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

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

糜暘將城外大軍的指揮權交予張南,而他自己則在馮習完全控制武當城之後,領着親軍進入了武當城中。

雖然爲了控制武當城,一部分漢軍開始入駐武當城中。

但是糜暘並沒有讓全部的漢軍都進入武當城,他在城北依然留下萬餘大軍在外拱衛着武當城。

在有足夠兵力的時候,城外留下一支大軍與城池互爲犄角是有必要的。

當糜暘領着親軍入城之後,他問延平的第一件事便是:“城中糧倉何在?”

在糜暘的詢問之下,延平立馬就帶着糜暘來到了位於武當城東的糧倉之處。

重要的城市中,基本上都會有着糧倉的存在。

古代儲糧之所,有廩、囷、京及窖、竇等。

雖然名稱不一樣,但用途都一樣,都是用來存放糧食的地方。

其中,廩、囷、京爲地上建築,窖、竇位於地下。

武當縣位置緊要,乃是拱衛南陽郡的西大門。

因爲武當縣在軍事上的戰略意義,所以雖然武當城的規模並不大,但是在這裡卻建有四座糧倉。

目前是延康元年九月,正是漸漸進入秋收的月份。

早在八月時曹仁針對漢興郡的軍事行動就已經開始,所以按道理來說,目前糧倉中應該並無多少存糧纔是。

但是這種情況,只屬於南方的諸侯劉備與孫權,北方的曹魏勢力卻沒有這種限制。

劉備與孫權合起來的地盤雖然很大,但他們的地盤大多都集中在長江的南方,所以他們地盤中的農作物大多以水稻或者小麥爲主。

而對於曹魏來說,作爲華夏文明起源的黃河流域,就在他的勢力範圍中。

Www_тTk án_¢ ○

在黃河流域周圍,是非常有利於種植粟米的。

粟米,就是後世的小米。

古人常有五穀一說,五穀在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

而五穀中的稷指的便是粟米。

隨着華夏曆史的不斷變遷,作爲中國人主要食用的農作物亦隨着時代而在不斷改變着。

但是在兩漢時期,北方華夏子民作爲主食的農作物便是粟米。

粟米之所以能成爲北方華夏民族的主食,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

粟米耐旱耐貧,產量穩定,是水稻發展起來以前,古代中唯一呈現盈餘狀態的穀類作物。

《論衡·率性篇》中記載:“西門豹灌以漳水,則(粟)畝收一鍾”。

粟米畝產十石,摺合成現在的計量單位,一畝產粟205市斤。

到了漢代,《前漢紀·文帝二年》中記載“百畝之收,不過三百石”,摺合成現在單位爲畝產281市斤,這還是比較差的情況下。

超高產量保證了粟米,在唐宋以前的社會糧食結構中佔據着頂樑柱的地位。

與同時期的稻米與小麥的畝產量相比,粟米的產量是稻米與小麥的數倍以上。

另外粟米具有保存時間長的特點。

粟米的保質期長達9年,而稻米的保質期最多隻有5年,可見粟米天生就是當軍糧的料。

史料記載隋朝亡國20後,長安府庫中的積粟仍然可以食用。

而且粟米在軍營中是人馬共食的,粟米中蘊含的能量很高。

漢朝時爲了保證戰馬充沛的體力,給戰馬添加的精飼料就是粟米。

根據《鹽鐵論》的記載:“一馬伏櫪,當中家六口之食,亡丁男一人。”

1匹戰馬就要吃掉至少6人的口糧,而漢武帝時期,全國擁有40萬匹馬。

若不是粟米有高產量,漢武帝根本就無法養起如此多的戰馬。

粟米成熟時間短,春播的粟米一般在夏季左右就可以收穫。

夏播粟米一般在冬季左右就可以收穫。

早在今年夏季時,當南方的劉備與孫權還在等着稻米或者小麥成熟時,曹魏已經收割了大量的粟米。

粟米在黃河流域的產量本來就奇高,在加上曹魏屯田制那官八民二的,近乎苛刻的剝削比例,今年曹魏官府收穫了大量的粟米。

並且稻米,曹魏在淮河流域也有着廣泛種植。

在曹魏的關隴地區,還種植着大量的小麥。

曹魏地盤中的水稻與小麥收成都很可觀,並不比南方的孫權與劉備差。

在等待稻米與小麥成熟的時間中,曹魏有着從黃河流域收穫的粟米作爲軍糧的支撐。

所以爲何歷史上的曹魏就像加了buff一般,就算經歷一場大敗,也能很快捲土重來。

在建安二十四年冬季時,曹操還抽不出太多兵力救援曹仁。

但是到了今年夏季之後,曹丕就可以任性地帶着數萬魏軍南征宣耀武威,不在意軍糧的損耗。

因爲曹魏手中握着目前華夏的三大主要產糧區:

黃河流域、渭河流域、淮河流域。

所以只要給曹魏數年休養生息的時間,曹魏這個佔據了華夏主要產糧區的戰爭機器,他所發揮的強大國力就足以壓死劉備與孫權。

如今糜暘面前的這四個大糧倉,裝的全都是滿滿當當的粟米。

當初糜暘之所以要攻打武當,他爲的便是這四個糧倉中的粟米。

糜暘眼神中流露出貪婪的神色看着眼前的這四個糧倉,延平作爲武當縣中的地頭蛇,他當然知道目前這四個糧倉是誰負責看管。

看守糧倉的小吏,有不少就是出於他的家族中。

延平馬上讓族人尋找來武當城中的倉官,在倉官到來之後,延平馬上問倉官道:“眼前這四座糧倉中,共有粟米多少石?”

倉官在看到糜暘時,他猜出了糜暘的身份不簡單,所以他臉懷畏懼地對糜暘言道:

“目前在四座糧倉中,共有粟米將近20萬石。”

聽到眼前的四座糧倉中,有着近20萬石粟米後,糜暘的眼睛流露出興奮的神色。

在當世的軍隊伙食供應中,一般採取的是一日兩餐的制度。

在這種制度下,一般來說一位士卒一個月所耗費的糧食要一石左右。

正常一萬大軍,一月消耗的糧食便在一萬石左右。

20萬石粟米,足夠一萬大軍正常消耗2年時間。

就算糜暘的大軍是採取一日三餐的制度,這20萬石粟米也已經足夠支撐他大軍,至少一年半的軍糧供應了。

曹魏不愧是狗大戶,真富呀。

依照漢興郡的貧瘠,日常供給一萬大軍的軍糧所需已經是有些艱難。

等將來大軍北伐之時耗費的糧草更是海量,糜暘早就擔心將來會有糧草不足的風險。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充足的糧草,什麼仗都是打不贏的。

現在有了這20萬石粟米,將來在劉備大舉北伐之時,糜暘就可以自帶軍糧與曹魏打一場持久戰了。

說實話哪怕給糜暘老老實實一年種田的時間,按照漢興郡的情況,一年的存糧都可能不會有20萬石。

因爲漢興郡目前處在百廢待興的情況中,需要用到糧食的地方很多。

果然種田得種,打野還是要打的,這次糜暘可謂是賺了個盆滿鉢滿。

糜暘看向眼前這四座糧倉,他已經將它們看作四座金山。

糜暘馬上下令張嶷率軍將武當城中的糧倉正式接管,並且嚴禁一切閒雜人等靠近糧倉所在。

現在這四座糧倉就是糜暘的逆鱗所在,誰動誰死。

只要糜暘能順利將這20萬石粟米安然運回漢興郡中,那麼他這次攻打武當縣的目標就全部完成了。

在令張嶷領軍接管這四座糧倉後,糜暘又馬上派出使者前去西城召喚呂乂。

要運送將近20萬石的粟米,儘管糜暘有着水運的便利,但這也是一件不小的工程。

他現在需要呂乂這樣的幹練之才,來幫助他完成這項任務。

在完成這一系列佈置後,心情大好的糜暘讓延平先行離去,他自己則在丁封的護衛下回到了縣府之中。

在回到縣府中後,糜暘第一時間就看到了早早等在縣府中的張苞。

張苞見糜暘歸來,他的臉上浮現喜色,他連忙上前拜見糜暘。

糜暘見張苞不率軍士在城中巡視穩定人心,反而在縣府中等待着自己的歸來,他帶着疑問問張苞道:“公本,你是有事情要稟報嗎?”

因爲與張苞的關係,所以在私下裡糜暘與張苞相處時,還是習慣稱呼張苞表字以示親近。

面對糜暘的詢問,張苞對着糜暘一拜道:

“將軍,目前武當城外還有數千賊軍騎兵遊蕩。”

“若繼續放任他們不管,不利於將軍來日繼續進軍。所以苞想請戰,爲將軍戩除掉那數千賊軍騎兵。”

聽到張苞是爲了此事前來,糜暘臉上流露思索之色。

張苞所說的事,他豈能不知?

但是想戩除掉那數千騎軍,卻不是一件容易的。

騎軍與步軍之間,因爲兵種的不同,所以所用的戰法也很不一樣。

步軍要想獲得勝利,通常都是要先進行結陣。

而騎軍他們的戰法則十分多樣。

其實與常人理解不同的是,在當代並沒有騎軍剋制步軍一說。

很多兵法中都說了,只要借用着地形的優勢,步軍亦能正面擊敗騎軍,相反亦然。

但根據目前的地形來說,武當城南是漢水,城北卻是一大塊平原。

平原地形對騎軍的加成可不是一般的大。

雖然糜暘目前手中擁有着數倍於敵方的兵力,但是曹泰與司馬懿又不是傻瓜,會傻傻的等在平原上被數萬漢軍所包圍。

他們完全可以利用騎兵的高機動力,來躲避漢軍的包圍。

而若是不將騎軍包圍起來,漢軍最多可以做到驅逐魏軍騎軍,是沒辦法將那兩千魏軍騎軍殲滅的。

但是若僅僅是驅逐的話,那麼只要漢軍一撤回大營中,曹泰與司馬懿又可以率領着魏軍騎軍在武當城外遊蕩。

而且只要數次擊潰魏軍騎軍無果,那麼漢軍的士氣肯定會受到影響。

這便是之前糜暘嚴令漢軍,不準出營與魏軍接戰的原因之一。

付出和收穫完全不能正比。

糜暘亦知道在武當城陷落之後,兩千多魏軍騎軍還不離去的原因。

只是就算知道曹泰與司馬懿的意圖,糜暘也沒有辦法。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一無騎軍,二無地形,貿然出擊是不智的。

要想正面擊潰那兩千多騎軍,最好的辦法便是自己也擁有一支強大的騎軍。

這也是糜暘不打算趁機攻打宛城的原因之一。

武當到宛城的陸路,可謂是一片坦途,曹丕的援軍又可能在不日就會到達。

一旦大量的魏軍騎軍進入廣袤的平原之中,那對漢軍的補給線來說會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這個道理劉備也知道。

所以哪怕明明從襄陽北伐更爲快捷,但是劉備還是要執意將親征方向放在關中。

因爲縱使漢軍在南方大地上戰功多麼顯赫,一旦漢軍越過長江進入中原,在己方缺少騎軍的情況下,那時候局勢對漢軍就會大大不利。

沒有自己的騎兵,漢軍是沒辦法在中原大地上取得優勢的。

糜暘否決了張苞的提議,對那兩千魏軍騎軍,他還是抱着原先的打算。

但就在糜暘否決張苞的提議之後,鄧艾卻拿着一封軍報急匆匆地來到他身前。

糜暘見鄧艾急切的樣子,他馬上接過鄧艾手中的軍報然後看了起來。

在看完軍報中的內容之後,糜暘皺起了眉頭。

曹真!

糜暘馬上讓丁封前去召集一衆將領,來縣府大堂中議事。

在丁封的召集之下,很快的現在能抽開身的漢軍將領都到達了縣府大堂中。

見諸將到齊後,糜暘立即將軍報中的內容,告知給了在場的諸將。

而在得知軍報中的內容後,方纔到來的諸將臉上盡皆浮現驚色。

在場的老將馮習更是直接出身,請求糜暘馬上撤軍。

是什麼樣的軍報內容讓馮習如此緊張呢?

這封軍報乃是在漢中的法邈送來的。

軍報上的內容很簡單,主要只寫了一個內容。

逆魏鎮西將軍曹真親率大軍於長安集結,似有大舉進犯漢中之意!

要知道爲了讓糜暘的謀劃萬無一失,劉備可是將漢中的大部分精銳都調撥給糜暘,如今漢中正是兵力最空虛的時候。

如果漢中一旦被曹真的大軍趁虛而入拿下,那麼益州的門戶將大開。

這樣的後果,沒有人承擔的起!

(本章完)

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4章 屠殺?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6章 此路不通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32章 小心有詐
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4章 屠殺?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6章 此路不通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32章 小心有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