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

當時間邁入章武六年二月,一路率軍遷都的曹叡終於回到了鄴城之中。

在曹休的精心護送下,曹叡這一路上的遷都過程倒是有驚無險,而在邁入鄴城城門的那一刻,曹叡的心中也浮現瞭如釋重負的感覺。

曹叡生於鄴城,長於鄴城,對於他來說,相比於洛陽,鄴城才更像是他的家。

更何況曹操在生前多次修繕鄴城城防,遷移人口,令鄴城一躍成爲當世最繁華的城市。

而鄴城又距離關中有千里之遙,無論從哪方面來看,當下鄴城都比「岌岌可危」的洛陽城更能帶給曹叡安全感。

而在回到鄴城的第一件事,曹叡就宣佈了曹丕的死訊——畢竟要是再不宣佈,曹丕的屍體散發出的臭味,就難以掩蓋住了。

當然爲了美化曹丕的死因從而穩定人心,曹叡不可能對外宣稱曹丕是被長安失陷的消息活生生嚇死的。

「操勞國事,積勞成疾,崩於半路」,對曹叡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理由。

而當曹丕崩逝的消息在鄴城內外傳開後,鄴城的人心很快就遭受到了一次嚴重的打擊。

或許曹丕繼承曹操的權柄以來,讓曹魏的國運不斷處於江河日下的態勢中,可多年的掌權生涯,還是讓曹丕在鄴城有着強大的威望,這一點是剛剛成年的曹叡無法比擬的。

不過曹操能在生前將鄴城定爲曹魏的大本營,那就代表着曹氏一族對鄴城有着十足的掌控力。

鄴城的人心在劇烈的震盪後,很快就得到了一次撫慰。

漢章武六年二月,曹魏太子曹叡在衆臣的擁戴下,順理成章於曹丕靈前繼位。

初登帝位的曹叡,亦很快展現了他的才能。

在繼位的當日,曹叡當即正式拜曹休爲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

曹休在曹魏軍中本就有着不俗的威望,而在得到名義的加持後,曹叡相信以曹休的才能,他很快能爲自己率軍穩定住曹魏國內的局勢。

除去拔擢曹休之外,曹叡另外一個大力拔擢的人就是賈逵。

賈逵出身名門,是曹魏的三朝元勳,爲曹魏的建立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最重要的是賈逵不論在河北還是中原的士人心中,都有着旁人難以比擬的聲望。

爲了穩定住河北與中原兩地的士人之心,曹叡下詔拜賈逵爲太尉,錄尚書事,澠池侯,享食邑三千戶。

而賈逵本爲豫州刺史並不在鄴城,故而爲了尊崇賈逵,曹叡還特地派出天子使者,以三公儀駕攜帶詔書前往豫州宣讀。

這樣的待遇,自曹魏開國以來,從沒有哪位臣子得到過,由此可見賈逵在曹叡心目中的地位。

曹叡知道他如此看重賈逵,是一定會得到回報的。

自小養在曹操身邊的曹叡,曾多次聽到過曹操對賈逵的誇讚,而曹操臨死前讓賈逵擔任自己的治喪官,亦能體現出他對賈逵的器重。

「論穩定人心,匡扶時局,賈公可謂當朝第一。」這就是曹叡在衆臣面前對賈逵的誇讚。

不過深得曹操權謀之術真傳的曹叡,之所以會如此器重賈逵,還有着一層不爲人知的心思:

衆所周知,賈逵與曹休不合。

曹休掌軍,賈逵掌政,他們的不合,才能讓曹叡這位青年天子度過最危險的階段,亦不會讓曹叡將來有大權旁落的風險。

除去對曹休與賈逵的封賞外,曹叡短短數日內,還接連封賞了許多大臣。

眼下曹丕新喪,國境又有強敵壓境,缺乏威望的曹叡只能通過大肆封賞的方式,來爲自身贏得第一波人心。

甚至爲了展現出自身寬容的一面,曹叡面對廷尉高柔提出的捕捉張合三族的建議,也未表示同

意。

當越來越多的長安敗兵回到國境內後,張合投降糜暘的事,就再也不是謠傳。

按照曹魏嚴峻的軍法,張合是逃不過「三族消消樂」套餐的。

但曹叡考慮到張合全族是河北名門,故而只是下令逮捕張合的直系親屬,對於張合的旁系親屬,曹叡並未做出處罰。

曹叡深知他不是曹操,他當下的威望與曹丕相比亦相差甚多。

在這種情況下,他就不能貿然舉起屠刀。

施恩,是當下自己能快速穩定權力根基的最佳方式。

曹叡的想法沒有錯,在得知曹叡寬容的一面後,不止張合的旁系族人,就是河北的許多世家也紛紛上書向曹叡感恩。

在初步穩定住人心後,一個令曹叡欣喜若狂的消息,從遙遠的關中送到了他的手中——劉備崩逝了。

剛剛得知這個消息時,曹叡還有些不可置信,但緊接着越來越多的佐證消息就讓曹叡徹底拋棄了疑慮,沉浸在喜悅中不可自拔。

確定消息無誤後,曹叡第一時間親臨鄴城外的祖廟,向曹操及曹丕宣告這個喜訊。

而在回到鄴城內的皇宮中後,曹叡更是第一時間召集了在鄴城中的諸位大臣。

諸位大臣在來之前,就得知了劉備崩逝的消息。

故而當他們到來時,他們的臉上有着與曹叡一樣的怎麼也掩飾不住的喜色。

不能怪曹叡與諸位魏臣如此喜形於色,實在是在這個節骨眼劉備崩逝,對曹魏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除去曹魏從此可以少卻一個勁敵之外,曹魏還可以藉助着劉備之死,獲得一段難得的喘息時間。

糜暘太能打了!

在得知長安與潼關接連丟失的消息時,曹叡及諸位魏臣一方面畏懼於糜暘的善戰,一方面心中也曾得出一個推斷,那便是在糜暘拿下潼關後,他不會再繼續貿然東進。

若非心中有着這個推斷,給曹叡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貿然遷都。

只是心中雖有這個推斷,可每每午夜夢迴,曹叡還是不自覺會覺得心悸——糜暘作戰向來天馬行空,沒人可以保證他接下來會怎麼做。

可隨着劉備的崩逝,曹叡終於可以在心中說出保證二字。

劉備是今漢的開國之君,哪怕有着諸葛亮與糜暘在,他的崩逝還是會給大漢的人心帶來不可避免的震動。

對於糜暘與諸葛亮來說,他們當下的當務之急定然是要讓國內的人心恢復穩定,而不是再輕啓戰端,更何況連年作戰,漢軍的軍力及國力早就處在不堪重負的境地中。

廷尉高柔望着周圍同僚臉上的喜色,他最終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說道:「真是天佑大魏也!」

高柔的感慨,瞬間引起了在座諸位魏臣的共鳴,就連曹叡也用贊同的神色看向了高柔。

不過曹叡今夜召集諸位魏臣,可不單單是爲了聽這句話的,曹叡漸漸收攏起臉上的笑容,擡眼望向下方的衆臣言道:

「劉賊自斃,對我朝來說雖是喜事,可吾等當防範於未然。

糜賊尚在!」

曹叡的一句糜賊尚在,宛如一盆涼水般澆在列位魏臣的心頭。

雖說眼下糜暘在長安,與鄴城有着千里之遙,可想一想南鄭與長安的距離,列位魏臣也就不覺得千里之遙有多遠了。

沉重的氣氛,在曹叡的言語下一瞬間籠罩在大殿內,沉默的情緒,亦宛若跗骨之蛆般環繞在列位魏臣的臉上久久不願散去。

而就在大殿內陷入一片詭異的寂靜時,一聲清亮的聲音陡然響起:

「糜賊勢強,少主即位,當下正是仰仗諸公匡扶朝政之時。

諸公一聞糜賊之名,就沉默久坐,難道這樣就能將糜賊視而不見乎!」

這聲清亮的聲音,宛若一記重錘敲擊在諸位魏臣的心頭。

下一刻諸位魏臣不由得將目光朝着發出這聲聲音的人望去,待那人的身影落入衆臣的眼中後,除去衆臣中的少部分人外,大部分人眼中都流露出疑惑的神色。

這人誰呀!

能讓大部分朝臣都記不住的人,他的身份一定不會很高。

而在身份不高的情況下,卻還能讓一些位高權重的魏臣認識他,這就說明他有着一些獨到之處。

曹休看着眼中面容肅穆的人,腦海中緩緩浮現出一個名字——王基?

王基字伯輿,是東萊郡曲城縣人。

王基年幼時就聞名鄉里,以才德過人着稱。

建安年間起家東萊郡吏,黃初年間,又被舉孝廉授郎中。

王基的家世雖算不上有多好,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得到了司馬懿的賞識。

藉助着司馬懿的大力舉薦,王基算是進入了曹丕的視線之中。

今世由於糜暘產生的蝴蝶效應,導致曹丕與曹叡之間並無嫌隙,相反曹丕還早早就開始了對曹叡的培養。

出於這種心理,受到司馬懿舉薦的王基被曹丕安排爲曹叡身邊的秘書郎。

曹叡受曹操的影響很深,他十分厭惡浮華清談的名士,但卻對有真才實學的人鍾愛不已,很明顯王基恰恰是這樣的人。

在與王基朝夕相處之下,曹叡很快發現了王基是個大才,加上賈詡在世時亦對王基多次稱讚過,故而曹叡越發器重起王基起來。

前些日子曹叡即位之後,便升王基爲侍中,引爲身邊智囊爲自己參贊機務。

正因爲王基日夜陪伴在曹叡身邊,曹休纔對他有着一些印象,但王基眼下並無功勳在身,所以一衆曹魏公卿在短暫的愣神之後,看向王基的眼神很快不善起來。

但不善歸不善,衆臣都知道,身爲曹叡近臣的王基貿然發言,定然事先得到過曹叡的默許。

或許王基就是曹叡事先準備好的手中一把刺激他們的利刃,故而衆大臣並不會傻到當衆反駁王基的發言。

倒是在王基的刺激下,許多魏臣的臉上流露出羞慚之色。

最先反應過來的,還是大司馬曹休。

思考之後,曹休起身向曹叡建言道:

「我朝雖新喪關中,然河北、中原皆天下膏腴之地,我朝若得以休養生息,數年之後亦有充足國力可抵禦糜賊。」

在爲在座的魏臣吃下一顆定心丸後,曹休又接着說道:

「然休養生息之時,整軍備戰之事亦不可輕視。

臣以爲當務之急,是派遣一大將鎮守洛陽,撫慰軍民士吏之心,不讓糜賊有可乘之機。」

聽到曹休的建言後,曹叡一下子打起了精神。

其實在遷都至鄴城之後,朝中許多人都對漢軍下一步的進攻目標有着猜測。

以當下大漢的疆域而言,大漢進攻曹魏的方向要麼是豫州,要麼是洛陽。

而相比於後者,朝中許多大臣認爲糜暘的目的很可能是豫州。

許多大臣會得出這個推斷倒也不難理解,相比於天下堅城洛陽,無險可守的豫州更容易進攻。

加上一旦拿下豫州,那麼曹魏的腹心之地將徹底暴露在漢軍的兵鋒之下。

更何況早在之前,就有消息流傳說糜暘將不日坐鎮荊州,這一消息影響的可不止是東吳君臣的心態。

可讓曹叡沒想到的是,曹休竟然會認爲,將來漢軍主攻的方向是洛陽。

曹叡用探尋的目光看

向曹休,希望他能繼續說出自己的看法。

得到曹叡眼神的示意後,曹休很快就在衆臣面前開口解釋道:

「長安、洛陽,自古以來並稱爲華夏二都,今糜賊已得長安,又豈會不窺視洛陽乎?

再者當下賊軍已然遷都長安,雖說潼關已經落入賊軍手中,然只要洛陽及河東郡一日在我軍手中,那麼長安時刻都有爲我軍攻打之憂。

糜暘知兵之人,斷不會忽略此風險,而調遣大軍攻打豫州以至於關中空虛。」

聽到曹休的理由後,殿內的衆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洛陽的政治意義自不必說,除去洛陽的政治意義外,曹休所言的軍事層面更是提醒了殿內的衆人。

潼關在漢軍手中,魏軍就一定不能進入關中嗎?

要知道當年渭南之戰時,馬超抱着的就是這種想法,結果卻被曹操分兵奇襲繞後,打了個措手不及。

有着這等珠例在前,正如曹休所言,糜暘是不會坐視長安的安全而不顧的。

而要想讓長安再無隱憂,拿下河東郡及洛陽,是糜暘唯一的出路。

在完全認同曹休的說法後,曹叡不由得問曹休道:

「那大司馬認爲,何人可擔此重任呢?」

曹休似是早有料到曹叡會有此問,所以他立刻不假思索的言道:

「司馬公,可!」

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4章 父子對質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章推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3章 先斬後奏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推書《三國之銀狐》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8章 關羽之憂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8章 關羽之憂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14章 接班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
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4章 父子對質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章推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3章 先斬後奏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推書《三國之銀狐》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8章 關羽之憂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8章 關羽之憂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14章 接班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