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

多爾袞退兵了。

大順軍獲取這一重要情報的第一來源,是來自於一名叫做趙自牢的普通士兵。

趙自牢是殿左軍權將軍劉芳亮麾下的一名老本兵,李來亨決意出動留守開封的順軍野戰主力北上馳援開州後,趙自牢等一批原本就被部署在荊隆口和陳橋鎮一帶的士兵,就先行北上。

當時圍攻開州的清軍兵馬,已經裡外數重將開州團團包圍。清軍的遊騎部隊活動範圍也非常廣闊,最南端已經抵達了陳橋鎮北面至多幾十裡地的延津。

在趙自牢預想之中,他們作爲大順援軍的先鋒兵馬,北上路途裡必然和清軍遊騎、探騎部隊,展開一番非常激烈的廝殺。

可是出乎衆人的意料之外,大順軍先頭部隊從荊隆口一路有驚無險抵達延津,再從延津開赴汲縣、滑縣和老岸鎮一帶時,竟然都沒有遭遇到清軍的主力部隊。

汲縣是大順軍在衛輝府堅守的重要據點,殿右軍的制將軍李破虜就駐節於此。他收到殿左軍援兵正在陸續開拔北上的消息後,就在汲縣準備和劉芳亮會師,一起前往開州解圍。

趙自牢等殿左軍先鋒勁兵抵達汲縣後,發現的情況就是清軍在衛輝府內的活動頻率已經大大減少。

李破虜是一位善於練兵和防守的將領,衛輝府中尚在順軍控制下的州縣城池和關隘,都已經被部署了嚴密的防禦兵力。

有鑑於此,李破虜只是認爲清軍大幅度減少活動情況,大概是因爲衛輝府的防禦過於嚴密,多爾袞纔將主力集中於開州方面。

完全沒有人想到,這時候清軍已經在醞釀“退兵”了。

殿左軍的先鋒勁卒們在汲縣匯合李破虜所部以後,他們又和另外一支屬於殿右軍的探騎部隊混編,向東活動,搜尋軍情,並且去確認清軍圍攻開州時最外圍兵力的部署情況。

趙自牢是這支小部隊的掌旅,他在淇門鎮和大名府境內的新鎮都沒有發現清軍的活動情況。

直到這支探騎衝到滑縣附近的時候,趙自牢甚至還在擔心自己是否孤軍深入太甚,一旦遭到清軍優勢兵力的圍攻追擊,到時候還有辦法退回衛輝府嗎?

可實際情況卻是原本已經被多爾袞攻佔的滑縣,竟然又被清軍放棄,變成了一座空城。

當趙自牢進入被滿洲人殺戮一空的滑縣縣城時,他看到的除了滿地屍骸以外,就只剩下一座被縱火焚燒以後,所剩無多的丘墟之城。

彰德府和大名府兩府之地,在清軍的攻勢下早已搖搖欲墜,除了安陽和開州二城以外,其餘州縣城池大多淪陷。

所以像趙自牢這樣的順軍基層將領都認爲,一旦進入滑縣附近,必然遭遇清軍主力。現在他親眼目睹一座被清軍毀滅後又放棄的空城,才訝異地發現了多爾袞已然退兵的事實!

很快,趙自牢就在滑縣東側的老岸鎮一帶撞見了開州城派出的報信部隊。

堅守開城的主帥劉體純一開始發現清軍撤圍的動作時,只是因爲守軍發現清軍正在陸續平毀一些他們自己挖掘的壕溝和修築的營盤。當時劉體純還認爲這應該是因爲晉王援軍即將到來的緣故,或許清軍是要撤圍南下選擇一個合適的戰場和李來亨進行決戰。

但劉體純沒有想到清軍這次撤圍,竟然是一下子就撤走了大部分兵力,數萬人的部隊在一兩日內悉數離開開州城下。

守軍最開始時因爲擔心有詐,沒有出城進行反擊。

等到清軍退走的差不多後,劉體純才半信半疑地派出幾支小部隊出城搜尋。這才發現清軍的撤圍,並不是南下尋求決戰,而是十分突兀地向東移動了。

“向東移動!?”

趙自牢倍感詫異,他覺得極有必要在第一時間將這條訊息送回衛輝府,送回開封去。現在晉王率領的大順軍野戰主力,正在從開封開往河北,關鍵時刻,多爾袞的主力動向卻再度成謎。

向東移動?多爾袞這是要去哪裡?

開州以東不就是東昌府嗎?

多爾袞曾經有過奇襲東昌府的打算,可結果卻是清軍在聊城城下碰了壁,反而造就了馬寶斬殺名王的殊功,造就了任繼榮、黨守素等闖軍中營老將的光輝戰績。

戰馬飛馳,又在河北的雪地上濺起一大片白色的煙塵。雪花飄舞於空,趙自牢的內心卻好像驚濤駭浪一樣翻涌了起來。

殿左軍上下全體將士,都在開封附近留守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大家都汲汲於一場大決戰的到來,所有老本勁兵都在爲了這場決定中原歸屬的大戰而摩拳擦掌。

前一段時間晉王將殿左軍這樣的精銳部隊,一直放在開封后方留守。雖然人們都知道這正是因爲晉王對殿左軍戰鬥力的信任,把殿左軍當成了一支能夠一錘定音的關鍵部隊,可是當友軍袍澤都在前線奮戰的時候,殿左軍將士卻只能在汴梁望河興嘆?

不少人肚子裡早就塞滿了怨氣。

好不容易晉王下定了河上決戰的決心,殿中軍和殿左軍兩支大順王牌部隊也已經全部動員,悉數北上。

這個時候,竟然又出現了新的變數,多爾袞的主力動向再次從人們的眼中消失。

這怎麼可能?

一支十萬人的大軍,它不可能隱藏自身的蹤影。

一兩天時間裡,多爾袞的主力去了哪裡,所有人都會立即知道。

可是這一兩天的時間裡會發生什麼呢?

趙自牢不寒而慄,清軍主力突然東調……或許還不是突然,可能這段時間來,清軍一直都有陸陸續續將兵力東調,只是清軍在太原、在大名和磁州積極主動的猛烈攻勢,吸引了順軍諸將的注意力?

聯想到之前的那一場聊城之戰,這場突襲來得那樣突然,又好像沒有太明顯的目的性,似乎只是多爾袞偶然窺得一絲契機後興起發起的攻勢。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難道不是清軍在隱瞞自己的戰略意圖,在掩蓋他們秘密調動另外一支兵力的障眼法嗎?

畢竟隱藏一支部隊的調動,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敵人發現另一支部隊正在調動中。

多爾袞想做什麼?

趙自牢只是大順軍中一名十分普通的基層將領,他不敢再深想下去,可心中已經完全被滿滿的憂慮充滿。

晉王,晉王殿下在哪裡?他離開河南了嗎?他到了河北的什麼地方?清軍在等待的,是否就是晉王主力的動向明確出來?

趙自牢別過了在老岸鎮遇到的那隊殿右軍探騎,他帶着自己的部下,急速向西衝回汲縣。將要墜落的夕陽,照耀在河北雪白色的平土曠野上,殘陽如血,紅色光輝覆蓋着順軍騎兵的背影。

人與戰馬都漸行漸遠,只在厚厚的積雪上留下一排戰蹄的腳印。

多爾袞退兵了,事情卻變得更加複雜了起來。

晉王,這時候又到哪裡了呢?

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八章 熊耳山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三章 龍鳳廟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十八章 祝捷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
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八章 熊耳山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三章 龍鳳廟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十八章 祝捷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