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

大順軍原本部署在黃河兩岸的守軍,由於當面的清軍主力已經轉移到了魯西南戰場,豫北一帶已無殘敵,所以劉體純、劉汝魁、李破虜三個野戰師也已經陸續向東進發。

劉汝魁從安陽、劉體純從開州、李破虜從輝縣,三將軍已經在東平會師,一面截住了阿濟格有可能的西竄途徑,一面繼續往魯西南方向前進。

大順軍位於各地的守軍,都由於多爾袞主力陷於徐州城下不可自拔,獲得了非常充足的自由行動能力。

現在中原諸軍彙集,劉體純在東平見到劉汝魁、李破虜兩位制將軍時,對於戰局已經是難掩喜色而且成竹在胸了。

“老皁,晉王殿下已經在徐州截住多爾袞,眼看着報獲鹿之仇的機會就要到了。咱們都受過老萬歲的提拔知遇之恩,多年來也深受聖上的關心保護,爲大順報仇的機會到了,不管怎麼樣,咱們都一定要趕上這場大戰才成呀。”

劉體純和劉汝魁是多年老友,直接呼爲“老皁”也不顯生分。不過李破虜原本是盧象昇天雄軍的軍官,歸誠大順軍只有幾年時間,而且一直都跟隨楚闖作戰,和劉體純、劉汝魁這些闖營老本元從不算太熟稔。

李破虜和二劉之間還有些生分,顯得拘謹不少。但此前的河北防禦戰中,多虧李破虜在後壓陣,不斷派兵補充劉體純、劉汝魁的損失,幫助穩定戰線,才擋住了多爾袞的三板斧。

所以不管是二虎劉體純還是皁鷹劉汝魁,都沒有將李破虜當成外人看待。

袁宗第因爲病情緣故,現在還在延津休養身體,殿右軍由劉體純全權指揮、便宜行事。

劉體純便同時握住李破虜、劉汝魁兩人的手,真摯地說:

“爲老萬歲報仇、爲大順朝盡忠,也是爲了普天之下受苦受難的貧民們,此戰勝利以後,晉王殿下就能將他在中原做的那些事情推及到全天下……

俺二虎對民政懂得很少,但俺也完全看得出來晉王理民治政是多麼高明。明朝的天下亂了這麼多年啦,那句話是怎麼說的?”

李破虜補充道:“人心思定。”

“對!人心思定。”劉體純說,“天下人都在等着聖上和晉王平定天下,結束這個動盪了十多年的亂世。咱們生逢三聖,也該無愧於大順朝的皇恩浩蕩!”

膚色黝黑的劉汝魁怪笑道:“這是哪個參謀官還是掌書記教你說的話?二虎你什麼時候學的這樣文縐縐的。”

劉體純嘿嘿笑道:“連這都瞞不過老皁。”

劉汝魁正色道:“河北現在沒有戰事,殿右軍抽調了兩萬人的機動兵力南下救援徐州。萬一趕不上會戰,或者造成河北的防務出了問題,用咱們三個人的腦袋都頂不住這樣的罪名。”

李破虜沉聲說:“我明白!袁大帥還在河北,我們出發以後,估計沒有很長的時間袁大帥的身體就可以開始指揮守軍了,河北出不了問題……

我當年跟着盧大帥在鉅鹿被東虜圍攻,眼睜睜看着盧大帥戰死殉國,我一個人卻苟活下來。今天我怎麼能繼續看着晉王殿下孤軍作戰?難道又在一旁袖手旁觀嗎?

我一定要親手斬下胡虜名王的狗頭,好祭奠盧大帥的在天之靈。”

劉汝魁和劉體純兩人都對視一眼,盧象升是明軍大帥,當年也是和起義軍打過不少仗的。不過畢竟都過去這麼多年了,而且盧象升和楊嗣昌不同,提出過均田以免民困的方略,對於招安的農民軍也不像洪承疇和孫傳庭那樣動輒殺降。

所以大家過去雖然是敵人,但這麼多年以後,畢竟連天雄軍都早就已經不存在了。劉汝魁、劉體純兩人的心中也不再有什麼介懷,反而感到這一戰的確是聚集了抗清軍隊的絕大部分精銳。

在這片土地上,差不多所有擁有光榮抗清歷史的軍隊,總算都能夠聚集到大順軍的旗幟下了。

“我們走吧!是爲老萬歲報仇,是爲大順朝盡忠,也是爲千千萬萬死在建奴手上的漢人報仇,也是爲保守東虜多年屠掠之苦的中國盡忠!”

三將軍麾下的野戰軍是後出發的,而李際遇所部的地方衛軍,則因爲本來就負有押運糧秣的任務,所以最先抵達徐州。

在李際遇的身後,除了兩萬多名順軍野戰部隊的老本兵正在趕赴戰場外,還有在黃河以南,原本部署在開封附近的大量民兵武裝,總計也有近萬人的常備民兵,正在南陽府招練使龐安的指揮下向徐州趕過來。

在陳藎平定何騰蛟的湖南明軍一戰以後,龐安就從揚武州潛江縣捕盜使升任揚武州捕盜使,不久又調任南陽府招討使,奉命在豫南一帶集結各州縣的常備民兵代替北上參戰的地方衛軍維持治安。

現在大會戰在即,大順豫楚復興之地的統治秩序又非常鞏固。所以牛銓和陳藎便陸續拼湊了一些常備民兵組成又一支援軍,由龐安指揮急速趕往徐州參戰。

龐安是棗陽人,他弟弟龐存現在就在殿中羽林軍中做都尉,龐安自己則從棗陽縣內的村長,一路做捕盜使升任到了現在南陽府招練使的官職。

仕途官運,反而比他那個驍勇善戰的弟弟更加順暢。

老農出身的龐安已經換上了一襲深藍色的布面甲,他沒有騎馬,而是和其餘民兵一樣步行,鼓舞士卒士氣,帶兵沿着黃河南岸向徐州挺進,現在已經走到了歸德府境內。

豫東一帶天氣已經轉暖,龐安穿着厚厚的盔甲難免流下不少汗水。

他狠狠擦了一把汗後,眺望着東方的天際線,心裡還在擔心正在徐州奮戰的弟弟龐存,喃喃自語說:

“晉王爺連左良玉都滅掉了,有這樣天下無敵的神人在,俺家二弟肯定沒有大礙……快、快,陳經略、牛節度都要我快點趕去徐州增援,還要更快一點才行啊。”

除了這些兵馬以外,河南、河北各州縣還有其他許多衛軍、民兵部隊正在陸續東調。一條逐漸消融化開的黃河兩岸,比滔滔河水更加洶涌澎湃的是無所畏懼東進的大順軍。

從天空向下望去,在那廣闊的黃淮海平原之上,無數條人潮形成的巨龍都在向徐州方向挺進。

和大順軍這樣龐大的潛實力相比,多爾袞期待的南明水師、多爾袞期待的那支深陷泰山防線裡的阿濟格東路軍,完全是不足一提的!

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十五章 身後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九章 高家寨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四章 小徽柔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十七章 無派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
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十五章 身後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九章 高家寨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四章 小徽柔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十七章 無派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