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

數十萬士卒是什麼概念?

那是一股投鞭可斷江的強大力量。

天下人皆知曹魏國力傲視天下,以他們的國力是絕對能拉起這樣一支龐大的大軍的。

當然常人也知道,在曹真鼓吹的數十萬大軍中,正卒的比例一般不會太高。

可在數十萬大軍的基數下,哪怕正卒的比例不大,但曹魏這次南征的正卒數量也不會少了。

由於這點判斷,當曹真南征的消息傳遍成都城內後,成都城內的人心一下子變得震盪了起來。

成都是有劉備坐鎮不錯,可成都城內的百姓大多都只是凡人而已。

劉備的威望有用,但他的威望不會大到,讓人無視數十萬魏軍即將壓境的這個震撼消息。

特別是如今,益州是有史以來最爲空虛的時候。

不過成都城內現在最爲慌亂的不是臣子與百姓,而是那位代掌國事的太子劉禪。

劉禪會比旁人顯得更爲驚慌,原因也十分簡單。

他嚴重缺乏面對危急事務時的應對經驗,甚至由於之前劉備將他保護的太好,他連一些常識都不具備。

當看到《伐蜀文》的內容後,劉禪的第一反應是真的以爲,曹真拉出了數十萬正卒南下攻打漢中。

對敵人軍力的誤判,讓劉禪直接陷入了恐慌之中。

恐慌之下,劉禪下意識地想尋求所信任的人幫助。

可如今諸葛亮與糜暘皆不在成都,那劉禪又能找誰呢?

一位至親的音容,瞬間浮現在劉禪的腦海中。

相父與表兄不在,但他的父親卻還在。

在想起劉備之後,滿臉驚慌的劉禪對着近侍黃皓下達了一個命令。

他讓黃皓拉來一輛牛車,而後劉禪便讓衆多小黃門將堆積如山的竹簡給搬上這輛牛車之上。

做完這些事後,劉禪着急忙慌的指揮着黃皓駕駛着這輛滿載竹簡的牛車,朝着劉備的寢殿而去。

這輛牛車上的衆多竹簡,全都是這幾日大臣得知曹真大舉南征的消息後,上書給劉禪的。

在這衆多竹簡中,有一部分大臣獻上了他們認爲的應敵之策,但更多的大臣是在請求劉禪召開大朝會共同商議對策。

按理來說,劉備都下詔讓劉禪監國了,那麼劉禪是有權力召開大朝會的。

可惜的是,劉禪是有這個權力不錯,但他沒那個膽量。

高坐雲端,居中決策,這是劉禪以前從未做過,更從未想過的事。

在劉禪親自的押運之下,滿載竹簡的牛車,很快就來到劉備的寢殿之外。

而值守在劉備寢殿外的虎賁在看到是劉禪親自到來後,他們也並沒有阻攔劉禪。

甚至還有虎賁主動跑入大殿中,去稟報劉備去了。

站在劉備寢殿外的劉禪看到已經有人入內稟報,他便覺得劉備很快就會召見他。

可是讓劉禪未想到的是,隨着時間的慢慢推移,始終不見劉備的寢殿內有人出來帶他進去。

不知不覺間,劉禪已經在大殿外站了快一個時辰。

時至三月,雖說成都的天氣還尚不算酷熱,但成都的溫度已經在慢慢回升。

不低的溫度再加上成都那潮溼的空氣,很快就讓劉禪的頭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一種悶熱的感覺環繞在劉禪的心頭,讓他整個人的心情都變得越發急躁起來。

就在劉禪覺得要不要親自派人入內稟報的時候,劉備的寢殿之內終於走出一位內侍來到劉禪的身前。

內侍在對着劉禪一拜後,便要帶着劉禪朝殿內走去。

劉禪見狀大喜,他本想讓跟隨他而來的小黃門們,挑一些牛車上的竹簡與他一同進入殿內,可劉禪的動作很快就被劉備的內侍察覺。

劉備的內侍用一句話止住了劉禪的舉動:

“陛下只見太子一人,不見他人,他物。”

聽到劉備是這個意思,劉禪倒也不再堅持。

反正牛車上竹簡的內容他大多都看過,只要他見到劉備,他可以轉述內容給劉備聽。

於是劉禪就乖乖地跟隨在劉備內侍的身後,進入劉備的寢殿之內。

殿外陽光明媚,陽光透過大殿的窗戶,從外照射進來,將整座大殿都照的亮堂堂的。

藉助良好的光照,劉禪在踏入殿內的那一剎那,便看到了躺在御榻上的劉備。

劉禪看過去覺得劉備氣色好了不少,這讓他的內心安定了一些。

劉禪快步驅行至劉備的榻前,對着劉備深深一拜道:

“兒拜問父親聖躬安。”

劉禪並未在劉備面前自稱臣,這代表着他現在是在單純以兒子的身份,來向劉備請安。

劉禪是劉備顛沛大半生後,纔得到的一個兒子,往日中劉備對劉禪自然是諸多寵愛。

在無微不至的寵愛之下,劉備與劉禪雖皆爲皇家之人,但二人的關係是十分親密的,與尋常父子並無不同。

而以劉備對劉禪的寵愛,往日中劉禪以兒子的身份來向劉備請安,劉備通常是十分開心的。

但今日不同。

劉備看着他寄予厚望的這個長子,淡淡地回了一句“朕安”之後,便不再言語。

劉備的沉默一下子讓劉禪變得有些尷尬了起來。

以往他見到劉備,劉備都會主動與他交談,並不時地教導他一些爲君之道。

所以本來劉禪是打算,在劉備如往常教導他時,他再向劉備求救。

這樣或可稍微掩蓋一些,他來的真實意圖。

只是現在劉備不同於往常的行爲,卻讓劉禪一下子變得爲難了起來。

說,會顯得他無能,難免會讓劉備失望。

不說,這又怎麼可能?

數十萬敵軍乘虛而至,漢中岌岌可危,在這種危險至極的局勢之下,劉禪早已經六神無主,慌亂不已。

甚至可以說若不是糜暘尚在漢中的話,劉禪的心裡是傾向於暫時放棄漢中的。

劉禪的想法很簡單,現在魏軍是趁益州空虛才侵入的。

那麼不如暫避魏軍鋒芒,讓梁州軍退入劍閣之中固守。

只要不讓魏軍進入益州,那麼漢中的丟失,想來也不會太過要緊。

大不了來日等益州恢復元氣了,再出兵奪回漢中就是。

當年曹操親自率領的魏軍,都無法守住漢中,更何況一區區曹真呢?

知子莫若父,儘管劉禪在刻意隱瞞內心的情緒,但劉備還是從劉禪的臉色上看出了端倪。

“你是不是很害怕。”

冷不丁,突然從劉備口中冒出了這句話。

而正是這句話,嚇得劉禪連忙擡起頭,可是他在對上劉備的眼神後,卻又下意識地連忙將頭低下。

因爲劉備說出了他內心中,一直想刻意隱瞞的真實情緒。

什麼慌亂,震撼,他實際上是對數十萬魏軍壓境感到害怕。

當一個人感到害怕的時候,纔會下意識地想起身邊最親近的人,想得到他們的幫助以尋求安全感。

見劉禪聽到他的話後臉色大變,劉備平靜的眼神漸漸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濃濃的失望之色。

雖然劉備這段時間以來,明面上並未出來處理政務,但以他對整個朝堂的掌控力,哪怕他處於深宮之中,也能對外界的變化都瞭如指掌。

劉備是比劉禪更早看到那封《伐蜀文》的。

當然當這封《伐蜀文》在成都城內引起軒然大波後,劉備也一直在默默注視着事態的發展。

魏軍會出動數十萬大軍南征,這一點就是劉備也頗爲意外。

不過這陣仗,還不足以嚇到劉備。

數十萬魏軍南征,這種事劉備在此之前,已經經歷過兩次。

可近來成都城中發生的人心震盪,卻讓劉備隱隱有着擔憂。

而這種擔憂在今日,在劉備的心中一下子達到極致。

這歸咎於劉禪今日的表現。

“堂堂大漢監國太子,在面對強敵壓境時,竟然手足無措,毫無擔當,親自押運着羣臣上書,來到朕的寢殿之外。

你這是監的什麼國!”

在說到這句話時,劉備的語氣已經變得頗爲嚴厲。

從劉備對劉禪的教育安排可知,劉備對劉禪的期望是很高的。

他此番之所以打算讓劉禪監國,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真的希望劉禪能做出一番成績,這樣他在羣臣中的威望也就能初步樹立起來。

劉備十分信任諸葛亮與糜暘不錯,他的確也打算讓諸葛亮、張飛、糜暘將來共爲輔政大臣。

可輔政大臣並非秉政大臣,一字之差,代表着就是君王在將來朝野中處於的該是何種地位。

而處於何種地位,關鍵就在於君王繼位前的表現。

但今日劉禪的表現如何呢?

可以用糟糕透頂四個字來形容。

“監國太子,地位猶如帝王。

你難道就是拿你這樣的表現,給天下臣民看的嗎?

你認爲當天下臣民看到你今日的表現後,會作如何感想?”

劉備連續的兩個反問,讓本就驚慌的劉禪,差點嚇得跪下來。

劉備從來未在他面前如此嚴厲過。

劉備今日之所以會對劉禪如此嚴厲,乃是因爲他知道,皇宮雖然是他居住的地方,但內外早就滿布着各方勢力的眼線。

不出一日,劉禪今日的行爲,就會傳播出去。

而正如劉備所說的那般,劉禪身爲現在大漢的主政者,他這樣足可稱爲害怕的表現一旦傳出去,勢必又會讓成都本就動盪不已的人心,變得更加鼎沸不安起來。

漢中守衛戰,本就是一場守衛人心之戰。

可糜暘做的再怎麼好,若是大後方的益州自己先出現問題,那漢中可就是神仙難救了。

劉備征戰大半生,身上的威嚴是十分深重的,以往他是沒有將自己的威嚴施加到劉禪的身上。

但現在在氣憤之下,劉備身上的威嚴就盡數釋放出來。

劉禪的心志本就不堅,在劉備威嚴的震懾下,他沒有堅持多久就跪了下來。

劉禪再傻也知道,他現在應該及時向劉備認罪。

現在的劉備不再是他的父親,而是那個至高無上的帝王。

一句句告罪的話語帶着驚慌的語調從劉禪的口中說出,劉禪每說一句,就對着劉備叩頭一下。

今日的他是真的被劉備嚇到了。

見劉禪都快被嚇哭了,劉備的口中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漢家,並不是沒有廢太子的先例。

可他目前膝下只有三子,其餘二子至今不過總角之年。

若他春秋鼎盛的話,倒不是不可以選賢立之,但他已經垂垂老矣,又哪有時間等到那二子長大,再觀他們之賢任之呢?

國賴長君,劉禪雖然很不爭氣,但劉備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

重重地嘆氣之後,劉備終究還是不忍劉禪不斷扣頭認錯的舉動,他的語氣緩和了些,對着劉禪說道:

“起來吧。”

劉備的這句話猶如天籟之音,令劉禪瞬間止住了叩頭的舉動。

可當他站起來後,劉備卻發現劉禪的臉上已經滿臉淚痕。

看到這,劉備心中的不忍愈發深重。

仔細想想,劉禪今年也不過才十六歲而已。

也許是自己對他期望太高了吧。

劉備暫時揭過劉禪今日犯下的錯不談,他對着劉禪說道:

“你也不用將那些竹簡交給朕看,朕不看都知道竹簡中大概都是些什麼內容。

人皆趨利避害之輩,只要漢中不丟,那再鼎沸的人心都有平靜下去的那日。”

劉備三言兩語之間,便一語道破了當今在成都內外那鼎沸物議的本質。

在說完這番話後,劉備又接着說道:“當下益州空虛,朕實在無法抽調兵力支援漢中,但荊州還是有一部分兵力可以動用的。”

“明日你就下詔給尚書檯,讓他們發一道詔命去荊州,詔命的內容是讓荊州牧領軍北上屯兵於義陽郡。

這樣或許可牽扯住宛城司馬懿的大軍,不讓敵軍徹底形成合圍之勢。”

“另外,你再派出使者前去江東,讓使者言語中震懾孫權,讓他不要有所妄動。

只要逆魏與江東不聯合,那局勢就不算最壞。”

說完這兩點處置後,劉備最後鄭重地對着劉禪囑咐道:

“這一切都要以你的名義去做!”

劉備的這兩點佈置,雖說不能幫助糜暘打敗魏軍,但也可一定程度上緩解糜暘的壓力,算的上兩個不錯的佈置。

而之所以劉備要將這兩個佈置冠上劉禪的名義,原因也簡單,那便是希望藉此爲劉禪挽回一些聲望。

當吩咐完這兩點後,劉備臉上就流露疲態,讓劉禪退下了。

在劉禪離開之後,劉備從懷中掏出一份書信,這封書信是昨日糜暘從梁州急送來的。

糜暘在書信中,將他在梁州的一切佈置都告知給了劉備。

而在知道糜暘的佈置後,劉備對大漢能有這樣的臣子,感到很欣慰。

欣慰之餘,劉備又想起方纔劉禪的表現,兩相強烈的對比之下,心情鬱結的劉備不禁劇烈咳嗽了起來。

在好不容易穩住咳嗽之後,劉備的心中突然冒出一個想法:

他無法看到劉理,劉永長大後的樣子,但諸葛亮與糜暘是可以的。

既然如此,想到這劉備閉目沉思起來。

沉思良久之後,劉備緩緩睜開了雙眼,他的眼神已經重歸平靜。

在孤寂的寢殿內,劉備又展開糜暘的書信看了起來,當看到糜暘所寫的最後一句話時,劉備的臉上流露出笑意。

“人心惶惶,那便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這孩子,文采還是一如既往的好。

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8章 關羽之憂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25章 于禁跪伏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番外:亡國之恨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6章 此路不通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
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8章 關羽之憂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25章 于禁跪伏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番外:亡國之恨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6章 此路不通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