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

中秋節過後,關中大地的天氣依然保持着炎熱。

可相比於炎熱的天氣,曹真的心中卻猶如被無數冰塊填滿一般,有冰冷徹骨的感覺。

曹真望着下方被他急召來的諸位魏將,再看着擺在案前堆砌得猶如小山高的奏報,良久的時間內,曹真都無法發出一句言語。

他案上那密集的奏表,都是分別從關中各地郡縣中發來的。

每一道奏報,都代表着有一座城池,背叛了大魏投入了大漢的懷抱之中。

而看着那些奏報的密集數量,帳內衆人都知道了一個無情殘酷的事實——關中大部分郡縣,都反了!

這個消息對一衆魏將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

關中大部分縣城都反叛,那麼他們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是退兵,還是繼續與漢軍在五丈原對峙?

要是退兵的話,漢軍一定會在後追擊。

要是不退兵的話,想來不用多久的時間,他們的糧道一定會受到襲擾。

還有可能會陷入被兩面夾擊的境地中。

兩難,惶恐、驚懼的情緒,不斷縈繞在諸位魏將的心頭。

整座大帳的氣氛都顯得十分凝重,甚至可以稱得上死氣沉沉。

諸位魏將感覺到,好似他們無論做出哪個選擇,都會有可能讓自己處於危險至極的境地中。

這種局勢,想來沒有人可以保持冷靜。

但這一刻的整座軍帳卻顯得十分安靜,沒有一位魏將主動對曹真有着建言。

不是他們在忌憚什麼,是這一刻的他們早已六神無主,心亂如麻。

Www t t k a n ¢〇

心態都完全崩亂了,還怎麼可能會有建言獻上?

在座的諸位魏將只能眼巴巴的,用求生的目光望向曹真。

他們希望他們的大將軍曹真,能爲自己想出一條生路。

可面對如此危險的局面,曹真倉促之下又豈能想出好的辦法呢?

曹真是在數日前才得知楊彪被斬殺的消息的,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曹真立即就意識到大事不妙。

當年夏侯淵奉命征討馬超時,曹真是在夏侯淵軍中的。

親身經歷過當年涼州之戰的曹真,是很清楚知道關西世家的秉性的。

關西世家與天下間其他地域上世家不同的是,他們的血脈中流淌着一股軍人特有的狠厲。

要知道關西世家的祖宗們,大多是百年前追隨衛霍二位天驕征討匈奴的將率。

當年涼州之戰時,就連夏侯淵的大軍也不敢直對馬超鋒芒,但關西世家卻敢。

對於有着如此秉性的關西世家,是絕對不能逼之太甚的。

不然的話,很容易引發大變。

正因爲心中的這層擔憂,曹真在得知楊彪身死的消息後,連忙命人上書給曹叡,讓曹叡要及時派精兵進駐關中諸郡。

唯有這樣,纔能有效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

可還未等曹真的奏表送出多久,他就收到了槐裡被蘇則攻陷的消息。

而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更多的壞消息就像春天破土而出的嫩芽一般,連綿不斷的出現在曹真的眼中。

這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快到讓曹真沒有反應的機會。

明明曹真已經成功的將漢軍堵截在五丈原外,明明再過兩個月,關中的冬天就可以來臨。

但就在突然之間,關中漢魏兩軍的局勢,就直接發生了逆轉。

這讓曹真在心急如焚的同時,又不免地感受到一股徹骨的寒意。

因爲這樣的戰局,曹真覺得似曾相識。

宛如去年的南鄭之戰——漢軍不出手就罷,一出手就是絕殺!

這樣的手筆,曹真知道只有糜暘做得出來。

可哪怕猜出眼下的關中大亂與糜暘有着脫不開的關係又有什麼用呢?

對當下的魏軍來說,何至於此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事已至此,他們該如何應對。

在沉默之時,曹真手中正緊緊攥着一封情報。

這封情報記錄着槐裡失陷的消息。

但曹真直到今日還會一直攥着這封情報不放手,是因爲這封情報中還記載着一件事——扶風王曹袞,爲賊軍所弒,並被曝屍城頭。

相比於失去槐裡城,曹袞的慘死才更讓曹真深受打擊。

於公,曹袞是大魏的諸侯王,他的慘死對大魏的威信,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於私,曹袞是曹真的弟弟,身爲兄長手中掌握重兵,卻不能保護弟弟的安全,他曹真對得起已經去世的曹操嗎?

曹真此刻通紅腫脹的眼睛,向諸位魏將宣示着一個事實——在過去的幾日內,曹真每日都是以淚洗面度過的。

面對着諸位魏將期待的目光,曹真很想開口安撫下他們的軍心。

但思來想去,曹真這一刻的心中只有五內俱焚之感,又哪有什麼妙策可以化解當下魏軍的險境。

曹真的遲遲不語,讓諸位魏將心中愈發惶恐。

若曹真都沒辦法,那他們不是死定了嗎?

在內心的惶恐之下,很快有一位魏將主動開口打破沉默。

這位魏將正是孫禮。

孫禮起身來到曹真的身前一拜跪下,在對着曹真叩首後,孫禮再次擡起頭的臉上,已經掛滿了悲愴之色。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大將軍,我軍是守,是退,必須得儘快拿出一個章程!

要是長久拖延下去,我軍軍心只會愈發動盪,若在我軍士氣喪盡之時,糜賊突然發兵對五丈原發起猛攻,那我軍就再無東歸之日也。”

孫禮的話瞬間引起了在座其他魏將的共鳴。

在孫禮的話音落下之後,其他魏將都起身來到曹真身前,如孫禮方纔一般對着曹真大禮參拜起來。

儘管諸將參拜後說的話並不一致,但他們表達的意思都是請曹真儘早做決斷。

在所有魏將都叩首曹真之後,整座軍帳很快被此起彼伏的求請聲所淹沒。

不能怪諸位魏將如此急切,實在是今日曹真的反應太過反常了。

以往聽到噩耗時,曹真雖會暴怒,可暴怒之後曹真往往也會想出對策。

但今日的曹真卻一反常態的沒有任何暴怒的跡象。

在曹真的身上,他們只察覺到一種哀莫大於心死的沉默。

這種沉默好似在象徵着,曹真已經放棄了掙扎。

相較於流於表面的爆炸,這種從內心深處開始的炸裂,纔是一衆魏將更加無法接受的。

望着下方一衆惴惴不安的魏將,曹真不由得捂住了胸口。

這一副亡國之象是怎麼回事?

他感覺到有口腥甜的血液,正從他的胸腹處快速上涌,一直來到他的喉嚨處。

但爲了不讓軍心進一步崩裂,曹真將這口腥甜的血液,又硬生生地吞了下去。

在吞下血液之後,曹真想起身攙扶起下跪的諸位魏將。

就在曹真起身的那一剎那,大帳的門簾被突然掀開,隨後劉曄就從帳外大步走了進來。

劉曄的到來,第一時間就被起身的曹真注視到。見劉曄歸來,曹真一下子就轉換目標,他快步朝着劉曄走去。

在來到劉曄身前後,曹真一把抓住了劉曄的雙手:

“子揚可有計教我?”

曹真的語氣不像是詢問,反而像是一種懇求。

被抓住雙手的劉曄,看着身前一臉期待的曹真,再看着跪地的一衆臉色惶恐的魏將,須臾之間他就知道方纔帳內發生了什麼事。

而面對着曹真期待的目光,劉曄並未有躲閃之意,這代表着他心中的確是有一個建言要獻上。

“我軍絕不能退!”

劉曄直接斬釘截鐵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在聽到劉曄的話後,曹真握住劉曄的雙手不禁愈加用力。

“快請教我!”

在曹真的催促下,劉曄並未拖延,他隨即開口言道:

“從當下的情勢來看,好似我軍即將會被兩面夾擊,但實則不然。”

劉曄的話不僅讓曹真眼前一亮,也讓跪地的諸位魏將紛紛擡頭看向了劉曄。

“關中大多縣城反叛,對我軍是很不利,可曄這幾日一直在分析各地傳來的軍報,甚至還駕馬前往臨近的幾縣探查過。

在多番分析與探查之下,曄發現那些反賊之所以能那麼快攻佔縣城,一方面靠的是他們在當地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靠的是他們手中的族兵。”

“也就是說,那些反賊手中並無野戰精銳。

大將軍及諸位將軍也知曉,世家族兵的戰鬥力算不上強,且每一家手中的族兵都不會太多。

誠然在攻佔縣城之時,那些世家會抱團起來。

可一旦攻佔下縣城之後,那些世家率先想的只會是保土安民,靜待賊軍。

非有特殊情況,他們是不會領兵離開自己的老巢的。

敵人兵馬非精非多,勢力又分散在各地,無一統一的指揮,在這兩點弱點之下,我軍又何懼他們襲擊腹背呢?”

“依曄預料,他們就算想襲擊我軍糧道,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從實際的情勢來說,我軍真正的敵人,一直就只是糜暘的大軍。

糜暘這幾日來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動,他等的就是我軍撤軍。

五丈原周圍皆是平地,一旦我軍慌忙撤軍,就會給糜暘可乘之機,到那時候我軍纔會真正陷入絕境之中。

因此我軍絕不能貿然撤軍,唯有繼續死守五丈原!”

當劉曄說完他的見解後,曹真及諸位魏將的臉上,皆流露出一些驚喜之色。

只是還是很快有魏將提出異議。

“侍中所言雖然有理,可只要糜暘大軍一日不退,我軍就一直有可能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中。”

當這位魏將提出這點異議後,不等其他魏將附和,劉曄便立即正色言道:

“兩害相權取其輕!

我軍一直死守五丈原,雖看似有風險,但對賊軍來說同樣如此。

之前賊軍曾數次偷渡渭水上游,想要襲取渭水北岸的營地,可那數次的進攻都被郭雍州擊退。

從這一點來說,郭雍州之前的分兵之議,便是正確的。

郭雍州領兵在北,我軍屯駐在南,這儼然形成一種夾擊之勢,令賊軍無法安心越過五丈原。

而賊軍是無法與我們相持太久的,距離冬季不過兩個月的時間了!

只要冬季一來,賊軍的糧道一定會受到大量異族襲擾,到那時賊軍怎可能不退?

相比於糜賊統率的賊軍,關中諸縣的叛亂只是疥癬之疾。

等賊軍退卻後,我軍主力便可回撤一一討平之!”

劉曄說完以上的話後,便又慎重對着曹真一拜道:

“大將軍難道忘記了當年的兗州之亂了嗎?

當年的兗州情勢與今日的關中何其相似,但武帝當年並未着急收復諸縣,反而是優先選擇擊退呂布大軍。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當下我軍就是要與賊軍比拼韌性呀!”

爲了進一步說服曹真,劉曄不由得搬出曹操的事例。

而在劉曄提起曹操後,曹真及諸位魏將心中的驚惶正在一點點退去。

這倒不是說他們都認爲劉曄說的一定對的,可相比於自己的驚惶,劉曄至少提出了一個看起來行之有效的策略。

正如劉曄所說,當下他們還有的選擇嗎?

在百般思索之後,曹真最後選擇相信劉曄。

曹真放開劉曄的手,轉身回到主座上,他用眼神掃視了下方的諸位魏將一圈,然後一句命令從他的口中發出:

“侍中所言有理,孤決意一切按侍中所言行事。

爾等迴歸本部後,務必要盡力安撫好各部兵士的軍心。

即日起,若有人敢再妄言撤軍者,孤定斬不饒!”

曹真威嚴的語氣頃刻間傳遍整座軍帳。

而在曹真威嚴的語氣之下,諸位魏將紛紛起身對着曹真一拜領命道:

“唯!”

領命之後,諸位魏將就陸續離開軍帳前去安撫軍心去了。

等諸位魏將離開之後,曹真再也彈壓不住內心的悲痛,踉蹌着跌坐在了座位上。

曹真的跌坐嚇了劉曄一跳。

劉曄連忙上前來到曹真身旁,語帶關心地問道:

“大將軍萬要保重身體!”

面對劉曄的關心,曹真的臉上卻浮現一抹慘笑。

他舉起手中那封一直緊緊攥着的情報,對着劉曄抽泣地說道:

“我無能,我無能呀!

將來九泉之下,先帝問我袞弟何以無頭,我該如何作答?”

說着說着,因爲心中的悲憤,曹真不禁握拳朝着身前的書案上不斷重重敲擊。

隨着曹真的重力敲擊,原本擺放在書案上的許多奏報,都漸漸散落在了地上。

散落一地的奏表,象徵着眼下分崩離析的關中,看在曹真的眼中更令他氣血翻涌。

由於身爲人臣的本分,讓曹真不會去怪罪曹叡,他也知道他若處於曹叡的位置上,恐怕也會與曹叡做出一樣的決定。

見到曹真都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劉曄的眼神浮現悲切。

突然一旁的曹真再次握住劉曄的手,他問道:

“糜暘,是否還會有後招?”

曹真的突然詢問讓劉曄措手不及。

可在細細思量之後,饒是一向智計百出的劉曄,一時之間也無法給出這個疑問的答案。

以糜暘的手段,他會只佈下關西世家這步暗棋嗎?

若不止如此的話,他的後招會是什麼呢?

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訂婚啦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
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訂婚啦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