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後西明

長安落入孫可望的手中不過數月時間,但等到郭君鎮出兵收復長安城時,大順軍民已經發現這座被楊承祖和吉珪毀去大半的城市,竟然已經呈現出了一股正在復興中的勃勃生機。

林貓貓很受郭君鎮的器重,她現在負責起了爲天子和監國將來移駕長安而清掃修繕秦王宮的任務。

秦王府毀於楊吉之亂,但經過孫可望幾個月的修繕,已經整潔許多,就同這座飽經傷痛的長安城一樣,正在繁茂的暮秋時節中,顯出一派春天似的生命力。

“秦逆於行政治理一道上,豈非真有天才?”

林貓貓對城市行政管理的見識還很少,但她靠着出衆的醫術,經常往來軍營之中,許多和西營作戰而受傷的順軍老卒們,也很喜歡和這個小妮子聊天。

從這個渠道里,林貓貓知道了更多事情。順軍老卒對於西營看法大多比較客觀,有些年紀大的軍官,說不定還是經歷過當年闖獻合營作戰時期的人呢。

大家都很佩服孫可望的手腕,對他乾淨利落地撤離陝西,爲關中父老鄉親們留下一座完整的長安城,更覺欽佩。

“這比楊承祖那個狗崽子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南陽王待楊承祖如親生兒子一樣好,咱們羅王妃待他也好像親兄弟一樣,他是怎麼做的?一把火毀了兄弟們的陝西老家!

下到地府去,楊承祖有什麼臉面去見多年前死去的那許多曹營弟兄啊?”

順軍將士多陝西人,明末以來,陝西是天下間受動盪兵禍之苦最深的的確,許多年來儼然人間地獄。本來太祖進兵關中以後,人們都覺得大亂以後必有大治,復興的時代終於要來臨了。

誰想見楊承祖一場叛亂,長安化爲廢墟白地,上百萬民衆被迫背井離鄉,遷徙到了中原各省避難。陝西又被迫多承受了一年的戰亂之苦,吳三桂和多鐸入陝以後,更是高舉屠刀,使秦人備受其苦。

後來孫可望盤踞長安,郭雄帥提十萬王師駐足渭北的時候,許多秦人父老又覺得關中即將迎來一輪新的大規模戰亂。

誰曾料到,順西兩軍只是短暫交鋒以後,孫可望就主動撤出陝西,關中局勢迅速穩定下來。孫可望的撤離乾淨利落,長安城的治理井井有條,連林貓貓這樣的東南人士見識以後都不禁感嘆西明朝廷的這位東王見識手腕均十分過人。

更何況是飽受戰亂之苦的陝西老百姓?

西營因此在陝西留下了一個較好的名聲,連帶着人們對張獻忠、孫可望父子的印象都很不錯。數百年後,到了第一共和國時期,當另一位東王楊秀清帶着北伐軍打到陝西的時候,還能在渭北制鐵廠的舊址發現祭拜二大王的廟宇。

只是那時候,陝西人大多數都已經忘記了二大王廟裡的兩尊塑像是誰人了。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殖民體系解體以後,重獲獨立的呆迷兒共和國專門派遣使團到中國祭祖的時候,使團中的漢學家們才意外發現了陝西人經常祭祀的二大王,便是呆迷兒帝國的天王沙和東王沙。

當然,孫可望在西南兵敗以後,輾轉轉戰於緬甸、暹羅各地,收當地華人爲軍,以十萬兵入寇印度,利用英國和莫臥兒帝國爭奪孟加拉地區的機會,得以佔據吉大港,在三角洲立國,中興了西明朝廷,建立了後來被稱爲呆迷兒(大明)帝國的後西明,全盛時期統一印度全境,又和大順在印度洋爭霸一百多年,那便是另外一個波瀾壯闊的傳奇故事了。

不過對後來的中國人而言,他們對於孫可望的印象,更多還是來自於瀛洲省作家井上靖創作的那部小說《德里》。

書中講述了順孝宗末期廢除科舉以後,長沙府書生趙行德偶然在興京(新長安城)救下一位呆迷兒女子。這位女子爲了報答,送了一張前往呆迷兒帝國的通行證給趙行德。

對呆迷兒傳聞很感興趣的趙行德,便乘坐延平公司(即世祖時所封藩屬國延平國,孝宗朝時爲大順收編爲延平公司,爲一擁有南洋貿易特許權的團體)的船隻前往印度。

他在海上被馬拉塔海盜抓住,由於船長很欣賞趙行德的才學,使他成爲了海盜船上的會計。後來趙行德跟隨海盜劫掠城鎮時,意外救下了莫臥兒帝國末代公主茲魯比婭,並與她一見鍾情。

二人試着逃走卻沒有成功,後來海盜船被呆迷兒帝國的第二代東王沙孫徵淇招撫,趙行德被東王沙看中,奉其命令前往德里(當時稱爲德天府)研究編制調和儒學、天主教和回教思想的《永曆會典》。

莫臥兒帝國末代公主茲魯比婭則被東王沙一眼看中,被要求進行政治聯姻,用以籠絡印度本土貴族。舉行婚禮的當天,茲魯比婭就從聖天王大教堂的穹頂跳下自殺,思念着公主的海盜船衆人鼓動馬拉塔總兵希瓦吉挑戰東王沙。

一場悲壯的戰爭由此拉開序幕,電影后半段馬拉塔總兵希瓦吉身先士卒,高呼“殺東王”、“殺東王”的場面,被稱爲大順戰爭電影史上的十大經典場面之一。

馬拉塔戰爭結束以後,趙行德剃髮爲教士,創立了對呆迷兒歷史有重大影響的基督教長沙宗。呆迷兒帝國則在東王沙的治下,迎來了一個繁榮的盛世。

電影中扮演東王沙回憶中的孫可望一角的演員,爲獲得過兩次東京影帝的西田敏行。有趣的是西田敏行還在“五個一·國劇工程”的《雙雄會》電視劇裡,飾演過天王張獻忠。

除了扮演過呆迷兒父子兩角外,西田敏行最爲人所熟知的,恐怕還是在電影《獲鹿大戰》中扮演的順世祖——當然此片由於影射李來亨在獲鹿之戰時按兵不動,對太祖的苦戰見死不救,後來遭到保守派的廣泛抨擊,以至於遭禁,反而是呆迷兒人民聯邦引進此片後,引發觀影狂潮。

在光中二年的秋天,人們還預料不到西明朝廷的迅速崩潰,也預料不到孫可望的許多身後事。

但是隨着李來亨對於西北順軍部署的調整,大順軍的許多野戰部隊正在向湖北和廣西兩省調集,孫可望卻由於清剿雲南土司的緣故,與緬甸東籲王朝陷入摩擦之中,西南的平衡正在繼續向大順軍傾斜。

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三章 龍鳳廟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七章 左鎮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
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三章 龍鳳廟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七章 左鎮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