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

看着近在眼前的通體黝黑的虎符,糜暘從坐席上站起身來。

剛纔無論是哪位大將上交兵符,糜暘都是坐着靜靜看着他們的舉動。

可是當吳懿上交手中的虎符時,糜暘卻主動起身。

這一方面是因爲吳懿的身份地位不一般,還因爲吳懿手中這塊虎符所代表的權力,遠遠大於其他人上交的兵符。

糜暘伸手從吳懿的手中接過虎符,當虎符落入糜暘的手中時,他只感覺從手中傳來一陣冰涼感。

糜暘用手指細細摩擦着手中的虎符,眼神中流露出無法掩飾的喜意。

就連在場的糜暘一衆心腹,看着糜暘正式將那塊代表着漢中大部分兵權的虎符握入手中,他們的臉上也都齊齊浮現笑意。

當然高興歸高興,糜暘卻不會被高興衝昏了頭,從而冷落了還在他身前下拜的吳懿。

雖然從實際的情況來說,吳懿願意交出他手中的虎符,乃是受到糜暘營造的大勢所逼迫的。

但是有些政治規則是要遵守的。

糜暘在吃完主菜後,還必須要清洗好食盤。

糜暘將吳懿的虎符放入懷中後,他在衆人面前微傾身子伸出雙手將吳懿扶起。

在將吳懿扶起讓他平視自己後,糜暘口中對着吳懿稱讚道:“夫有國之主,不可謂舉國無深謀之臣、闔朝無明義之士。”

“今我梁州的深謀明義之臣士,不正是吳君嗎?”

糜暘的這個評價可謂是很高了,等於是直接將吳懿評爲國士。

相比於吳懿的付出,糜暘覺得幾頂高帽子,他是一點都不吝嗇施與的。

而在糜暘當衆對吳懿的誇獎之下,場內許多人都對吳懿流露出豔羨之色。

現在的糜暘可不是在世間籍籍無名的人。

以他現在在天下間的威望,他的隨便一句評價,都可以讓受評的人增長極大的名氣。

當世士人出仕,一爲名,二爲權,雖然吳懿在交出虎符後,手中的權力大大減少。

但糜暘卻相對應的在衆人面前給吳懿如此高的評價,也算是對吳懿的一種補償了。

縱算是吳懿在聽完糜暘對他的稱讚後,儘管他心中還是有着強烈的不甘,但無疑糜暘的這一舉動亦讓吳懿的內心好受了些。

當然若單單是誇讚,糜暘覺得還不足以表彰吳懿主動交出兵權的行爲,至少他也要相應的給一些實權給吳懿。

政治當中,除非是死敵,否則講究的就是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

因此在誇讚完吳懿之後,糜暘當即在衆人面前言道:“陳留吳氏,中原望族。

梁州初創,正是百廢待行,求賢若渴之時。

今我徵拜徵北將軍爲梁州文學從事,執掌一州文學、招攬俊傑之事。”

當糜暘的這番話說出來後,吳懿當先驚訝的擡起頭看向糜暘,就連場內的許多人都對糜暘的這個任命有所驚訝。

別駕、治中、主簿,號稱州朝三貴,但他們的全稱都要加上從事二字。

所以單單從位次來說,文學從事雖不及那三個職位,但也算州朝中十分清貴的職位了。

只不過相比於地位,文學從事一職掌握的權力也並不小。

文學從事顧名思義,便是執掌一州的文化事宜。

而文化在當世,與政治有着息息相關的聯繫。

文學從事處理公務的官署名爲學宮,學宮往往是爲州郡提供人才的一大重要來源。

可以說若吳懿成爲梁州的文學從事,那麼他就掌握了一定梁州的人事權。

而且若一個州牧重視本州的文化建設,及本州的文學從事能力不凡的話。

那麼該州不僅會漸漸成爲文學昌盛的州,甚至還會吸引來許多來自外地的名士學子。

就如當年的荊州一般。

劉表在世時荊州號稱養士數萬,俊傑無數。

現在在世間令人敬仰的名臣中,無論是曹魏還是大漢,都有很大一部分名臣曾在荊州的學宮中求學過。

由此可見當年荊州學宮之盛。

而當時時任荊州文學從事的宋忠,更是因此成爲天下人公認的可以與鄭玄齊名的大儒,他的門生更是遍佈天下。

既可掌握着一定的人事權,又可以培養門生博得天下清名,文學從事的職位是十分緊要的。

正因爲如此,吳懿纔會對糜暘徵拜他擔任文學從事感到驚訝。

糜暘之前的種種行爲,都是體現着對他的不信任。

而現在吳懿看糜暘徵拜他的神色很是誠懇不似作假,這倒讓吳懿感到疑惑起來。

疑惑之下,吳懿並沒有馬上接受糜暘的徵拜。

剛剛被糜暘坑了一次的吳懿,不得不愈發小心應對糜暘的每個舉動。

糜暘見吳懿有些遲疑,他頓時笑着對吳懿言道:“我在衆人面前徵拜吳君,吳君卻遲遲不受,可是嫌文學從事一職太低乎?”

當糜暘似是開玩笑的話語傳入吳懿的耳中時,立馬就將吳懿心中猶疑的情緒給驅散。

糜暘這句話似是在開玩笑,但其實卻是在提醒吳懿,他是在衆人面前徵拜的,無須懷疑他的此番徵拜有假。

這是糜暘看出吳懿猶疑的原因後,對他做出的一種提醒。

而政治情商本就不低的吳懿當然聽出了糜暘言語中的提醒,所以他在聽完糜暘的那句話後,立馬對着糜暘一拜道:

“臣領命。”

既然糜暘無其他用意,擔任文學從事一職又對他有着利益,吳懿沒有理由不接受。

糜暘見吳懿答應他的徵拜後,他便笑着親自虛扶吳懿回到他的原位上。

糜暘的這番作態,在外人看來可是給了吳懿十分深重的禮遇。

而糜暘讓吳懿擔任文學從事的舉動,更讓在場的衆人覺得糜暘是個寬厚仁義之主。

畢竟剛纔吳懿不想交出兵權的遲疑,可是被衆人看的清清楚楚的。

在有這種前科之下,糜暘非但不怪罪吳懿,還對他委以重任,這樣的行爲足可令人稱道。

當然讓衆人更沒想到的是,糜暘在吳懿坐在位子上後,他便高站在宴席中間當衆宣佈道:

“吳君是深明大義的國士,其餘諸卿亦是一心爲公的忠臣,既是忠臣,怎可不賞?”

“待一會宴席解散之後,我會派人一一前往諸卿府上賞賜金銀!”

當糜暘要大發賞賜的命令出來後,在場的衆人臉上齊齊浮現喜色。

他們本來以爲或許只有吳懿纔有恩賞,沒想到身份地位遠不如吳懿的他們竟然也有。

雖然他們受到的恩賞是金銀,但這也已經是讓衆人感到十分滿意了。

於是乎宴席中頃刻間響起熱烈的謝恩之聲。

那一陣陣熱烈的猶如潮水般的謝恩聲,將方纔宴席中沉重緊張的氣氛給一掃而空。

亦讓回到位子上坐好的吳懿,無奈地深深的閉上了眼睛。

而在吳懿閉上眼睛後,糜暘下令宴會重新開始。

在糜暘的命令下,宴席中的舞樂再現,場中的氣氛很快又變得熱鬧起來。

甚至由於糜暘大加恩賞的舉動,現在宴席中的氣氛比方纔更加放鬆,更加讓人陶醉。

那瀰漫在場中放鬆、陶醉的氣氛,悄然間掩蓋住了方纔宴席中一場政治奪權事件的真相。

今夜糜暘的杯酒釋兵權,是梁州上下團結一致的表現,絕不是一場奪權事件。

哪怕這件事傳到成都,劉備等人也會如此以爲的。

臨近深夜,州牧府中的宴會漸漸散場。

今晚參與這場宴會的梁州上下君臣,都喝了不少酒。

在宴會結束後,衆臣子都在隨從的攙扶下各自回到了府中。

在衆臣子中,因爲府邸就在附近,所以吳氏兄弟是最早回到府中的那一批大臣。

可是在回到府中後,吳懿與吳班的臉上的醉意就頃刻間消失不見。

吳班有意識地屏退左右隨從,他親自攙扶着吳懿進入他的寢室中。

等進入寢室中後,吳班再也難掩心中的憤怒,他對着吳懿言道:

“糜子晟也太過膽大妄爲了,兄長的兵權是陛下親授的,他怎麼能就此收回?”

聽着吳班的怨言吳懿卻並沒有迴應。

因爲他不知道怎麼迴應。

見吳懿沒有反應,吳班不禁又提高了一些音量鼓譟道:“兄長,我們不能白白嚥下這口氣,既然糜子晟不義,那我們也不能無動於衷。”

看着吳班那副憤怒不已的樣子,吳懿微擡眼角看向吳班問道:“那你覺得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吳班看見吳懿終於有所迴應,他臉上馬上浮現喜色道:“兄長是陛下親封的徵北將軍,現在卻突然被糜子晟收繳兵權,兄長何不上書陛下言明此事原委?

他是外戚,我等難道不是嗎?

有皇后在一旁爲我等美言,想來陛下不會對此事置之不理的。”

當聽完吳班的話語後,吳懿見吳班的臉上流露出信心滿滿的樣子,他眼神中卻滿是失望。

他的這個弟弟論衝鋒陷陣是一位好手,但於政治一項上,敏感性卻太低了。

吳懿壓低聲音制止吳班道:“我們是外戚不錯,但他卻既是外戚,又是宗室。”

吳懿的這句回答,很直接地表達了他的態度。

可是吳班卻還是有些不甘,他不禁上前一步對着吳懿問道:“難道你我兄弟,從此就只能埋頭於文學之事了嗎?”

“兄長難道你忘記當初帶領族人,入川時的雄心壯志了嗎?”

因爲內心中的急切,所以吳班的這兩句話語氣顯得有些急。

而吳班語氣中的急切,卻點燃了吳懿心中一直在壓抑的怒火。

吳懿陡然站起身看着他身前這個不開竅的弟弟,他不禁對他怒斥道:

“縱使我不願,不忘又如何?

若糜暘強奪兵權,若糜暘奪兵權而無善後,我都有辦法扭轉局勢。

但現在大義、輿情、人心、都站在他那邊,你叫我怎麼辦?

難道讓我上書彈劾糜暘有不臣之心嗎?

還是讓我直接調兵攻擊州府,以泄心中之憤?”

吳懿充滿怒氣的兩句反問,讓吳班直接呆立在場。

吳懿的話,他根本沒有辦法反駁。

而且吳懿罕見的發火,亦讓他感受到一些懼意。

在對着吳班怒斥後,吳懿心中的憋屈與不甘緩解了些,但他眼神中的無奈之色卻愈發濃厚。

怒斥吳班之後,吳懿無力的跌坐在坐席上。

許久之後,他的口中發出一句似是安慰,又似是期待的嘆息:

“記住,我們吳氏的機會不在現在。”

“不在現在!”

並非所有的臣子都離開了州牧府,糜暘的一衆心腹都被他留下來了。

歡樂過後的宴會是杯盤狼藉的,但是糜暘的一衆心腹卻絲毫不嫌棄環境的雜亂,他們坐在各自的坐席上等着糜暘的命令。

他們與糜暘之間,擺放着的正是那衆多的兵符。

在搖曳的燭火照耀之下,食盤中衆多兵符之上正發出一陣陣微弱的寒光。

看着觸手可及的那衆多兵符,糜暘看向法邈,他對着法邈言道:“現兵權已收,文殊要儘快統領州朝屬吏,統計出各營士卒的具體數量。

有老弱者盡皆裁汰。”

聽到糜暘命令的法邈,立馬起身對着他一拜。

收兵權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控制住整個梁州,接下來的裁汰諸軍也是重中之重。

因爲只有在裁汰諸軍後,糜暘才能將精簡出的梁州軍重新劃分編制。

而在完成這一步後,糜暘纔算完全掌握住整個梁州。

在法邈領命退下後,在座的呂乂出拜向糜暘進言道:“君侯現今雖兵符在手,然吳懿等將校在漢中積威甚重,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消除的。

而且裁汰諸軍勢必會引起一部分士卒的不滿,因此乂覺得君侯應該早做防備。”

聽到呂乂這麼說,糜暘緩緩點頭。

兵符只是信物,在通常情況下有兵符在手是可以順利調動大軍的。

只是亂世當中有許多時候,兵符的作用並不保險,因爲有的統兵大將是可以用個人威望越過兵符調動大軍的。

雖說以糜暘現在的威望,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這類事件的發生。

但是兵者兇器也,凡事做到萬無一失的準備總是沒錯的。

威望強如魏武帝者,也不是沒遇到過軍隊以下克上的事例。

人心總是難測的。

所以在聽到呂乂的這層提醒後,糜暘看向好久不見的呂乂問道:“那季陽覺得該如何防備這一點呢?”

面對糜暘的詢問,呂乂拱手答道:“魏延可用。”

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4章 父子對質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章推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10章 三駁潘濬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32章 小心有詐
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4章 父子對質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章推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10章 三駁潘濬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32章 小心有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