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西明

鄖西峽谷秋意燦燦,長江怒濤洶涌澎湃。懸巖上,蒼松勁柏傲然屹立,山坡上,映山紅開得如火燎原。

峽谷天塹,雄偉壯觀,只見大隊人馬乘坐木船木筏,浩浩蕩蕩,溯江而上,好不威風。那千筏百船的隊列中,站着一位臉上帶有戰傷傷疤的驍悍將領,他穿着一身輕便的皮甲,披掛米色斗篷,背上斜揹着一張牛角弓,腰裡掛着的箭囊,插着約莫十幾支鵰翎箭矢。

“制帥,我們已經快到漢中境內了。”

漢江水道上,紅日高照,碧空如洗,秋風撲面,讓藺養成感到心曠神怡。兩岸陡峭的奇峰絕壁,好像一尊尊列隊的金剛,正在歡迎大順軍水師的到來;湍急的江水,引吭高歌,似乎又在爲藺養成一隊人馬吶喊助威。

陣陣峽風加大馬力,彷彿在催促大順軍水師戰士們加快步伐,奮勇前進。

藺養成立在船頭,他無心觀賞沿途兩岸的奇山異水,而是思緒萬千,起伏難平。藺養成回憶起當年跟隨起義軍諸豪帥馳騁中原的往事,又想到革左五營中賀錦戰死於青海、賀一龍被殺於四川、馬守應病死於途中,自己和劉希堯這兩個資望最淺的人,反而在晉王殿下的幕中順風順水地走到了今天。

鄖陽一帶地勢險峻,土地狹促,但等到船隊進入漢中府地界內後,景觀便爲之一變。這裡縱橫百里,山高林密,但又土地肥沃,兼且擁有易守難攻的地形,難怪劉皇叔和諸葛亮費了那麼大的功夫,說什麼也要拿下漢中呢!

“走,我們上岸看看。”

藺養成命令水師將士們把船隊停下,帶一部分人上岸休息。如今大順的長江水師,分爲東西兩支勁旅,西面水師由劉希堯指揮,主力船隊部署在鄱陽湖內外兩側,防備鄭氏西犯;東面水師主要駐紮在洞庭湖流域,由藺養成負責指揮。

本來藺養成是革左五營中資望最淺的豪帥,但因爲他投靠李來亨最早,態度又最積極,因此如今地位反而還略高於劉希堯半分。

這回他親自帶領一支船隊,往漢中運送軍資糧秣,倒不是因爲大順軍水師無人可用,而是藺養成另外負責有窺探“西明”政權內幕的任務。

所謂“西明”政權,這是大順軍內部的說法。

在大順軍內部,李來亨已經開始將北京明廷稱爲“北傀”,意指同治帝朱慈烺的小朝廷完全是清軍的傀儡而已。南都政權則被稱爲“南明”,盤踞四川的太平天國帝朱由榔的政權,既是因爲他們的地理方位在大順西側,也是因爲該政權的實際掌控者是大西軍,因此李來亨便呼其爲“西明”。

西明政權現在已經控制了四川、貴州的大部分地區,據說一部分兵力甚至已經佔領了雲南北部,其兵力估計已經有十萬之譜。如果放任不管,那麼當大順軍在中原同清軍決戰的時候,就可能遭到腹背受敵的危險。

如今西明朝廷的主政者——“天王”張獻忠,他可不是南明那些顢頇無能的黨爭官僚能夠比擬的人物啊!

“你們將軍資看好了,對了,既然已經到了漢中境內,那也要先遣人去府城通知苗裡琛、賀珍兩位大帥。”

李來亨執掌大順政權以後,已經將苗裡琛晉封爲興安侯、賀珍晉封爲乾侯。他對大順軍主要人物的特加封賞,很快也延及到了藺養成的身上,他自己亦是被晉封爲了澧侯。

用劉希堯之前在武昌同藺養成講的話來說,這就是真正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當初他們爲吃一口飽飯揭竿而起,怎麼想得到會有今日封侯之事?

一想到自己如今也是被人們尊稱爲“君侯”的侯爺,將來這個爵位還將世襲給子孫——按照晉王殿下的恩賞,開國侯爵,那是三代不用降襲的——藺養成心中便美滋滋的,嘴角上不免掛滿了笑容。

他帶着部下先將一部分船隻上的軍資糧秣卸了下來,在興安附近同漢中守軍匯合後,便將這些物資交割於本地守軍,其餘糧船也漸次開到漢水碼頭處卸貨。

藺養成等人還沒有到漢中,苗裡琛和賀珍兩位位高權重的侯爵制將軍,就一起到方山關迎接他,給足了場面。

畢竟藺養成是革左五營的豪帥之一,即便他的資望在革左五營中最淺,那也至少是和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同一輩分的人物呀。

也正是因爲藺養成和張獻忠有舊的這層關係,李來亨纔會命他伺機窺探西明政權的內幕情況。

“興安侯,乾侯,兩位如此遠迎,是將折煞於我啊。”

苗裡琛還是那副老實沉穩的模樣,好像一塊石頭砸進去,都砸不出兩個水花的樣子;賀珍的心思就活絡多了,他本來就混過明朝的官場,逢迎往來的本領當然遠在苗裡琛之上,要擺平一個藺養成也是手到擒來的。

賀珍一路同藺養成攀談,爲他介紹他們留守西北的種種功績,話語裡當然少不了各種各樣的吹噓,不過倒也提到不少實在東西。

“漢中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東虜雖然已經佔領了長安,但長安早被吉賊燒成一片廢墟,晉王撤軍時又將省城城牆完全拆毀,所以東虜雖然佔領長安,但卻不入長安城,而是將省府衙門官署都移至渭北的富平。”

苗裡琛也跟着補充一句說:

“除了官衙外,就連東虜駐節西北的僞義王吳三桂開科取士,都是在富平進行的。”

省府官署衙門偏居一隅,政治地位與地理位置不相稱。多爾袞返回北京後,吳三桂暫時駐節富平,他麾下的省級官員寄居於屬縣之地,多有假手地方之亊,富平因此一躍成爲清廷的政冶重鎮之一。

吳三桂之所以選擇長安的屬縣作爲省署臨時駐地,是考慮到富平城牆完備,有利於安全,加之長安府地區控扼關中,不可有失,需駐以重兵,移於他府,皆爲失策。

富平以屬縣之地,擔負各衙門的運行,且需完成本縣稅賦徵收任務,責任繁重。有首縣之責,而無首縣之利,首縣徵調免糧之例多不行於富平,縣民與各上憲多有隔閡,如今清軍又悍然在西北推行剃髮令,更是起到了爲淵驅魚的效果,使得一部分沒有跟隨大順軍撤離關中的本地紳民,也在百般無奈下,逃至漢中避難。

當然,漢中亦非天堂。

大順的營田改制,是在所有轄區一體推行。那些剃髮令推行以後才逃難而來的北來僑民,本來抱的主意,是投靠他們在本地有錢有勢的遠房親屬或者同年士人。

但等到他們真的來到漢中以後,才驟然發現“流賊掠我資、均我產,賊心未變,賊性難改,賊依舊賊也”,只能望着義王吳三桂那隻要剃髮留辮就能安享富貴的富平城,發出悵然若失的感嘆。

不過有一說一,如今大順軍對於有產士紳階層,固然還存在種種限制和打壓政策,但政策的嚴厲程度,根本就達不到一些奸民到處謠傳的“流賊掠我資、均我產”的地步。

本來在湖廣,營田制推行以後,一般只留給地主一成田息。但在中原一帶推行營田制時,李來亨爲了加速完成改制,同時又爲了降低士紳階層的反抗烈度,甚至在部分地區放寬爲了保留二成甚至是二七五田息的地步。

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四章 小徽柔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四章 於大忠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
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四章 小徽柔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四章 於大忠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