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

諸葛亮與張飛還在思考着糜暘的提議呢,卻沒想到一向擅長「閉口不言,唯愛蓋印」的劉禪,卻突然說出了這番話。

這一點是糜暘也未曾料到的。

按道理來說,身爲帝王,劉禪考慮事情應該從國家利益角度考慮,更何況身爲帝王,也不應該明面上太過透露出對一個大臣的依賴。

但劉禪並沒有。

相比於國家利益,他第一時間考慮的是糜暘的安全,而他也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對糜暘的依賴。

在一點上,劉禪作爲帝王無疑是不合格的。

可哪怕是一向喜歡對劉禪說教的諸葛亮,在這時候也沒出言教育劉禪。

因爲在季漢的政治傳統中,情誼永遠是打動人的第一利器。

心中感覺有着一股暖流流淌的糜暘,轉過身來對着劉禪一拜道:

「陛下請放心。

陛下難道忘記了,臣少年時曾久居荊州。

荊州之瘴氣,臣又不是沒領略過,並無大礙。

而陛下所擔心之局勢尚未安穩,臣以爲有大將軍及相國在,縱使臣離開長安,局勢也會朝好的方面繼續發展。」

在說完以上的兩點理由後,糜暘頓了頓又對劉禪說道:

「況且先帝臨終前,曾將陛下託付於臣等三人。

今國家邊疆即將有餓狼窺伺,臣身爲大司馬,自當有第一義務,爲國家穩定邊疆,驅逐餓狼!

如此陛下在長安,才能萬安。」

說完後糜暘對着劉禪深深一拜,希望劉禪允許他的請求。

可劉禪依然在遲疑着。

劉禪並不愚鈍,雖說一開始時他沒能想到糜暘說的那些緣由,可在糜暘解釋後,劉禪自然是懂得。

只是劉禪名義上是大漢的帝王,但他本質上還是一位從小被保護很好的,心志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生父剛剛病逝,正是他最缺乏安全感的時候。

幸運的是,在這他最不安的時候,他的身前站着三根頂樑柱,源源不斷給予着他安全感。

而數個月來,劉禪也習慣了他的身前有三根頂樑柱爲他遮風擋雨的局面。

但今天毫無徵兆的,三根頂樑柱的一根,就要離他遠去。

這突如其來的改變,還是讓劉禪一時間有些接受不能。

荊州的局面有可能惡化是不錯,但劉禪卻一直記得,荊州很遠的。

「先帝時,李嚴曾自稱精通兵略。

怎的先帝一崩逝,李嚴就不行了?」

在劉禪看來,荊州局面再怎麼惡化,歸根結底還是李嚴沒用。

要是他有用的話,何須糜暘千里迢迢去往荊州?

見劉禪突然將矛頭轉向李嚴,卻一直不肯開口同意糜暘所請,諸葛亮心中感覺好笑的同時,也只能站起身來勸劉禪道:

「陛下,大司馬所言有理。

還望陛下以國家爲重!」

待諸葛亮說完這句話後,張飛也站起身對劉禪一拜,以示附議。

對於同輩的糜暘,劉禪也許還能想着「裝可憐」來留下他,但要是身爲長輩的諸葛亮與張飛也同意這件事,那麼劉禪可就沒辦法了。

劉禪小時候可沒少捱過張飛與諸葛亮的戒尺......

在察覺糜暘前往荊州,已經是件無法迴轉的事後,劉禪吸了吸鼻子,帶着點哭腔說道:

「那大司馬何時能回來呢?」

「朕爲大司馬修建的府邸,不用多久就能完工了。」

好傢伙,糜暘還沒走呢,劉禪就想着他回來了。

而劉禪親自督建糜暘府邸一事,也是近來朝野熱議的一件事。

糜暘現在的府邸,乃是以前曹真在長安居住的。

畢竟數月前漢朝剛遷都長安,百廢待興,哪怕劉備有心想爲一些大臣修建新府邸,也實在抽不出那些人力物力。

而經過數月時間的發展,在諸葛亮的執政下,長安各方面都漸漸上了軌道。

這樣一來,每天閒着沒事的劉禪,就想起了爲糜暘修建新府邸一事。

曹真是一敗軍之將,糜暘一直住在他的府邸內,寓意也不好。

劉禪爲了體現對糜暘的重視,不但在皇宮旁劃了一大塊好地段給糜暘,他更是親自承擔起「總工程師」的職務來。

而爲了想給糜暘一個驚喜,劉禪在新府邸未建好時,更是不讓糜暘旁觀新府邸的構造。

原本劉禪想等新府邸竣工之日,親自帶糜暘入內,讓他看看自己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愛。

可現在,因爲陸遜、曹休、李嚴三人,他的這個蓄謀已久的美妙暢想,瞬間化爲了烏有。

這怎麼能不讓一個孩子傷心呢?

不行,得寫一道詔書,批評下李嚴。

劉禪的純真,再次在糜暘三人臉上露出笑意。

而面對純真的劉禪,糜暘也願意哄着他。

「陛下勿憂。

荊州局勢暫且如何,尚不能做出確切判斷。

待臣到荊州後,若荊州局勢安穩,臣定抽空回京述職,一觀陛下苦心爲臣營造的新府邸。」

糜暘表現出一副信誓旦旦的樣子。

而糜暘的信誓旦旦,也讓劉禪的內心好受了許多。

「大司馬的才能朕是相信的。

既然如此,朕就在長安等着大司馬了。」

說完這句話後,劉禪偷偷從懷中掏出了,剛纔被他藏起來的天子印璽。

在劉禪終於同意糜暘的求請後,糜暘方纔轉過身對着諸葛亮與張飛言道:

「暘離開長安後,關中的安危就拜託給相國與大將軍了。」

聽到糜暘的這句話後,諸葛亮似是想起方纔糜暘說的情報中,一直被忽略的一點。

「子晟以爲,司馬懿如何?」

在糜暘方纔提供的情報中,糜暘認爲接下來曹魏方面的洛陽守將,很可能是司馬懿。

而洛陽與長安,那可是不遠的哦。

正因爲此,諸葛亮方纔有此問。

糜暘隱約從諸葛亮的話語中,察覺出一些興奮的氣息。

得了,那個喚作樂毅的人設,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糜暘在思考了一番後,給出了他對司馬懿的評價:

「能屈能伸,善於出奇。」

前四個字,是糜暘是司馬懿性格的評價,後四個字,則是糜暘對司馬懿在軍略方面的評價。

乍一聽,善於出奇好似不符合司馬懿的印象,但實際上這四個字,恰恰是歷史上司馬懿一生中作戰風格的最佳詮釋。

獻計曹操聯孫共擊關羽,新城之戰擒斬孟達,滷城之戰中的繞後奇襲,平定遼東的疾如勁風,高平陵之變中的致命一擊......

以上種種,無一不體現着,司馬懿「善於出奇」的作戰風格。

可爲何在後世,司馬懿在世人的印象中,會變成一個老烏龜呢?

這就得問問糜暘對面的諸葛亮了......

得到糜暘對司馬懿的評價後,諸葛亮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他覺得自己,更有些興奮了。

諸葛亮的興奮不止糜暘觀察到了,就是劉禪也隱約間有所察覺。

劉禪是不笨的。

而在劉禪察覺到一點後,他看了看一臉親和的糜暘,再看了看一臉莊重的諸葛亮,最後將目光定格在滿臉嚴肅的張飛身上。

難不成表兄離開後,相父也要走?

那他們要是都走了,留下來陪伴自己的,不就是?

一想到這,劉禪幼小的身軀不受控制的抖了一抖。

下意識地,劉禪又伸手將案上的天子印璽收入懷中藏了起來。

不要呀!

...

待議事結束後,糜暘第一時間就返回大司馬府調兵遣將。

正如糜暘方纔在議事時說的那般,他對陸遜是相當重視的。

儘管數年來,糜暘陸續擊敗過不少世間名將,可在糜暘看來,那些名將與陸遜相比,卻還是有所不如的。

從不會輕視任何一位對手,是糜暘的信條。

糜暘召來蔣濟,然後將他心中早就想好的與他一同去荊州的將領,一位位唸了出來。

在糜暘的敘述下,蔣濟正筆走龍蛇地將糜暘口中的每個名字,記錄在帛書上。

石苞、州泰、丁奉......

由於荊州本來就有着一些良將,這讓糜暘並不想帶太多大將前往荊州。

他今日所念的名字,基本上都是他的嫡系將領。

而當糜暘唸完心中所有的名字後,蔣濟很快就發現了有一點不對。

蔣濟再仔細回憶了一遍糜暘方纔的話語,在察覺到不是自己有所疏漏後,他看向糜暘的目光就有了一些疑問。

糜暘看見蔣濟有些疑惑的目光後,他有些好奇地問道:

「怎麼了?」

聽到糜暘的詢問後,蔣濟才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大司馬好似忘記了一個人。」

見蔣濟的疑惑是這個,糜暘想了一下,就知道蔣濟口中指的是誰。

那人正是近來在漢軍中,聲名鵲起的姜維。

姜維雖說是曹魏的降將,但他自從投效糜暘後,爲糜暘立下了不少功勞,他更是頗得馬超的賞識,這導致他在漢軍中的地位直線上升。

儘管目前姜維的軍職不高,但許多人包括蔣濟都知道,將來姜維的前途是很可觀的。

最重要的是,漢軍中時常流傳着糜暘對姜維的「特殊寵愛」。

這是這一點,蔣濟才意外糜暘爲何會將姜維漏了。

難道是姜維失寵了?

不能吧,前幾日還見過他,風采依然上佳呀!

就在蔣濟心中不斷思考緣由的時候,糜暘似乎對這一點不想做出太多解釋:

「伯約去處,孤自有安排。」

見糜暘都這麼說了,蔣濟也就點到爲止的避開了這個話題。

本來他就是看在姜維同是曹魏降將的份上,想着在無形中能不能幫他一把。

現在看糜暘好像心中有着計較,那麼蔣濟自然也知道避嫌。

隨後蔣濟就將手中寫好的將領名單,交給糜暘審閱。

在糜暘看完覺得沒有問題後,蔣濟就帶着這份名單朝外走去。

不久之後,長安城中就有一道意外的消息出現。

「大司馬正挑選將率,意欲前往荊州!」

當這道消息在百姓中流傳開的時候,長安城內的部分將率也收到了來自大司馬府徵調的檄令。

得到這個檄令的漢將,無一臉上不流露出喜色。

本來許多漢將,還爲自己不能進入西征的將領名單,而感到遺憾。

可豈料柳暗花明又一村,西征去不了,東征卻有他們的

份。

當然了,西征沒有什麼不好,西域諸國雖實力不強,可勝在數量多,功勞很大程度上能夠均沾。

但東征對他們來說,纔是更加的海闊天空呀!

數年來,糜暘百戰百勝的形象,早已經深入每位漢將的心中。

同樣的,跟着糜暘躺着都能立功的印象,也深深刻在了每位漢將的腦海中。

最重要的是,剿滅西域諸國難度不大,成功了頂多稱一句「化夷爲華,教化番邦」。

但平定東吳,最低卻可以被稱讚爲,爲華夏的統一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前者在史書中,可能只會一筆帶過,後者可是會在史書內大書特書的。

誰優誰劣,還需要說麼?

正因爲如此,收到這道檄令的漢將,全都開心壞了。

一統!一統!

單單想到這兩個字,就無比興奮呀!

他們立刻在家中收攏起行裝來。

而在衆多收拾行裝的漢將中,自然也包括着姜維。

姜維是沒有收到檄令的,但他收到了糜暘要平定東吳的消息。

在姜維看來,似這等滅國大戰,無論是以之前他展露出的才能,還是以之前糜暘對他表現出的寵愛來說,隨軍的將領名單中都應該有他一個。

沒準還是排在榜首的位置,因爲鄧艾現今不在。

有着這種想法的姜維,哪怕沒收到檄令,也只會以爲是檄令還未收到。

只是當姜維興奮地收拾好行裝,在家中靜待檄令的時候,時間的一點點流逝,卻讓姜維察覺到了不對勁。

看着天空中高掛的明月,姜維知道就算有所耽誤,他的檄令也不會是這麼晚送到的。

聰慧的姜維,一下子就反應過來:很可能這次東征,糜暘並不打算帶他。

但這又是爲什麼呢?

心中委屈,又百思不得其解的姜維,在房內輾轉反側,遲遲無法入睡。

直到天邊的一抹光亮出現,姜維直接從榻上躍起。

在稍微收拾了一下行裝後,姜維便打開房門徑直朝着大司馬府走去。

心中有着大志向的姜維知道:

與其在家中胡思亂想,不如邁開腳步,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未來。

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6章 此路不通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8章 關羽之憂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10章 三駁潘濬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推兩本書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
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6章 此路不通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8章 關羽之憂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10章 三駁潘濬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推兩本書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