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

李萬慶的家丁部隊兵強馬壯,全都騎乘甘肅、寧夏的優良戰馬,衝擊力十分驚人。而且這些武藝精湛的家丁全是些弓馬矯健之人,騎兵衝擊到半途,還能以騎弓在近距離放箭遮蔽。

極短的距離內鹿角和傍牌都起不到太大的防護作用了,弓箭如驟雨般急射入陣,闖軍的鳥銃手陣中不斷髮出慘叫聲來。

郭君鎮皺起眉頭,立即讓鳥銃手撤回後隊,令牌刀手、長槍手等拒止之用的步卒上到前排。

而官軍中,衝在在騎兵前面的精悍步卒則用大斧劈砍鹿角、傍牌,搬開工事,蠻橫地殺出一道缺口。

李萬慶的家丁鐵騎立即從戰線上的缺口處奔馳衝入,他騎在馬上狂呼大罵,跟在步卒之後衝進闖軍陣線之內。李萬慶聲如虎吼,鬚髮戟張,目毗盡裂,躍馬橫衝,一口氣殺死好幾名闖軍驍悍的戰士。

郭君鎮並不懼怕單純的武夫,但看李萬慶用兵恰到好處,撕開鹿角防線的一角後後,便立即讓躲在鹿角之後的長槍手出陣挑刺飛擊,拒止官軍的衝擊。

可是由於闖軍防線的右翼,隔着一些叢林,看不清楚。李萬慶便利用樹林的掩護,將一支牌刀伏兵迂迴到了側翼,在郭君鎮反擊的同時,這支迂迴側翼的官軍部隊,也突然衝了出來,試圖將闖軍陣線橫腰斬斷。

李萬慶本人馬疾手快,猶如閃電,沒多會兒功夫就利用側翼迂迴部隊的夾擊,幾乎要將郭君鎮的部隊完全擊潰了。

戰局的演變一下子脫離了郭君鎮的計劃,他在心裡痛罵自己怎麼會低估“射塌天”這樣的老將呢?實在太愚蠢了!

這時候郭君鎮可以選擇率部且戰且退,一直退到馬頭山的附近,同潛伏在那裡的張洪所部騎兵匯合。但是這樣做,也會喪失了重創李萬慶所部官軍的好機會。

以郭君鎮喜好行險的性格,他當然不會選擇後退。

雙方的偏將和親兵一擁上前,變成了混戰局面。在兩座土崗間、在鹿角的缺口處,闖軍和官軍陷入了慘烈的肉搏之中,郭君鎮帶着親兵也奮不顧身地殺進戰羣之中,有時我逼着你後退幾步,有時你逼着我後退幾步,兩方面真是棋逢對手,都不能馬上取勝。

闖軍的牌刀手從兩翼向陣線中央擠壓了過來,在牌刀手之後就是郭君鎮手下最兇悍的一支步卒,人人手持斬馬刀和大斧大棒一類重型兵器,一齊衝出砍殺。

但官軍在總兵力上優勢更大,李萬慶親身在戰團中廝殺,鮮血流淌滿戟刀,以至於鐵鋒爲之鈍刃。他還不忘調動後隊兵力繼續往側翼迂迴,那支精悍的家丁鐵騎,也趁着兩軍步卒戰線犬牙交錯的機會,從左面突馳出陣,調整陣勢後,復又殺回。

“鉤鐮!”

郭君鎮怒吼一聲,一部分使用鉤鐮槍的步卒馬上咬住牙,頂着鐵騎衝鋒的驚人氣魄,以大無畏的勇氣試圖將戰馬上的騎手鉤落。

但官軍騎兵也不是泥人,他們或者散開到兩翼去,或者藉着強大的衝擊力用長矛、鏜鈀、線槍將長槍手貫倒。

雙方在戰線的側翼撞成一團,血花飛濺,闖軍步卒較薄弱的甲衣根本不能抵擋住像驚雷般貫透身體的矛尖。許多闖軍的將士被騎兵龐大的衝擊力撞翻,甚至於有整個人被撞飛或被撞斷手骨的情況。但李萬慶這些家丁騎兵的狀況也並不樂觀,他們衝擊的勢頭減弱以後,立即就有許多人被鉤鐮槍拖拽下馬,或直接摔死在地、或被馬蹄踏得血肉模糊,剩下的則被闖軍跟進的牌刀手砍殺。

李萬慶長呼一口氣,他也被闖軍的長槍手拖拽下馬。但李萬慶驍悍無匹,馬上用戰馬的軀體掩護自己,手中月戟飛刺不止,轉眼間又殺死了好幾名闖軍步卒。他看到騎兵的衝擊被郭君鎮佈置的鉤鐮槍手擋住後,馬上怪叫一聲,帶着身邊一羣陷在陣中、下馬步戰的精騎往前死命衝刺。

“朝廷不以我等爲賊,以天下賦稅供養我等,今日正是用命之時!”

李萬慶被一支長矛刺中肩膀,但未能貫透,他毫不在乎,猛地向前一大步以月戟將那名長矛手的頭顱整個劈裂開來。

李萬慶身邊下馬步戰的家丁們也一起高呼“將軍以美妾醇酒厚養我輩,誰敢不效死衝前!”,這羣義軍的降兵降將,戰力絕不可輕忽,他們在李萬慶帶領下幾乎要從正面將闖軍步卒徹底打垮了。

這時候郭君鎮靈機一動,他也利用那些樹林,在混戰的間隙中讓十幾名將士藏身在樹林之中,脫去衣甲,露出顏色不同的內衣來。接着使他們突然衝殺出來,一起高呼“大兵增援!大兵增援!”,給李萬慶造成了闖軍援兵抵達的錯覺,又稍稍拖滯了官軍的攻勢一小會兒。

郭君鎮相信耗下去一定對自己有利,他根據戰團中雙方兵力廝殺的情況,斷定李萬慶再沒有任何預備隊握在手裡了。

這種情況下,只要張洪的三堵牆騎兵及時殺出,一定能取得巨大斬獲。

“來了!”

郭君鎮身旁的一名衛士望着遠處黃色的煙塵,驚呼出聲。從丘陵之間,紅、白、黑三色罩衣的闖軍騎兵夾在黃色的塵土裡,像一道旋風一樣席捲過來。

這支騎兵抓住了李萬慶所部陣列因混戰而產生的大量空隙,直接衝入官兵中軍之間,馳突砍殺,使步兵首先發生混亂,隨即影響了騎兵,牽動全線。

郭君鎮的步兵雖然已經死傷了一二百人之多,傷亡極爲慘重。可是一旦一旦勝利到來,這一支人馬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可怕的、不可抗拒的偉大力量。

步卒們跟着騎兵全力反撲,李萬慶雖然竭力組織官兵試圖且戰且退。可在郭君鎮和張洪的夾擊下,官軍方面有組織有秩序的撤退很快就瓦解了,跟着是一片混亂,爭着逃命,互相踐踏。

李萬慶連續砍了好幾個潰兵的頭,仍然制止不住全線崩潰的可怕局面,只好不再管手下將士們的性命如何,也無暇考慮名將威信、皇帝問罪等等問題,帶着幾十名親兵落荒而逃。

郭君鎮見狀趕緊下令士兵們敲鑼,讓張洪收兵退回來,不要繼續追擊李萬慶。畢竟李萬慶的身後還有更強的“闖塌天”劉國能一支兵馬——如果劉國能正坐鎮後方,那麼冒然追擊反而會損失慘重。

雖說步兵付出了比較大的傷亡,但郭君鎮估計李萬慶那邊傷亡和潰逃的兵力,應該要數倍於闖軍,至少損失了五百人以上。

“呼……裕州城內沒有多少守軍,只要我們擋住李萬慶,劉汝魁和李好拿下裕州就是不費吹灰之力了。”

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七章 鳥銃隊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
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七章 鳥銃隊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