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

開封,監國行轅。

張皮綆帶着一隊羽林軍剛剛從宮中回來,李來亨穿着一襲簡樸的長袍起身相迎。羽林軍衛士都是殿中軍的精銳,兵力雖然不足一師,但實際戰鬥力當然是遠超大順野戰五軍中任何一個師的戰力。

李來亨一直走到行轅府門處,他挽住張皮綆進來,接着問道:

“義父……孤的父皇身體情況如何?今後皇宮的警戒和守衛,要交由龍衣衛負責。”

龍衣衛從名字上一望可知,這是當初牛金星仿照明朝制度中的錦衣衛設立的機構。只是相比起明朝的錦衣衛,大順的龍衣衛權責範圍已經大大縮小,權勢完全不能同明季相提並論。

等到李來亨依靠平定田牛之變,實際上掌握大順政權以後,他纔將楚闖的紅隊系統與永昌朝時只剩下掌握皇帝車駕儀仗功能的龍衣衛合併,命長期率領紅隊進行特情工作的嚴薪出任龍衣使,這才使龍衣衛具備了一定能量。

現在高太后和光中天子李過的個人安全,皇宮的護衛工作,全都是由龍衣衛負責。李來亨雖然已經開始着手使用女官代替明朝的宦官,準備重建內廷,不過因爲現在他還不是大順正式的皇帝,又沒有規模浩大的後宮,軍務繁忙,暫且也就用不到內廷,一些較爲陰暗的事情,直接交給龍衣衛去辦即可。

“陛下身體一切安好,高太后照顧的很好。”張皮綆回答道。

“嗯好,一功到哪裡了?要將他的情況告知太后,讓太后不要太過擔心。”

張皮綆接着回答說:“高帥已經到靈寶了,潼關軍情送遞洛陽時,殿後軍就已經做好了馳援的準備。殿下軍令一經傳達,高帥未及同太后告別,就已經急赴軍前作戰。”

由顧君恩領銜的兵政府和參軍院的參謀人員們,此時也都在監國行轅內幫着李來亨處理軍務文書。顧君恩將地圖攤開放好,又命副手曹本榮拿來許多前線送來的軍報,說:

“依照潼關遞送軍情來看,清軍可能將在西北一線發起大規模攻勢。”

雖然大順的中央朝廷現在已經算是比較完善了,但由於李來亨還是以監國身份總領國政,所以朝廷的重要性依舊低於李來亨的個人幕府。

作爲大順朝廷百官之首的平章政事方以仁同樣在監國行轅府中,他帶着另外一批處理案牘詔書的官僚,在一旁協助辦事。

方以仁看完參軍院處理後遞送過來的軍情文書一會兒後,直接說:

“清軍倒也沒有那般癡愚,再怎麼說潼關、華山一帶地勢狹小,攻城兵力也是不便於展開的。恐怕叩關是假,佯攻以誘我之主力是真。”

其實顧君恩自己的判斷也是如此,不過他現在並非只是一個謀士,而是大順朝廷的兵政府尚書和參軍院總裁,因此不便於直接向李來亨給出這樣的結論。

顧君恩更多是將種種軍情文書整理清楚以後,把線索全部分門別類處理好後展示給李來亨,好讓晉王得到更加客觀的一種局勢判斷。

李來亨令張皮綆帶着羽林軍將士下去休息以後,沉吟道:

“多爾袞用少量的八旗兵增援吳三桂,這看起來的確不像是真心有意在潼關一線發起大規模攻勢的模樣。樂山說得不錯,這種做法大體是佯攻不錯了。

不過……”

李來亨笑了笑說:“多爾袞的做法太刻意,比之皇太極裹挾北明的手腕,就粗陋了許多倍。”

顧君恩束手答道:“睿酋自信黃河封凍,大順軍難以抵擋滿洲兵的雷霆一擊,自然沒有必要過於隱藏主攻方向。”

顧君恩發話以後,參軍院的辦事人員們就立即將他們分析軍務以後得出的種種結論,遞送晉王一閱。

李來亨目不轉睛地翻着參軍院的小冊子,對這些年輕參謀分析軍情局勢的能力十分嘉賞。

他小冊子接着交給方以仁看,說:“樂山,你也看看吧。參軍院做得很好,主次分析皆鞭辟入裡,我看多爾袞的用兵方略大抵不會超出參軍院預料的多少了。”

方以仁一目十行迅速看過小冊子後,說:

“我們過去都認爲清軍將擺開兩個拳頭,是以陝西和山東爲重點進攻的方向。現在參軍院是認爲多爾袞會以黃河中段爲主要的突破方向嗎?”

顧君恩給曹本榮使了一個眼色,曹本榮便向方太師介紹說:

“參軍院是根據各地守軍遞送呈上的軍情所做分析,以清軍現在兵力分佈來看,西北一線是佯攻無疑,太原一線,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多爾袞已經視太原爲雞肋,恐怕亦不會以主力進攻。如此便於清軍突破的方向,就只有黃河中游及下游的山東一帶——山東一帶,我軍方纔挫敗清軍不久,多爾袞亦不可能重蹈覆轍。”

方以仁一邊喝茶一邊搖搖頭,他對參軍院的分析不以爲然,但也沒有再多說什麼話,只是看着李來亨說:

“我朝經一秋冬休整以後,自湖廣陸續調兵北上,如今殿下在開封集合了殿中軍、殿右軍、殿左軍的大部分兵力,差不多十萬精兵聚集開封一地,而沒有調往前線禦敵的意思。

殿下此謀,請爲臣稍解疑惑?”

方以仁當然明白李來亨的用意,但他還是希望李來亨將想法在參軍院這裡全部公佈出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晉王皺了一下眉頭,對方以仁的用心同樣是瞭若指掌,他心想着所謂的帝王心術,到底是不能用在方以仁、顧君恩這樣的股肱心腹之臣上面。

李來亨說道:“獲鹿之敗,皆因孤一人盲動之故。此次夾河之役,孤以爲我軍不能重蹈樑末帝覆轍,必以重兵守備開封,以備萬一。待清軍行動以後,我軍再後發制人。”

顧君恩若有所思,方以仁則玩味地說:“殿下何前勇銳而今持重?莫非獲鹿一戰而怯敵?”

李來亨哈哈大笑說:“樂山啊樂山啊,此一時彼一時也。夾河之役,我軍持重用兵,參軍院以此宗旨擬定各軍兵力調配的安排就好了。”

持重用兵這點上,其實李來亨、方以仁、顧君恩的意見都是一致的。甚至在高一功離開開封,前往潼關督師以前,李來亨還親自找到了久未謀面的一功大哥,和他一起討論了大順軍將來的作戰計劃。

大家的意見都很一致,時間優勢站在大順這邊,所以持重用兵無疑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李來亨淡淡地說:“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是不用着急的。等到春汛來臨,黃河解凍,多爾袞就更難跨越黃河了。現在着急的當然是東虜,多爾袞在智謀上是不如皇太極的,清軍一旦狗急跳牆,勢必暴露出更多的破綻。”

時間始終站在大順的一邊,所以衆人在這方面的意見都是一致的,大順在現階段應該堅持防禦反擊的總體戰略。

同時在河南和山東兩省的營莊制改革及水利修繕、建設,也不能放鬆。南方的人力和物力,同樣必須進行進一步的動員。

清軍如今盤踞的陝西、燕雲之地,大多飽受戰火摧殘,現在又遭到了剃髮令的二茬罪,民力殘破已極,多爾袞靠這些資本,憑什麼和李來亨逐鹿中原呢?

李來亨敲着桌子說:

“清軍現在最大的優勢,依舊是野蠻強悍的滿洲大兵。其精銳兵馬的數量,依舊稍勝大順軍一籌,因此速決戰則優勢在虜,防禦反擊則優勢在我。

持重用兵,集中十萬精兵於開封,觀望局勢變化再做調動,這就是孤的破虜大略。”

李來亨這是效仿南北朝時陳武帝陳霸先的用兵方略,集精兵於健康以觀各方之變,而李來亨觀的就是清軍的糧荒之窘,還有西明和南明的外交動向。

他又喃喃自語道:“江南我是不指望了,希望在張獻忠那裡,我們能夠得到一點好消息!”

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七章 左鎮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三章 龍鳳廟
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七章 左鎮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三章 龍鳳廟