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

見衆人都將目光轉向自己,鄧艾自是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那些目光大多都是探究,可也摻雜着一些不屑與不懷好意。

世人的成見就像是一座大山,哪怕他背後站着糜暘,但也不是那麼容易消除掉的。

不過既然他敢說出以上的“妄言”,那麼他肯定有着自己的底氣。

而在各式各樣的目光中,也不缺乏關懷鄧艾的目光。

這部分目光全都是跟隨鄧艾南下的梁州將領發出的。

鄧艾作爲此番梁州軍的統兵大將,他代表的是整個梁州派系的臉面。

身爲梁州派系中的一員,他們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鄧艾,但他們每個人卻都希望在這一刻鄧艾不要丟臉。

萬一鄧艾要是在衆人面前出糗,他丟的不止是糜暘的臉,連帶着在場所有梁州將領的顏面也丟乾淨了。

這對極其看重榮譽感的當世人而言,無疑是一件很難受的事。

衆人各懷心思的注視並沒有擾亂鄧艾的思緒。

他在衆人的注視下緩緩從坐席上起身,然後來到諸葛亮身前對着他一拜:

“艾認爲賊軍一定會北上自有緣由,還望丞相容艾詳稟。”

對於鄧艾的請求,諸葛亮的眼神中露出幾分期待,他對着鄧艾微微點了點頭。

在諸葛亮同意了自己的請求之後,鄧艾便轉身看向帳內的衆人,在他們的面前將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

“南中之亂,不可小覷;賊軍佔郡殺將,擁兵萬數,南中震恐,這乃賊軍氣盛之勢。

今艾以策言之,彼有氣盛之勢,我有勞軍遠來之實,一也。

賊軍部衆上下相知,五兵犀利,我軍數次征戰,休養不久,元氣未復,二也。

賊軍世代居於南中,是爲主軍,我軍遠道而來,是爲客軍,三也。

益州北部諸郡,各當有守,而賊軍可合軍專攻一處,我軍卻要處處分守,四也。

僰道以北諸縣,沃土千傾,賊軍貪利,爲之縣餌,五也。

以上五點是賊軍必向北之緣由。

彼雖爲賊,然或不缺知兵法之人,凡知兵法者得以上一點緣由即可北上,況今數五乎!

故艾料賊軍定然北上。”

當鄧艾說完自己的看法之後,整個大帳中瞬間陷入一陣討論聲中。

很明顯,鄧艾所點出的五點緣由讓帳內的衆人都意識到了局勢的嚴重性。

能被諸葛亮召來議事的人不一定皆有非凡的韜略,但他們肯定都不是傻子。

鄧艾都將緣由說的如此明白了,他們要是還認識不到現在局勢的嚴重性,那他們就不配在此。

在一陣此起彼伏的討論聲過後,整個大帳中陷入了一片寧靜之中。

這時帳內的衆人看向鄧艾的眼神不再是各式各樣,而是變成了統一的驚訝與讚賞。

沒想到身有殘疾的鄧艾,竟然有這番見識。

怪不得糜暘會屬意他領軍南下平叛,之前有些人還以爲糜暘不看重這次的南征平叛,纔會派遣鄧艾這位身有殘疾的人領軍南下。

但現在想想,糜暘哪裡是不在意,分明是他覺得派遣鄧艾這一身有殘疾的人就足夠了。

當這種想法在心中浮現後,許多不瞭解梁州內情的人心中紛紛一驚。

梁州中一個區區名不見經傳的校尉就有這番見識,那糜暘麾下的那些有聲名流傳的其他人才呢?

而似鄧艾這樣的人,在糜暘的麾下又能排到第幾名呢?

梁州真是人才濟濟呀!

因爲當世消息傳遞十分閉塞,故而帳內的許多人都對梁州不是很瞭解。

由於鄧艾往日中沒有事蹟流傳,加上他身有殘疾,故而許多人都會在心中天然的輕視他。

而就是這一種輕視,在這一刻卻都加深着他們對糜暘的敬畏。

世事往往就是這樣,主君功勳卓著會讓臣下都與有榮焉。

同樣的臣下若立下功績,那麼也會在無形之間大大加強主君的威望。

只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們以爲鄧艾是糜暘從衆多人才中隨意挑出的一個,但實際上鄧艾卻是糜暘手中的一張王牌.

相比於他人的驚訝與讚賞,傅僉、石苞等人臉上則是自然地流露出自豪感。

而在衆人對鄧艾重新審視之後,他們才進一步意識到了諸葛亮剛纔並非是杞人憂天,而是料敵先知!

當意識到這一點後,剛剛還出言勸阻諸葛亮的李恢立馬對着諸葛亮一拜,口中慚愧地言道:

“臣不識丞相遠見,險誤國家大事,還望明公降罪。”

對於李恢的請罪,諸葛亮笑着安撫了他幾句,然後便讓他坐下來。

諸葛亮不是個剛愎自用的人,故而哪怕他心中已有定策,但還是會下意識詢問他人的看法,他爲的是博採衆長。

既然如此,他怎麼會因爲李恢有不同看法,就對他降罪呢?

在讓李恢坐下之後,諸葛亮看向了鄧艾。

這時鄧艾也已經轉身看向了諸葛亮,鄧艾在看到諸葛亮朝着自己看來後,以爲諸葛亮會出言讚賞他幾句。

畢竟剛剛滿帳俊傑,只有自己一人懂得他的心思。

但讓鄧艾沒想到的是,諸葛亮只是淡淡看了他幾眼,便也讓他回到原位上坐下。

從始至終,諸葛亮都沒對他說出一句讚賞的話語。

這一點出乎了鄧艾的預料,但對他如此的是諸葛亮。

哪怕糜暘在此,也得老老實實地奉茶侍奉諸葛亮,更何況他。

於是就算心中有着不解,鄧艾最後還是臉露恭敬地回到自己的坐席上坐下。

而諸葛亮這番像是特意忽視鄧艾的表現,也引起了帳內衆人的百般猜測。

帳內唯有楊儀等寥寥幾人,隱約猜出了諸葛亮的意圖。

在鄧艾坐下後,既然衆人都已然理解自己決意領軍進駐僰道的打算,諸葛亮便開始佈置起大軍開拔的相應任務起來。

要想成爲一個優秀的統帥,單單有非凡的韜略是不成的,還要有出色的組織調派能力。

而這種能力,往往是需要豐富的經驗作爲基礎的。

此番南征乃是諸葛亮第一次獨立領軍作戰,所以豐富的經驗諸葛亮必然是不具備的。

不過世間有種生物叫做天才。

天才,都不可按常理看待。

而諸葛亮,便是這世間難得的軍事天才。

只見隨着諸葛亮一道道令旗的發出,帳內的每位大將都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任務。

可能單單看每位大將的任務,常人會覺得諸葛亮的佈置有着摸不着頭腦,一點關聯都無法捉摸到。

但若從始至終將諸葛亮的佈置彙總歸納,知兵的人就會發現,諸葛亮現在在做的每一道佈置,就像一道道精密的機關,在悄然間將兩萬大軍匯成一個嚴密的整體,滴水不漏。

最令人感到難以想象的是,這一道道精密的機關,諸葛亮都是下意識地說出。

好像這些是他的心中頃刻間想出來的一般。

帳內的于禁看着諸葛亮宛如藝術般的指揮手段,他默默低下了頭。

旁人無法串聯起諸葛亮的佈置,但身爲宿將的他自然是可以。

但就是在串聯起諸葛亮所有的佈置後,于禁的心中不可抑制的浮現一個疑問:

聽聞諸葛孔明從未領兵作戰過?

于禁的心中,這時有種很荒謬的感覺。

于禁不是沒有見過天才,例如當年公安城中的糜暘。

于禁那時就十分好奇,糜暘當時的一系列騷操作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

而在公安大捷後,于禁覺得糜暘真是天下間一等一的將才。

可就是糜暘那樣的將才,他一開始也是有很多不懂,凡是行軍佈陣時都要將自己帶在身邊查缺補漏。

這一點纔是常人應該有的表現好嗎。

沒想到的是徒弟已然十分優秀,但師父卻更加秀。

想到此于禁的心中發出一陣重重的嘆息聲:

將比將,真是氣死人。

可是世事無常,就在於禁看着諸葛亮的一系列佈置暗自讚歎不已的時候,帳外有人進來稟報,說是又有一道緊急軍情送到。

當聽到這個消息後,諸葛亮停止口中的佈置,他讓來人趕緊將那道緊急軍情呈報上來。

在將新送到的緊急軍情拿到手中後,諸葛亮當即展開看了起來。

手中的這道新緊急軍情內容並不多,諸葛亮不一會兒就看完了。

可就是看完手中的新緊急軍情後,諸葛亮的英眉第一次皺了起來。

然後因爲實在氣不過某人的愚蠢,諸葛亮用手一拍桌案,口中充滿嘆恨的言道:“廖立誤國!廖立誤國呀!”

諸葛亮突如其來的這番表現,嚇了帳內衆人的一跳。

帳內衆人有許多人在諸葛亮手下辦事過,他們對諸葛亮的性格都頗爲了解。

諸葛亮性情寬和,很少有動怒嘆恨的時候。

但只要諸葛亮一動怒嘆恨了,那一定是發生了不得的事了。

於是帳內衆人紛紛出言詢問發生何事了。

面對衆人的詢問,諸葛亮將他剛剛收到的緊急軍情說了出來。

“漢嘉功曹黃元起兵反叛,漢嘉太守廖立一時不察大敗,如今整個漢嘉郡都已經陷落了!

而黃元在佔據漢嘉郡之後,已經領軍朝着臨邛縣進發。”

當諸葛亮說出這個重磅消息後,立馬讓帳內諸將大驚失色,更有甚者,已經嚇得直接從坐席上站起身來。

由此可見,這個消息帶給他們的震驚有多大。

而不怪帳內諸將的反應過大,實在是這個消息對目前的大漢來說太不利了。

漢嘉郡是從屬於益州北部的一個郡,這個郡並不大,但它的地理位置太過重要。

漢嘉郡就在蜀郡之旁,而蜀郡正是帝都成都所在的郡。

從漢嘉郡的治所陽嘉領軍走水路,不過數日就可抵達成都城下。

而且情報中還說了,黃元目前正率領着大軍朝着臨邛縣進發。

一旦黃元拿下臨邛縣,那麼叛軍可就離成都只有咫尺之遙了!

最重要的是,益州中本就兵力空虛,如今諸葛亮南征又帶走了成都的大部分守軍。

目前成都雖然算不上一座無兵馬守護的空城,但現在卻是他兵力最爲空虛的時候!

成都可是大漢的帝都,要是成都有所不測,那麼大漢勢必會遭受一次空前的重創。

縱算成都不被叛軍拿下,但此番南征的漢軍家人皆在成都,一旦他們得知成都有危險,他們的鬥志還剩下幾成?

所以這個消息怎麼能不讓衆人感到震驚。

大軍南征還未取得成果,現在卻要被偷家了嗎?

一時間大帳內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衆人的激烈討論聲快將整個大帳淹沒。

而在那衆多的激烈討論聲中,無疑是聲討廖立的聲音最大。

嚴格來說這已經不算是聲討,而是一種嚴厲的譴責了。

爲何衆人會對廖立失郡反應這麼大呢?要知道南中賊軍反叛時,正昂、張裔等人也失郡了。

那是因爲廖立與他們不同。

正昂、張裔等人治理的郡在南中,那裡大漢的統治力本來就弱,所以對於他們失郡可以說情有可原。

但漢嘉郡可是位於益州北部核心地帶,廖立作爲朝廷親自委任的太守,在那裡的統治力肯定是不弱的。

廖立作爲漢嘉太守,在軍政一手抓的情況下,卻還能被郡功曹以下克上從而失去對漢嘉郡的掌控權,廖立這不是失察,而完全是無能!

而他現在的無能,讓大漢的首都面臨着危險,甚至會影響到整個南征大局,那他就是該死!

這也是諸葛亮嘆恨不已的原因。

廖立乃是荊州系的大臣,算是他的嫡系部下,以往也頗得他看重。

可是當年呂蒙第一次奇襲荊州時,時任長沙太守的廖立便直接棄城而逃,間接導致了荊南三郡的陷落,在這一件事之後,他便對廖立有了新的認識。

只不過劉備還是頗爲賞識廖立,在廖立逃回益州後,劉備不僅沒有因爲此事責備他,反而又讓他擔任了巴郡太守。

後來廖立一直歷任中外,在去年成爲漢嘉太守。

在過去的數年中,廖立任事頗有政績,這也讓諸葛亮對他改觀了不少。

可是沒想到的是,廖立真是死性不改!

不過嘆恨歸嘆恨,黃元的叛軍也必須儘早戩除,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想到此諸葛亮安撫下急躁的衆人,用沉穩的語氣開口問道:“成都兵力薄弱,恐無法主動出城擊潰黃元叛軍。

我欲分兵數千歸北前去迎擊黃元所部,不知有哪位大將願意擔此重任!”

在諸葛亮剛剛問完這句話後,立即就有一人率先出來對諸葛亮拜道:

“臣願往!”

出來主動請求領軍歸北的這人,赫然便是馬謖。

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章推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9章 糜暘到了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8章 關羽之憂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4章 父子對質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24章 屠殺?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
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章推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9章 糜暘到了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8章 關羽之憂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4章 父子對質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24章 屠殺?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