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

棘陽是新野通往宛城的要道不錯,但要道不代表唯一通道。

若想從新野率軍北上,其實還有着一條通道。

那條通道走的是通過涅陽的道路。

不過相比較於走棘陽這條道路,涅陽附近多沼澤、山林,非常不易於大軍行軍。

故而當年劉表在世時,他一生中偶爾發起的幾次北伐,走的都是奪取棘陽的道路。

在如此反覆幾次之下,好像棘陽就成了新野通往宛城的必經之路。

這一度成爲歷任宛城守將及荊州守將的共同認知。

這一點認知不能算錯,畢竟涅陽的地勢劣勢,明明白白的擺在那裡。

但這一點認知,卻成爲了張飛的突破口。

或許對一般的將領來說,走涅陽前往宛城的道路,是一件危險的事。

可縱觀張飛此生用兵,他不就是擅長喜歡冒險的名將嗎?

涅陽外的路難走,卻不是不能走,這一點對張飛來說就已經足夠。

涅陽目前尚處於曹魏的控制範圍內,而涅陽的地形劣勢,也讓涅陽長有着十足的信心。

就這鳥不拉屎的地方,難道還會有漢軍出沒不成?

反正這種事,十數年來從未出現過。

十數年的約定俗成是很可怕的,可怕到涅陽長根本未按照司馬懿的吩咐,每日派出斥候前往縣城周圍探查。

於是當在縣城內欣賞歌舞的涅陽長,得知縣城外出現大批的漢軍後,他嚇得連手中的酒杯都掉在了地上。

“怎麼可能?”

在心中劇烈的震驚之下,涅陽長最後只能呆呆的不斷重複着這句話。

可也許是內心中還抱着一絲僥倖,涅陽長最後還是在縣尉的陪同下,顫抖着雙腳步上城頭想着探查一下敵情。

但不探查還好,當看到縣城下方果真出現一撥又一撥的漢軍後,涅陽長臉上的畏懼之色就愈發濃厚。

而隨着下方漢軍的散開,涅陽長看到一名雄偉武將跨馬持槍立於城下之後,他心中的畏懼之情瞬間達到頂峰。

那名雄將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而那名武將在城下看到涅陽長的出現後,便當即持槍向天,口中大喝道:

“可還記得張益德乎!”

這一聲大喝,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直接將涅陽長嚇得踉蹌着跌坐在地。

涅陽長乃是荊州士子,而凡是荊州士子,誰又沒聽過當年張飛據水斷橋的那一句:“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呢?

原本涅陽長只以爲張飛這樣的萬人敵只會存在傳說中,但當心中的傳說在眼前顯現後,世間又有多少人能保持鎮定呢?

要知道當年長阪坡之戰時,數萬魏軍鐵騎都被張飛的大喝嚇得不敢異動,何況一區區涅陽長!

儘管近年來世人每逢提起大漢,總是會免不了提及糜暘,好似是糜暘一手鍛造了當下大漢的輝煌。

但其實每位世人心中都清楚地記得,季漢最早的傳說,乃是由三兄弟一刀一槍打出來的!

涅陽長的倒地嚇壞了周圍的縣兵。

本來在看到大量漢軍出現在城下後,城上的縣兵就已經十分惶恐不安。

現在他們又看到涅陽長竟被剛剛出現的敵將嚇得倒地,這更讓他們軍心大亂。

一旁的縣尉想將涅陽長扶起,讓他振作起來指揮縣兵守城。

可在聽到縣尉的請求後,涅陽長卻是像聽到什麼天大的笑話一般,一把將縣尉推開。

涅陽縣尉乃是獵戶出身,城上的縣兵也幾乎一輩子都沒出過涅陽城,他們不知道張益德是何人,更不知道張益德有着怎樣的事蹟。

但他們不知道,涅陽長卻知道呀!

城牆上的一衆人等詮釋着無知者無懼的道理,但涅陽長深吸一口氣後,卻瞬間做了個決定。

“開城門吧。”

涅陽長的決定,讓縣尉睜大了眼睛。

他不敢相信一向敬重的涅陽長,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這不是叛國嗎?

看着縣尉震驚的眼神,涅陽長沉聲說道:

“當年,吾也是漢臣。”

在說完這句話後,涅陽長直接越過縣尉,下達了打開城門的命令。

城上的縣兵雖也如縣尉一般對涅陽長的命令感到震驚,但由於涅陽長的威望,縣兵還是很快忠實地執行了涅陽長的命令。

重新站起身的涅陽長,耳邊聽着城門緩緩打開的聲音,他臉上充滿了苦澀。

他之所以要打開城門投降,真正原因不在於他嘴巴上說的“當年漢臣”四字,而是他知道以當下的情況,涅陽城是守不住的。

涅陽城的守城兵卒是縣兵,戰鬥力與漢軍的正規軍根本沒辦法比。

甚至貧弱的涅陽城,連護城河都沒有,城牆更是低矮。

涅陽長自認爲自己不是大才,沒辦法在這種處處弱勢的條件下,還能在張飛的猛攻下守住涅陽縣。

既然結果一定守不住,那爲何要去嘗試呢?

他先是涅陽一地的守護者,然後纔是大魏的臣子!

下方的張飛看着城門緩緩打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雖說面對涅陽這種小城,他要想攻下也不需要耗費太大的氣力,可能儘量避免傷亡那自然是最好的。

而隨着涅陽城門的打開,一件事實也在不知不覺間形成。

自此,張飛與宛城之間再無遮擋。

司馬懿的反應速度不可謂不快。

他的軍令也不可謂不果決。

在得知張飛很可能是想奇襲宛城之後,很多事在司馬懿的心中也漸漸清晰起來。

張飛有的地圖,司馬懿自然也有。

這一刻司馬懿已然料到,張飛會選擇從何處進軍。

因爲擔心涅陽的安危,司馬懿在率軍往宛城趕的時候,不斷派出使者前往涅陽。

可還未等去往涅陽的使者返回,一個從宛城傳來的消息,讓司馬懿的內心如墜冰窟。

宛城守將戴陵急報:宛城百里外出現大批漢軍,觀漢軍數量,至少在兩萬以上。

這個消息無疑直接證明了,司馬懿之前內心中的擔憂都是真的。

張飛真的另闢蹊徑,繞開棘陽直接率軍攻打宛城了!

當意識到這一點後,司馬懿不斷催促着部衆加快往宛城回援。

雖然司馬懿在離開宛城前,在宛城了留下了五千魏軍。

宛城城高池厚,又有着五千魏軍駐守,縱使張飛率十倍以上的兵力,短時間內也難以攻下宛城。

可是萬一呢?

要是宛城在自己的手中丟了,從而讓漢軍有威脅到洛陽的可能,不管自己在朝中的人脈有多深厚,曹叡一定是不會饒了自己的。

在心中的急切之下,司馬懿直接下令全軍拋棄輜重,輕裝回援宛城。

在拋棄輜重的情況下,魏軍的速度提升了不少。

原本需要五日才能趕回宛城,但司馬懿卻只花了三日就趕回到宛城外。

等司馬懿率領魏軍趕回到宛城外後,他派出的斥候便稟報了一件事。

在宛城的城西有着大片的漢軍軍營。

而同樣的,在那一片漢軍軍營中,也遍插着張飛的將旗。

司馬懿知道,宛城外的漢軍軍營中,張飛是真的在的。

果不其然,還未等司馬懿率軍繼續靠近宛城,提前探查到司馬懿進軍方向的張飛,便帶着上萬漢軍提前堵截在司馬懿回宛城的必經之路上。

若司馬懿要不顧一切地率軍回到宛城,他率軍的魏軍與張飛率領的漢軍,一定會在半道上發生遭遇戰。

可在得知前方是張飛親率漢軍攔路後,司馬懿卻直接下令全軍就地紮營,不再冒進。

魏軍突然的停止前進,出乎了張飛的預料之外。

就如他之前也沒料到司馬懿,會這麼快率軍趕回一般。

按照時間推算的話,司馬懿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趕回宛城,幾乎就是到棘陽城外的第一日,就識破了自己的疑兵之計。

這讓張飛心中對司馬懿有些忌憚起來。

看來司馬小賊,的確不可小覷。

要不是自己是進攻一方,天然佔據着戰爭主動權,一開始也沒那麼容易矇騙到司馬懿。

但不管如何,當下終究是將司馬懿給從宛城中誘出來了。

而正如司馬懿所預料的那般,只要是張飛親自領兵,他是不可能能安分的住的。

於是就在司馬懿命全軍安營紮寨之時,張飛直接率着上萬漢軍,堂而皇之地來到司馬懿草創的大營外叫陣。

面對張飛的辱罵叫陣,司馬懿始終堅持堅守不出的策略。

儘管當下大營初建,許多防禦設施尚未齊備。

但一萬五的魏軍列陣憑藉着簡陋的防禦工事,縱使張飛再勇猛,也是不可能短時間內突破的。

司馬懿預料地沒有錯。

張飛命人在魏軍的大營外辱罵了好一陣,見魏軍大營中始終無人出來應戰後,他便也率着上萬漢軍在魏軍的大營對面直接安營紮寨起來。

張飛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要阻止着司馬懿的魏軍,進入宛城內。

當漢軍就在對面開始安營紮寨時,一衆魏將便開始急躁起來。

張飛的目的簡單到,是個人都能看的出來。

而宛城近在咫尺卻不能入,加之宛城又那麼重要,這怎麼能不讓諸位魏將急躁呢?

但面對諸將急躁的情緒,司馬懿卻耐心地解釋道:

“張飛雖兵行險着,率軍奇襲至宛城下,然險着終究是險着。

棘陽城外的地勢艱險難行,張飛或可憑藉個人威望率精兵越過,可運糧的民夫輔兵大多老弱,又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

依我所料,賊軍的糧道不出半月,就會有大麻煩。

在糧道不穩的情況下,張飛縱使再勇猛,再詭計多端,最後亦只有無奈退去。”

司馬懿向着衆將說出了他心中的想法。

司馬懿之所以想當道下寨,除去避張飛之鋒芒之外,還因爲他預料到張飛繞路涅陽奇襲宛城的計策,只能得一時之效,不能得長久之功。

畢竟涅陽的地勢條件乃是上天構造的,不可能發生改變,不然之前他也不至於對涅陽疏於防範。

既然能推斷出張飛的糧草運輸會存在問題,那他又何必急在一時呢?

況且他在率軍撤回宛城的時候,就已經派出信使前去聯繫豫州刺史賈逵。

想來不久後賈逵就會率州兵前來支援。

到那時兩軍的局勢就會發生改變了。

自己雖棋差一着,但也不代表從此無一戰之力。

只要宛城與棘陽兩座要城不失去,那麼南陽郡的局勢就還在他的掌握之中。

司馬懿對於這一點很自信。

而諸將在聽完司馬懿的解釋後,也都覺得司馬懿說的有道理,便也漸漸息了急躁之心。

等安排好一切後,司馬懿懷着鎮定自若的心情看向正在修建的漢軍大營。

在大戰開始時,他本來抱着要斬斷大漢一條臂膀的心思。

可司馬懿沒想到的是,大漢的這條臂膀能伸這麼長!

武帝在世時曾評價過張飛,說張飛雖爲人性格急躁,但要是他發揮正常的話,那可能會是最難對付的敵人之一。

現在看來,武帝的評價果真無誤。

不過還好,一切還不算太糟。

在下達完安營紮寨的命令後,張飛看着不遠處的魏軍大營,他粗狂的臉龐上,露出幾分笑意。

司馬小賊的確不可小覷,與張郃一樣是個不錯的對手。

但可惜的是,誰說他的目的是要攻打宛城了?

不久之後,張飛召來了一名信使。

他將早就寫好的一封信,交到信使的手中,讓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新野城中。

司馬懿好像忘記了一點,他還有兩萬漢軍尚未動用呢。

數日之後,就在司馬懿苦苦等待着張飛退兵的時候,一則驚人的消息傳到他的手中。

棘陽失守了!

在剛剛得知這個消息時,司馬懿的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

怎麼可能?!

司馬懿立即抓住信使的衣袖,厲聲問他道:“棘陽有數千精兵駐守,怎麼可能會失陷!”

儘管司馬懿將援軍全部撤回援救宛城,但棘陽的城內一直都有數千精兵。

而棘陽城外的漢軍作爲疑軍,他們兵力定然不會太多,而且也不會主動去攻打棘陽。

在這種情況下,棘陽怎麼可能會失陷?

張飛還在宛城外每天來罵陣呢,又是誰率軍攻陷棘陽的?

司馬懿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第二章凌晨或早晨。

很多小說都喜歡描寫三爺的勇猛,但卻忽略了三爺的智慧。

三爺是容易神經刀,但他正常發揮的時候,的確稱得上智將。

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1章 江陵城中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7章 懾服徐詳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37章 魏王吐血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
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1章 江陵城中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7章 懾服徐詳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37章 魏王吐血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