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

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

就在糜暘會見申儀完的第二日,申儀爲試探糜暘,就主動將西城中的戶籍、田冊,親自送到樓船上給糜暘察看。

糜暘是漢興郡太守,申儀目前是西城縣長,他將縣中的戶籍、田冊交給糜暘察看,乃是應有之義。

只是申儀交給糜暘察看的,只是個總體的數字而已。

畢竟具體詳細的戶籍田冊以竹簡記載,幾乎佈滿了整個案牘庫,也不可能都搬到樓船上給糜暘察看。

在糜暘察看西城一地的戶籍、農田總數時,申儀就一直在細細觀察着糜暘的神色。

他見糜暘只是隨意翻了翻手中的戶籍、田冊,臉上流露着對這些似乎不關心的神色。

在快速的翻完手中的戶籍、田冊總數之後,糜暘只是問申儀,如果他來日率軍出征時,是否能供應糧草。

申儀是人精,他從糜暘的問話中聽出了話外之音。

在糜暘的問話中,申儀似乎察覺到,糜暘不在意治下的人口及農田有多少。

他只在意將來他出徵時,西城能不能承擔起一部分的軍糧供給。

見糜暘真正關心的是這個,申儀的心中鬆了一口氣。

只要不對西城的人口、農田有想法,那在申儀的心目中便是個好太守。

至於糜暘的要求,申儀當然能滿足。

雖然他不會將府中的存糧,都拿來供給糜暘的大軍出征。

但是隻要拿出一部分,應該就能滿足糜暘大軍的需求。

而糜暘的這番表現落在申儀眼中,才讓申儀覺得合理。

畢竟糜暘對他親近可以說糜暘平易近人,但能擊潰江東十萬大軍的人,是不可能如一般貴公子一般,那麼好矇騙的。

若是糜暘表現出對什麼都不在意,那反而會引起申儀的懷疑。

也許糜暘看出了他報上的人口、農田總數有一些問題,但以糜暘的身份,他的舞臺應該是金戈鐵馬的戰場。

小小的漢興郡也許只是他一個短暫的落腳點而已,所以他最關注的是軍糧的供給。

只要他申儀能爲來日糜暘大軍出征供給軍糧,那麼糜暘自然可以不過於插手政務。

兩方各取所需,在漢興郡中和和氣氣的相處下去。

等將來糜暘領軍出征離開漢興郡後,那麼一切就都會恢復如初。

這便是交易,而這種交易,對申儀來說是求之不得的。

可以說,申氏一族在漢興郡中的壯大,就是通過一步步與各方勢力交易得來的。

所以在糜暘問話之後,申儀當即鄭重承諾,等來日糜暘需要軍糧時,一定會傾心供給,絕不讓糜暘大軍有缺糧的危機。

在申儀做出這種保證之後,糜暘亦對申儀保證道,“吾即日東下,再不西返。”

聽到糜暘的這番保證,申儀臉上流露出滿意的笑容。

糜暘的這句話是在保證,只要你能供給我大軍的軍糧,讓我來日無後顧之憂,那我將來亦不會輕易插手西城政務。

在糜暘與申儀的相互保證之下,兩者之間都很是滿意。

於是就在申儀離開樓船的當日,糜暘就履行諾言率領大軍順水而去。

在見糜暘真的率領大軍全部離去後,申儀的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放下。

畢竟在自家的大本營之外,駐紮着一支意味不明的大軍,任誰都會感受到壓力。

只是讓申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下了樓船之後,樓船上的糜暘將他留下的西城戶籍、田冊總冊,給重重地扔在了地上。

竹簡撞擊甲板,發出了一聲脆響。

糜暘恨恨地對着一旁的張嶷與鄧艾言道:“申賊欺人太甚!”

“將吾當做三歲孩兒哄騙嗎?”

張嶷與鄧艾見糜暘這番動怒的樣子,他們兩人撿起糜暘腳下的竹簡細細看了起來。

剛纔在糜暘與申儀會見之時,他們並沒看到這竹簡上的內容。

所以他們並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內容,讓糜暘感到動怒。

而當張嶷與鄧艾撿起地上的竹簡看過之後,兩人的眉頭都深深擰了起來。

這冊竹簡之中記載的農田總量暫且不說,單單這記載的戶口數,就少的有些不尋常。

竟只有三千多戶!

漢代一戶的標準大約是五口之家,所以說西城一縣中,目前最多隻有一萬五千左右的人口。

這樣的人口數,別說鄧艾與張嶷表示懷疑,就是糜暘這個從未接觸過政事的人,都覺得這種人口肯定不準。

漢興郡三縣原本是從漢中郡割分出來的,而根據後世的《後漢書》所記載,在漢順帝永和五年時,漢中郡的戶口與人數分別爲5萬多戶,人口將近三十萬人。

那是將近八十年前!

漢中郡原來的轄縣有九個,分別爲:南鄭縣、成固縣、西城縣、褒中縣、沔陽縣、安陽縣、鍚縣、上庸縣、房陵縣。

漢中郡因爲地理位置特殊,自永和五年至建安二十年曹操南征漢中將近七十年之間,都沒有發生過大的戰亂,人口戶數應該都是持續增長的狀態。

加上當年羣雄蜂起,關中韓遂、馬超起兵抗曹,關中不少人逃往相對安定的漢中地區。

有記載的就有,數萬戶關西民從子午谷逃奔漢中。

能千里迢迢逃難的民衆,肯定是青壯居多。

而子午谷就在西城附近,一齣子午道,就可來到漢水,漢水下游不遠處便是西城。

在這種情況下,當年那逃難的數萬戶百姓,肯定有不少流入西城之中。

當初張魯治理漢中期間,曾有屬下勸他稱漢寧王,他的功曹閻圃對他勸諫說:“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面險固;”

從閻圃的這句話以及事實推斷可知,當初漢中郡的戶數已經超過十萬。

而漢中郡的轄縣只有九個,當世縣城非大國都城者,大多隻能容納一萬戶以上的民衆,再多就要遷往其他縣城。

而且在初平年間,申氏兄弟就一直與張魯互派使者交流,那時正是大量關中人口涌入漢中的時間段。

在這種情況下,割據西城、上庸兩縣的申氏兄弟,很大可能是在向張魯做交易,張魯給他們人口,而他們選擇服從張魯的統治。

雖然說當初曹操從漢中遷走了不少人口,但那主要是南鄭幾縣的人口。

漢興郡這裡的人口因爲地勢原因,易進難出。

所以按照當時曹操緊急撤離人口的情況來看,根本沒有太多時間給曹操往漢興郡中遷移人口。

再加上當時西城已經獨立爲一郡,而史料記載的僅僅是從漢中郡遷移人口的事實,並未記載從西城郡中遷徙人口。

在這種種推斷之下,西城人口竟然只有三千戶?

恐怕在八十年前,漢順帝時期都不止這個數吧。

大量的戶口,定然被申儀隱匿了,而申儀所隱匿的戶口可能是他報上來的數倍以上。

糜暘看着張嶷與鄧艾言道:

“吾原本只以爲申儀只是心懷不軌之豪強,萬萬沒想到,他竟然如此膽大包天,隱匿如此多的人口,此賊不除,漢興郡遲早大亂。”

在成都時,劉備處決周羣的罪行中,有一條便是周羣隱匿人口達一千多戶不參與徭役。

而照如今的情況的來看,如果周羣該殺,那按《蜀科》之法,申儀就該族誅!

原本糜暘想除去申儀,大部分原因是歷史上的申儀便是兩面三刀之輩,這種隨時可以掀起叛亂的隱患,不可能會將他放在腹心之處。

但如今看來,如果不除去申儀,別說將漢興郡打造成來日他的北伐基地了。

恐怕不久之後,他大軍的軍糧補給,都會被申儀給緊緊卡死。

畢竟沒人口,還種什麼田。

見糜暘殺心越來越盛,張嶷趕緊勸諫糜暘道:“大軍未習練,戰力未強,還望府君暫且忍耐。”

張嶷說的道理糜暘當然明白。

歷史上就在今年申儀反叛之時,那時候曹丕派來攻打劉封的大軍還未到達,而申儀竟然就獨自率領着麾下私兵大敗劉封。

雖然劉封有着很嚴重的性格弱點,但是他還是頗爲善戰的,而且他手下的亦大多是精兵。

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守城優勢的他,還能被申儀正面擊潰。

這足以說明目前申儀手中,有着一支戰力不俗的私兵,這還沒算上他兄長申耽手中,可能存在的私兵。

而糜暘目前手中雖然擁有萬餘戰兵,但是這萬餘戰兵還未經過習練,號令還未統一,現在不是貿然動武的時候。

在張嶷勸諫之後,糜暘對着張嶷與鄧艾吩咐道:“你二人要加緊習練大軍,務必要儘快鍛煉出一支可戰之兵。”

鄧艾年紀輕輕就有着名將之資,而張嶷在之前擔任州從事時,負責的便是訓練新兵一事。

在這二人的配合之下,想來萬餘大軍的訓練速度會增快不少。

在糜暘的吩咐之下,張嶷與鄧艾二人領命而退。

在張嶷與鄧艾走後,糜暘一個人坐在樓船上的閣樓中,思索着下一步的對策。

相比於張嶷與鄧艾,他最大的優勢便是知道歷史。

現在雖然歷史已經改變了不少,但歷史會變,人心卻不會變。

就像曹丕,哪怕今世季漢勢力未遭受重創,想稱帝的他依然會稱帝。

歷史上的東三郡之亂,整體的發展過程便是:

與劉封共同駐守東三郡的孟達,因爲關羽之死與法正之死,擔心劉備責怪他,所以先率領部曲四千餘家投降曹丕。

而在孟達投降之後,曹丕認爲東三郡有機可乘,便令夏侯尚、徐晃與孟達率軍一起攻打東三郡的劉封。

就在這時候,申氏兄弟中的申儀率先扯起叛旗,發兵攻打劉封。

猝不及防之下,劉封爲申儀所敗,加上那時夏侯尚的大軍已經到來,所以無奈之下,劉封只能逃回成都。

從歷史上發生的事實可知,申儀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一旦看到有利可圖,就會毫不猶豫發起反叛。

後來孟達想回歸季漢之時,亦是申儀斷絕西道,阻攔了諸葛亮的援軍。

申儀就像一條隨時蓄勢而動的毒蛇,反覆不一,只要一侵害到他的利益,他就會毫不猶豫得咬你一口。

對於毒蛇,最好的方法便是暫時不侵入他的領地之中,這樣才能令他暫時放下戒心,這也是剛纔糜暘做出那種“承諾”的原因。

在思考歷史上發生的事時,糜暘突然發現了一個很關鍵的一點。

在歷史上申儀發起叛亂的時候,申耽是被迫裹挾出兵的,也就是說一開始申耽並無反叛劉備之心。

歷史上的東三郡之亂,與目前的時間點相差不遠,所以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很可能在目前這個時間段,申氏兄弟已經因爲理念不同,而發生不合了。

既然如此,糜暘倒是可以利用這點,好好謀劃一番。

在糜暘率軍離開西城的第二日,申儀收到了申耽的回信。

在申氏兩兄弟中,兄長申耽相比於申儀,更安分一些。

所以他寫給申儀的信件,內容中多是勸諫申儀安分之語。

當這份信件送到申儀手中時,申儀卻覺得申耽有些過於軟弱了。

他本意寫信是將糜暘的表現告知申耽,想與他一同探討下糜暘的表現是真是假。

沒想到的是申耽竟然不在意糜暘的表現,卻反過來勸諫他安分守己,這讓申儀心中對他大兄越發不滿。

當初孟達與劉封攻打漢興郡時,申氏兄弟中,申耽便是力主投降的那人,而申儀更傾向於擁兵自重,轄郡自封。

因爲申儀認爲漢興郡位置之緊要,如果不先談好價碼,就直接投降,過於不值了。

而且申耽在投降之後,還將妻子宗族都遷往成都,此舉更讓申儀不滿。

只是那時上庸太守是申耽,申儀雖對申耽的行爲有所微詞,但亦是無力抗拒。

但是現在不一樣,申儀在劉備的加封下,獨自佔據西城,與兄長申耽各據一城。

在這種情況下,申儀心中對申耽已經不是往前那麼服從了。

申儀在看完申耽的信件後,將信件丟進火盆中燒燬。

看着兄長好心告誡的言語在火焰中化爲灰燼,申儀的眼神中夾雜着不明的意味。

亂世之中,哪有什麼忠誠可言,唯利是圖纔是正道!

漢代種田大業,必先始於清理當地不安分的豪族。

不然沒辦法解放大量人力,農田。

歐力給。

今天就一章,生活中有點私事得處理下。

萬分抱歉。

(本章完)

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5章 糜暘獻策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訂婚啦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23章 誅心第32章 小心有詐推兩本書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
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5章 糜暘獻策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訂婚啦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23章 誅心第32章 小心有詐推兩本書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