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

在離陳倉遙遠的天水郡冀縣外,有一隊騎着駿馬正在廣闊的草原上奔馳的少年。

儘管爲了方便駕馭胯下的駿馬,所以這一隊少年全都身穿戎裝。

但是這一隊少年身上的戎裝顏色都十分鮮豔,展現着這一隊少年的生活條件應當都不錯。

畢竟天水郡位處北疆,又經常遭受羌、氐之亂,所以經濟一向不發達。

而能在貧瘠的天水郡中,毫無顧忌的鮮衣怒馬的少年,他們可能是冀縣中的世家豪族子弟。

只是不管每位少年的身份是什麼,本來年輕氣盛的他們,這時他們卻大多老老實實地跟在一位青年的身後躍馬疾馳。

這一點足以證明,那位青年在他們的心目中,有着類似於領袖的地位。

而這位青年,正是在天水郡中有着“幼麟”美譽的姜維,姜伯約。

坐在駿馬上快速疾馳的姜維,感受着身遭的崇山峻嶺,千里青原正在他的視線中快速變幻。

這種似乎可超越一切的感覺,讓姜維很是陶醉其中。

姜維出身於冀縣大族,雖然他自幼喪父,但是由於家族的底蘊,他自小的生活條件是不差的。

姜維的一位族叔姜敘,便與當今深受曹真信任的涼州刺史楊阜是表兄弟。

有着這層關係在,自姜維慢慢長大後,他的名聲也漸漸在天水郡中流傳。

甚至在他還未及冠之時,他便被涼州刺史楊阜,破格召爲州從事。

從姜維前二十年的人生經歷來看,他的起點已然超過當世大部分的世家子弟。

但是姜維卻不滿足安於現狀,他自年幼時就在心中暗藏大志,想着有朝一日能不靠家族的扶持,在天下間真正展露自己的崢嶸。

正因爲他的這種性格,所以在姜維還未有官職在身上的時候,儘管他本人十分喜愛經學,但他卻不愛修布衣之業。

他的愛好是廣施家財,陰養死士。

姜維有這種舉動一方面是因爲,他本人是好立功業的人,而他認爲立功業的第一步,便是應該先建立自己的小班底。

除去這一層原因之外,還因爲他年幼時父親慘死在亂兵之下。

在局勢動盪,兵戈頻起的天水郡,姜維覺得若自己手中沒一支直接聽命於自己的武裝力量,那終究是朝不保夕的。

而在他身後跟隨他的那一衆少年,只是他所奉養的死士中的冰山一角。

在長久的奔馳之下,哪怕是精於騎射的姜維,也感到有些累了。

於是姜維在駕馬衝上一處山頭後,便及時勒停下了胯下的駿馬。

跟在他身後的一衆少年見狀,也不約而同的駕馬跟隨姜維跨上山坡。

然後就在他們的馬蹄離姜維數步之遠時,他們猶如身體本能般立即勒住了胯下的駿馬。

姜維除去喜歡學習經史典籍外,對兵書戰策也有着很深的瞭解。

他當年在招攬一部分死士之後,一方面自己苦學擊劍騎射,另一方面又帶領他的死士在冀縣外的深山中往來射獵,講武習兵。

姜維完全是在以訓練一支軍隊的方式,在訓練着他所招攬的死士。

駐馬在此處山頭上後,冀縣外一望無際的平原都落入姜維的眼中。

在姜維的視線之中,當他極目遠眺去之時,似乎那廣袤無垠的天地都已然連成一線。

而那條由天地形成的分割線,卻將他牢牢的困在了冀縣這方天地中。

時值秋季,北地有些地方已然開始寒冷。

一縷縷寒風吹拂過姜維,帶起他鬢間長髮的同時,也引得姜維不由自主的發出一聲嘆息。

“北風如刀,歲月亦如刀,難道我就這輩子就只能止步於冀縣之外了嗎?”

對於常人來說,姜維現今所得到的,已經足以讓人豔羨。

但對於身懷大志的姜維來說,他的平臺不是小小的冀縣,更不是貧瘠的天水郡。

他的平臺,應該是現在逐漸成爲天下注目中心的樑涼之地!

而姜維心中也有着莫大的自信,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在那片充滿明槍暗箭,刀林劍雨的天地中,闖出一片自己的輝煌。

就在姜維心有感慨的時候,山坡之下有一騎信使快速的朝姜維趕來。

這騎信使也是姜維奉養的死士之一。

居高臨下的姜維,察覺到這名親信的到來。

看到被他留守家中的親信,卻突然前來尋他,他一開始還以爲是冀縣又受到異族的攻打了。

可就在這名信使快速來到山坡上之後,他臉帶喜色的對姜維報出一個喜訊。

這個喜訊講的便是曹真賜官給姜維的事。

原來是楊阜派出的使者到姜維家中後,發現姜維不在,所以他就將賜官的文書印信暫時交予薑母。

而薑母在使者離開之後,便立即派人前來將這個喜訊告訴姜維。

在聽到姜維被賜官爲中郎,天水郡參軍之後,他的親信臉上全都流露出喜色。

因爲身爲姜維死士的他們,只要姜維地位爬的越高,那他們將來能獲得的利益也會越大。

可是與他的親信們不同的是,姜維在聽到這個消息後,臉上明顯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天水郡參軍,聽起來位分不低,但姜維心中卻寧願成爲陳倉城中的一位小小軍司馬。

失望之下的姜維,沒有發出任何言語,便又駕駛着胯下的駿馬,以極快的速度衝下山坡,然後朝着冀縣而去。

他接下來要做一件對他將來影響重大的事。

山坡之上的姜維衆死士見他們的主人貌似心有鬱結,他們都不知道爲何。

只是當姜維行動之後,自小接受姜維軍事訓練的他們,馬上就驅使起胯下的駿馬,跟上他們的主人朝着冀縣的方向而去。

在廣闊的平原之上,有着胯下駿馬的加持,姜維這一小隊人馬的速度是很快的。

只是深秋的冀縣,天空總是暗的快。

當姜維一行人回到冀縣外時,冀縣的守城卒正在關閉城門。

可是城門校尉在看到是姜維一行人回來之後,他立即讓手下的兵卒暫緩關閉城門。

隨着楊阜成爲涼州刺史,與天水楊氏累世通好的天水姜氏,在冀縣中的地位也不斷提高。

在城門校尉刻意的相讓之下,姜維毫不遲疑的駕馬衝入城門之中。

他身後的那數十兒郎,也一一有樣學樣,完全視眼前的城門與士卒於無物。

這樣的事,他們往常在姜維的帶領下做過不少次了。

姜維在駕馬進入城門後,便立即朝着他的府邸而去。

不久之後,姜維就回到了他的府邸之中。

在回到府邸之後,姜維還顧不上梳洗及用膳,他便徑直一路來到一扇房門外。

當站在房門外時,一向膽大的姜維卻難得臉上浮現猶豫之色。

因爲這扇房門內,住的是他的老母。

可是就在猶豫一會之後,姜維的眼神卻變得越發堅定。

姜維伸手緩緩推開了房門。

儘管天水姜氏是豪族大戶,但是身爲主母的姜氏的房屋卻並不豪華寬敞。

所以當姜維推開房門之後,他一眼便見到了他的母親姜氏。

而姜氏見到姜維歸來,本來正在繡花的她,立即放下手中的針線,然後臉上滿布慈愛之色地看向姜維。

姜維是她的獨子,自姜維之父戰死後,她在這世間的依靠便只有他了。

薑母笑着招手讓姜維上前,當姜維上前後薑母本想問他吃過飯沒。

只是讓薑母沒想到是,在姜維來到自己身前後,還未等自己開口,姜維便徑直跪在了她的身前。

姜維的這一舉動,在令薑母驚訝的同時,也讓她的心中浮現幾縷擔憂。

知子莫若母,薑母深知姜維會突然如此,肯定是有事相求於他。

而且這件事依照常理她是不會答應的,否則姜維不需要如此。

果不其然,就在姜維跪下之後,他對着薑母深深一拜後言道:

“母親,孩兒想去陳倉。”

姜維的聲音並不大聲,但他的這聲請求落入薑母的耳中,卻猶如晴天霹靂一般在她耳旁炸開。

薑母下意識地脫口阻止道:“萬萬不可。”

薑母有料到姜維可能會提一些她無法接受的請求,但沒想到是這一點。

在漢代,世家子弟遠行是很正常的事,也是被當做一種增長見識的歷練手段,可是薑母爲何會如此抗拒姜維去陳倉呢。

乃是因爲薑母知道,陳倉一地的危險性。

在姜維之父戰死後,那時姜維還年幼,所以天水姜氏的家業便是由薑母操持。

從姜維能有足夠錢財陰養死士這一點來看,毫無疑問在過去的十數年之間,薑母將姜氏家業操持的很是不凡。

這一點足以看出薑母不是尋常的女子。

她在未嫁人前,本來就是天水楊氏的嫡女,算關係的話,楊阜是她的衆兄。

正因爲個人能力不俗,加上與楊阜關係匪淺,所以薑母是知道陳倉如今是被大將軍曹真,當做抵禦糜暘的第一道防線的。

糜暘的威名,縱算是寡居在冀縣的薑母也是有所耳聞的。

而在以訛傳訛之下,糜暘在曹魏人的心中,基本與惡魔是劃等號的。

薑母明知道陳倉將來會成爲糜暘的主攻方向,他怎麼可能還會讓姜維去以身犯險呢?

萬一姜維有所差池,那麼她將來該倚靠誰?

姜維知道這件事會遭到薑母的極力反對,他也知道薑母反對他的原因是什麼。

只是心懷大志的姜維,是沒辦法讓自己一直呆在冀縣中的。

歷史上的姜維之所以會老老實實在天水郡擔任參軍,主要原因是歷史上的那時季漢勢力薄弱。

莫說姜維,就是整個大魏也沒幾個人會料到諸葛亮會主動北伐。

在那種情況下,涼州雖位處邊境,但卻被魏人認爲比中原還安全些,所以姜維只能暫時呆在天水郡中等待機會。

畢竟他的人脈都在涼州,也不可能跑到揚州去建功立業。

但是現在的情勢與歷史上大不相同。

世人都知道,不出數年劉軍肯定會大舉北伐,在有着這點判斷之下,好立功業的姜維,又怎麼能按捺住內心中的躁動呢?

至於旁人對糜暘會有畏懼,膽大如斗的姜維卻絕不會有。

因爲心中想建功立業,姜維的眼中已然出現淚水,他對着薑母誠懇地言道:

“兒知道母親求情楊公讓兒擔任天水參軍,是在保護孩兒。

然大丈夫生在當世,又豈能碌碌無爲乎?

況且天水雖偏安一隅,然偏安斷不能久安。尚且不提時常作亂的異族,就說若糜暘席捲涼州,天水豈能免於兵禍?

爲家鄉計,亦爲自身計,孩兒都必須前去陳倉,爲國家盡一份綿力。”

姜維說的理由字字珠璣,但是薑母卻只是流淚搖頭不允。

見薑母如此表現,姜維無奈之下只能說出他迫切想建功立業的另一個深層原因。

“當年父親爲保護郡守,沒於兵亂之中,孩兒後來時常思考,難道是父親當初才能不佳纔會如此嗎?

百般思考之下,孩兒認爲原因並非在此。乃是父親當時只是一功曹,手中並無兵權,以寡敵衆遂有此劫。

當今天水外有強敵,內有羌亂,遠遠不是孩兒求安穩的時候。

否則若是將來羌人再度來犯,縱使孩兒有策略敗敵,然手中若無兵權,難道當年父親的劫難不會發生在孩兒身上嗎?

亂世之中,兵權爲重,孩兒去陳倉既爲拼搏,亦乃自保也。”

姜維在說完這番話後,便重重地對着薑母磕了幾個響頭,希望薑母能同意他的請求。

薑母並非是不通情理之人,她知道姜維說的每句話都有道理。

若姜維所說的第一個原因不足以打動薑母的話,那麼姜維說的第二個原因,足以讓薑母動搖。

她不想姜維與他的父親步上一樣的後路。

這時薑母想到儘管陳倉是前線,但只要姜維能好好呆在楊阜身邊,那麼想來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想到此,薑母只能無奈地閉上滿含淚水的雙眼。

“吾會寫一封信給楊公,求他在軍中爲你謀一個職務。”

“只是你需答應吾,到陳倉後一切要聽從楊公的指示,不可有半點任性。”

只要薑母願意答應他去陳倉,姜維還有什麼不能答應薑母的。

姜維忙不迭答應薑母的叮囑,然後便準備退出房間。

可就在姜維要踏出去的那一刻,薑母最後一句告誡傳來:

“伯約,事若有不諧,當歸!”.

面對薑母的這句告誡,姜維只是拱手應承後,便退出了房外。

在來到房外後,這時天色已然全黑,但看着那月明星疏的天空,姜維的心情卻不是一般的暢快。

他剛纔沒有直接回答薑母的告誡,只是因爲他心中的答案是:

“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想到這,姜維大步離開了薑母的院落之中。

陳倉,吾天水姜伯約來了!

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1章 江陵城中第52章 魂斷鬱陵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50章 夜襲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14章 接班人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14章 接班人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番外:亡國之恨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4章 父子對質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
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1章 江陵城中第52章 魂斷鬱陵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50章 夜襲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14章 接班人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14章 接班人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番外:亡國之恨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4章 父子對質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