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

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

在當初將一衆司聞從事分派出去之前,爲了讓將來收到情報時能更及時,糜暘特地將衆司聞從事按照地域進行分門別類。

在衆多的分類中,無疑是從屬於長安的司聞從事級別及重要性最高。

長安作爲曹魏關中都督區的治所,若是魏軍要想開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話,那麼長安肯定是不會沒有任何異常的。

所以當糜暘聽到長安司聞從事有要事稟報後,他立馬意識到——魏軍要有大動作了!

想到這一點,糜暘馬上命丁封將那位司聞從事帶進來。

與糜暘同時聽到這個消息的還有法邈。

糜暘此次出巡所帶的精兵強將並不多,目前在他身邊,能時刻陪伴在他左右及能與他參與機密事務討論的,也唯有法邈一人而已。

法邈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他腦海中也浮現起與糜暘一模一樣的猜測。

只是相比於糜暘,法邈的臉色更爲沉重。

若魏軍真的有所異動的話,那麼現今的大漢可真是處在內憂外患之中呀。

並沒有讓糜暘與法邈等多久,那位來自長安的司聞從事就被丁封從帳外帶到糜暘身前。

這位司聞從事是糜暘的族人,那麼糜暘自然是認識他的。

按輩分論,糜暘還得尊稱他一聲族兄。

只是糜暘現在的身份不同以往。

所以哪怕有着血緣關係,這位司聞從事在見到糜暘的那一刻,便馬上跪倒在糜暘的身前,急忙將華安要他稟報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告知給了糜暘。

而在聽完華安收集到的情報之後,糜暘臉上浮現凝重之色的同時,法邈則是直接從坐席上站了起來。

“敵軍正在大肆收集藥材,以被收集的藥材估算,敵軍或動兵三萬以上!”

華安要這位司聞從事轉達給糜暘的情報,不是單單就這一句話。

可就是這麼一句話,足夠引起法邈的震驚了。

魏軍的舉動代表着他們正在醞釀着一場大仗。

或許關中魏軍的敵人不止漢軍,但是曹真剛剛取得河西大捷。

在這個時候,關中的異族乖的都跟大魏的兒子一般,那麼魏軍醞釀的大仗是針對誰的,那就是不言而喻了。

而在當世除非被敵人矇蔽,否則自己貿然誇大情報事實的話,是會被處以極刑的。

哪怕華安是糜暘的族人,他也不可能以身犯法,因爲相對真實的情報,是直接攸關兩方大軍生死的事。

正因爲當世情報講究儘量準確,所以華安所推斷出的魏軍即將要出兵的數量,只是一個大概的保底數字。

畢竟法邈與糜暘都知道,數萬大軍的物資籌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華安現今所估算出的敵軍數量,乃是根據他現在所收集到的數據做出的推算。

纔不過一月時間,魏軍收集藥材的數量,就已經足夠數萬大軍施用。

若等到幾個月後呢?

一種暴風雨來臨前的強烈壓抑感,瞬間籠罩在法邈的心頭。

縱算魏軍只出動三萬大軍,那也不是可以輕視的事。

況且魏軍要是想攻伐梁州,那是不可能只出動三萬大軍的。

因爲大漢的梁州牧是糜暘。

以糜暘現今在天下間的赫赫威名,是沒有哪位魏軍大將,會傻到認爲用三萬大軍就可以擊敗糜暘的。

想到這一點,法邈用擔憂急切的眼神看向糜暘。

糜暘注意到了法邈的眼神,他心中的凝重與擔憂並不比法邈低多少。

儘管他之前有對魏軍南征一事做好準備,但當確切得知魏軍已經在採取這種行動時,糜暘心中還是有着壓力感。

兵者,死生之事也。

對於死生之事抱有十足的慎重,乃是身爲一個名將最基本的素質。

只是糜暘知道,他這時心中再如何有着壓力感,在臉上也不能流露出異常。

因爲他不是法邈,法邈地位再如何高,他也只是梁州的臣子而已。

但自己卻是梁州的主君。

面對危急國家安危的大事時,臣子可以亂,可以無措,但他不可以。

所以在注意到法邈的眼神後,糜暘並沒有馬上對他做出迴應。

糜暘先是看向他身前的族兄。

在從長安出發之前,糜暘的族兄衣着是得體的。

可是當他站在糜暘面前之後,他身上的衣物早已經被深山中的荊棘劃的破爛不堪,就連他的臉上身上都帶着不少傷痕。

那些傷痕一部分是山林中荊棘所賜,一方面則是他與一些野獸搏鬥時留下的。

襤褸的衣衫,密集的傷痕,象徵着糜暘的族兄,爲了將情報及時送到糜暘手中,在這一路上遭受了怎樣的艱辛與危險。

在察覺到這一點後,糜暘的心中流淌着一些暖意。

族人,的確是他今世可以信任的一股力量。

糜暘先溫聲吩咐他的族兄先行下去歇息,同時糜暘又囑咐丁封尋來醫者爲他族兄好好治理身體。

等糜暘的族兄與丁封都離開之後,法邈按捺不住內心的擔憂,他快步來到糜暘身前對着他一拜道:

“敵軍狼子野心今已知曉,情勢危急,不知州牧可有對策。”

從長安送回的情報中可知,魏軍正處在大肆收集戰略物資之時。

只是目前魏軍要出動的大軍數量尚不清楚,所以任誰都無法知道,魏軍會在什麼時候收集物資完畢,又會在什麼時候出兵梁州。

就是這層未知,又讓法邈心中的擔憂多上幾分。

法邈與法正不同,法邈長於政略而對兵爭一道並不擅長,所以在情急之下,他纔會着急地問糜暘梁州下一步該怎麼辦。

面對法邈有些焦急的詢問,糜暘對着法邈斥道:

“有孤在,慌什麼?”

當糜暘的斥責落入法邈耳中時,不僅沒有讓他心中感受到委屈,反而大大的安撫了他的情緒。

法邈看着身前的糜暘,一種安全感在他內心中流淌。

是呀,有連讓魏軍都畏懼的州牧在,他又有什麼好慌張的呢?

想到此,法邈的臉上浮現慚愧之色。

他出身名門,自身的才能又得到劉備的肯定過。

但他現在才反應過來,在過往處理梁州政事的過程中,他之所以能一直如魚得水,這兩點並不是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是威震天下的糜暘一直在做他的後盾。

而糜暘見法邈臉上浮現慚愧之色,他倒沒有繼續斥責法邈,他之所以斥責法邈,也是想着能讓他穩定情緒。

一個人若是情緒不穩,那麼胸中有再好的韜略也是無用。

法邈是有才能的,否則也不會接連得到劉備與他的賞識。

但是法邈與他目前麾下的大部分人才一樣,都太缺乏鍛鍊了。

這種鍛鍊並非是單單指任事的履歷,指的是一種獨立面對險境時的經歷。

唯有這種兇險卻又令人受益無窮的經歷,才能讓一個人才真正能獨當一面。

歷史上有種現象,那便是開國一代就像璀璨的明星一般,相反他們的二代哪怕起點再高,受到的教育再好,一生的成就也難與父輩相比擬。

這種現象每朝每代都有,很多人將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歸結於天賦,但這一點其實不太準確。

真正讓二代無法超越一代的是,二代缺乏一代創業時面對各種艱難困境的經歷。

這種經歷是很寶貴的。

就如現今的大魏來說,曹真其實就是曹氏宗親中的二代,但他的成就卻可以與曹氏一代相比擬。

難道其他與曹真同輩的曹氏二代,就全都不如曹真聰慧嗎?

並非如此,大部分原因是因爲,他們之前未跟在曹操身邊深深歷練過而已。

要不是有着這層缺陷的話,歷史上司馬懿是沒辦法那麼容易篡權的。

而這種現象,從法邈的身上可以知道,在當今的大漢中也是存在着。

這也是歷史上造成季漢滅亡的原因之一。

幸運的是糜暘因爲個人的造化,他雖屬於二代,但卻沒有這種擔憂。

這也是劉備能放心讓糜暘擔任梁州牧的真正原因。

在安撫下法邈之後,糜暘馬上做出了他的應對:

“傳令下去,明日一早,全軍拔營返回南鄭。”

“另外將軍中的斥候全都派出去,觀察着關中的一舉一動,若有異常及時來報。”

“另外你馬上寫好一道奏疏,將魏軍即將大舉進犯梁州的消息送回成都。”

聽到糜暘的三道命令之後,法邈馬上會意回到坐席上坐好,並開始攤開帛書書寫起來。

魏軍不知道何時會大舉進攻,在這種情況下,身爲梁州牧的糜暘及時回南鄭坐鎮當然是第一要務。

至於派軍中斥候進一步探查魏軍的異動,也是應有之義,這可以讓己方不過於被動。

而關於糜暘的最後一道命令,法邈以爲糜暘是想向成都求援。

畢竟目前梁州的大軍並不多,而且需要守備的地方太多。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法邈停筆問糜暘道:“臣要派出信使,讓鄧主簿快速率軍回返嗎?”

就在不久前,在糜暘的命令之下,鄧艾領着五千梁州及一衆梁州中的新興派將領南下。

按照時日推算,鄧艾的大軍現在還走不遠,若派快騎去追的話,是追的上的。

在法邈看來,現在梁州即將面臨大敵,糜暘又有向成都求援之意,那麼召回鄧艾大軍加強梁州防備也是正常的。

只是糜暘在聽完法邈的進言後,他卻搖搖頭說道:“不必。”

見糜暘是這種態度,法邈意欲再勸,可是糜暘卻先一步言道:

“之前孤撥調五千大軍南下時,就曾考慮過漢中防務一事,五千兵馬在不在漢中對孤來說,並無什麼分別。”

當然糜暘也知道法邈會作出如此建議的緣由,因此他便加了一句道:

“況且現在,成都還會有什麼援軍嗎?”

糜暘沒有託大。

調撥兵馬南下協助諸葛亮,乃是糜暘率先提議,諸葛亮首肯後的決定。

以諸葛亮的性格,他能首肯糜暘調撥五千兵馬南下,肯定是經過精密考慮的。

儘管目前漢中就剩下兩萬五大軍,但對諸葛亮與糜暘來說,這在他們看來,並不會對漢中的防務造成太大影響。

益州目前也的確需要五千樑軍的協助,這一點也不容忽視。

當然之前糜暘之所以會提出調撥五千大軍南下,一方是真心想協助諸葛亮,另一方面也是想減輕漢中的後勤壓力。

均田制是個好制度,但涉及到土地制度的改革,一開始肯定會造成大量存糧的流失。

可以這麼說,要不是之前踏平許多世家豪族,得到了他們的存糧,現在的梁州早已經缺糧。

在這種情況下,調撥五千大軍南下也是一種現實需要。

糜暘覺得以他師父的節操,他應該做不出來南下的樑軍自籌糧草的這種舉措吧

因爲地位的差別,法邈考慮的不如糜暘全面,他也不知道糜暘心中的諸多想法。

所以在法邈聽完糜暘的話語後,他感受到的是糜暘話語中流露出的那種強大自信。

特別是糜暘在說到梁州即將無援軍的時候,儘管這是一種很不利的事實,但他的臉上並未浮現驚慌之色。

這一點又讓法邈內心欽佩不已。

糜暘既然已經有所決斷,那法邈自然不好再勸。

於是乎法邈很快寫好兩道文書,然後便對着糜暘告辭。

見狀糜暘也不阻攔。

在法邈離開之後,糜暘又開始思索起法邈剛纔的表現起來。

法邈作爲他在梁州最看重的臣子之一,他剛纔在聽到魏軍要趁己方內亂大舉進攻時都難免會驚慌失措,那其他臣子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可是這一點也不是知道就能解決的。

對這一點,糜暘也表示理解。

想當初孫權領軍十萬攻打公安時,他內心中的驚慌不比法邈現在的少,任何人都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

只是糜暘還是將這一點記在了心中。

大漢要想真正復興,單單靠一個他,或者是一個諸葛亮,都是不可能辦到的。

大漢需要的是許多能夠獨當一面的大才,而這一點是大漢目前最爲缺少的。

當年他能走到這一步,是關羽給了他成長的機會。

現在隨着他越來越接近關羽的位子,那麼他相應的也要給旁人這些機會。

唯有如此,大漢方能一直昌盛繁榮。

這也是他剛纔否決法邈提議的原因之一。

當世之人都是眷念故土的,故土無憂遠征自然可以,可若是故土面臨危險呢?

對於鄧艾帶領的那五千大軍來說,梁州便是他們的故土。

若是他們一旦聽到梁州即將面臨戰亂,他們的鬥志肯定是會受到影響的。

甚至於會引發一些更嚴重的事。

而到時候,看的就是鄧艾的手段了。

上位者看的永遠都是結果,現在的糜暘,正如當年的關羽一般。

在這層想法在心中閃過之後,糜暘便又考慮起來日即將面對的戰局。

魏軍之所以會出兵,無非看的就是梁州得不到援兵,覺得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時機。

按照常理來說,他們的這點判斷是對的,換做是糜暘,也會在這時選擇出兵。

只是他們卻不知道一點,那便是糜暘是穿越者。

敵軍未動,導致無人能知道敵軍將來的戰術是什麼樣的。

這會讓樑軍陷入被動。

只是糜暘會不知道嗎?

晚點還有一章。

(本章完)

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33章 誰敢殺我?第23章 誅心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16章 幼時情誼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5章 糜暘獻策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22章 出獄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23章 誅心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
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33章 誰敢殺我?第23章 誅心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16章 幼時情誼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5章 糜暘獻策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22章 出獄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23章 誅心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