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

今日劉備在劉邦靈廟內做出的處罰,不僅讓一衆漢臣感到詫異,就是身爲穿越者的糜暘,也不禁在心中悄悄爲劉備豎了個大拇指。

雖說若從後世的角度看,今日劉備的處罰,未免有些過於“殘酷”。

但劉備再如何仁義,他到底還是封建帝王。

對於封建帝王來說,他要表明賢德的方式唯有一種——有功重賞,有罪重罰。

面對一些不可被稱爲人的禽獸,更無須擔心手段是否會過於“酷烈”。

可別忘了劉備是大漢的帝王,兩漢的帝王是最信奉“大復仇”思想的。

就是諸葛亮也未對今日劉備做出的處罰,有着任何異議。

或許這麼說吧,要是讓諸葛亮來對劉曄及曹氏宗親做出處罰,諸葛亮的手段比起劉備並不會寬容上多少。

“夫一人之身,百萬之衆,束肩斂息,重足俯聽,莫敢仰視者,法制使然也。”

這句話,是當年諸葛亮制定《蜀科》的主旨之一。

儘管《蜀科》的具體內容並未流傳到後世,但歷史上記載着一件事,從側面證明了諸葛亮以此主旨制定出的《蜀科》有多麼嚴厲。

法正以睚眥必報聞名三國,可就是法正這樣性格的人,在看到《蜀科》的內容後,都覺得諸葛亮太過酷烈了.

蜀中至今有着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政治清明局面,可不是諸葛公跟人講道理講出來的。

待羣醜皆被拖出了劉邦靈廟正法之後,劉備便正式帶領着衆漢臣,對着高居靈廟中央的劉邦牌位連拜了三拜。

行過大禮之後,劉備與劉禪齊齊上前將手中的長香插在了劉邦牌位前的香爐之中。

劉備與劉禪身爲劉氏後人,更身爲今漢的帝王與儲君,他們爲劉邦上香告祭本就是符合禮法之事。

可接下來劉備說的一句話,卻讓靈廟內的衆大臣再次驚訝。

“益德、孔明、子晟。”

待喚出這三人的名字後,劉備轉身看向這三人繼續言道:

“你們亦上前爲太祖上香。”

劉備話音剛落,張飛、諸葛亮、糜暘三人都立即擡頭震驚地看向劉備。

在當世於祖廟內,爲帝王上香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隨便上的。

特別是在衆臣的面前。

上香的目的在於告祭,亦有着請求先人英靈作出指示的目的。

而劉邦的身份在大漢中是至高無上的,按照禮法,通常情況下今漢能有資格感悟劉邦英靈的,唯有劉備與劉禪二人。

劉備身爲帝王,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

那麼劉備爲何還要有此要求呢?

當心中的這個疑惑浮現後,有些熟知歷史的大臣,漸漸猜出了一些端倪。

大漢四百年以來,當臣子擁有某種特殊的身份後,便可以有資格告祭劉邦。

那種身份稱爲——輔政大臣!

猜出劉備用意的部分大臣,紛紛用羨慕的目光看向張飛、諸葛亮、糜暘三人。

可羨慕歸羨慕,那些大臣心中卻沒有嫉妒的情緒。

因爲讓張飛、諸葛亮、糜暘三人成爲劉備去世後的輔政大臣,他們是服氣的。

張飛、諸葛亮、糜暘三人也不笨。

別人能猜出的事,他們沒道理猜不出。

故而在震驚之後,他們三人便依次上前告祭起劉邦。

當排在最後的糜暘告祭完劉邦後,劉備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有着糜暘三人在,大漢至少還可昌盛數十年,重新一統天下更是一件可以深深期盼的事。

待糜暘退回臣子的行列中後,劉備轉身看向深處在靈廟內的衆大臣,他笑着說道:

“今夜元旦宴會,諸君要威風海量!”

劉備的笑容感染到了靈廟內的一衆漢臣,沉重的神情在一衆漢臣的臉上慢慢消失。

既問罪已畢,接下來自然當論功了。

由於在前往長陵的路上耗費了不少時間,故而一衆大漢君臣並未歇息多久,就迎來了夜色的降臨。

當天空中的最後一抹光亮消失在天際,長陵內外瞬間出現了新的亮光。

一把把早就準備好的火把,在忙碌的內侍手中被點燃。

一盞盞洋溢着喜氣的燈籠,在往來的宮女手中被高舉。

當數之不盡的火把與燈籠被聚攏在一處時,它們共同發出的亮光,足以將整座長陵照的宛若白日。

一座高達十數丈的高臺,靜靜地矗立在劉邦的陵園之外。

高臺位於劉邦的陵園與先漢功臣陪葬墓羣之間。

若他們真在天有靈的話,那麼藉助着亮如烈日的火光,他們一會是能清晰的看到高臺上發生的一切的。

早就換好常服的一衆漢臣,在夜幕剛剛降臨的那一刻,就已經紛紛來到了高臺之下。

由於宴會尚未正式開始,故而一衆漢臣正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高談闊論着。

或許是談到什麼高興的事,又或者想起今日白間長安百姓對大漢的真心祝福,許多漢臣口中不斷地傳出開懷的笑聲。

而作爲大漢大將軍的糜暘,他的身邊卻鮮少有人聚集着。

不是糜暘人緣不好,是糜暘當今的身份,與許多大臣不在一個檔次上。

追封關羽爲王的事件後,更讓許多漢臣心中對糜暘的敬畏情緒多上了不少。

就連糜暘的許多嫡系部下,他們也都寧願自己聚在一起,而不主動向糜暘靠攏過來免得拘束。

不過倒也不只是糜暘得到了這番“冷遇”,張飛與諸葛亮的境況與他差不多。

只不過相比於性情恬淡些的糜暘與諸葛亮,張飛的性格可就直接多了。

既然旁人不來主動找他,那他就主動找別人。

只見張飛一隻手捧着酒壺,一隻手拉着無奈的趙雲,在三三兩兩的人羣中不斷穿梭着。

在他二人的身後跟着拉着一車美酒的糜忠。

每當來到一處人羣聚集的地方,張三爺先標誌性的大笑幾聲,然後就以各種理由開始勸酒。

許多大臣實在沒想到,張三爺竟會如此主動。

可面對着張飛的勸酒,哪怕是糜暘也得硬着頭皮喝下,更何況他們呢?

在張飛不斷往來穿梭的時候,已然有不少漢臣的臉上浮現了醉意。

得虧趙雲在一旁死死拉着張飛,不然在劉備還未到來之前,恐怕就得有一部分漢臣,直接被張飛給灌醉了。

在看到張飛吹鬍子瞪眼,與着魏延比拼酒量之時,糜暘就將關注的目光,從那處轉回到了身旁。

他的身旁,有着他的妻子與兒子。

看到糜暘目光的回來後,關嫣似打趣,又似抱怨地說道:“妾以爲夫君都忘記了,我與澄兒在的事了。”

聽到關嫣的這句話後,糜暘的臉上不可避免地浮現了愧疚的神色。

近年來他忙於軍務,實在鮮少有時間陪伴妻子。

說句扎心的實話,糜暘也是在收復長安後方纔想到,他的兒子竟然都能打醬油了。身爲大將軍,糜暘自問對大漢是無愧的。

但身爲夫君,人父,糜暘卻不敢如此自問。

糜暘並未正面迴應關嫣的話,他只是直接從關嫣的懷中,將小糜澄給抱了過來。

小糜澄生於章武二年,按年歲算的話,小糜澄今年都將近五歲了。

或許是一年未見糜暘,故而當小糜澄落入糜暘的懷中後,他顯得有些拘束。

可在糜暘逗弄了一會他後,由於血脈的聯繫,小糜澄很快就跟糜暘熟絡了起來。

一聲聲銀鈴般的笑聲,不斷從小糜澄的口中發出,而這些笑聲聽得糜暘的心都快化了。

看着糜暘與小糜澄之間歡樂的模樣,關嫣的臉上也露出了最燦爛的笑容。

趁着糜暘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關嫣似是不經意間提起一件事道:

“隨着澄兒漸漸長大,近來府上多了許多拜帖。

那些拜帖大多是當世宿儒發出。”

初次聞聽這件事,糜暘不免一愣。

世人都知道他常年不在府中,那麼那些宿儒的拜帖,就不可能是爲了拜訪他而發出。

至於若不是他的話,他的父親糜芳、兄長糜忠,想來也得不到那些宿儒的青睞。

在排除掉這些選項後,那些當世宿儒是爲了誰而發出拜帖,是一件顯而易見的事了。

不就是爲了他懷中的小糜澄嗎?

而那些宿儒會有這個舉動,也不難理解。

五歲,是當世名門子弟應當授學的年紀。

糜澄身爲糜暘的嫡長子,他的身份自然是不同尋常的。

而若是能成爲糜澄的座師,那麼無論對自身,還是對自身的家族來說,都是一件極爲有利的事。

正所謂天地君親師。

沉思了一會後,糜暘低聲問關嫣道:“那些宿儒出身大多是哪裡的?”

糜暘不是政治小白了,現在的他任何事都會想的更深一些。

似乎早就預料到糜暘會這麼問,接下來關嫣向糜暘報出了一串準確的數據:

“截止昨日,關西世家的拜帖三十五份,荊州世家的拜帖十二份,益州世家的拜帖三份。”

聽到關嫣報出的準確數據後,糜暘不由驚訝。

這叫一些?

要知道每一份拜帖,都是一位宿儒發出,而每個世家背景的宿儒又能有多少。

最重要的是,關嫣來至長安還不到一個月呀!

看來糜暘方纔還是小瞧了,他如今在追尋權力的人心中的分量。

只是三份益州世家的拜帖是怎麼回事?

當年益州世家徹底一蹶不振,不就是被糜暘的伯父糜竺搞得嗎?

這。

糜暘只能在心中暗暗感慨一句:利益的確會讓人忘記一切。

同時糜暘也知道,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樣的拜帖只會越來越多。

“全都婉拒。”

沒有過多猶豫,糜暘就說出了這句話。

糜暘並無不該有的心思,所以他也不會讓不該有的心思,有在他子嗣身上生根發芽的機會。

糜暘的決斷,讓關嫣婉婉點頭。

她之前就不難猜出糜暘會做出這樣的決斷,可身爲糜暘的妻子,她必須要將這件事請示糜暘。

可在點頭之後,關嫣又隨即問道:

“那澄兒的授學師傅,該選擇何人?”

面對關嫣的這個問題,糜暘登時就不假思索地說道:

“想我乃扶風名門法氏之徒,自幼學習《歐陽春秋》,我.”

糜暘的話還未說完呢,他就看到了關嫣的臉色正慢慢變得晦暗起來。

關嫣的這副臉色好似在說——你是在懷疑澄兒不是你的親生兒子嗎?

枕邊人的未言之意,糜暘又豈會不懂。

就是讀懂了,糜暘才感覺到自己好像被最親近的人羞辱了。

他的經學,很差勁嗎?

捫心自問一下後,糜暘感到有些羞愧難當。

而剛剛反應過來的糜暘,也理解了關嫣的心情。

爲人親母,定然會十分看重孩子的教育問題,這可以說是關乎孩子一生的大事。

見糜暘打消了“坑害”寶貝兒子的想法,關嫣又將詢問的目光看向了糜暘。

她可以理解糜暘因其他考量,而否掉那數十位宿儒的做法,可小糜澄求學在即,糜暘也必須要爲他物色好一個好老師。

看到關嫣的眼神後,糜暘重重地親了懷中小糜澄肉嘟嘟的臉蛋一口,然後笑着說道:

“你勿憂,爲父心中已有合適的人選。”

糜暘的話終於讓關嫣臉上重新浮現笑意,可正在她要進一步詢問糜暘之時,長陵內外卻響起了悅耳的禮樂聲。

這禮樂聲響起之後,大量的禮官紛紛來到高臺之下。

禮樂聲與禮官的出現,讓還在與魏延斗酒的張飛登時就扔下手中的酒壺,朝着禮官的所在走去。

不止張飛,高臺下的所有漢臣都停止了高談闊論的舉動,他們如張飛一般朝着禮官的方向匯聚着。

見到這一幕後,糜暘起身將懷中的小糜澄交到關嫣的手中。

隨後糜暘便來到了衆臣匯聚的前列站定。

大量的禮官遊曳於漢臣之中,爲着在列的漢臣安排次序。

而身爲禮官之首的太常許慈,本該最應該維護禮法的許慈,在見到糜暘身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竟然自發地站在張飛身後時,他卻當做沒看見一般,徑直從糜暘的身旁走開。

那日之後,他對糜暘的一切行爲都沒有意見。

等到禮官仔細的審查了一遍諸漢臣站定的次序“沒有”問題後,得到稟報的許慈當即高聲喊道:

“章武六年至。

宴起!”

屬於大漢的狂歡時刻,來臨!

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8章 關羽之憂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9章 糜暘到了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
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8章 關羽之憂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9章 糜暘到了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