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

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

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二人的會面,是瞞不住成都中那些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的。

儘管成都中的達官貴人,不知道劉備與諸葛亮兩者之間具體說了些什麼。

但只要是有些智慧的人都猜的出來,他們君臣二人的會面肯定與糜暘的新政有關。

所以當劉備與諸葛亮兩者會面的消息在成都中傳開後,本來成都中沸騰不已的清議,竟有那麼一瞬間的低沉。

當年劉備剛剛入主成都的時候,益州士族的氣焰是十分囂張的。

囂張到劉備忍不住要開地圖炮,將成都內外的屬於豪族大戶的宅院田畝,通通賜給他的將領,想以此來給益州士族一個警告。

雖然劉備的那個舉措,在趙雲的勸阻下沒有實施,但從此事可見劉備對益州士族的厭惡,以及益州士族當年逾矩到何種地步。

只是有幸的是,當年在劉備身邊有兩位左膀右臂,他們與劉備一同形成鐵三角,將整個益州士族整治的欲仙欲死。

而在那鐵三角的政治聯盟中,作爲主要輸出的便是“睚眥必報”的法正。

當年法正是蜀郡太守兼尚書令,是除去諸葛亮之外的手中行政權力最高的臣子。

在這種身份之下,法正先四處揚言自己恩怨分明、睚眥必報的性格。

然後成都中曾經對他有恩惠的士族都受到他的照顧,與他有過小矛盾的士族都受到他嚴厲的清算,死在法正手下的世家豪族人士不知凡幾。

譙瑜的兒子,當年正是死在法正的尚書檯中。

畢竟法正縱算在劉璋手下再怎麼不受重用,但以他的家世與背景,能與法正有恩怨的也就益州的世家豪族了。

因爲法正的“報復”行爲過於酷烈,許多益州世家豪族被清算的快崩潰了。

許多人都聯名上告諸葛亮,希望他能將此事稟告劉備,讓法正不要再作威作福。

而諸葛亮在知道這件事後,他只是好好寬撫那些受到清算的世家豪族,然後本來一向秉公執法的他就直接對此事當做沒聽到一般。

至於劉備,他做得就是不斷給法正施加權力,讓他有足夠的權力可以掀翻一切人。

漸漸地整個益州的世家豪族纔回過味來。

劉備、諸葛亮、法正這三位當世大才,是有意的組成一個鐵三角,對他們這些益州的世家豪族下手呀。

也是從那之後,在這鐵三角的互相配合之下,益州諸多世家豪強的氣焰被徹底壓制下去。

曹操拿下漢中後聽說的益州“一日三驚”,當年正是出自這對鐵三角的手腕。

在有着這種慘痛的教訓在前,所以現在哪怕劉備手中的利刃法正已經逝世,但只要劉備與諸葛亮二人還在,那麼益州的世家豪強心中就有着忌憚。

可是讓衆多的益州世家豪強沒想到的是,劉備在接見諸葛亮之後,依然沒有下詔就此事表達自己明確的看法。

他甚至沒有在一位近臣面前,爲糜暘的新政說過一句好話。

這樣的政治信號,讓許多益州世家豪強心中的忌憚漸漸消失。

畢竟今日的情景不同往日,儘管有不少人看出成都中的這場清議乃是針對糜暘而發生。

但至少從表面上,無論是清議發生的原因,還是清議的主要發言者,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光明正大,合情合理的。

君子可欺之以方,這招或許對法正沒用,但想來對劉備與諸葛亮還是有用的。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彷彿受到鼓舞的衆多益州世家豪族,開始積極的籌措起下一步。

很快的,隨着益州各地正在進行秋收,關於各地秋收的不利消息也化作一摞摞文書,以極快的速度被報送到成都中的尚書檯中。

只是這段時間以來,不知怎麼的,基本無甚實權的尚書令劉巴也經常值守在尚書檯中。

不過雖然劉巴手中的實權大不如往,但是隻要他尚書令的身份還在,那麼閱覽各地報送來的衆多文書,還是沒有人能阻止他的。

在看完那些記載着各地秋收進度,因爲糜暘的新政受到大大影響的文書之後,劉巴蒼白的臉上明顯的流露出不滿之色。

他輕咳了幾聲之後,便着重拿起一份文書快速的朝着諸葛亮所在的議事廳前來。

等劉巴到來的時候,諸葛亮正在與他的臣屬議事。

正在沉浸在議事之中的諸葛亮看到劉巴眼露不滿到來,又看了看劉巴手中握着的那封文書,他先不動聲色的讓他的臣屬先告退。

諸多臣屬見劉巴面露不豫的前來,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麼。

所以在諸葛亮的命令之下,他們馬上紛紛退出議事廳之中。

等旁人都離開之後,劉巴手持文書來到諸葛亮的身前,只是儘管心中有着許多問題想問,他還是率先對着諸葛亮一拜。

劉巴是不太瞧得上劉備的,只是對於諸葛亮,劉巴是滿心佩服的。

在劉巴一拜之後,諸葛亮溫和地讓劉巴起身。

等劉巴起身之後,早已看穿一切的諸葛亮率先問劉巴道:“子初,有什麼話就儘管說吧。”

因爲敬重諸葛亮的爲人,所以在諸葛亮面前,劉巴並沒有好隱瞞的。

他直抒胸臆地說道:“丞相難道就這樣任由他一直胡鬧下去嗎?”

劉巴口中的他,指的正是糜暘。

“彼之新政尚未施行,卻已經先動搖人心,引得各地秋收進度大大延緩,國之亂象已經顯現。

國庫須有九年儲,糧者國本也,丞相若再不阻止他的話,恐怕大漢的國本將會越來越動盪。”

劉巴性格清高張揚,他不屑拐彎抹角,要說就將他心中的真實想法說出來。

或許他時至今日都不是真心臣服劉備,但只要他身爲劉備的臣子一日,那麼他就會爲大漢考慮一日。

面對劉巴的擔憂,諸葛亮的反應卻沒劉巴這般激烈。

劉巴能看到的,他也早已經看過。

現在大漢在面臨着怎樣的動盪與不穩,他心中也早已經有數。

只是心中有所計較的他,現在卻有個疑問。

“子初之前上書彈劾子晟,爲的就只是子晟的新政嗎?”

面對諸葛亮的這個疑問,劉巴一下子有些語噎。

在之前上百位大臣的公開彈劾糜暘的上書中,劉巴因爲他的身份,可是其中領銜的幾位大臣之一。

不過劉巴也不是會爲自己狡辯的人。

他也知道以諸葛亮的智慧,無須拿一些假話來欺瞞他,所以在諸葛亮的注視之下,劉巴將他心中的另一層想法給說了出來。

“兩漢四百年以來,多有外戚亂政,前漢尤甚。

糜暘雖立有大功,然他畢竟是外戚,而且太子優柔,非雄斷之主。

有此隱患,陛下不但不加以提防,還對他過於優寵過甚,這對國家來說不是好事。”

當將心中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後,劉巴亦注視諸葛亮起來。

他想看看諸葛亮是否對他的這層見解,有着相同的看法。

但是很可惜的是,劉巴並沒有從諸葛亮的臉上,看出半分贊同的神色。

這讓劉巴的心中充滿了失望。

或許很多人以爲劉巴覺得自己不是元從之臣,所以一向覺得不自安。

可是若僅僅是這層原因,並不足以讓劉巴如此,畢竟目前受到劉備重用的衆多大臣中,真正是元從的又有多少呢?

況且劉巴本身還是根正苗紅的漢室宗親。

真正讓劉巴感到不自安的是,他心中真正想服侍的明主不是劉備,而是曹操。

最關鍵的是,這一點劉備也知道。

也許劉巴的這個選擇讓人很不解,畢竟劉備一向待他不薄,他本身又是漢室宗親,只是當世士人擇主很多時候講的是一個性趣相投。

劉巴之所以想拜曹操爲主,那是因爲曹操是個雄略之主,他御下治理朝政的手段很對劉巴的胃口。

若是曹操是糜暘的君主,那麼無論糜暘再如何優秀,曹操都不會對他一點防備都沒有。

再加上有着兩漢外戚作亂的先例,曹操不可能不對糜暘做出制衡。

在劉巴的想法之中,曹操的這種御下方式,纔是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最佳手段。

但是劉備呢?

劉巴是個性格很矛盾的人,他一方面怕劉備忌憚他,但另一方面又清高自傲,不願爲討好劉備而結交張飛。

劉巴這種矛盾的性格,也體現在他的爲臣理念上。

哪怕不想侍奉劉備爲主,但只要他是劉備的人臣一日,那麼他就會爲劉備好好辦事。

正因爲這種性格,所以劉巴無法對現今大漢的隱患視而不見。

從本心來說,劉巴本人並不厭惡糜暘,但他卻憂慮糜暘的進一步成長。

人性本惡,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一旦君臣的界限模糊了,歷史中發生的事都會再度發生的。

可爲何這麼簡單的道理,陛下與丞相爲何都不懂呢?

劉巴用不解的目光看向諸葛亮。

面對劉巴不解的目光,諸葛亮輕輕嘆了口氣。

劉巴不知道劉備下一步要做什麼,但是他卻知道。

所以剛剛他想勸一下劉巴,希望劉巴能早日從這處泥潭中抽身。

但可惜的是,從劉巴現在的眼神以及方纔的話語中可知,劉巴是勸不回來的了。

政見不同可以商量磨合,但若理念不同,那接下來就只有分道揚鑣了。

劉巴不知道的是,有些事諸葛亮與劉備不是不懂,但他們卻選擇相信。

諸葛亮嘆氣之後對着劉巴言道:“子初所言我知道了,陛下不會對大漢陷入動盪無動於衷的。”

說完這句話後,諸葛亮從懷中掏出一份文書,他起身來到劉巴的身前,將手中的文書交給劉巴觀看。

劉巴雖不解諸葛亮爲何會突然取出一份文書,但他手上的動作卻一點都不慢。

他馬上接過諸葛亮手中的文書看了起來,在看完文書中的內容之後,劉巴的臉上流露出喜色。

陛下終究還是英明的!

文書中是什麼內容,會讓劉巴感到欣喜呢?

這封文書乃是劉備親筆所寫,文書內容是,劉備想讓諸葛亮擬一封昭告天下的詔書。

在那封詔書中有兩個主要思想,一個是讓糜暘暫緩在梁州實行新政,另一個是便是將在三日後,在成都中召開一場大朝會。

到時候劉備將會在那場大朝會中,與衆多臣子共同探討糜暘的新政是否要實施。

儘管劉備沒有明確否決糜暘的新政,但是他讓糜暘暫緩新政實施已經是一個很清楚的信號了。

況且劉備選擇在大朝會上解決這件事,那就代表着只要這次大朝會順利召開,那麼糜暘的新政很可能會胎死腹中。

畢竟以成都內外那沸騰不已的清議,成都中本就沒有多少大臣支持糜暘的新政。

在這種情況下,衆多大臣“衆志成城”之下,糜暘的亂政當然會以失敗爲結果。

甚至劉備會有這樣的舉措,意味着可能他本身也不看好糜暘的新政。

而在明白這封詔書所釋放出的政治信號後,感覺到即將可以撥亂反正的劉巴,又怎麼會不感到欣喜呢?

諸葛亮之所以會將這封文書給劉巴看,乃是因爲他想讓劉巴來擬這封詔書。

“此事,還需勞煩子初捉筆。”

面對諸葛亮的這個請求,劉巴當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劉備稱帝時,便是劉巴一人爲他起草了登基時所需的各種禱文、詔誥、文書。

由此可見,劉巴的才華之橫溢。

況且爲天子擬寫詔書,也是他作爲尚書令的職責。

劉巴對着諸葛亮一拜後,便應下了此事。

在劉巴朝着諸葛亮一拜的時候,諸葛亮的目光有着難言的意味。

劉巴不知道的是,諸葛亮之所以讓他來寫這封詔書,還有着另外一層目的。

以劉巴之前的舉動來說,若讓他來寫這封詔書,不是更可以讓那些魑魅魍魎感到興奮激動嗎?

到時候,許多人就會自動跳出來了。

可惜劉巴並沒看出諸葛亮的另一層用意,他在應下此事後,便立即想離去起草詔書。

可是就在劉巴走到門口即將跨出去的時候,諸葛亮叫住了劉巴。

面對諸葛亮的突然呼喊,劉巴不解的轉過頭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看着背對他回首的劉巴,他對着劉巴深深一拜,口中言道:

“子初,好走!”

見諸葛亮只是與他拜別,劉巴不以爲然,他最後毅然決然地走出了諸葛亮的議事廳中。

往日之中或許他與諸葛亮是同道之人,只是人皆有心中理念。

理念不同,便各有下場。

(本章完)

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17章 駐守公安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463章 空城計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2章 當爲班超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
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17章 駐守公安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463章 空城計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2章 當爲班超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