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

李來亨高臥宮中,靜靜聽着李遠的彙報,對宮中、京中、天下的一切要事,都瞭然於心,掌握於手。

李遠剛剛從江南調回來不久,他也帶回了不少關於江南方面的情報:

主要都是關於抗稅、抗租的搢紳與莊戶之間的鬥爭。

這些鬥爭自從太倉案以來,愈演愈烈,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停止的樣子。只不過搢紳們再不敢像太倉案剛剛爆發時那樣,直接舉兵造反了,而是採取了更爲懷柔和中性的手腕,抗拒大順政策。

而大順的地方官員,即繼續秉持着拉一派鬥一派的精神,對莊戶、自耕農、民兵,繼續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和司法上的保護,支持他們在鄉村一級鬥垮豪強鄉賢們的地方霸權。

一時間江南的鄉野地帶,可謂是血雨腥風。各種各樣的小規模械鬥,便是一天發生上幾十起,也不算讓人感到意外。

這樣激烈的鬥爭環境下,嗅覺敏銳的鄉賢們,早就賣掉在鄉下的田產廬舍,搬到城裡居住了。另外一些更聰明的人,則早早看出了大順抑制兼併的決心,已經開始將自己的本錢都用來購買商鋪和工場了。

畢竟在這個方面,大順不僅是不抑制大豪商的兼併發展,反而對於豪商的經營,給予了各種各樣的政策優惠和保護。

孰輕孰重,聰明人絕對是能拎得清楚的。

只有一些既缺乏能量搬到城裡,又缺乏資本和才幹經營工商業的人,他們的富貴靠的基本上都是鄉村的宗族霸權。

如此便只能不管好賴地留在鄉下,跟那些被武裝起來的刁民死鬥了。

不過李來亨對此倒並不在意。

他聽李遠彙報說,今年以來,江南各省,因械鬥已經造成一百多人死亡後,反而頷首說:

“這很好嘛!比去年死的人,是少了好多倍了,看來江南消停下來,也就是這數月間的事情啦。

你做得很好,鎮撫司方面是該這樣辦事的。”

李來亨靠在牀榻上,從他的臉色來看,偶感風寒應該不是虛假之事。但是同樣的,李來亨的病情,也絕對不至於惡化到了不能上朝,甚至不能接見重要大臣的地步。

他無非又是在玩弄一些引蛇出洞的權謀把戲。

李遠低着頭,心下暗自吐槽着。

天子自己倒也看得清楚,李來亨檢視過所有文書以後,反而是感慨:

“趙王府背後沒有什麼人,不過一些科道官而已,不成氣候,連個兵都無,居然還想着定策之功?可笑啊。”

順朝是一個帝制國家,它依舊是一個存在封建性質的宗法國家,而非人民主權的國家。

李來亨是非常清楚這點的,但他照舊還是需要壓制順朝的皇族。畢竟之前已有明朝做了一個很不好的參考例子,只不過李自敬是太祖的親弟,沒有好的理由,李來亨也不便處置。

現在趙王府方面,這麼容易就自己跳了出來,倒是讓李來亨有些意外。

他本來還擔心,趙王是得到了誰的支持和唆使?居然這樣大膽。

最後龍衣衛一查,居然不過是些諫議大夫之流科道言官而已,這能成何氣候?端的是可笑啊。

方以仁的那些佈置,也都被李來亨看在眼中。天子有些欣慰,朝中大臣畢竟多數還是持重之人,天下事無可憂慮處。

趙王自己跳出來找死也好,天子倒無殺人的想法,只是正好將這一支皇族派系打發去天保府守陵墓,免得誰亂生想法。

他又想了想,命在屋門外守候着的秉筆女官近來,抄錄詔令文書:

“朕要冊玄燁爲楚王,玄煜也要一同晉爲親王……嗯玄煜便冊爲齊王。”

趙王李自敬的這件事情,讓李來亨對於自己身後繼承人的事情,多了一分考慮。但他仔細審視以後,依舊還是沒有直接冊嫡長子玄燁爲太子,而是封爲楚王。

大順歷史上本有過秦王的王爵和晉王的王爵,不便再使用一次了。

楚國、齊國都是古之大國,便先授予兩個兒子。

玄燁和玄煜,都還在襁褓之中,這時便已經封王。

這倒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畢竟李來亨既要壓制李自敬一家,那自然大順的皇族人丁就特別單薄稀少,將來萬一自己有個什麼三長兩短,皇權豈不是虛弱到了極點?

只好儘快早些爲玄燁他們鋪路了。

至於今後這些孩子,要當多少年的接班人,那就要看以後李來亨能活多久了。

他本有接着趙王府異動一事興起大案、大開殺戒的打算,但方以仁的那些種種佈置與行動,終歸讓李來亨放心下來了。

“自古得天下之艱,未有如大順者……太祖太宗都是篳路藍縷,並不憑藉前朝威福,完全白手創業,百戰而有天下之一隅。

到了朕的手上,合三代人之力,這才統一天下——而且兩代先帝,或犧牲在戰場上,或因戰傷駕崩,如此慘烈的開國景象,也是從古至今所未有的了。”

大順的開國戰爭,已經把各種各樣的舊勢力掃蕩一空,與前朝的決裂,同樣是古所未有。

太祖太宗兩代的重臣大將,更是犧牲無數,甚至可以說到現在爲止,順朝內部不要說韓信式的人物,便是連一藍玉式的人物都沒有了。

最有權威地位的重臣,可能挑戰到李來亨權力格局的人,如劉宗敏、田見秀、張鼐、牛金星……等人,皆以紛紛退場。

嚴肅來講,如今最有這個地位的人,或許還要數高一功了。

畢竟高一功至少算是外戚,而且也是公爵和權帥。

但高一功爲人特別低調,李來亨對他的性情瞭如指掌,知道高一功簡直可說是闖營元從裡最沒有野心的人物之一。

這種人物,就是手提數萬大軍可以威逼凌駕永曆朝廷的時候,高一功做出的選擇,還是將所有順軍殘部都交給南明永曆朝廷,幫小朝廷去對付各路爭權奪利的軍閥諸侯。

無私心到如此地步,高一功的爲人,李來亨豈能不放心。

“趙王府的事情,便輕輕揭過吧……”李來亨笑道,“朕的病情已經痊癒,唉!趙王背後無人,可惜可惜,此事輕輕揭過,朝廷還是好好關心北伐的戰事吧!”

李遠在下面聽得有些心驚膽戰,他走出房門的時候,才感到自己背上的衣物已經完全被汗水溼透。

可惜可惜?

天子口中的兩個可惜,意味着什麼?

李遠不得不慶幸趙王李自敬的背後真的沒有人支持,也慶幸方以仁做出的佈置和措施都很讓天子滿意,不然這兩個可惜,恐怕就要化爲一場腥風血雨,將不知道有多少人葬身其中了。

開國無大案。

對順朝來說會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李遠不敢確信,但他想到天子的年紀和李世民那樣年輕,或許皇上可以靠年齡的優勢,慢慢使開國功臣們自然地淡出歷史舞臺吧……

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五章 礦徒軍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二章 惠世揚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八章 熊耳山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章 龍鳳廟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
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五章 礦徒軍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二章 惠世揚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八章 熊耳山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章 龍鳳廟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