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

益州,劍閣。

剛剛處理完政務,一身勞累的諸葛亮,命人將江東的兩位“忠臣”虞翻與孫桓給帶到他面前。

隨着時間的推移,從益州腹地趕來的民夫、士卒,糧草,都如一路東流的滔滔江水一般,不斷匯聚到劍閣之中。

劍閣雖是天下雄關,但劍閣的關城卻並不大。

而要想重現當年奇襲定軍山的事,又不是一朝一夕的。

所以短時間內,這大批的人力,物力安置在何處,又如何安置不會引發紛亂,就是一件極爲考驗理政才能的事。

饒是諸葛亮的政治能力點滿了,但爲了將這些事料理好,這一段時間以來他耗費的心力也是無數。

就連他頭上的白頭髮,都不經意間又多了幾根。

不過幸虧劉備有先見之明,之前就派許多大臣來到劍閣協助諸葛亮。

故而哪怕事務繁重紛擾,但在以諸葛亮爲首的季漢臣子的努力下,倒也沒出現太大的差錯。

忙碌多日後,見許多事都上了軌道,諸葛亮方纔有精力對虞翻與孫桓進行下一步處置。

當初在牂牁郡遇見虞翻與孫桓後,諸葛亮並未將他們放回江東,這證明諸葛亮對虞翻的那些說辭是不信的。

可爲了大局着想,諸葛亮倒也沒直接拆穿當面虞翻。

諸葛亮採取的是一個折中的辦法——帶虞翻與孫桓北上,讓江東的剋星糜暘來整治這二人。

不過等諸葛亮迴歸成都後,才發現漢中與益州的主要通道已經被魏軍完全堵截,這讓他暫時忘記了虞翻與孫桓二人的事。

只是在繼續北上時,諸葛亮還是將虞翻與孫桓二人帶在軍中的。

本來吧,不管虞翻與孫桓二人是否在劍閣,諸葛亮當下的主要任務都不是關心該如何處置他們。

可之前由糜暘親衛送來的那封信,卻改變了諸葛亮的這個想法。

在那封信中,糜暘不僅詳細敘述了他建議益州援軍從定軍山入漢中的戰術,還提及到了江東方面的事。

被困在漢中的糜暘,自然是不知道虞翻與孫桓二人“賣友求生”的事。

但之前鄧艾在從黃元身上搜刮出來自江東的信件後,他曾特地讓石苞返回梁州,將這件事稟告過糜暘。

而當時糜暘在得知這件事後,倒也不是聽聽就罷了。

一個想法在他的心中慢慢產生。

正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儘管這些年來,孫權自公安戰敗後就一直顯得很老實,只敢搞些外交政治上的小動作,可江東孫氏依然是當今天下三強之一。

或許公安一戰讓江東元氣大傷,可經過數年的修養,江東的元氣恢復的應該差不多了。

畢竟江東那塊地方相比於中原是顯得落後,但江東的地域、氣候條件太適合種植水稻了。

哪怕是用最原始的耕作手段,江東的糧食年產也向來豐富,而且孫權的軍事能力拉胯,但他治政的能力,的確是三國翹楚。

縱觀後世史書,向來只記載江東出十萬,二十萬大軍被人打的哭爹喊孃的,可從未記載過江東因爲出動過數量龐大的軍隊,而有缺糧的危機的。

糜暘的想法很簡單:既是三國鼎立的格局,江東名義上還是大漢的藩國,那你孫權在那裡一直划水意欲何爲?

對於孫權,糜暘是有一定了解的,孫權善於隱忍,公安之戰後他一直以弱勢的形象示人,很可能是爲了麻痹世人。

實力逐漸恢復的孫權心中一定有着某種大圖謀,至於這圖謀是以大漢還是曹魏爲目標,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雖不知道孫權心中的圖謀具體是什麼,但糜暘卻可以用某種方式,影響孫權心中圖謀的走向。

糜暘認爲大漢可以派出使者要求孫權趁此機會出兵淮南,不管孫權是否能順利打下淮南,對當下的大漢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孫權要是一如既往地失敗了,那麼江東的實力很可能會再次遭受重創。

那樣的話縱使大漢打輸了梁州之戰,也可防止在大漢舔舐傷口的時候,孫權這個二五仔又來個背刺。

孫權要是萬一成功打下淮南了,那麼對曹魏的政權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哪怕曹真拿下樑州,出於擔憂曹魏東面基業的緣故,他也沒辦法再率軍猛攻劍閣,甚至還要分兵回援徐州。

這樣一來,季漢不僅能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後期甚至還能在諸葛亮的帶領下,反攻拿回梁州。

這是糜暘出於最壞的可能,爲大漢想出來的最佳局面。

而諸葛亮在信中得知了糜暘的想法後,也對糜暘的想法感到十分認同。

諸葛亮的核心戰略思想之一,本就是聯孫抗曹。

因爲不知道虞翻與孫桓二人在諸葛亮手中,糜暘只是在信中提出大致構想,真正要想讓這個構想成真,接下來具體還得看諸葛亮的作爲。

而有着虞翻與孫桓二人在手上,諸葛亮下意識地就想將他的作爲,施加在這二人身上。

諸葛亮沒有等多久,虞翻與孫桓二人就被侍衛帶到他的身前。

見到這二位“忠臣”到來,諸葛亮收起沉思的神色,換上了一副和藹的面容。

“二卿請入座。”

諸葛亮的話語猶如一陣春風吹拂過虞翻與孫桓二人的內心,讓這二人原本敏感忐忑的內心安定了些。

特別是他們二人在左顧右盼後,發現某人並不在現場,這讓他們二人心中齊齊鬆了一口氣。

穩定下內心後,虞翻與孫桓二人便應諸葛亮所請,坐在了相應的座位上。

虞翻與孫桓二人雖近期一直都在諸葛亮的軍中,可諸葛亮就沒信過他們二人。

所以除了在生活條件上沒有委屈過他們之外,他們二人的自由還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在自由受到限制的情況下,虞翻與孫桓二人對梁州戰事幾乎就不太瞭解,不然他們剛剛下意識也不會以爲某人會在場了。

虞翻與孫桓二人方纔臉上的忐忑沒有逃過諸葛亮的眼睛,在看到這一點後,諸葛亮心中的把握不禁又多了幾分。

要想成功說服虞翻與孫桓這二位“忠臣”爲王前驅,必須要好好利用糜暘在江東的威望。

等虞翻與孫桓坐下後,諸葛亮對着他二人言道:

“當下梁州戰事正酣,我朝雖有大將軍用兵如神,可由於魏軍兵力衆多,我軍的形勢並不容樂觀。”

“大將軍?”

聽到諸葛亮話語中的大將軍三個字,虞翻與孫桓的臉上都流露出疑惑之色。

將近一年來虞翻與孫桓要麼在南中,要麼在漢軍中,很多消息他們都不知道。

看到虞翻與孫桓臉上的疑惑之色後,諸葛亮解釋道:“不久前陛下正式下詔,表拜梁州牧爲行大將軍。”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虞翻與孫桓的臉上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同時他們心中還覺得,糜暘能得到如此尊榮,實在是理所應當的。

只是相應的,在聽說糜暘與魏軍交手陷入下風后,虞翻與孫桓的心中不由得有些竊喜。

他們二人的竊喜一方面源於喜歡看到糜暘這個心中痛恨的敵人吃虧,另一方面則是爲江東感到慶幸。

虞翻與孫桓皆是江東重臣,他們二人當然知道孫權心中暗藏怎樣的志向,委身於大漢爲太尉,只是孫權的權宜之計罷了。

旁人不知道,虞翻與孫桓可是知道,孫權之所以會下定決心出兵協助南中叛軍,實則是曹魏暗中有派出使者,以姻親爲條件說動孫權。

換句話來說,當下明面上大漢與江東是盟友,但實際上曹魏與江東也有着成爲盟友的基礎。

若是在這場影響國運的梁州之戰中,大漢戰敗了,那麼江東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在虞翻與孫桓二人看來,要是糜暘都不是十餘萬魏軍的對手,那整個大漢誰還能擋得住魏軍的鐵蹄?

想到這,虞翻與孫桓互相對視一眼,儘量不讓自己的喜色露於臉上。

虞翻與孫桓的小動作瞞不住諸葛亮,也從他二人的小動作諸葛亮也不難得知,這二人心中現在大概在想着什麼。

他之所以會在虞翻與孫桓二人面前透露出這個對己方不利的消息,一方面是這個消息本來就瞞不住。

梁州之戰可謂是天下人盡皆矚目的一場大戰,孫權是一定會派探子探查這場大戰的詳情的。

或許由於漢中現在被魏軍團團包圍,一些太過具體的軍情,孫權肯定沒辦法探查到。

但“漢軍陷入下風”這種流於表面上的事,勢必瞞不住江東探子。

既然瞞不住,那就不用瞞。

另一方面嘛,諸葛亮是想通過這個消息,來引出他的下一句話。

一向從容的諸葛亮這一刻浮現愁眉不展的神色,他對着虞翻與孫桓二人繼續說道:

“朝內有人向陛下建言,想派出使者前往江東,希望太尉出兵北伐淮南,爲大將軍減輕一些壓力。”

“我今日召見二卿,爲的便是這件事。”

原來是求援來了。

在得知諸葛亮的用意之後,虞翻與孫桓二人心中的喜意更甚。

但表面這二人皆是與諸葛亮一般,臉露愁容。

片刻思索之後,虞翻拱手向諸葛亮言道:“江東乃大漢藩屬,大漢有難於情於理,江東都無袖手旁觀之理。”

“然丞相也知道,數年前公安一戰,我軍損失慘重,近幾年來一直未曾恢復元氣。

縱使太尉心懷社稷,願意以熱血奉獻於陛下,然江東,江東

哎!”

在說這番話的時候,虞翻臉上的愁容更甚,而爲了讓諸葛亮取信,虞翻到最後甚至讓自己抽噎了幾聲,想以此來顯示當下江東的處境之難。

虞翻覺得他的話,加上他的這副表現,足以在名義上打消諸葛亮的圖謀。

江東絕對是大漢大大的忠臣,可誰叫糜暘公安一戰把江東打的那麼慘了,既然如此,你諸葛亮也該理解下江東的困境吧。

虞翻的表現,只想讓諸葛亮發笑,但他生生忍住了。

當年他出使江東之際,曾實地考察過江東的水土。

以他看來,江東的確算是天下間難得的沃土,若是劉備能佔據這等沃土,在他的規劃之下,恐怕大漢早就北伐至中原了,何至於一直偏安一隅?

在這點認知下,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虞翻的真面目。

只不過這纔是真正的外交。

心中洞悉一切的諸葛亮好似被虞翻的這番話所感染,臉上有着不忍之色浮現。

“江東之難,我又何曾不知。

我也願相信太尉對大漢的忠心。”

諸葛亮的這句話讓虞翻暗自鬆了一口氣。

可諸葛亮接下來的話,差點沒讓虞翻將口中的茶水直接噴出來。

“之前陛下將這件事送至前線讓大將軍表達看法時,大將軍特地爲此事上書一封。

大將軍在上書中言道:若梁州實在保不住,他便率軍退守劍閣,劍閣天險,逆魏勢必再難進取一步。

在阻擋住逆魏之後,他便會自請爲荊州牧,親自順江而下爲太尉梳理內政,以求彌補於江東民衆。”

諸葛亮說完後,虞翻好不容易從差點被茶水噎死的邊緣掙扎生還,但生還之後他的臉上還是流露着濃濃的驚疑之色。

孫桓同樣如此。

劍閣天下雄關,若糜暘真率軍退守劍閣,得到了大量援軍支援的他,是肯定守得住劍閣的。

至於糜暘所說的,轉任爲荊州牧,順江而下爲江東梳理內政,這一點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做到呢?

虞翻的腦海中頓時浮現了數萬旌旗招展的水軍踏江東下的場面。

重點是那數萬旌旗,是姓糜的呀!

還有個重點是,若是糜暘率軍東下,曹魏方面會作何反應呢?

許久之後,虞翻才發出一句略微有着顫抖的疑問:“丞相何意?”

“就是你所聽到的那般意思。”

諸葛亮淡淡地回道。

在說完這句話後,諸葛亮似是又想起了某件事:

“大將軍還在上書中提到:太尉長子孫登自小驕縱,恐難爲江東嗣子。

爲江東百年計,他建議陛下將故吳侯長子孫紹賜爲九江侯嗣子。

當年太尉也是從故吳侯手中接過江東基業的,若能讓孫紹將來重新繼承江東基業,百年之後,這也是一段佳話呀!”

虞翻:???

孫桓:!!!

說完這番話後,諸葛亮臉上還流露出一些歉意繼續說道:

“二卿知道的,大將軍是年輕人,年輕人自然氣盛,時常有新奇的想法。

陛下又一向鍾愛他,有些事我也無法阻止。”

諸葛亮的歉意落在孫桓虞翻二人耳中,直接讓他們的內心好似被一團火包圍。

這是得多歹毒的心腸,才能想出這兩個狠招的?

這該死的,熟悉的味道!

他這麼歹毒,大漢就沒人管管他嗎?

不管心中有着多麼大的憤懣,但當諸葛亮代糜暘之口說出這兩個殺招後,孫桓與虞翻直接就給諸葛亮跪下了。

孫桓率先義正嚴詞開口道:“丞相放心,吾乃孫氏宗親,定會維護孫氏忠義之名,待我回到江東,會力勸太尉出兵的。”

“嗯?不是說江東力有不逮嗎?”

面對諸葛亮的這個疑惑,孫桓氣急:

“荒謬!忠君之事乃人臣本分,只要江東尚有一男丁,我都要力勸至尊拉到合肥城下!

豈有力所不逮一事乎!”

孫桓這時的話,可謂振聾發聵,正氣凜然。

孫桓的表現讓虞翻側目,也讓諸葛亮終於忍不住撫掌大笑起來。

好一個大漢忠臣呀!

“如此,善也。”

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1章 江陵城中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8章 關羽之憂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25章 于禁跪伏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14章 接班人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推兩本書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52章 魂斷鬱陵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
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1章 江陵城中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8章 關羽之憂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25章 于禁跪伏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14章 接班人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推兩本書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52章 魂斷鬱陵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