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

在離陳倉遙遠的天水郡冀縣外,有一隊騎着駿馬正在廣闊的草原上奔馳的少年。

儘管爲了方便駕馭胯下的駿馬,所以這一隊少年全都身穿戎裝。

但是這一隊少年身上的戎裝顏色都十分鮮豔,展現着這一隊少年的生活條件應當都不錯。

畢竟天水郡位處北疆,又經常遭受羌、氐之亂,所以經濟一向不發達。

而能在貧瘠的天水郡中,毫無顧忌的鮮衣怒馬的少年,他們可能是冀縣中的世家豪族子弟。

只是不管每位少年的身份是什麼,本來年輕氣盛的他們,這時他們卻大多老老實實地跟在一位青年的身後躍馬疾馳。

這一點足以證明,那位青年在他們的心目中,有着類似於領袖的地位。

而這位青年,正是在天水郡中有着“幼麟”美譽的姜維,姜伯約。

坐在駿馬上快速疾馳的姜維,感受着身遭的崇山峻嶺,千里青原正在他的視線中快速變幻。

這種似乎可超越一切的感覺,讓姜維很是陶醉其中。

wωω тTkan co

姜維出身於冀縣大族,雖然他自幼喪父,但是由於家族的底蘊,他自小的生活條件是不差的。

姜維的一位族叔姜敘,便與當今深受曹真信任的涼州刺史楊阜是表兄弟。

有着這層關係在,自姜維慢慢長大後,他的名聲也漸漸在天水郡中流傳。

甚至在他還未及冠之時,他便被涼州刺史楊阜,破格召爲州從事。

從姜維前二十年的人生經歷來看,他的起點已然超過當世大部分的世家子弟。

但是姜維卻不滿足安於現狀,他自年幼時就在心中暗藏大志,想着有朝一日能不靠家族的扶持,在天下間真正展露自己的崢嶸。

正因爲他的這種性格,所以在姜維還未有官職在身上的時候,儘管他本人十分喜愛經學,但他卻不愛修布衣之業。

他的愛好是廣施家財,陰養死士。

姜維有這種舉動一方面是因爲,他本人是好立功業的人,而他認爲立功業的第一步,便是應該先建立自己的小班底。

除去這一層原因之外,還因爲他年幼時父親慘死在亂兵之下。

在局勢動盪,兵戈頻起的天水郡,姜維覺得若自己手中沒一支直接聽命於自己的武裝力量,那終究是朝不保夕的。

而在他身後跟隨他的那一衆少年,只是他所奉養的死士中的冰山一角。

在長久的奔馳之下,哪怕是精於騎射的姜維,也感到有些累了。

於是姜維在駕馬衝上一處山頭後,便及時勒停下了胯下的駿馬。

跟在他身後的一衆少年見狀,也不約而同的駕馬跟隨姜維跨上山坡。

然後就在他們的馬蹄離姜維數步之遠時,他們猶如身體本能般立即勒住了胯下的駿馬。

姜維除去喜歡學習經史典籍外,對兵書戰策也有着很深的瞭解。

他當年在招攬一部分死士之後,一方面自己苦學擊劍騎射,另一方面又帶領他的死士在冀縣外的深山中往來射獵,講武習兵。

姜維完全是在以訓練一支軍隊的方式,在訓練着他所招攬的死士。

駐馬在此處山頭上後,冀縣外一望無際的平原都落入姜維的眼中。

在姜維的視線之中,當他極目遠眺去之時,似乎那廣袤無垠的天地都已然連成一線。

而那條由天地形成的分割線,卻將他牢牢的困在了冀縣這方天地中。

時值秋季,北地有些地方已然開始寒冷。

一縷縷寒風吹拂過姜維,帶起他鬢間長髮的同時,也引得姜維不由自主的發出一聲嘆息。

“北風如刀,歲月亦如刀,難道我就這輩子就只能止步於冀縣之外了嗎?”

對於常人來說,姜維現今所得到的,已經足以讓人豔羨。

但對於身懷大志的姜維來說,他的平臺不是小小的冀縣,更不是貧瘠的天水郡。

他的平臺,應該是現在逐漸成爲天下注目中心的樑涼之地!

而姜維心中也有着莫大的自信,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在那片充滿明槍暗箭,刀林劍雨的天地中,闖出一片自己的輝煌。

就在姜維心有感慨的時候,山坡之下有一騎信使快速的朝姜維趕來。

這騎信使也是姜維奉養的死士之一。

居高臨下的姜維,察覺到這名親信的到來。

看到被他留守家中的親信,卻突然前來尋他,他一開始還以爲是冀縣又受到異族的攻打了。

可就在這名信使快速來到山坡上之後,他臉帶喜色的對姜維報出一個喜訊。

這個喜訊講的便是曹真賜官給姜維的事。

原來是楊阜派出的使者到姜維家中後,發現姜維不在,所以他就將賜官的文書印信暫時交予薑母。

而薑母在使者離開之後,便立即派人前來將這個喜訊告訴姜維。

在聽到姜維被賜官爲中郎,天水郡參軍之後,他的親信臉上全都流露出喜色。

因爲身爲姜維死士的他們,只要姜維地位爬的越高,那他們將來能獲得的利益也會越大。

可是與他的親信們不同的是,姜維在聽到這個消息後,臉上明顯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天水郡參軍,聽起來位分不低,但姜維心中卻寧願成爲陳倉城中的一位小小軍司馬。

失望之下的姜維,沒有發出任何言語,便又駕駛着胯下的駿馬,以極快的速度衝下山坡,然後朝着冀縣而去。

他接下來要做一件對他將來影響重大的事。

山坡之上的姜維衆死士見他們的主人貌似心有鬱結,他們都不知道爲何。

只是當姜維行動之後,自小接受姜維軍事訓練的他們,馬上就驅使起胯下的駿馬,跟上他們的主人朝着冀縣的方向而去。

在廣闊的平原之上,有着胯下駿馬的加持,姜維這一小隊人馬的速度是很快的。

只是深秋的冀縣,天空總是暗的快。

當姜維一行人回到冀縣外時,冀縣的守城卒正在關閉城門。

可是城門校尉在看到是姜維一行人回來之後,他立即讓手下的兵卒暫緩關閉城門。

隨着楊阜成爲涼州刺史,與天水楊氏累世通好的天水姜氏,在冀縣中的地位也不斷提高。

在城門校尉刻意的相讓之下,姜維毫不遲疑的駕馬衝入城門之中。

他身後的那數十兒郎,也一一有樣學樣,完全視眼前的城門與士卒於無物。

這樣的事,他們往常在姜維的帶領下做過不少次了。

姜維在駕馬進入城門後,便立即朝着他的府邸而去。

不久之後,姜維就回到了他的府邸之中。

在回到府邸之後,姜維還顧不上梳洗及用膳,他便徑直一路來到一扇房門外。

當站在房門外時,一向膽大的姜維卻難得臉上浮現猶豫之色。

因爲這扇房門內,住的是他的老母。

可是就在猶豫一會之後,姜維的眼神卻變得越發堅定。

姜維伸手緩緩推開了房門。

儘管天水姜氏是豪族大戶,但是身爲主母的姜氏的房屋卻並不豪華寬敞。

所以當姜維推開房門之後,他一眼便見到了他的母親姜氏。

而姜氏見到姜維歸來,本來正在繡花的她,立即放下手中的針線,然後臉上滿布慈愛之色地看向姜維。

姜維是她的獨子,自姜維之父戰死後,她在這世間的依靠便只有他了。

薑母笑着招手讓姜維上前,當姜維上前後薑母本想問他吃過飯沒。

只是讓薑母沒想到是,在姜維來到自己身前後,還未等自己開口,姜維便徑直跪在了她的身前。

姜維的這一舉動,在令薑母驚訝的同時,也讓她的心中浮現幾縷擔憂。

知子莫若母,薑母深知姜維會突然如此,肯定是有事相求於他。

而且這件事依照常理她是不會答應的,否則姜維不需要如此。

果不其然,就在姜維跪下之後,他對着薑母深深一拜後言道:

“母親,孩兒想去陳倉。”

姜維的聲音並不大聲,但他的這聲請求落入薑母的耳中,卻猶如晴天霹靂一般在她耳旁炸開。

薑母下意識地脫口阻止道:“萬萬不可。”

薑母有料到姜維可能會提一些她無法接受的請求,但沒想到是這一點。

在漢代,世家子弟遠行是很正常的事,也是被當做一種增長見識的歷練手段,可是薑母爲何會如此抗拒姜維去陳倉呢。

乃是因爲薑母知道,陳倉一地的危險性。

在姜維之父戰死後,那時姜維還年幼,所以天水姜氏的家業便是由薑母操持。

從姜維能有足夠錢財陰養死士這一點來看,毫無疑問在過去的十數年之間,薑母將姜氏家業操持的很是不凡。

這一點足以看出薑母不是尋常的女子。

她在未嫁人前,本來就是天水楊氏的嫡女,算關係的話,楊阜是她的衆兄。

正因爲個人能力不俗,加上與楊阜關係匪淺,所以薑母是知道陳倉如今是被大將軍曹真,當做抵禦糜暘的第一道防線的。

糜暘的威名,縱算是寡居在冀縣的薑母也是有所耳聞的。

而在以訛傳訛之下,糜暘在曹魏人的心中,基本與惡魔是劃等號的。

薑母明知道陳倉將來會成爲糜暘的主攻方向,他怎麼可能還會讓姜維去以身犯險呢?

萬一姜維有所差池,那麼她將來該倚靠誰?

姜維知道這件事會遭到薑母的極力反對,他也知道薑母反對他的原因是什麼。

只是心懷大志的姜維,是沒辦法讓自己一直呆在冀縣中的。

歷史上的姜維之所以會老老實實在天水郡擔任參軍,主要原因是歷史上的那時季漢勢力薄弱。

莫說姜維,就是整個大魏也沒幾個人會料到諸葛亮會主動北伐。

在那種情況下,涼州雖位處邊境,但卻被魏人認爲比中原還安全些,所以姜維只能暫時呆在天水郡中等待機會。

畢竟他的人脈都在涼州,也不可能跑到揚州去建功立業。

但是現在的情勢與歷史上大不相同。

世人都知道,不出數年劉軍肯定會大舉北伐,在有着這點判斷之下,好立功業的姜維,又怎麼能按捺住內心中的躁動呢?

至於旁人對糜暘會有畏懼,膽大如斗的姜維卻絕不會有。

因爲心中想建功立業,姜維的眼中已然出現淚水,他對着薑母誠懇地言道:

“兒知道母親求情楊公讓兒擔任天水參軍,是在保護孩兒。

然大丈夫生在當世,又豈能碌碌無爲乎?

況且天水雖偏安一隅,然偏安斷不能久安。尚且不提時常作亂的異族,就說若糜暘席捲涼州,天水豈能免於兵禍?

爲家鄉計,亦爲自身計,孩兒都必須前去陳倉,爲國家盡一份綿力。”

姜維說的理由字字珠璣,但是薑母卻只是流淚搖頭不允。

見薑母如此表現,姜維無奈之下只能說出他迫切想建功立業的另一個深層原因。

“當年父親爲保護郡守,沒於兵亂之中,孩兒後來時常思考,難道是父親當初才能不佳纔會如此嗎?

百般思考之下,孩兒認爲原因並非在此。乃是父親當時只是一功曹,手中並無兵權,以寡敵衆遂有此劫。

當今天水外有強敵,內有羌亂,遠遠不是孩兒求安穩的時候。

否則若是將來羌人再度來犯,縱使孩兒有策略敗敵,然手中若無兵權,難道當年父親的劫難不會發生在孩兒身上嗎?

亂世之中,兵權爲重,孩兒去陳倉既爲拼搏,亦乃自保也。”

姜維在說完這番話後,便重重地對着薑母磕了幾個響頭,希望薑母能同意他的請求。

薑母並非是不通情理之人,她知道姜維說的每句話都有道理。

若姜維所說的第一個原因不足以打動薑母的話,那麼姜維說的第二個原因,足以讓薑母動搖。

她不想姜維與他的父親步上一樣的後路。

這時薑母想到儘管陳倉是前線,但只要姜維能好好呆在楊阜身邊,那麼想來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想到此,薑母只能無奈地閉上滿含淚水的雙眼。

“吾會寫一封信給楊公,求他在軍中爲你謀一個職務。”

“只是你需答應吾,到陳倉後一切要聽從楊公的指示,不可有半點任性。”

只要薑母願意答應他去陳倉,姜維還有什麼不能答應薑母的。

姜維忙不迭答應薑母的叮囑,然後便準備退出房間。

可就在姜維要踏出去的那一刻,薑母最後一句告誡傳來:

“伯約,事若有不諧,當歸!”.

面對薑母的這句告誡,姜維只是拱手應承後,便退出了房外。

在來到房外後,這時天色已然全黑,但看着那月明星疏的天空,姜維的心情卻不是一般的暢快。

他剛纔沒有直接回答薑母的告誡,只是因爲他心中的答案是:

“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想到這,姜維大步離開了薑母的院落之中。

陳倉,吾天水姜伯約來了!

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22章 出獄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17章 駐守公安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推書《三國之銀狐》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22章 出獄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
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22章 出獄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17章 駐守公安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推書《三國之銀狐》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22章 出獄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