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

安陸古爲南郡之地,控扼漢、沔,輻射着江漢平原北緣的雲夢、應城、漢川、孝感等縣,是李來亨控制區內人口最多、地方最富庶的一座城市。

他把帥府總部從隨州遷移到安陸的同時,還把在隨州、黃安、麻城、羅田等處地方上頗有影響和威望的鄉紳,也全部強制遷徙到了安陸居住。

這種大規模遷徙本地豪紳的做法,目的就在於使得這些地頭蛇脫離故土,無從發揮他們的社會關係和鄉里能量爲禍一方。也使得闖軍可以更加方便約束這些具備較強勢力,又很容易成爲叛亂首領的地方豪強。

這些士紳被強遷至安陸,對於自己的前途,無不感到憂心忡忡。易道三也是沈莊軍所屬的團練寨主之一,他的堂兄易道暹是梅之煥的好友,是海內知名的文章名士,號稱是當今的郭有道、黃叔度之輩。

易道暹在周文江刺殺梅增智時,恰好正在梅府中休息,結果也被攻打梅府的周文江手下家僕打傷,斷了一條腿。

這回李來亨從強制遷徙到安陸居住的士紳中,召集了一批頭面人物至帥府見面,易道暹因爲腿傷無法出門,便讓堂弟易道三代表易家了。

易道三是黃州府庠生,崇禎六年、七年間,高迎祥、張獻忠躥入黃麻間活動時,他曾組織過四邑聯軍與“流寇”作戰,取得大勝。孰能料想到,不過數年後,自己不僅會身陷賊巢之中,而且還因爲沈莊軍事變而見反於朝廷,不得不在賊窩中求活。

他同一起被強制遷徙到安陸居住的好友耿應衢,都站在安陸帥府大門外,排列等候李來亨的召見。帥府還是由過去的德安府知府衙門改建而成,除了新換上一塊湖廣節帥府的牌匾以外,並未大動,只是依舊按照麻城帥府行轅的架構,拆了花園,搭了一些棚屋以供臨時辦公之用。

耿應衢也是秀才出身,他們都因爲參與沈莊軍同湖廣巡撫宋一鶴交戰的事情,自感已經不容於朝廷,又因爲麻城陷落以後,聚集在麻城的團練武裝全部被李來亨收編,喪失了以武力抗拒闖軍的能力。

現在又被李來亨押送到安陸來,脫離故土,想逃入山中都沒有辦法——更何況他們多數人對李來亨隱隱抱有幾分希望,雙方矛盾還沒尖銳到讓耿應衢等人可以堅定入山避世的地步。

這同後來清軍在蘄黃一帶以剃髮令實行大屠殺時的情況截然不同,易道三、耿應衢等人會不惜一切代價抗拒滿洲奴隸主的野蠻統治,卻沒有同等的決心和意向去抗拒李來亨的統治。

只是想起被闖軍營田使、莊使“代”爲經營的自家田產,耿應衢還是露出一臉肉痛的表情,低下頭來,同易道三小聲嘟囔道:“這位小李王真是好大的官威,咱們在這裡已等了快要一個時辰了吧?正月的天氣這麼冷,一幫秦寇架子還這麼大,我看賊終究是賊,毫無人主氣象。”

易道三將一根手指豎在嘴前,示意耿應衢不要胡亂說話:“你真把李使君當成不懂得殺人的少年稚子了嗎?咱們的田產雖然被闖軍莊使代爲經營,但好歹還留有幾分田息。你看其他那些逃去武昌的田主,家中田產廬舍不是全被闖軍抄沒一空了嗎?”

“還有暗中協助周文江作亂的那幾家士紳,李使君當時雖然沒有處理,可是事後像黃安的孟昧啓,還到處造謠闖軍屠戮,不就被郝將軍抓去拷掠了嗎?至今還不知道是個什麼結果呢!”

“唉。”耿應衢聽得無奈,只能長嘆一聲,他們俱是衣冠望族,今日怎麼就淪落到排隊等候在一個流賊響馬之輩的門口呢?

時也,勢也!

“噓,來人了。”易道三看到帥府大門打開,有幾名傳令的親兵走了出來,便急忙拍了耿應衢一把,叫他注意一下,千萬不要再胡亂說話。

那幾名親兵走到排成兩列隊伍的黃麻士紳們面前,突然將一大把的明軍官印、旗幟丟到了地上。易道三等人初時還以爲這是闖軍攻佔安陸時繳獲的東西,可是再細看,卻發現那些官印似乎大都是河南州縣官員的印信,旗幟也以秦軍爲主。

士紳們都驚詫莫名,不解其意,這時候已被易道三等人熟悉的李來亨親信張皮綆帶着一隊親兵守在帥府門口,向衆人介紹道:“奉天倡義營大元帥於崇禎十五年正月,在朱仙鎮剿滅三邊總督汪喬年所督秦楚兵馬士衆十萬餘人,繳獲無算,這些全是大元帥遣人送來的戰利品。你們都是讀書人應當認識的吧?其中還有秦督汪喬年的私章呢,你們來辨認辨認呀。”

秦楚士馬十餘萬,在朱仙鎮全軍覆沒?

這些搢紳根本不敢相信,宋一鶴和沈莊軍被李來亨同時拿下,那是因爲湖廣官軍的主力一部分被左良玉帶去救援開封,一部分被丁啓睿帶去追剿張獻忠,然後官軍自己又和士紳內訌,纔給了李來亨席捲黃麻的機會。

可是現在看來,汪喬年聚集的精兵強將,居然全部被闖軍殲滅了?這怎麼可能!

易道三和耿應衢都是文人,他們仔細辨認,立即找出了那枚汪喬年的私章。以他們的文化水平,自然知道這絕不是闖軍有可能僞造出來的,何況闖軍僞造這種東西也沒有什麼意義。

畢竟朱仙鎮之戰的事情如果爲真,這麼大的消息,估計很快就要轟動天下了!

“這……這、這……”易道三想到在朱仙鎮被闖軍殺至全軍覆沒的十萬兵馬,連牙齒都不禁打起了顫來,不過當他看到耿應衢的表現時,又覺得自己這樣還算好的了,因爲耿應衢已經是兩股都在發抖。

張皮綆看着這些被嚇壞了的士紳忍不住輕笑了一聲,旗幟、印信當然都是真的。

李自成在朱仙鎮大捷以後,又派李過追亡逐北,沿途追擊向襄陽逃竄的左良玉所部,他們在道路上聽到了李來亨攻佔黃麻的消息以後,更感到大爲振奮。

李過把湖廣闖軍發展順利,已經佔領德安府和黃州府大部分州縣的消息傳回到李自成處後,闖王便委派與李來亨相熟的劉宗敏舊部“九條龍”谷可成,讓他帶了一大批闖軍繳獲的戰利品,送到隨州“助威”。

谷可成到隨州時,當地正有一羣鄉紳田主因營田新法而譁變作亂,張皮綆正率軍進行彈壓。谷可成也不是一個人到湖廣來的,他身邊還帶了數百闖軍騎兵,幫助張皮綆平息叛亂後,才知道李來亨已經將帥府遷至安陸,便又將這些旗幟、印信帶到安陸來了。

恰逢李來亨剛剛把黃麻士紳強制集中到安陸居住,正盤算着如何給他們一個下馬威。老朋友谷可成的到來,便幫助李來亨解決了這個難題——這些旗幟印信一丟出去,立即就讓黃麻士紳們放棄了抗拒的想法。

“節帥正在府中等着諸位呢,天氣這樣冷,大家都快進來吧。”

張皮綆這個少年將領,還是一臉笑眯眯的樣子。可是易道三、耿應衢等搢紳領袖,則人人都感到背脊發涼,一時間都覺得帥府那扇大門彷彿吞噬阿鼻地獄一般,肯定是有去無回。

但是大家也沒有任何別的辦法,只能咬咬牙,硬着頭皮走進去。不管是要拷掠助餉,還是要搞那個在黃安、麻城都辦過幾次的公審大會,他們也只能硬捱了!

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四章 小徽柔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八章 英雄氣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九十章 首都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三章 龍鳳廟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
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四章 小徽柔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八章 英雄氣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九十章 首都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三章 龍鳳廟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