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後西明

長安落入孫可望的手中不過數月時間,但等到郭君鎮出兵收復長安城時,大順軍民已經發現這座被楊承祖和吉珪毀去大半的城市,竟然已經呈現出了一股正在復興中的勃勃生機。

林貓貓很受郭君鎮的器重,她現在負責起了爲天子和監國將來移駕長安而清掃修繕秦王宮的任務。

秦王府毀於楊吉之亂,但經過孫可望幾個月的修繕,已經整潔許多,就同這座飽經傷痛的長安城一樣,正在繁茂的暮秋時節中,顯出一派春天似的生命力。

“秦逆於行政治理一道上,豈非真有天才?”

林貓貓對城市行政管理的見識還很少,但她靠着出衆的醫術,經常往來軍營之中,許多和西營作戰而受傷的順軍老卒們,也很喜歡和這個小妮子聊天。

從這個渠道里,林貓貓知道了更多事情。順軍老卒對於西營看法大多比較客觀,有些年紀大的軍官,說不定還是經歷過當年闖獻合營作戰時期的人呢。

大家都很佩服孫可望的手腕,對他乾淨利落地撤離陝西,爲關中父老鄉親們留下一座完整的長安城,更覺欽佩。

“這比楊承祖那個狗崽子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南陽王待楊承祖如親生兒子一樣好,咱們羅王妃待他也好像親兄弟一樣,他是怎麼做的?一把火毀了兄弟們的陝西老家!

下到地府去,楊承祖有什麼臉面去見多年前死去的那許多曹營弟兄啊?”

順軍將士多陝西人,明末以來,陝西是天下間受動盪兵禍之苦最深的的確,許多年來儼然人間地獄。本來太祖進兵關中以後,人們都覺得大亂以後必有大治,復興的時代終於要來臨了。

誰想見楊承祖一場叛亂,長安化爲廢墟白地,上百萬民衆被迫背井離鄉,遷徙到了中原各省避難。陝西又被迫多承受了一年的戰亂之苦,吳三桂和多鐸入陝以後,更是高舉屠刀,使秦人備受其苦。

後來孫可望盤踞長安,郭雄帥提十萬王師駐足渭北的時候,許多秦人父老又覺得關中即將迎來一輪新的大規模戰亂。

誰曾料到,順西兩軍只是短暫交鋒以後,孫可望就主動撤出陝西,關中局勢迅速穩定下來。孫可望的撤離乾淨利落,長安城的治理井井有條,連林貓貓這樣的東南人士見識以後都不禁感嘆西明朝廷的這位東王見識手腕均十分過人。

更何況是飽受戰亂之苦的陝西老百姓?

西營因此在陝西留下了一個較好的名聲,連帶着人們對張獻忠、孫可望父子的印象都很不錯。數百年後,到了第一共和國時期,當另一位東王楊秀清帶着北伐軍打到陝西的時候,還能在渭北制鐵廠的舊址發現祭拜二大王的廟宇。

只是那時候,陝西人大多數都已經忘記了二大王廟裡的兩尊塑像是誰人了。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殖民體系解體以後,重獲獨立的呆迷兒共和國專門派遣使團到中國祭祖的時候,使團中的漢學家們才意外發現了陝西人經常祭祀的二大王,便是呆迷兒帝國的天王沙和東王沙。

當然,孫可望在西南兵敗以後,輾轉轉戰於緬甸、暹羅各地,收當地華人爲軍,以十萬兵入寇印度,利用英國和莫臥兒帝國爭奪孟加拉地區的機會,得以佔據吉大港,在三角洲立國,中興了西明朝廷,建立了後來被稱爲呆迷兒(大明)帝國的後西明,全盛時期統一印度全境,又和大順在印度洋爭霸一百多年,那便是另外一個波瀾壯闊的傳奇故事了。

不過對後來的中國人而言,他們對於孫可望的印象,更多還是來自於瀛洲省作家井上靖創作的那部小說《德里》。

書中講述了順孝宗末期廢除科舉以後,長沙府書生趙行德偶然在興京(新長安城)救下一位呆迷兒女子。這位女子爲了報答,送了一張前往呆迷兒帝國的通行證給趙行德。

對呆迷兒傳聞很感興趣的趙行德,便乘坐延平公司(即世祖時所封藩屬國延平國,孝宗朝時爲大順收編爲延平公司,爲一擁有南洋貿易特許權的團體)的船隻前往印度。

他在海上被馬拉塔海盜抓住,由於船長很欣賞趙行德的才學,使他成爲了海盜船上的會計。後來趙行德跟隨海盜劫掠城鎮時,意外救下了莫臥兒帝國末代公主茲魯比婭,並與她一見鍾情。

二人試着逃走卻沒有成功,後來海盜船被呆迷兒帝國的第二代東王沙孫徵淇招撫,趙行德被東王沙看中,奉其命令前往德里(當時稱爲德天府)研究編制調和儒學、天主教和回教思想的《永曆會典》。

莫臥兒帝國末代公主茲魯比婭則被東王沙一眼看中,被要求進行政治聯姻,用以籠絡印度本土貴族。舉行婚禮的當天,茲魯比婭就從聖天王大教堂的穹頂跳下自殺,思念着公主的海盜船衆人鼓動馬拉塔總兵希瓦吉挑戰東王沙。

一場悲壯的戰爭由此拉開序幕,電影后半段馬拉塔總兵希瓦吉身先士卒,高呼“殺東王”、“殺東王”的場面,被稱爲大順戰爭電影史上的十大經典場面之一。

馬拉塔戰爭結束以後,趙行德剃髮爲教士,創立了對呆迷兒歷史有重大影響的基督教長沙宗。呆迷兒帝國則在東王沙的治下,迎來了一個繁榮的盛世。

電影中扮演東王沙回憶中的孫可望一角的演員,爲獲得過兩次東京影帝的西田敏行。有趣的是西田敏行還在“五個一·國劇工程”的《雙雄會》電視劇裡,飾演過天王張獻忠。

除了扮演過呆迷兒父子兩角外,西田敏行最爲人所熟知的,恐怕還是在電影《獲鹿大戰》中扮演的順世祖——當然此片由於影射李來亨在獲鹿之戰時按兵不動,對太祖的苦戰見死不救,後來遭到保守派的廣泛抨擊,以至於遭禁,反而是呆迷兒人民聯邦引進此片後,引發觀影狂潮。

在光中二年的秋天,人們還預料不到西明朝廷的迅速崩潰,也預料不到孫可望的許多身後事。

但是隨着李來亨對於西北順軍部署的調整,大順軍的許多野戰部隊正在向湖北和廣西兩省調集,孫可望卻由於清剿雲南土司的緣故,與緬甸東籲王朝陷入摩擦之中,西南的平衡正在繼續向大順軍傾斜。

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三章 林貓貓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二十六章 歲入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六章 六尚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
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三章 林貓貓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二十六章 歲入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六章 六尚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