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

李來亨、劉芳亮,還有吳汝義,這時候也帶着各自的人馬終於趕到了太后的寢宮前了。

正午,太陽勉強衝破雲層,努力將霧障消解到藍空中。行宮從東南面一直到宮門臺陛前,都被包裹在灰黑色的煙霧環繞裡,太陽已經爬上了人們的頭頂,可卻好像是一抹缺少生氣的鬼魂,只讓李來亨感到虛幻和荒謬。

亂兵們或跪或伏,都蜷縮着身子。在監國的面前,他們一下子喪失了那種癡狂愚昧的勇氣,每個人都在見到李過的瞬間,重新擁有了對於軍紀和秩序的恐懼感。

李來亨死死盯着牛銓,他的眼神銳利好像箭矢,直刺入牛銓的背上。

牛銓身爲開封尹,無論如何,的確是罪責難逃。

李過嘆了一口氣,說:“此事本也非你所能處理。”

接着宮門終於打開,從大門的縫隙裡,照舊冒出一陣接着一陣的煙氣。煙氣裡全都充塞滿了灰燼,李來亨感覺自己只要稍微用力呼吸一口,就會吸入大量的木屑、灰炭,他咳了好幾聲後,才從劉芳亮手中接過一塊手帕捂住了嘴巴。

李來亨非常用力地將手帕壓在了口鼻上,他的手背青筋暴起,額角的血管同樣明顯鼓起,顯示出非同一般的憤怒。

“劉師傅……如果顏清有事,你會幫我嗎?”

劉芳亮沉靜地看着李來亨,然後緩緩將之前在吳汝義面前掀開的鐵面甲又拉了下來,說:

“顏清若有事,我必誅除元兇。”

吱……

宮門完全打開了,兩隊宮人,總共大概有十幾人的樣子,她們的衣物也都被水打溼,許多人的衣服上、手上、臉上還沾滿了灰燼,顯得十分狼狽。

高太后在一位宮人的攙扶下,慢慢走到了臺陛的最高處。她穿着一件棉布做成的淺色長裙,看起來十分儉樸,讓李來亨鬆了一口氣的是,太后的臉色看起來還好,身上也很乾淨,看來大火併沒有蔓延到行宮內部。

張鼐、黨守素、劉芳亮、吳汝義等人也都紛紛下馬,向高太后行禮。太后則緊皺着眉頭,她的目光始終注視着張鼐,嘴巴微微輕啓,但是卻又沒有說出話來。

劉芳亮率先大膽地問道:“太后,晉王妃怎麼樣了?”

李來亨接着也沉聲問道:“太后,王妃受到驚擾了嗎?”

空氣裡透出一股詭異的緊張感,吳汝義感到自己的手心裡已經捏滿了汗。他心裡瘋狂發慌,眼睛不時望向田見秀的平陽公府方向,卻沒看到田見秀和牛金星派人來接應的樣子。

事情怎麼會鬧成這樣尷尬又不能收場的局面!

太后一步一步走下臺陛,先是走到了李過的身旁,她從宮人手上接過一件披風,披在了李過的身上。接着又走到李來亨的面前,握着李來亨的手,安撫地說:

“顏清沒有事,她很好,還不知道外面起了火呢。”

李來亨終於鬆了一口氣,勉強露出一絲笑容:“多虧太后照看……這段時間,暫且不要讓顏清知道宮外發生了什麼事情纔好。”

李來亨的話語中隱藏着某種難以捉摸的可怕意味,高太后心裡一跳,總覺得自己是否小瞧了這位武名已經震動天下的順軍名將。

那邊李過則恢復了嚴肅的神情,他以相當冷淡的語氣對張鼐說:

“玉峰在太原受了傷,對嗎?”

“……對。”

“這幾日,玉峰讓你代他負責太原治安,對嗎?”

張鼐被李過問得有些着急了起來,他趕緊解釋說:“過、過哥,是由我負責太原治安……可是,可是,可是這些人都是闖營的老兄弟,許多人還是在太原苦戰的老兵……我怎麼能,怎麼能處置他們呢!”

李過的副將馬重禧則冷漠地說:“雙喜,你不是說不認識他們嗎?”

張鼐馬上慌了手腳,慌亂地說:“這……這我,大部分人是我不認識的,只是,只是有些人面熟。”

黨守素站在他身邊,低哼了一聲。那些蜷縮蹲伏在宮門前的亂兵們,也都看着張鼐,許多人都露出了感到吃驚的眼神,有個在太原負傷殘疾的老兵,顯然不能接受張鼐的說法,他竟然站了起來,指着張鼐想要說什麼,但很快就被身旁其他鬧事的士兵拉住。

李過又一次閉上了雙眼,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緒,想要平靜下來。可是雙手、臂膀卻一直在微微地抖動着,監國的剋制與寬容,難道還不足夠嗎?

馬重禧算得上是和張鼐交好的故交,他的眼中充滿了遺憾、失望和一種十分強烈的積鬱感。

高太后緊緊地握住了李來亨的手,低聲說道:“李過會調查清楚的……你義父一定會調查清楚的,不要衝動。”

劉芳亮則把馬鞍一側放着的兵器取了下來,他雙手握住馬槊,向前走動了兩步,護衛在李來亨的身前,鎧甲嘩啦嘩啦地發出響聲,讓所有人都感到一陣森然恐怖的寒意。

牛銓小心翼翼地從地上站了起來,擦着額上的冷汗說:“微臣……微臣以爲當懲處亂兵,以儆效尤……”

張鼐好像從這句話中得到靈感,也趕緊衝了過來說:“對!應該處置這些鬧事的亂兵……你們……”

他哭喪着臉看向李來亨,好像欲哭無淚一樣地說:“來亨,你相信我!你要相信雙喜哥啊!”

李來亨輕輕地拍了拍高太后的手以後,一點點地將太后的手掰開。他從劉芳亮的身後走了出來,一邊走着,一邊將身上穿戴的三重鐵鎧解開。

噹的一聲,先是最外面的扎甲被李來亨解開,衣甲摔落在灰燼裡,濺起一片黑乎乎的煙塵。接着是裡面的布面甲和鎖子甲,李來亨一邊向前走着,一邊在宮門前的臺陛上解除自己的全部武裝。

三重鐵鎧之下,是順軍將士所熟悉的一件天藍色箭衣。

哐——

李來亨把頭盔摘了下來,隨手丟到了亂兵們的面前。鐵製的笠盔下面,壓着一頂充滿標誌性的紅纓氈帽。

“你們……”

李來亨的裙甲還未解開,便指着蜷縮在地上的亂兵們,笑了起來。

“你們,是要孤交代曹營之事嗎?”

他的笑聲裡充滿了悲憤感,使人感到既詫異,又在情理之中。張鼐苦着一張臉,只能靜靜地看着李來亨,黨守素和吳汝義則都知趣地低下了頭。

“你們都覺得是孤平叛不力嗎?還是認爲孤和晉王妃縱容了叛賊?”

宮門前的廣場上,一片寂靜,亂兵們也都只是靜靜地看着李來亨,沒有一人再敢出言頂撞了。

李來亨轉過身,單膝跪在李過和高太后的面前,拱手說:

“義父,太后!是兒臣無能,關中平叛不力,以至於將士怨懟,人心憤慨。自田平陽和牛太師回汴以來,將士們對兒臣的不滿和怨氣,就一日賽過一日。這豈是僅僅因爲平叛不力一事?實在是日積月累的敵愾之仇啊!

兒臣爲速平楊吉之亂,救出陷在關中的大順兄弟,只能以僅誅禍首一人的辦法瓦解叛軍人心。現在兄弟們不滿兒臣的處置,日日譁變釀亂,聲言要盡誅軍中曹營舊人。

當日在長安,兒臣已許諾不殺反正歸誠之人,豈能再失信於天下?可將士兄弟們胸中又怨氣難平,竟然發展到了今日衝擊太后寢宮,欲誅晉王妃的地步!”

李來亨不等其他人說話,就站了起來,他將手中的花馬劍和腰間的手銃都扔在了地上,喝道:

“不若今日便請監國誅殺我一人,以我一人頭顱平息衆兄弟怨氣如何!?”

“這、這……這萬萬不可啊!”

第一個反對的人竟然是牛金星的兒子牛銓,他又跪在地上,連連磕頭,懇求道:“此事萬萬不可,晉王三思而後行啊!晉王乃是大順功臣,數破東虜有功,豈能無罪而誅?監國、監國,殺韃子、克燕京,非晉王不可啊!”

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十六章 五軍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四章 於大忠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
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十六章 五軍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四章 於大忠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