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

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

在公安縣府中的陰暗牢獄之中,劉闡披頭散髮的被關押在一間牢房內。

這時的劉闡身上有斑斑血跡,全身上下被繩索束縛着,躺在地上無法動彈。

他就像落入漁網中的一條魚一般,已經成爲了糜暘的案板之肉。

但儘管此時已經成爲階下之囚,但劉闡的心中還是無半分悔意。

在他看來,他如今落得如此下場,只是他棋差一著,輸給城中的糜暘與關平而已。

而這結果,並不意味他發動這場叛亂就是錯的。

成王敗寇,若是他今日成功引江東大軍入城了,那麼現在高高在上如勝利者一般,用同情的目光在外審視的,就是他了。

而非如今的關平。

關平站在牢門之外,他的目光一直在劉闡身上巡視着。

誰能想到往日中,在外人眼中有仁愛謙遜之風的劉闡,今夜會做出這種事呢?

若不是糜暘一直對劉璋父子懷有戒心,提前戒備並且佈下一個了局,那麼劉闡又將隱藏到什麼時候呢?

甚至若是沒有糜暘的提前戒備,劉闡也不是沒有機會打開城門,迎接城外的江東大軍入城。

就在這時,外方牢門打開的聲響傳來。

在雜亂的腳步聲中,一聲關心的呼喚聲傳入這人間的陰暗之地中。

“闡兒!闡兒!”

來自父親對兒子關心的話語,令着陰冷的牢獄之中,都似乎帶上了一些溫度。

而當聲音傳來,關平朝發出這聲音的人望去時,就見一華服老者自進入牢中之後,眼睛就朝他這處看來。

關平認出了那老者是誰,他的目光一凝。

而後他見到跟在劉璋之後的糜暘,目光中的警惕才漸漸消散。

觀糜暘的神色,想來他已經判斷出了今夜劉闡之亂,與劉璋並無多大關係。

這時糜暘也看到了關平,他輕輕對關平點頭示意。

劉璋卻不如糜暘與關平二人一般,有着平定大亂之後的淡定。

他在邁下牢門的臺階之後,就徑直朝着關平這處奔來。

也許因爲牢內光線昏暗,也許因爲劉璋年老眼花,故而在奔來的時候,心急的他不小心被地上的雜物所絆倒。

而後劉璋又很快站起來,朝着劉闡的所在奔去。

被繩索束縛在地上動彈的劉闡,在聽到劉璋的聲音後,他就已經擡頭望向了劉璋。

而當他看到劉璋摔了一跤後,他頓時憤怒起來。

這種憤怒比方纔他被關平所擒拿時,還深重。

劉闡掙扎着身軀想讓自己從地上起來。

但因爲他全身上下都被繩索所束縛,所以他的這個舉動很快就宣告失敗。

接下來劉闡沒有放棄前往劉璋方向的舉動,他盡力扭動着自己的身軀,讓自己朝着劉璋一點點移動。

而當劉闡扭動至牢門時,劉璋也正好來到劉闡身前。

看到劉璋也被糜暘關進了牢獄之中,劉闡不禁於地上看向糜暘冷聲道:

“糜子晟!吾之謀反乃吾一人之過。

我今夜所率步卒皆我親衛私兵,並未動用振威將軍府一兵一卒。

故我所爲之事與我父無關。

你爲何將其下獄!”

“按《蜀科》中法,不知者不罪,你難道想違反汝師親自定下的律法!”

糜暘這時剛走到劉闡身前,他聽到劉闡的質問後,不禁笑了起來。

這劉闡竟然還想拿《蜀科》來壓他。

想當年他在蜀中追隨諸葛亮學習時,諸葛亮讓他學的第一個內容便是《蜀科》,當年可是背死他了。

結果當年他背完之後,發現太子四友中,就只有他一個老實背了!

見劉闡要用自己最瞭解的《蜀科》來壓制自己,糜暘不禁覺得好笑至極。

糜暘言道,“《蜀科》中是有不知者不罪這條,但誰能證明振威將軍不知此事?”

“你今夜所動兵士皆是汝私兵不錯,但這些私兵皆是振威將軍名下財貨所養。

光憑這點,振威將軍就難逃干係。”

“至於振威身份是如何敏感,伱身爲其子難道不知嗎?”

“你到底是何等自信可以說出,汝今夜所爲皆與汝父無關?”

糜暘的兩句反問令劉闡啞口無言。

當年劉備平定成都統領荊州之後,深感益州在劉璋父子的兩代治理下,“德政不舉,威刑不肅”。

因此他命令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五人一起制定《蜀科》。

雖然制定《蜀科》時,主導者諸葛亮爲了整頓法紀,按照弛世用重典的原則,將《蜀科》中的律法制定的頗爲嚴苛。

但諸葛亮之所以能是千古名相,那就是他的理政觀念是非常先進且符合現實的。

諸葛亮制定《蜀科》的核心思想是嚴而公正。

在對處罰措施加強的同時,諸葛亮也將定罪的標準定的很嚴格。

像那些連坐之發諸葛亮盡皆廢除。

不知者不罪,更是被諸葛亮親手寫進《蜀科》中。

正因爲有着公正嚴明的論罪標準,所以當《蜀科》頒佈後,不僅沒有因爲嚴酷的法律而遭到百姓的排斥,反而那些百姓非常擁戴《蜀科》。

也正是藉此,得到了百姓擁戴的劉備,才真正意義上的平定了益州全境。

可以說,無《蜀科》這部法律爲統治基礎,益州就沒有後來的動員能力,能支撐劉備打贏漢中之戰。

面對這本治國法典,劉闡自然有了解過。

按劉闡之前的想法,只要劉璋不知道他發起叛亂這件事,所以將來哪怕他失敗被擒,也不會牽連到劉璋。

因爲之前凡是有人犯下叛亂或者其他大罪,諸葛亮基本都是按照“不知者不罪”這個原則去定罪。

這是明明白白放在世人眼前的事,若不是有這等事實在,益州上下也不會如此擁護《蜀科》。

但可惜,劉闡因爲利慾薰心,忘記了一個很關鍵的事,那就是劉璋的身份敏感。

這樣的身份,哪怕劉璋不做什麼都容易引人猜疑,何況他的兒子如今還發起叛亂。

如今糜暘當面拆穿了他的這種妄想。

“當年諸葛公制定《蜀科》,乃是爲了安定人心,造福百姓。

其中不知者不罪更是爲了避免造成冤假錯案,不想枉造殺孽。”

“但沒想到他的這一番苦心,卻讓你以爲有可趁之機。

想用其所創之法,妄想顛覆諸葛師親手所創之清平之世。”

“劉闡呀劉闡,你真是其心可誅!”

“吾告訴你,不管你之前是不是真的認爲這事不會牽連振威。

但如今你反跡已現,無論於情於理,你父都難逃一死!”

當糜暘這麼說之後,被擊碎妄想的劉闡,臉上瞬間浮現了悔懼之色。

(本章完)

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番外:亡國之恨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番外:亡國之恨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
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番外:亡國之恨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番外:亡國之恨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