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

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

自劉備建立漢朝以來,身爲太子的劉禪雖然尚年少,但因爲他的身份,他始終都是朝野上下的關注點。

大司農孟光曾多次問過伊籍劉禪的性情與喜好,並想聽聽伊籍對劉禪的具體看法。

伊籍善以識人聞名,又是劉禪的太傅,再加上伊籍品格高尚,所以他的回答是十分具有參考性的。

可是在孟光的多次詢問之下,伊籍只是備言劉禪禮賢下士,有古君子之風。

孟光對伊籍的這番回答並不滿意,他對伊籍言道:“像您說的這些,都是普通人所應有的;我今天所要問的,是想知道太子的權謀智術怎麼樣。”

孟光性情疏直,是當今大漢中難得的諍臣。

他問這些,也只是出於關心大漢未來。

伊籍也知道孟光的目的,不過他從來沒有正面回答過孟光的這個疑問。

在伊籍三番兩次的避而不談之下,孟光也就懂得了大概是怎麼回事了。

而儘管孟光並沒有將這件事宣揚出去,但是孟光會打探的事別人也會打探,許多大臣知道的並不比孟光少。

所以目前整個大漢朝野上下,基本都知道劉禪仁弱不善智術的性格特徵。

正因爲知道這一點,所以今日這十數位大臣纔會敢如此“肆無忌憚”。

劉禪是儲君,他們就是欺負劉禪不明事理。

一旦在他們的誘導下劉禪說出糜暘的新政是錯的這種話,那麼這將會給糜暘的新政帶來巨大的打擊。

只是讓這十數位大臣沒想到的是,本來一切都在他們設想的發展,劉禪明明開始被他們忽悠的搖擺不定了。

可是沒想到李邈這個老六直接一句話惹怒了劉禪。

這十數位大臣或許不知道劉禪生氣的點在哪裡,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劉禪盛怒之下嚇得全部匍匐身體,再也不敢正視劉禪。

漢家太子雖接受儒家教育,但他們狠起來亂殺人的也不是沒有。

別忘了劉禪可是漢孝景帝的後代。

相比於其他大臣嚇得匍匐在地,李邈的表現更加難堪。

身體上被竹簡所砸產生的痛感,讓李邈疼的齜牙咧嘴的同時,也讓他內心中的恐慌情緒正不斷累積。

這太子與外界盛傳的那般,並不一樣呀。

不是說他幾乎都不會發脾氣嗎?

看着因爲自己發怒而全都嚇得驚慌失措的衆臣,劉禪雖然眼神中有着不忍浮現,但他臉上的憤怒情緒卻一點都沒有降低。

他方纔的舉動,完全違背了往日中諸多師傅對他的教導。

不過儘管如此,劉禪也不會對方纔的舉動後悔。

Www.T Tκan.C○

他知道自己沒有諸葛公那般非凡的才智,他也知道自己沒有父親那般明辨是非的睿智目光。

這導致了他剛纔的確對十數位的大臣進諫產生了動搖。

但是他卻知道,有些人是絕對不會背叛,欺騙他的。

當日同樣就在這座大殿中,他與他的表兄擊掌相誓,許諾兩不相負。

至死不渝的誓言音猶在耳,他又怎麼可以懷疑他的表兄呢?

這樣的事,他絕不會去做。

或許他看不出糜暘爲何會突然開展新政,也不懂爲何糜暘的新政引起這麼多人的抨擊。

但他卻知道,誓言一經許下,那是一日,一年,一輩子都不可以反悔的。

劉禪現在猶如一隻張牙舞爪的幼龍一般,由於心中的憤怒,劉禪手指着跪地的那十數位大臣,無差別地開始痛罵起來:

“冠軍侯爲大漢浴血奮戰的時候,你們在哪裡?冠軍侯爲大漢擊退敵人,揚我大漢國威的時候,你們又在哪裡?

現在冠軍侯身爲梁州牧,他只是要施展新政而已,你們卻全都跳出來中傷誹謗他,伱們簡直是居心叵測,可惡至極!”

劉禪自幼由名師教導,所以他罵人的技術明顯不咋的。

只是從他的語氣中,足可以聽出他現在內心中的強烈不滿。

說實話,糜暘新政的主要內容,劉禪現在也不能理解。

只是這重要嗎?

他相信糜暘,所以相信糜暘所做的一切都是爲大漢好。

既然如此,他只要支持糜暘就好。

就算這場新政最後失敗了也沒關係,哪有人做事不失敗的,失敗了下次再努力就是。

這便是劉禪如今內心中最淳樸的想法。

別說對糜暘如此,他將來對諸葛亮也會如此。

劉禪在怒斥完以上的話後,十數位大臣全都被他嚇得不斷叩頭。

被半君怒斥居心叵測,這如何能不讓人臣驚恐。

只是現在劉禪還未真正掌權,所以他雖然惱怒於這十數位大臣,但最後還是硬生生按捺住內心想懲罰他們的舉動。

劉禪只是用憤怒的眼神看着那十數位大臣,然後從口中冷冷的吐出一個字:

“滾。”

當聽到這個字後,這十數位大臣猶如如釋重負一般,馬上忙不迭的對着劉禪一拜後,便紛紛離開了劉禪的大殿之中。

其中的李邈在走之前,還因爲心中的懼怕,差點跌了一跤。

看着那十數位往日在他面前口若懸河的名士,今日竟然有這副作態,劉禪心中對他們的不屑更加深了些。

等十數位大臣都離開後,劉禪扭頭對着身旁的一位小黃門言道:

“若非我現在是太子,我早就將那李邈下獄治罪了。”

聽到劉禪的這句話,這名小黃門立刻吹捧起劉禪言道:“太子英明神武,又仁義爲先,真是社稷之福。”

見這名小黃門如此誇讚自己,劉禪的臉上流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

往常劉備與諸葛亮都沒這麼誇過他,只是不好意思歸不好意思,可以看得出,劉禪對這樣的吹捧很是受用。

劉禪用讚賞的目光看向這名叫做黃皓的小黃門。

黃皓是不久前由少府分配給他的一名近侍,相比於其他近侍,黃皓無疑更懂他的意思,也更能容易討他的歡心。

所以在短短數月之間,劉禪已經將黃皓當做自己的心腹。

在看向黃皓之後,劉禪突然想起一件事。

從剛纔那十數位大臣進言中可知,現在整個益州都對糜暘的新政保持否定的態度。

劉禪想着他表兄面對這樣的境地,心裡肯定不好受。

所以劉禪便拉着黃皓來到一旁的書案上坐下。

他要寫一封信寬慰糜暘,他要告訴糜暘,不管發生什麼事,他一定站在他的背後。

黃皓看出了劉禪的急切,所以他立馬爲劉禪研好墨。

在黃皓研好墨之後,劉禪馬上舉起手中的毛筆開始伏案疾書起來。

一旁的黃皓看着劉禪在給糜暘寫信時,那臉上不經意流露出的期待神色,再聯想到劉禪方纔在大臣面前的表現。

他明白了糜暘在劉禪心目中的地位。

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黃皓在心中暗暗告誡自己:

“將來絕對不能與梁州牧爲敵。”

早在劉禪怒斥李邈的時候,聽到劉禪表現的劉備便帶着諸葛亮早一步離開了殿門之外。

劉備帶着諸葛亮一路朝着御花園走去。

一路走來,劉備與諸葛亮這對君臣互相無言。

在來到御花園處的一汪清潭前後,劉備止住了腳步。

在劉備止住腳步之後,諸葛亮看到劉備的肩膀開始有些細微的抖動。

隨後一陣陣大笑聲從劉備的口中發出。

隨着劉備的大笑聲飄蕩在諸葛亮的耳邊,他口中的一句話也被諸葛亮清晰的聽到。

“朕無憂矣,朕無憂矣。”

這句話解釋了劉備爲何會突然大笑。

而讓劉備感到無憂的,便是劉禪剛剛的表現。

知子莫若父,更何況劉備是一位以識人之明聞名於世的君主。

大臣對劉禪的性格都有所瞭解,劉備又豈會不知道呢?

正因爲知道,所以往日之中劉備的心中是有憂慮的。

不擅長智術的阿斗,將來能守護住他打下的大漢天下嗎?

這樣的憂慮,在過往一直在劉備的心頭縈繞不散。

所以在發生羣臣攻訐糜暘新政的事後,他纔會稱病不見羣臣,而是讓羣臣去將此事詢問劉禪的看法。

劉備的這一點用意,很多大臣都猜出來了。

不過沒有人猜的出來,劉備這麼做的真正深層用意。

劉備既然都已經知道劉禪的真實情況,那麼他讓大臣去考驗劉禪的,當然不是他的智謀。

智謀這種東西,很多時候是看天賦的。

既然之前劉禪不曾擁有高超的見識,那麼無論再怎麼考驗,劉禪也很難再得到智謀上的提升。

劉備真正要考驗的是劉禪的品格。

在過去的時日之中,許多人都誇讚劉禪性情寬和,只是作爲一個君主,性情是否寬和並不重要。

西漢的諸多明君,有哪幾個性情是寬和的?

要想保守好社稷,劉備對劉禪的最低要求,便是要懂得什麼人該信,什麼人不該信。

只是對於這點,往日就算是劉備心中也沒有自信。

畢竟劉禪求學以來,接觸的大多都是益州士族,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禪在感情上更偏向他們也很正常。

所以劉備安排了今日的考驗,並親自在大殿外傾聽着劉禪考驗的結果。

雖然劉禪一開始不知所措的表現,讓劉備很不滿意。

但是當聽到劉禪力挺糜暘的時候,劉備的心中充滿了欣喜。

他已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於是便帶着諸葛亮離去。

也因爲欣喜於劉禪的表現,所以劉備纔會在諸葛亮面前如此開懷大笑。

聽着劉備那陣陣爽朗的笑聲,或許諸葛亮一開始沒能猜出劉備的深層用意,但縱觀劉備全部表現的他,這時卻已然猜出。

諸葛亮對着劉備一拜,祝賀道:“恭喜陛下。”

諸葛亮沒有明說恭喜劉備什麼,但劉備卻知道諸葛亮已經猜出一切。

劉備在笑完之後看向諸葛亮,他問道:“你今日能來,說明現在整個輿論形勢對子晟很不利。”

面對劉備的這點判斷,諸葛亮臉帶憂慮的點點頭。

相比於諸葛亮的擔憂,劉備臉上卻並沒有什麼愁容。

因爲作爲君主,他能施展的手段比諸葛亮更多。

劉備拉着諸葛亮的手來到水潭邊,他看着腳下平靜無波的水潭,語帶深意的說道:“自漢中之戰以來,成都太安靜了。

就像我們腳下的這汪潭水一般,死氣沉沉的。

孔明覺得這會是好事嗎?”

劉備的問題,諸葛亮在思考過後看着腳下古井無波的水潭回答道:

“或許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靜,但正因爲平靜,所以才讓常人無法判斷在這汪深難見底的水潭之中,隱藏着多少暗流與想要撲食獵物的魚兒。”

聽到諸葛亮的回答,劉備輕嘆一口氣後點點頭。

“朕從來不認爲世家豪族,會因爲當年的那一場平亂而徹底服帖。

他們對朕的不滿,朕心裡一直清楚。

不瞞孔明,朕一直想找機會再好好的平亂一次,只是之前大漢戰爭頻仍,朕一直抽不出來這個手。

再加上那些世家豪族近幾年來顯得頗爲安分,朕一時也沒由頭做這件事。”

“只是凡是貪婪的魚兒,又哪有不咬鉤的呢?

魚爲餌死,人亦爲利亡,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該做的事朕總要去做的,況且朕的白髮越來越多了。”

當諸葛亮突然聽到劉備的這句話時,他的臉上流露出震驚的神色。

儘管劉備沒說的太清楚,但是諸葛亮知道劉備這句話內中的隱喻。

君主的身體狀況,一向是國家最大的秘密,劉備能告訴他這件事,就說明劉備對他有着充足的信任。

只是諸葛亮卻本能的抗拒這個秘密,他想開口寬慰劉備。

而劉備似是早有預料一般,伸手示意諸葛亮無須寬慰。

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劉備心中自然有數,畢竟他年逾六十,年輕時多番征戰也有舊疾在身。

不過漢家的有爲天子,他們一向不畏懼生死,他們只畏懼一生碌碌無爲。

於是劉備便臉露坦然地繼續說道:“人固有一死,君王亦不外如是。

況且在這天下間,希望朕死的人恐怕如過江之鯽,數之不盡。

不過朕會在那一日到來之前,爲太子,爲你,爲子晟,將許多事都料理乾淨。”

聽到劉備這麼說,諸葛亮臉上流露出悲傷的神色,沉默不語。

看見諸葛亮臉上的悲傷神色,劉備對他問道:“你知道該如何讓隱藏在平靜水面下的暗流,魚兒都盡皆顯露出來嗎?”

對於劉備的這個考教,諸葛亮聯想起方纔劉備說的話,心中已經有所猜測。

只是還未等諸葛亮回答,劉備便用行動告訴了諸葛亮答案。

只見劉備彎身拾起一塊石頭,然後將它徑直扔進平靜的水潭之中。

當不小的石頭投入如銅鏡般的水面中時,那水面頃刻間崩裂化爲一塊塊碎落的鏡片。

然後以巨石的落點爲中心,一陣陣強烈的波動開始朝着整面水潭激射而去。

在劇烈波動快速的傳播之下,原本平靜的水面變得翻滾起來。

許多原本深藏在水面下的污穢雜物,魚兒這時都徹底顯露在劉備與諸葛亮這對君臣身前。

一覽無餘。

看着那些令人作嘔的污穢雜物,那些爲了尋找食物而慌亂遊走的貪婪魚兒,劉備的臉上浮現冷意。

“亂吧,越亂越好。

子晟做錯了嗎?

他們都以爲朕老了。

朕是老了,但朕還提的動刀!”

(本章完)

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25章 于禁跪伏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33章 誰敢殺我?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
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25章 于禁跪伏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33章 誰敢殺我?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