評價果真無誤。

不過還好,一切還不算太糟。

在下達完安營紮寨的命令後,張飛看着不遠處的魏軍大營,他粗狂的臉龐上,露出幾分笑意。

司馬小賊的確不可小覷,與張郃一樣是個不錯的對手。

但可惜的是,誰說他的目的是要攻打宛城了?

不久之後,張飛召來了一名信使。

他將早就寫好的一封信,交到信使的手中,讓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新野城中。

司馬懿好像忘記了一點,他還有兩萬漢軍尚未動用呢。

數日之後,就在司馬懿苦苦等待着張飛退兵的時候,一則驚人的消息傳到他的手中。

棘陽失守了!

在剛剛得知這個消息時,司馬懿的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

怎麼可能?!

司馬懿立即抓住信使的衣袖,厲聲問他道:“棘陽有數千精兵駐守,怎麼可能會失陷!”

儘管司馬懿將援軍全部撤回援救宛城,但棘陽的城內一直都有數千精兵。

而棘陽城外的漢軍作爲疑軍,他們兵力定然不會太多,而且也不會主動去攻打棘陽。

在這種情況下,棘陽怎麼可能會失陷?

張飛還在宛城外每天來罵陣呢,又是誰率軍攻陷棘陽的?

司馬懿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第二章凌晨或早晨。

很多小說都喜歡描寫三爺的勇猛,但卻忽略了三爺的智慧。

三爺是容易神經刀,但他正常發揮的時候,的確稱得上智將。

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章推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5章 糜暘獻策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9章 糜暘到了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請假一日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
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章推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5章 糜暘獻策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9章 糜暘到了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請假一日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