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

崇禎十四年的上半年,對天子來講,壞消息實在是太多了。

先是李自成和張獻忠前後腳攻破洛陽、襄陽兩座重鎮,而後又是福王、襄王兩位親藩被流賊所殺。這之後楊嗣昌又病死在沙市,李自成更接連縱橫中州南北,連敗官軍勁旅,勢不可擋。

今天上午給太妃請安時,崇禎皇帝居然半跪着就沉沉睡去,誰也不敢叫他起來。直到聖天子自己醒來後,他才驚覺到自己在殿前的失態,慚愧不已,可太妃和宮人、內侍們,則都更加憂心皇帝的身體了。

自從登極以來,皇上沒有一天睡過好覺。他宵衣旰食,對於朝堂萬機,從不敢有一絲懈怠之心,以至於損傷御體、殿前失儀,連太妃都忍不住流下眼淚,連連嘆息天子如此苦心孤詣,爲何換不來太平天下?

宮人們聽從皇后的吩咐,爲天子準備了幾十種不重樣的菜色,爭欲使他高興。因爲皇帝曾說過,東虜、流寇一日不平,他一日就要簡衣縮食。所以這幾十種菜色,全無葷氣,盡是御廚妙手所調製的精品,既富有營養和美味,看起來色彩又特別樸素。

可惜皇上尚未從洛陽和襄陽的打擊下恢復過來,壞消息便又聯袂而至:錦州東關守將吳巴什降清,清軍已經攻佔錦州外城。皇太極完成了對錦州城的包圍,填埋護城河,毀壞城牆,明軍的外援給養全部斷絕。

祖大壽向朝廷報告:“錦城的糧米僅供一月餘,而餵馬的豆則不能支撐一月,倘若清兵再次急攻,寧錦兩城就要攻破,那麼鬆、杏、錦三城就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了。”

皇帝幾乎要當場暈頭過去,他抓住衣領,仰天長嘆道:“這些年,我宵衣旰食,勵精圖治,不敢懈怠,爲的是想做一箇中興之主,重振國運。不料今春以來,洛陽和襄陽相繼失陷,兩位親王被害。這是做夢也不曾想到的事!誰知道,幾年之後,國家會變成什麼局面?”

他不再說下去,忽然喉頭壅塞,滾出熱淚。

周圍的宮人們都不敢說話,皇帝自己沉默了很長時間。等到他的心中略覺平靜,眼淚已幹,才召兵部尚書陳新甲入宮稟明錦州的戰況。

陳新甲入宮後便告訴崇禎,援錦大軍如今大部分到了寧遠一帶,一部分尚在途中,連同原在寧遠的吳三桂等共有八個總兵官所率領的十三萬人馬,刷去老弱,出關的實有十萬之衆。他認爲洪承疇應該趕快出關,馳往寧遠,督兵前進,一舉解錦州之圍。

崇禎將茶杯摔碎在地,憤憤問道:“洪承疇爲何仍在關門逗留?”

陳新甲低下頭來,跪伏在地,回答說:“洪承疇仍以持重爲藉口,說要部署好關門防禦,然後步步向圍困錦州之敵進逼。”

“持重!已到了什麼時候,還要持重、持重!?勞師糜餉爲兵家之大忌,難道洪承疇竟不明白?如此作爲,豈能解錦州之圍?”

陳新甲知道崇禎極爲心疼錢糧的消耗,聖天子雖然對待親戚藩王不薄,可是聚集在寧遠附近的十幾萬大軍並非宗室,每天就那樣坐守關城、空耗糧餉,皇上怎麼受得了?

他因此說道:“陛下所慮甚是。倘若將士銳氣消磨,出師無功,殊非國家之利。”

崇禎走下高臺,一手背在身後,繞着陳新甲走了兩圈。想起當年他處決袁崇煥時,祖大壽擅自逃回關城的做法,心有餘悸道:“祖大壽原不十分可靠,倘若解圍稍遲,他獻出錦州投降,如何是好?”

崇禎握住拳頭,又咬牙說:“糧餉籌來不易,萬一耗盡,再籌更難。更何況朝廷急待關外迅速一戰,解了錦州之圍,好將幾支精兵調回關內,剿滅闖獻。卿可將朕用兵苦心,檄告洪承疇知道,催他趕快向錦州進兵。”

天子的雙眼因長年累月的勞累而佈滿了血絲,他天資聰穎,記憶力過人,腦中立刻又回憶起了洪承疇和祖大壽過去惹他不滿過的一些瑣事。

於是便又和陳新甲商議,如何逼使洪承疇儘快進軍。他還召來曹化淳,要多派可靠的內侍到寧遠去:“這個可惱的洪承疇,一定要想方設法,令他儘快出關!東廠要派偵事人到寧遠去調查,洪承疇是否與東虜有議款的行爲?他不立即出關,一再拖延時間,豈非是成了建奴的奸細?”

崇禎用力一拍桌子,大罵道:“誰要是葬送了八總兵的這支精銳軍隊,誰就是大明最大的罪人,誰就是東虜最大的奸細!”

跪伏在地上的陳新甲,小心翼翼擡起頭來,同崇禎說道:“昨天大學士謝升在朝房中,同幾個朝臣說皇上欲同東虜求和……此事,如何處置?”

崇禎臉色大變,怒氣填胸,他右手顫抖着按在桌子上,沉聲道:“你確定謝升說的是求和二字嗎?”

陳新甲知道自從楊嗣昌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以後,崇禎就打定了和東虜議和,集中力量先平定流寇的主意。可是有明一朝,雖然也有過也先、達延汗、俺答汗的前例,可終究沒有出現過明確、公開同胡人議和的皇帝。

自命欲爲救時天子的崇禎,豈能容忍自己的賢名沾染如此污穢?

所以皇上是有心議和,但一定要先想出一個類似隆慶和議那樣的辦法,起碼不能丟掉大明和天子——主要是天子——的面子。

謝升無意中把崇禎皇帝內心的想法捅了出去,陳新甲估計這將立即在朝野上引起軒然大波。不過這也是陳新甲的有意爲之,自從楊嗣昌死後,陳新甲就躋身成爲皇帝身邊最貼心的重臣之一。

他用謝升做犧牲品,引出議和話題,一方面是要把議和話題公開拋出來,試試水溫。另一方面也是擔心,若沒有預熱,將來皇上一旦提出議和,而羣臣又反對的話,主持和議的自己很可能會成爲崇禎的替罪羔羊。

畢竟崇禎皇帝喜歡推鍋給大臣,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了——陳新甲可不想和薛國觀一樣,費盡心力,幫崇禎跟百官勳貴借錢,最後還要落得一個抄家身死的下場。

果然,皇上情緒激動,立刻便寫好一道嚴厲的手諭,說:“大學士謝升年老昏聵,不堪任使,着即削籍。謝升應即日回山東原籍居住,不許在京逗留。”

陳新甲暗暗嘆了一口氣,心中可憐謝升做了自己的替死鬼。可是轉念又想到,皇上刻薄寡恩、心思多變,將來自己又會否成爲一隻替死鬼?

誰又來可憐自己呢!

伴君如伴虎,誠哉斯言。

謝升被削籍罷官的消息,很快就傳遍都下。這個五十幾歲的老人,即便已經貴爲吏部尚書和大學士,一旦無意間觸怒皇帝,還是不免遭遇無妄之災。

本來寄住在謝府中的謝徵,也只好搬了出來。他表字明弦,算是謝升的族侄,因爲謝徵的祖父曾在遼東爲官,他們這一支便沒有住在山東老家,而是三代世居遼陽。

可努爾哈赤攻破遼陽以後,視漢人若豚犬,居然要殺盡“無谷漢人”。謝徵一族死難於遼東者有上百人之多,只有包括他在內的很少幾個人得以逃回關內。

謝徵逃回關內時年紀還很小,便寄住在了族伯謝升府中,他勤於讀書,雖然因年少而尚未獲得舉人以上的功名,但其文名在京城已爲不少人知曉。

“大伯父才五十幾歲,怎麼能算得上年老昏聵呢?而且堂堂的一位大學時,突然遭到削籍,又如何不使得朝野震驚呢?看來坊間傳聞,皇上是有意同東虜求和,欲以安內爲重,恐怕是確鑿之語。”

天色還很早,但謝府中已沒剩下多少人,顯得十分蕭索。東方剛剛露出淡青的曙色,樹梢上有疏星殘月,從別家院落中傳出來雞啼、犬吠。

慘淡的月色照着從京城向南通往山東老家的大路,四處流動着朦朧的曉霧。還有一些運送貨物的馬車、騾子、船隻,不顧辛勞,往南奔騰。

謝徵對自己的前途十分迷茫,和他關係最親的家人,上百人身首異處,葬身在了建奴的殺戮之中。

他應該跟着謝升回山東的老家嗎?

可是謝徵並不熟悉那裡,而且他還有心於功名,想要取得一官半職,好有機會對東虜復仇。

難道隨着伯父謝升的垮臺,自己將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嗎?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敕曰殺之,可。

千人諾諾。數夫默默。敕曰殺之,可。

千人躍躍。數夫諤諤。衆曰殺之,可。

千人躍躍。數夫默默。衆曰殺之,可。”

皇上的身邊,似乎容不得一個諤諤之士。而京城的言官清流們,又好像比皇上還要容不得一個意見不同的諤諤之士。

謝徵心中莫名感到可笑,古時設言官,就是爲了使得諤諤之士能夠不畏權威,提出切中時局的正確建議呢。

可如今的言官反而形成一種輿論的霸權,反過來壓迫別人,使得無人能說真話,所有人都只能講同一套符合清流口味的話語體系。

“河南紛擾,聽說中原各督撫和各鎮總兵,都在重金招收幕僚謀士。或許可往豫中一觀?”

一陣涼風吹過,霧又消散了,稀薄了,露出運河中向南流動的河水。

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五章 礦徒軍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七章 鳥銃隊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
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五章 礦徒軍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七章 鳥銃隊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